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剪烛西窗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西窗】父亲(散文)

绝品 【西窗】父亲(散文)


作者:陈影 童生,792.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148发表时间:2014-06-30 00:17:18
摘要:有一种光亮,小小的,却能为人指引方向;有一种力量,微微的,却能让人变得坚强;有一种歌唱,轻轻的,却能使人打开心房;有一种爱啊,淡淡的,却给人无限希望,它温柔却有力量,可以使人乘风破浪,也可以使人顺利归航

【西窗】父亲(散文)
  
   (四)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楮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这首《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无数次在我的耳边索绕,也能随着那音乐的调子哼上个来回,细细琢磨,细细品味。偶尔会模仿着父亲的腔调,试着唱出父亲哼这首歌时的韵味。可惜,我是一个不怎么成调的人,怎么也唱不出个所以然来,当然也唱不出父亲的那种味道来。
   还是父亲唱得好,父亲能唱出跟杨洪基一样的气势和腔调,而且还有他自己的风格,不是谁人都能模仿得了。父亲并不是歌手,也不懂乐谱,父亲甚至不会唱歌,他唱其它的歌就像鸡打鸣,总是那么一个调子,但父亲的这首《三国演义》的主题曲确实是唱得好。父亲把这首歌唱得淋漓尽致,那是因为他曾用心地去学过。九十年代,当老版的《三国演义》风靡全国的时候,那时村子里刚通上照明的电,电视还是稀罕物件,父亲舍本钱,赶热潮买了一台十七英寸的黑白电视,电视天线接上的时候,黑白电视的画面里正播放着此曲。从那天开始,我和父亲便开始迷上了电视剧《三国演义》。
   然而,我们会执着于电视剧,其实无非就一个目的,那就是电视剧里演的到底是不是和书里写的一样,为了这个目的,我和父亲乐此不彼。父亲爱好读书,这从我的记忆开始便有了的。当我上学后,开始接触书本以外的书籍时,便是和父亲一起开始读三国,父亲看完了上本,我便接着看。我和父亲看的《三国演义》已经不知道是哪版的了,只记得里面的字都是很老的繁体字,我便和父亲抱着字典一个字一个字的查,父亲也没念过多少书,但父亲认识很多的繁体字,父亲看过后,总把那些很难认识的字给标注了拼音。
   父亲读书到了一定的境界后几乎成痴了,他只要一得空就会抱着他的书看。父亲看书从来不会顾及旁人,就连吃饭的同时也不放弃读书,为此,父亲常常被母亲念叨数落。待我读书后,这一现象更加得严重,父亲坐在炕上,书往炕栏杆上一放,一手端碗,一手执筷,吃上一口饭,眼睛便盯着书看上半天,一口饭在嘴巴里咀嚼再咀嚼。母亲说父亲吃饭就跟老黄牛反刍一样,只见一直在吧唧嘴巴,就不往下咽,让人看了就觉得没胃口。可是父亲并不在乎母亲的数落,他还是只管端着饭碗,继续埋头看他的书。
   让母亲更加不屑的是我也继承了父亲的这一坏毛病,如果说父亲是坐在炕上看书,那我肯定是搬一把椅子,爬在炕栏边上,一边吃饭一边看书。有时,母亲会因为我和父亲的行为而大动肝火,母亲只能把火都往我身上撒,可是我往往都会搬出父亲这个表率,父亲这时候总会拿着眼珠子瞪我,那意思在明显不过,但父亲也不会说我什么,而是跟我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开始奚落母亲。母亲一生气就吼道:“谁最后吃完饭,谁洗锅,不洗锅,晚上都统统没饭吃。”往往我都是那个最倒霉的蛋,父亲呶呶嘴,再来一个严厉的眼神,我便只好乖乖地去洗锅碗筷。母亲把这招使的是恰到好处,时间一久,我也学聪明了,等母亲快发话的时候,我便扔下还没吃完的饭碗,滴溜就拿着书溜了。父亲就没我这么幸运啦,我放下饭碗滴溜跑了,母亲却还心疼我,会给我留着饭菜,等一会饿了便会去拣剩菜剩饭吃,父亲是不这样的,他宁愿被母亲骂得可怜兮兮的,也不会改这爱书成痴的毛病,我行我素,天马行空,在母亲的嗔怪声中,仍然是涛声依旧。
   父亲爱好读书,也自然的爱好收集书,就连我最喜欢的小人书,父亲也会认真地收藏着。父亲的书全部收集在一个木箱子里,一年四季都是铁将军把门,除了父亲没人打得开,即使我爱好读书,也是不行的,我要看上一本父亲的好书,父亲必定会小心翼翼地从箱子里拿出来,在三令五申的要我保证保管好书,然后要按期完好无损地还给他。
   父亲就是这样一个爱好读书的农民,也是一个因读书而快乐着的农民!
  
   (五)
   在村里,父亲算得上学识渊博,博览群书,然而他真的没读几天书。
   父亲小学没毕业,就辍学回了家,从学校回来后就到了生产队。父亲聪明好学,在生产队没混几天,就把生产队那台没人会操作的手扶拖拉机开着“突突”的到处跑。生产队的队长看父亲有本事,便把生产队的机器活,全交给父亲干,父亲也乐意,开着拖拉机进城下乡,跑南闯北,练就了一身胆气,也开阔了眼界,一身土气的他居然沾上了一点洋气。
   生产队的手扶拖拉机经常出毛病,出了毛病也没钱修,起初坏了,父亲就把拖拉机往生产队一扔,就回家歇上个十来八天的,等生产队找人把机子修好了,父亲再“突突”着到处跑。一次,父亲去邻县的村子里送货,空车回来的半道上,正好在一家供销社门口歇息,供销社人进进出出的,搬着刚从外地运回来的盐巴,父亲好奇就打听了价钱,在心里合计了下,在我们那落后的村子里,盐比油还要金贵,当然也奇缺无比了。
   父亲坐在供销社门前的台阶上,盘算了许久,又把兜里生产队送货的钱数了一遍又一遍,最后一咬牙一跺脚,父亲就跑到供销社找到办公的领导,说了不少的好话,最终满满装了一拖拉机的盐,一路狂奔把拖拉机直接开进了生产队队长的家,还没等队长反应过来,父亲就从拖拉机上跳下来,一把将队长拖进了屋子里关起门,把兜里剩下的货款一股脑儿地全塞在了队长的手里。然后局促忐忑地跟队长讲:“叔,我拉了一拖拉机的盐回来,批发价八毛五,一共三千斤,二千五百五十元,回来加一百六十元的油钱,总共二千七百一十元,比我们这里便宜八百多。”
   大队队长一听,一把推开父亲直接奔到院子里,看着拖拉机上一袋袋的盐巴,嘴巴张了几张,然后问父亲咱村供销社的盐买多少钱一斤?父亲比着手指头说:一块二。
   队长大手一拍:“好,通知村里的人来分盐,一斤按一块钱算,多出来的给你小子算工钱!”那次父亲一趟跑下来,赚了二百九十元,父亲从来没挣过那么多的钱,他拿着这笔意外得来的收入,不知道如何是好,就“突突”着拖拉机到镇子上的修理厂把机子整个维修了下,花了九十块钱。剩下的两百块父亲悄悄地全部塞给了奶奶,奶奶拿着这笔钱慷慨了良久。村子里的人分到便宜实惠的稀罕盐,更是把父亲夸上了天,对父亲多赚的这点钱都没有话说,反而越来越多的人,乘父亲出车的机会捎着买些东西,父亲也不推辞,买回来的总比当地的要便宜许多,父亲也经常自己花钱带一些外地的稀罕物回来,在村子里炫耀,一来二去的父亲人气就旺了。
   外面的世界跑得多了,父亲越发觉得拖拉机的重要性及好处。所以机子出了啥毛病,父亲总是一个人摸索着修,也看别人修,父亲领悟力好,见别人修一次,自己就能摸索出许多的道道来。
   后来,父亲真的可以自己修车了。二十一世纪初的时候,我的舅舅从外地学修车回来,在镇子里开了一家修理厂,父亲竟然就凭着他年轻时学的那点修车技术,在舅舅的汽车修理厂里,干得是有模有样,挣了不少的钱。偶尔发现许多的车主,竟然是点名来找父亲修车的,这让我对父亲又有了一种新的认识。那一刻,我因为父亲而骄傲自豪,觉得父亲真的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父亲就是在生产队开手扶拖拉机的时候,后来凭借着自己的吃苦耐劳和人气,被村子里的人们选举推做了村官。这一做竟然就做了近二十个年头。这二十个年头里,父亲做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事情,我想父亲可能是要做一辈子的村官了,不料在父亲正直中年的时候,父亲却亲自辞了职,彻底地赋闲在家了。
   赋闲在家的父亲一段时间里,并不快乐,总是郁郁寡欢的,终日里除了侍弄他的羊群外,便是喝几口闷酒,每日里都一副醉醺醺的样子,邋遢,萎靡不振,也没了什么精气神。有时候,我实在看不过去父亲糟蹋自己,我壮着胆子跟父亲顶上几句嘴,无非是不要父亲喝酒了。一次醉酒后,不满我的顶撞,硬是拖着东倒西歪的身子,满院子地追着我打,还一边训斥着我的大逆不道。虽然那时我吓得战战兢兢的,但依旧不依不挠地跟父亲叫嚣,后来父亲追的实在是累了,犯了酒困,倒在院子里呼呼大睡了,我和母亲费了好大劲才搬回床上睡觉。
   之后母亲跟我讲,别跟父亲较劲,父亲这样是因为心里不痛快。我不明原因地追问母亲,母亲才悄悄地告诉我,父亲会辞去村官,是因为村子里的人闲言碎语的说父亲以权谋私,占了村子里人的好处。母亲说这话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来——父亲辞职的前两个年头里,父亲响应政府的号召,鼓动村子里的人开荒地育种了两千多亩的钻天杨。到第二年开春的时候,政府就花大价钱购买了树苗,分到其他村子里植树造林,各家各户都乘机发了一笔不小的财富。但是父亲为了帮助其他农户,在政府收购树苗的时候,父亲都先把机会让给了别人,到最后我家的两百亩的树苗,却没能售出去,滞留在了地里。母亲为此天天跟父亲抱怨,我和哥哥们也不理解父亲。
   那年冬天的时候,我们家的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中,母亲没完没了的唠叨,我和哥哥们时常成了母亲出气的炮灰,时间一久都开始有些抱怨起父亲来。我们也学着母亲的口气抱怨父亲:“冤大头,你就是个冤大头,还当村干部呢,人家都是有好处先往自己家里捞,你倒好,就只顾着别人,自个家地里的树苗一棵都没卖掉,让全家人跟着你忙活大半年,到头来好处都让别人捞去了,你让一家人跟着你喝西北风啊!”父亲在我们的抱怨声里,一直保持着沉默,每日里,都要到育苗的地里转上几个来回,在田间地头一坐就是大半晌午,老旱烟一根接着一根的抽,要么就扛把锄头,在育苗的地里锄草松土,时常干得是汗流浃背。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后来也渐渐地看淡了,也不再抱怨父亲。
   冬天的时候,一场大雪彻底地封了山,树苗也被埋在了雪地里。父亲怕一场雪彻底冻死了树苗子,大雪天里,他从草场上一捆捆的背胡麻材,把树苗用胡麻材捆了起来,父亲忙着的时候母亲也骂骂咧咧地去帮了忙,父母亲忙了一上午,也没干多少活。吃了中午饭,父亲也没歇一口气,又直接去了地里。母亲收拾完厨房的活计,捞了一根绳子也下了地,走前跑到屋子里喊我和哥哥们一起去帮忙,我们都不愿去,跟母亲顶嘴,母亲瞪着眼睛横我们,并道:“你们不去帮忙,看着你爸一个人弄到什么时候?”
   我们全家人出动,在地里忙的满头大汗,有好事闲散在家的村里人,手揣在袖筒里,站在地埂上,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风凉话,大意是笑话父亲带着老婆孩子不回家坐热炕头,在这地里瞎忙活,这一场大雪,不把树苗子全捂死才怪,现在补救还有个鸟用,况且能不能出售出去还是问题。父亲的脸变了又变,最终还是一言没发,只低着头忙自己的活,倒是母亲没好气地对付了两句,“是啊,我们家这冤大头男人就会干这蠢事,好处都留给你们了,你们大把大把的钞票装到腰包里去了,财大气粗的,我们这穷的没办法,但辛辛苦苦忙活了大半年,也不能眼看着白糟蹋了,说不定明年开春有人要了,多少也对付点家用,养家糊口啊!”那人听母亲这样说,脸上有些挂不住,怏怏地转身回了家。我们一家人披星戴月忙到大半夜才忙活完。
   好在,这一切付出,在第二年的春天迎来了不俗的收获。第二年刚开春,父亲就利用自己的关系到处打听,也托政府帮忙,最后在县政府的协调下,我家两百多亩的树苗全部销售了出去,而且价钱不低,比村子里卖的价钱高了许多。这时便有人风言风语的传了开来,说父亲以权谋私,好处全让我们一家捞了,可是说这话的人,都没想想我家恓惶的时候,那大雪天里披星戴月的惨景。
   父亲伤心地辞去村官一职,还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那时候各家各户每到秋收时,都要向国家交公购粮,到具体村子里,都是村长按人口土地细分到每家每户,那年,我考上学后,户口就迁了出去,按理是不用交公购粮的,但村子里好事的人就有开始闲言碎语,又说父亲不公平,徇私舞弊。这话传到父亲耳朵里,父亲一生气,再加那时哥嫂成家,父亲总怕给儿媳妇留下不好的影响,就彻底辞了官职,在家里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
  
   (六)
   父亲辞职并没有闲多久,大概就六七个年头吧,村子里的队长换了一波又一茬,换来换去。前些时,父亲又被推举上去做了村官。对于父亲再一次做村干部一事,我一直持反对的态度,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曾经的风言碎语还在耳畔回荡,吃一堑长一智,我心疼父亲一把年纪了,还要再次回到那不讨人喜欢的岗位上。
   然而,父亲这次对我们几姊妹的规劝都当耳旁风一样飘过。每日里都在为村子里的大小事情而忙碌,四处奔波。时间一久,我们姊妹几个也懒得劝了,只要父亲高兴就好。
   父亲重当村干部以后,真的快乐了不少,在跟我通话的语气里明显的有了变化,话语也多了,更加得幽默风趣,轻快而活泼。去年冬闲时,父亲竟然嚷嚷着要坐飞机去云南旅游了,原来是政府组织的旅游考察。我自觉得父亲出去转转也是好的,就提出父亲带着母亲一起出去走走,然而却被父亲一口拒绝了。父亲说,他是去考察,不是去旅游的。

共 12897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作者用倒叙的手法书写了父亲的大半生,情感饱满的文字,字里行间,让我们读到一位父亲的伟大。这篇散文,作者用环绕的方法引入主题,拐弯抹角地写到父亲,让读者多次思绪游离。从一无所有到兴办工厂,无不体现父亲的心怀无私。这篇作品,看似简单的回忆,实则糅合了太多的东西,有时代的影子,有完整人格的完美体现,有儿女对父亲的那份深情,这篇作品,对母亲的描述并不多,但不难看出,母亲就是那种泼辣的勇敢的不怕吃苦的农村女性,父亲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身后一直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人。作品的乡土气息非常浓郁,让人不禁联想起童年的那些往事,非常细腻的作品,语言非常精致,佳作,欣赏,特别推荐!【编辑:温柔小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63027】【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140828第191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航帐        2014-08-28 19:04:21
  很细腻的文字,很真挚的感情,封绝,当之无愧!祝贺!并祝老人家幸福安康!!
我手写我心! 航帐文友群:231199696,欢迎参与交流!
回复11 楼        文友:陈影        2014-08-29 07:33:17
  有点羞愧难当了,为人子女,其实我做的很差劲。感谢航社留评鼓励!
12 楼        文友:朱法强        2014-08-28 19:17:56
  热烈祝贺陈影封绝!
啼笑世象皆有因缘,苦苦求索心灵中那一缕阳光。
回复12 楼        文友:陈影        2014-08-29 07:36:24
  谢谢朱老师,谢谢您为我的辛苦指导,谢谢您的一路相随,支持陪伴!
13 楼        文友:星期八        2014-08-28 20:19:11
  父爱厚重如山,很感人的一篇文字,祝贺陈影封绝。
回复13 楼        文友:陈影        2014-08-29 07:44:43
  谢谢八哥,跟八哥比,小妹羞愧啊!还是喜欢你的文章,尤其是
   《新乌龙山剿匪记》里,你给小妹的笔墨角色,偶十分的喜欢!
14 楼        文友:世外仙姝        2014-08-28 21:17:45
  好人一生平安。祝福父亲早日康复!
回复14 楼        文友:陈影        2014-08-29 07:47:19
  感谢系统编辑老师的来访,敬茶!遥祝秋怡安爽!
15 楼        文友:小怪物        2014-08-28 21:24:21
  你知道,我不会评论,生性也淡漠。对于这样的感情,这样的文字,还能说什么呢。文章之前就拜读过,大赞。祝贺!并期待更大的成功。
回复15 楼        文友:陈影        2014-08-29 07:48:59
  多我也不说了,显得客套,两个字谢谢!
16 楼        文友:温柔小娴        2014-08-28 21:57:57
  从外地回来,困得紧,几天了还没休养过来。下班回到家就睡下了,龙龙做好晚饭喊的我。直到九点多做完家务才知道咱的绝品今天审核,打开电脑,登录qq,铺天盖地的祝贺信息而来,我才知道,我们的绝品通过了。我亲爱的你,西窗第一篇绝品,你的第一篇绝品。什么也不说了,祝贺你,祝贺我们,十点了,我睡了。安。
一个热爱文字而不靠文字过活又不甘平凡的伪小资,一个不断在文字中寻找自我完善自我的80后母亲。喜清宁,崇尚简单。
回复16 楼        文友:陈影        2014-08-29 07:52:23
  亲,不多言,我们携手一起走过,继续努力!
17 楼        文友:江山绝品评议组        2014-08-29 12:01:43
  这篇散文开篇推出父亲带病放羊的特写,然后通过带领村民拉电、建学校、填坑修路,以及为发展村级经济栽植杨树和推销药材等一系列事迹的描写,塑造了勤奋好学、聪明智慧的父亲形象。这形像鲜明而生动,可亲可敬,不仅在于对家庭儿女的爱,更主要在于胸怀大爱,对集体的无私奉献。主题积极,弘扬人性真善美。文笔流畅,章法得体,首尾呼应,感情充沛,颇具艺术美感。堪为绝品,倾情推出共赏!
回复17 楼        文友:陈影        2014-08-29 20:08:11
  真诚感谢绝品组的各位老师,辛苦了!敬谢!
18 楼        文友:罗档云        2014-08-29 15:30:00
  祝贺陈影妹的作品封绝!最近来可好,很想念你!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回复18 楼        文友:陈影        2014-08-30 22:52:33
  谢谢姐姐,我还好,总算迈过了一个坎儿!还活着,真好!
19 楼        文友:杨钟雄        2014-08-29 16:03:47
  文章情真意切,值得细读。
   恩,西窗首绝,特来祝贺。问候陈影。
青春受谢,白日炽只。
回复19 楼        文友:陈影        2014-08-30 22:56:32
  感谢杨胸来获,感激涕零,遥握,祝秋怡!
20 楼        文友:高铁        2014-08-29 16:17:00
  朴实精彩,感人至深,不愧为绝品。赞了,问好!
回复20 楼        文友:陈影        2014-08-30 22:59:14
  谢谢文友来访,问候,吉祥如意!
共 30 条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