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散文】女人与长城

精品 【雀巢散文】女人与长城


作者:霍飞鸿 秀才,1371.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39发表时间:2014-07-05 00:16:48
摘要:以孟姜女和陈圆圆以及替夫从军的女子的事例,生动的描述了女人在长城文化中的历史地位。


   长城,是中华民族反对战争,保卫家园的杰作。孟姜女们的利益与长城的伟大意义,应该是一致的,相融相通的。
   长城的砖石上无不镌刻上了孟姜女的名字。
   巍巍长城,雄关虎踞。鏖战的硝烟,泣鬼神,惊天地。引无数英雄喋血河山,浩气凌轩;无数姜女,遗恨绵绵,怅怨潸潸。
   孟姜女与长城一起永恒。
  
   二、陈圆圆与山海关
  
   在长城的古历史文化中,还有一位女人与其紧密相连。
   说起长城,人们除了想起孟姜女外,还会想起一个非同小可的女人,这个人让吴三桂“冲冠一怒”,结束了大明王朝的统治,导致李自成兵败一片石,满人轻而易举的入主中原,建立了清王朝。
   她就是陈圆圆。
   美丽、柔弱的女子陈圆圆,做梦也不会想到,她的存在会影响历史的进程;会加速一个王朝的灭亡,促进另一个王朝的建立;会让大明王朝的徐达大将建立的山海关城池,和后来的洪武、成化、嘉靖、万历、天启、崇祯六个朝代,历时二百多年的光阴,建筑得固若金汤的山、海浑然一体的如虎踞龙盘般的海陆咽喉的山海关,竟成了清王朝入主中原的凯旋门。
   就是她的存在,她的不经意之间,她在乱世中的卓而不群,把自己无辜的生命推向了历史的潮头,美丽、凄然地走出了忧乐两忘,随遇而安的生活境遇,以另一种姿态被历史记住。
   陈圆圆原名邢畹芬,家住常州奔牛镇。父母早亡,她从小与祖母相依为命。祖母疼爱她,送她去镇上的私塾读书,私塾先生为她改名为沅。邢沅十四岁那年,祖母卧病不起,她左贷右借,负债累累,被一小贩买到苏州教坊做了歌妓,取艺名为陈圆圆。她天生丽质,殊色秀容,花明艳雪,能歌善舞,色艺冠群,不知迷倒了多少公子王孙。
   美人薄命。她所处的时代正是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大军风起云涌,满人也对中原虎视眈眈,大明朝廷摇摇欲坠。崇祯皇帝心神俱疲,后宫的明争暗斗使周皇后失宠,田贵妃得势。周皇后的父亲嘉定伯周奎到苏州访艳,欲寻得迷人的美女,做为周皇后的心腹,安插在皇帝的身边,与田贵妃一争高低。巧的是他恰恰选中了正值二八佳龄,歌舞出色,诗画俱佳的绝代佳人陈圆圆。周奎将其认为义女,带回京城,送到周皇后的宫中。周皇后精心调教,设宴请皇帝来饮酒做乐。席间,陈圆圆奉命盛装为皇帝表演歌舞。她动人的美貌和舞姿,却没有打动被军国大事搅得头昏脑涨的皇帝崇祯。她在宫中盘桓了几个月后,返回周府,大失所望的周奎,把她贬到歌舞班中充当了歌舞姬。
   绝代佳人陈圆圆的命运,始终被时代的风云所左右。当时,李自成的起义大军越过宁武关、居庸关,直逼京城;满清军队也从东北发起进攻,大明王朝在内忧外患中风雨飘摇。崇祯急忙下昭命吴三桂以总兵身份统领大军镇守山海关,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为京营提督。一时间,吴家父子兵权在握,成了京城的热门人物。嘉定伯周奎为在乱世中得到军队的保护,在吴三桂离京赴任前,设宴为他饯行。席间,少不了绝色歌姬陈圆圆的歌舞表演。当陈圆圆身披白纱舞衣,从帘幕中缓缓飘出,吴三桂被她的美貌惊呆,他痴痴地不错眼珠地看着她,而她明眸含笑,美目传情地在他眼前轻舒长袖,款摆纤腰,旋转如风地舞着,接着,陈圆圆一展歌喉,如夜莺啁啾,娇柔婉转。吴三桂欲醉欲仙,宛如清泉浇身般的清爽。他悄悄地对周奎说:“倘以圆圆送我,战乱时,我会先保贵府,再保大明江山。”周奎会心地点头。第二天,吴三桂派人送千两黄金做聘礼到周府求婚,周奎早已准备了丰盛的嫁妆,当天,就把陈圆圆送到了吴家。吴三桂在边关战事紧急的情况下,举行了隆重的纳妾仪式。
   终于,命运把绝代佳人陈圆圆与重要关口山海关长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可她却并不知道她的美貌竟会使山海关门户大开,竟会成为朝代更替的钥匙。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梦不醒。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日夜不停地想念着她,这个令他消魂的美丽无双的爱妾。每一个温存的动作的细节,都被他的思念无限地放大;每一丝的甜蜜,都渗入生命中,化作他坚守边关的力量。想春梦谁边?恰与春光暗流转。吴三桂时时刻刻地思念着陈圆圆,孤独不断地折磨着他的心,身边没有陈圆圆,应该是人生最大的缺憾啊!
   他怎么也想不到,就在他离京不久,闯王李自成就率起义大军攻入了北京,建立了大顺王朝,并派人给吴三桂送信,劝他归顺大顺王朝,不然就杀了他全家。镇守山海关长城关口的吴三桂深知大明王朝气数已尽,不如归顺了大顺王朝,已保全家人的性命。陈圆圆娇媚的面容和温顺的柔情,又一次浮现在他的脑海。他问来使:“陈夫人现在何处?”来使觉得陈圆圆不过妾身,就如实相告:“陈夫人已被刘宗敏将军收入府中。”吴三桂闻言大怒:“大丈夫不能保家眷,何脸活于世?”拔出佩剑,杀死来使,归顺大顺王朝的念头随即打消了。为了心爱的陈圆圆,他要与李自成决一死战。他暗自思忖,光凭自己的兵力与闯王交战,难操胜券。于是,他派副将扬坤持书到满清大营,请求睿亲王多尔衮出师相援,他要好好地惩罚一下李自成的大顺王朝,以泄痛失圆圆之恨。
   历史的悲剧就这样发生了,就这样不以陈圆圆的个人意志为转移地发生了。
   牺牲了无数民工和英雄将士生命修筑和戍守的山海关长城关口,竟败于一个风尘女子的魅力和妩媚。
   历史是多么的会开玩笑啊。
   头枕千峰,脚登大海的山海关长城,地势险要,气势恢弘,瘦松凌云,涧水清冽,坚不可摧。一夫当关,万夫难攀。却毁在陈圆圆娇媚的容颜之中,让世人“独怆然泪下。”
   多尔衮的军队在降将吴三桂的引领下,不费一箭一卒,就从山海关这个牢不可破的防御重关杀了进来。李自成侦知清兵逼近的消息,带上吴襄为人质,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向东迎去,两军交战于一片石,但他已无力抵御清军与吴三桂的兵马,大败于九门口。一怒之下,马前杀死了吴襄,并将他的首级悬挂在高杆上示众,回师京后,又杀死了吴家老小共三十八口。而满清军队却浩浩荡荡地开进了京城,轻而易举地入主了中原。
   吴三桂失而重得陈圆圆。重逢那天,他命手下人在绛洲大营前,搭起五彩楼牌,旌旗萧鼓整整排列了三十多里。吴三桂穿着整齐的戎装,亲自骑马出迎,其形式的隆重不亚于迎接圣驾的降临。
   历史就是这样的滑稽。
   此刻,吴三桂忘记了背叛民族的耻辱,忘记了他大明王朝将军的使命,忘记了死去的三十多口家人。
   吴梅村在《圆圆曲》中曰:“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面对历经沧桑的雄伟的山海关长城,你会想到吗?一个柔弱的女人竟凭她的美貌和魅力,让事关“国体”的重要军事关口门户大开,引狼入室;一个柔弱的女子竟如此轻而易举地毁掉了二个王朝:大明王朝和大顺王朝;竟然对王朝的更替产生了这样的积极作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大清王朝的建立,竟然是一个弱女人的魅力所致。
   这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固若金汤的山海关长城关口,因为一个女人而不如一堆烂泥。
   有人说。红颜祸水。女人是祸之根源,这种说法公平吗?换句话说,陈圆圆有罪吗?
   面对巨蟒飞龙般雄踞在崇山峻岭上的万里长城,面对这令人骄傲的中华民族文明结晶和象征的长城遗迹,怎么能与女人相联?又如何摆脱与女人的关系?
   看似滑稽,实则都有源头。
   无论是修筑长城的民工,还是戍守长城的将士,哪一个不是女人的儿子、父亲,兄弟或丈夫?哪一个不与女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他们在修筑和戍守长城中的悲壮和豪情,无不与女人的悲哀与凄美相关联?
   写到这里,我想起两句话:“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这样看来,大顺王朝皇帝李自成因吴三桂的“冲冠一怒为红颜”,而痛失山海关长城关口,从而失去了江山,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了,而陈圆圆也是祸起萧墙的罪魁了。
   实则不然。陈圆圆是无辜的,她没有罪!对此,她完全不知情。她完全可以坦然的面对巍巍的万里长城,面对雄关——山海关关口。
   写到这里,我想起五代十国后蜀王孟昶的贵妃花蕊夫人徐氏。她才貌双全,深得孟昶的宠爱。她曾写《宫词》百首,流传于世。宋灭蜀后,宋太祖召她赋诗,她就吟了一首《述国亡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
   这首诗表现了一个弱女子对不战而降终致亡国的悲愤。
   历史的发展,是不会以一个弱女子的意志为转移的。况且,男人做事不辩真伪和是非,如何能把难料的结局,强加到女人的头上呢?
   毛泽东曾经说过,农民起义军只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走不出农民意识的局限性。
   一位词人曾在《沁园春?九门口怀古》一词中,这样写道:
   “皇城珠海金山,引草莽英雄醉眼眩。纵官兵享乐,疏防反患,骁龙戏凤,激怒降番。辨尾入关,清蛮坐殿,虎啸哀哉九宫山,登临罢,望雄关虎踞,怅恨潸潸。”
   导致李自成山海关失守的是他的农民意识的局限性!这是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
   公元1864年,李自成攻陷了北京城,崇祯帝煤山自缢,明朝灭亡。如果李自成不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严明军队纪律,对京城百姓秋毫不犯,对前朝老臣的处置有恰当的政策,就不会导致失去江山的后果。由于他的军队享乐主义占了上风,进京就放假十天,尽情享乐,致使大将刘宗敏霸占了陈圆圆,导致了吴三桂降清倒戈;接着,他用人不当,派立场不坚定的降将唐通率兵出击一片石,担任合围山海关的重任,致其失败。唐通反过来帮多尔衮和吴三桂合围李自成,致使李自成大败而归,弃北京,赴安徽,就义于通县九宫山。如果吴三桂不因陈圆圆的美貌而放弃民族的利益,也不会导致山海关的失守,留下千古骂名,落得个无处收留的下场。
   陈圆圆是个很有个性的女人。清王朝建都后,她看到吴三桂鞍前马后地为满清王朝卖命,曾多次劝他弃清复明,以尽忠义之道。无奈,吴三桂并不听她的劝导。陈圆圆心灰意冷,在他成为西南王后,拒绝了他册封她为平西王妃的美意,令吴三桂大惑不解。为遣落寞消沉之怀,陈圆圆写下一阕《丑奴儿令》:
   满溪绿涨春将去,马踏星沙,雨打梨花,又有香风透碧纱。
   声声羌笛吹杨柳,月映官街,懒赋梅花,帘里人儿学唤茶。
   陈圆圆在落寞孤独中满怀凄惨,惯看了人世间的沉浮起落。何况,吴三桂为了自己不惜引外族入关,毁灭了大明王朝,背弃了民族和家人,落下了无处收留的汉奸这样重的罪名。这虽然不是她的过错,可毕竟与她有关。她自感罪孽深重。当吴三桂从缅甸抓回了并杀了永历皇帝后,陈圆圆更是心灰意冷,万劫难复。她毅然脱下华服霞帔,隐入净修庵中,日夜与清灯古经为伴。
   1681年冬,康熙帝出兵云南,昆明城破,吴三桂亡。陈圆圆也自沉于寺外莲花池。死后葬于池侧。
   一代绝色佳人陈圆圆,就是这样,以与孟江女不同的方式,永远地与长城文化联系在一起了。
  
   三、替夫从军
  
   绵亘天外的万里长城,巍峨耸立,势若游龙,顺绝壁攀山脊,蜿蜒绵长,刻写着中华铁血男儿金戈铁马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那么,在烽火连天的长城戍守的的岁月里,女人们呢?她们只有像孟姜女那样在盼夫望夫的绝望中哀痛、哭泣、悲伤?最后,跳海化做望夫石,镌刻着那个流传百世的凄美的故事?还是像陈圆圆那样任凭男人摆布、决定自己的命运,无辜地被长城的失守所牵连?不!还有另外一种女人,她们用柔弱之躯,与男人们一起,为戍守长城保卫家园洒热血、献生命,留下巾帼不让须眉的悲壮的故事。
   透过历史的烟云,我在长城那青砖绿瓦的缝隙间,寻着她们留下的足迹,听到了她们与男人并肩在长城戍守的战场上的呐喊和撕杀声,看到了她们用青春和热血、乃至生命谱写的一曲曲与穆桂英、花木兰一样流传千古的忠烈悲歌。
   在绥中县永安保乡小河口长城上。我发现女人与长城文化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这段长城的众多的敌楼中,有一座“媳妇楼”,以她娇媚、壮丽的姿态,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在冬日的灿阳下,悄然矗立,那青砖包砌的墙体,在萋萋荒草和灌木丛的簇拥掩映下,亮丽透明,绚丽多姿,就像当年飒爽英姿的女兵,威风凛凛地雕塑般地站立在哨位上,警惕的双眼望着如黛如烟的青山和连绵不绝的长城外敌人的阵地,那是多么令人崇敬的美好的英雄形象。
   睹物思人,我的心,如渤海涌动的潮水,翻滚着无限的遐思。
   我流连在那个叫“媳妇楼”的敌楼里,伸出颤抖的双手,抚摸那门楣、立柱上雕刻的带有女性风韵的鸟兽、各种花纹、双狮绣球、朵朵莲花和如意等精美的图案,仰起头,看见了楼梁瓦当上秀美的纹饰,城墙垛口的射箭口,屋脊等地方,也都镌刻有漂亮的妆饰线条,流畅细密,栩栩如生。那一定是驻守在这里的心灵手巧的南国女儿的作品。最让我感动的是,那雕刻在立柱上两枝莲花,蔓缠茎绕,雕工考究。陪我前来的一位村民告诉我,他们称之为“缠枝莲。”那一定是当年的女兵们孤独地戍守在这荒山野岭中,咽下寂寞中的每一份凄凉,期盼着夫妻恩爱,永结同心。她们在日夜不停的怀想中,回忆着往事中的丝丝甜蜜,点点温存,然后,将之浸入生命中,化为等待和坚持的力量。

共 12533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编者按】女人与长城,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孟姜女哭倒长城。作者掀开长城的历史画册,让读者看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看到了女人在长城里不朽的故事。 感情汹涌,笔力深厚,推荐阅读!编辑:于湘女士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706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邵魁先生        2014-07-05 05:11:12
  孟姜女哭倒长城是女人抗争的力量,陈圆圆唱开山海关是女人魅力的价值,“花木兰”替父从军是女人历史的骄傲。长城不朽!女人不朽!
回复1 楼        文友:霍飞鸿        2014-07-12 16:32:25
  邵老师好!感谢你的关注和精彩评论,祝你夏安!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