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台湾游记(散文)

精品 【山水】台湾游记(散文) ——台湾八日游有感


作者:易人 布衣,266.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707发表时间:2014-07-10 19:04:26
摘要:记事起,耳边时时传来的炮声中,身为驻守福州前线解放军某炮团军人的父亲,对着我那双满是疑问的稚嫩目光一次次回答——炮在打对面台湾金门岛,那上面有很坏很坏的敌人。奥,台湾,我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懵懵懂懂知道了你的名字,可我却在以后“台湾岛啊,我的故乡,多麼美好的地方……”这首深情的歌声中,憧憬和向往去那“敌人”居住的地方,看看美丽的日月潭和阿里山。

【山水】台湾游记(散文)
   (三)庙宇文化深入人心
   参观完故宫博物院,当天我们南下赶往下一个景点中台禅寺方向,用陈导的话说,下面才是我们环岛游的真正开始,之前我们一直在围绕台北市活动。路过台中,我们入住在了一个与寺庙共用一院的西悠饭店。这种店寺难分的格局在大陆是绝对看不见的,台湾却不然,可以说比比皆是。
   1.中台禅寺—东南亚最大的庙宇
   中台禅寺位于南投县的埔里镇,据说是台湾最大也是最宏伟壮观的寺庙。远远望去,耸立于青山怀抱的这座庞大建筑物,亦如一座金字宝塔,全然没有我们常见的寺庙外型。
   走进大门,清澈池塘水面上一座玲珑小桥映入眼帘。陈导停下脚步讲解,这座小桥可不平凡,你看桥身上“同源桥”三个大字,它承载了两岸民间认同的同根同祖同源,和祈盼早日三通的美好愿望,有着“两岸未通桥先通”的特殊含义,是杭州灵隐禅寺2007年赠送中台禅寺的一座全铜桥。闻听此言大家纷纷举起相机,陈导忙说:“别急别急,参观完里面,我会给你们留下充裕时间的,大陆游客那个不想在此留影纪念呢!”
   顺着上坡路往前走了一会,我们就站在了中台禅寺大殿门口。这座殿实在是太高了,相比,门前的一长方形广场显得小了许多。本想接拍一张寺殿整体巍然全貌,左顾右盼,却是没找到合适的站位,不能不说又是一件遗憾之事。
   陈导的解说可谓详尽,我只记下了其中的几个特点:一是中台禅寺的建筑有着中西合壁、古今贯通的建筑特色,其一反原有寺庙的平面形状,设计出的台阶立体式独具匠心;二是殿内四角顶天立地伫立着的四大金刚神像,是用山西黑花岗岩雕刻而成,各有东南西北四个头像,堪称创举;三是禅寺不仅重视佛才培育,设立了佛学院,还投资创办了普台小学和高中,贡献社会、服务民众,殿堂中厅两面墙上竟然陈列着有关普台小学特色教育的长排图板。
   我非佛家弟子,那参拜一次心灵即能得到洗涤的感受并未落于身上。走进大殿,眼前看见的是四神大殿和大雄宝殿的金碧辉煌,如来、释迦摩尼及其他神仙比大陆庙宇里的更光彩照人;走出大殿,最深刻的感受还是发自内心的一份俗问:完成这皇宫一般恢弘和精致的巨无霸建筑群得需要多大的投资啊!
   回来后查证,我拉直了自己的那个问号:中台禅寺历经3年规划、7年兴建,耗资30亿元台币(约合人民币6亿元),迄今为止,堪称东南亚最大的庙宇。只看到这前面一句,我的好奇心即被打开,查过详尽资料后,我只觉得在那个游程里,自己成了那个盲人摸象故事中四个盲人之一了。
   总之,这山明水秀怀抱中的中台禅寺,由于有了“同源桥”,让我倍感亲切,因为有着鲜明的特色,为它,我保留了一份难以抹灭的记忆。
   2.台湾寺庙文化——不可不提的事。
   前面提到的西悠饭店外表很是气派,接待大厅内宽敞明亮,给我的第一感觉可说不逊于桃园机场候机厅。可走向居住的后楼,就必须要穿过一个叫做宫保寺,内外皆富丽堂皇的五层楼庙宇的前院。那宫保寺显然比西悠饭店还要高大气派。院里两面墙上佛灯高挂,寺前香火萦绕,寺内人头攒动,香客络绎不绝,香事十分红火。因来台湾这两天,所到之处,所行路见,寺庙之多,建筑之华丽,佛事之红火,位置之好,已经引起我们极大关注,有的佛像还塑坐在非常醒目的山头,远远望去,十分壮观。有了这些印象,所以住在这个寺店难分的特殊地方,我们倒也见怪不怪了。
   好奇地问过陈导,台湾怎么这么多大大小小的寺庙,几乎三五步一座,还大都占据着街面或村里最好的位置。陈导的回答令人吃惊,全台湾2300多万人口,就有2万多座庙宇,平均每个村子2至3个,庙宇之密堪称世界之最。台湾庙宇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善男信女的捐赠善款,所有寺庙是不收门票的,庙里还免费提供烧香。(这种情况可真正颠覆了我在大陆对所有庙宇的固有印象。)有些香火鼎盛的庙宇,还将善款拿出一些作慈善公益事业,捐款或投资于教育和医疗等为民众服务的机构或个人,这行善也成为了台湾庙宇文化中的最大特色。
   听罢介绍,不由感慨,我无意去探索台湾庙宇文化的发展路径,只觉:两岸同祖同宗同源,庙宇文化发源于大陆,却繁荣于台湾,回想那场使五千年文化遭受了毁灭性摧残的运动,不可不说那是一段造成无法估量损失且难以挽回的悲哀历史!
   (四)魂牵梦萦日月潭
   1.单反相机的苦恼
   游览日月潭风景区的行程被安排在了第三天的下午,前一晚,我还在翻来覆去地琢磨,怎选角度才能将那湖中诗意般的山水一色倒影揽入镜头,玩笑地说,就连相机包里的单反都陪我度过了一个辗转之夜。
   可现实是那样地残酷,先是恨恨地得知,去日月潭的时间被安排在了午饭后,抬头望去,艳阳当空,破碎了我拍倒影的美好愿望,无奈将期望值降低一格,拍几张以蓝天为背景旖旎湖面上点缀游舟的接片吧,也不枉我千里迢迢来这一回。哪成想,一个多小时后,一直眷顾着我们的天气,在车到达日月潭所在地南投时,突然就变了脸,黄豆般大的雨点稀稀拉拉撞击地面发出了啪啪的响声,下车的脚步几乎与折叠伞打开的声音和在了一个韵律上。这时的心,那叫一个哇凉!也只能阿Q着安慰自己了——说不定雾朦胧雨朦胧中的日月潭别有一番意境呢!
   看来陈导早已习惯,在我们登上那艘叫成功3号的游艇还未坐稳,便敬业地讲解开了。雾霾心情下,耳中的讲解声不再吸引人。犹豫中几番掏出相机拍几下又无奈地装回去,心下埋怨,难道现代化的今天,连绝对防水的相机都研究不出来吗?蒙蒙细雨中,唯有以有限的目光来和这初次见面的朋友日月潭作亲密地接触了。
   日月潭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浩瀚辽阔,站在游艇前望去,整个湖面尽收眼底。据说,那日月形状的两个湖面分别在潭的南北两面,可那是要站在高处才能看得出的,我只能描述我平视着看见的景色。码头离我们越来越远,岸上参差模糊着的建筑物大都建在了一面不甚太高的山坡上,一幢接着一幢,应该大都是接待游人的楼堂馆所吧。听说,在旅游旺季,这里要提前一周预定方能住着。这样说来,那小小码头占据的方寸空间尤显金贵了。其他三面同样被雨雾笼罩着的山峦叠翠连绵,偶而能隐约见到山上露出的亭台楼阁和寺庙古塔影子。眼前的蒙蒙细雨极其亲密地投入同样蒙蒙的湖面,倒也成就了另一种的天水一色。
   “你们看见对面山上的那座宝塔了吗?”陈导的声音突然提高了几度,不由你不望向他。那山叫青龙山,那塔是蒋介石专为母亲王老夫人修建的慈恩塔,不过现在……,我又一次见到那瘦瘦脸上浮起了坏坏笑容,台湾人都戏称它——蒋介石tamade宝塔,啊,在骂人啊!看来两岸国骂还是很相通的,没有一丝的差异。
   2.世界上最小的岛屿拉鲁岛
   游艇行进中路过了一片小小的绿色植被群,一棵浓郁的绿树被块块绿草丛包围着,陈导的声音再次成为高分贝:看,你们可别错过,眼前就是世界上最小的有名字的岛屿——拉鲁岛。啊!这十几平米的面积,也能称作岛屿?疑惑中,听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那边上的是假草丛,看见当中趴着的白鹿了吗?细看,可不,那镶着一块块草丛的木板还露着板边呢,游艇正转着弯,白鹿影子却只捎了半个身子便被挡住了。相传日月潭的发现就归功于它,原住民部落中邵族的祖先,就为追逐这只神鹿,翻越居住的阿里山,才发现了这片美丽的湖泊,从而在这里定居生活。这也成为了这个仅有700人口,高山族中最小支脉家族世代引以为豪的起源传说。在后面参观邵族民族村时,我在大厅墙上还发现了这个故事的图画版本。
   很快,游艇完成了一半航程,停泊在了对面山下码头。下船伊始,雨却由中雨下成了倾盆。游人们一片狼藉,纷纷挤在山脚牌楼下窄窄的空间暂作遮蔽,尽管穿着雨衣,打着雨伞,身上倒十有八九被风雨打湿。还有一些人连雨具都没带,可想这趟游兴被摧残到了何种程度!
   方因我俩因拥挤脱离了队伍。大雨刚一转弱,心就躁动起来,走,看看去,怎也不能到了跟前不上去望一眼啊!打着伞,顶着依然密集的小雨,沿蜿蜒小路拾阶而上。一路上,冒雨前进的游客还真是不少,看着,大都像是大陆游客,正和我俩一样,珍惜着到这日月潭的分分秒秒呢!所幸,由于坚持,我们得以站在日月潭最有纪念意义的石碑前,留下了打着伞的珍贵影像;在有限时间里,抓住了片刻的雨停,拍下了几组接片。
   尽管没有登上最高峰顶,领略那满湖朦胧飘渺着的诗情画意;尽管没能欣赏到许多听说未能走及的景点,不过心已知足,这种天气下带回去的每一张片子都弥足珍贵!尤其是那几组接片,也算帮我完成了把台湾日月潭“青山拥碧水,明潭抱绿珠”美景带回大陆的最初心愿。那绿珠是什么?最后我才弄明白,原来指的就是那世界上最小的岛屿——拉鲁岛啊!
   (五)风雅禅境阿里山
   提笔写阿里山之前,我问自己,两个多小时的贯穿游览,给你留下最深印象是什么?你又想以什么题目去挥洒手中的随意之笔?半天没有动笔后豁然开朗:我不会去写那歌中的“阿里山姑娘和少年”,因我们除了在吃饭时见到一两个年轻人外,(还不知是否为真正的阿里山邹族原住民,)没有接触到一个“美如水,壮如牛”的少男少女;我也不会去写那闻名于世的阿里山璀璨的日出和艳丽的晚霞,因我们前一晚上居住在了75公里外嘉义市最豪华的钰通大饭店,到达阿里山车站时已近中午。恍惚记得,走向阿里山的密林深处,期间,一丝异样的情素曾眷顾过我——我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心渐渐下沉下沉又徐徐上升上升,愚昧的俗心有了瞬间得开悟,俗身在那幽静至极的山林中被濯涤了。除了高山铁路,除了红侩木,我记住了,远处群山飘渺着的浓云雾海,曾载我向远处飘去……
   1.沧桑红桧木与高山铁路
   准确地说,阿里山不是一座山,而是由18座山峦连成的一片山脉。我们所到的阿里山景点,全称叫“阿里山旅游风景区”,距前一晚居住的嘉义市并不算太远。可由于大部分的路程是盘山公路,落差在2000多米以上,坡陡弯急,行进中的大巴由于车身长,颠簸摇晃得厉害,使早已不再晕车未吃药的我,在最后的一段行程里备受折磨,事隔几十年后再次品尝了头昏脑胀,倒海翻江的滋味。所幸,近三个小时的攀爬在阿里山火车站前终于结束,我才得以遮掩住晕车的狼狈。
   这座位于台湾海拔最高处的火车站稍具规模,清一色的木质结构给人以古朴淳朴的厚重之感。好一座森林特色鲜明的高山火车站!下车的人们,纷纷抓住吃饭前的十几分钟抢着相互拍照,那不请自来的蒙蒙细雨,哪挡得住一车又一车游客带来的火样热情。连团里一向庄重文雅的老领导李主任老俩口,此时都如孩童一般兴奋地给别人拍着照。
   记起路上陈导说,由于铁路在“八八水灾”中遭到严重毁坏,短期内很难修复,2009年以后,原来搭乘此列火车来游览的游客只能改乘汽车盘山而上。眼前的车站无言地伫立在阿里山的最佳位置,你是否在怀念着往日汽笛长鸣时的滚滚浓烟!
   陈导对阿里山铁路来源的介绍,使气氛凝重起来:那是一段台湾的耻辱史,更是一段强盗的掠夺史。日治年代,不惜血本投资修建的这段铁路,却原来是统治者专为运输从阿里山上盗伐的稀有贵重物种红桧木的。近百年的无序采伐,使阿里山的红桧树大量减少,由原有的几万株到现如今的几十株,真正成为了高山上的“稀有品种。”据说,那被偷盗的良材大量被拉回去用于俢建皇宫、寺庙和神社,供奉着东条英机等侵华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就是用阿里山红桧木建造的。听到此,心中倍感义愤填膺!
   饭后,放下沉重的话题,我们向阿里山林区走去。由于一路上坡,来阿里山之前专门穿上的长袖衣服,使我感到臃肿且羁绊,可前面那棵有着3000多年树龄,与沧桑岁月苦苦争夺着年华的古红桧树吸引着我们,不付出点辛苦,怎能一睹神木的风采!好在沿路一步一景,处处幽深,令人心旷神怡。那山涧潺潺小溪与高耸入云的松林和睦相处在山凹难舍难分;那不知名的野花们扬着雨后格外清丽的笑脸,向我们打着招呼;就连我们脚下踩着的与蜿蜒山路并排着的纤瘦木廊桥,也在发出欢快的吱吱声和着我们矫健的脚步。
   走过那棵引领满山樱花怒放的吉野樱花树王,走过那棵老态龙钟有着酷似象鼻象眼像头的桧木树头,还走过了先枯后荣老少三代共生的三代桧树,最后攀爬过了三三两两盘根错节在山坡,被砍伐百年后不腐不烂怒目向天的古桧树们,我们终于站在了十几人才能合抱的神木面前。可大失所望的是,我们面前的并不是那生于3000年前周公摄政时的“周公桧”,那亚洲树王,阿里山最高峰的神木,早已于十几年前寿终正寝,圆寂在了山林火车站旁。可能是晕车使我错听,现在巍巍挺立,昂着被雷击后失去主干仍遒劲苍郁着枝干的,是阿里山有着2500年树龄的香林神木。神木不再是一棵两棵,围绕香林神木生长着的千岁侩等几棵高龄古桧树被挂牌编号形成了神木群,忠诚延续着神木的生命。我理解,那是人们为纪念树王,希冀阿里山峰的红桧树能重现当年风采所作的心理安抚。

共 14539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台湾游记》思路清晰,结构圆润的一篇文章。作者从幼小时对台湾的影响及终于实现来台湾旅游的梦想起笔,主要介绍了所游览的主要景点及特色文化、历史文化。全文分七大要点,且引用的材料丰富,自己的思想感情都完美地融入其中,使读者如身临其境。旅游的同时收获的不仅仅是眼界、知识和乐趣,更收获了友情。文章中充分体现出作者乐观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精神情绪,才情兼备。游记内容详细,笔触细腻,文学色彩浓郁。荐赏并祝福!【山水神韵编辑;雪舞嫣然】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712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舞嫣然        2014-07-10 19:07:41
  读来如身临其境。好久不见,问好易人大姐!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 楼        文友:易人        2014-07-10 22:01:54
  谢嫣然妹妹精心编辑,一篇随手写得游记,编语给了充分肯定和评价,有你和神韵朋友们的鼓励支持,姐姐会写下去的!也送上姐姐的问候!
3 楼        文友:潮仙        2014-07-11 06:42:11
  台湾,你是海峡两岸人民心中的明珠,13亿中国人民岂能容忍失而复得的宝岛再被分割!盼望赴台不需再办理入境手续的那天,我愿再次登岛,成为解禁后第一批游客中的一员!欣赏问好!
回复3 楼        文友:易人        2014-07-12 04:17:35
  谢您关注,问好夏安!
4 楼        文友:幽香清远        2014-07-11 11:17:48
  问好易人大姐,看了你的文章收获颇丰,了解了台湾的风土人情。问好易人姐,祝夏安!
回复4 楼        文友:易人        2014-07-12 04:20:05
  幽香妹妹好,再来这里,我感到你们进步太快了,还有这么多的大家和老师,虚心学习!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