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学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城内的事】急速买房

精品 【城内的事】急速买房


作者:司药 探花,22016.3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82发表时间:2009-04-29 21:33:27

【城内的事】急速买房
   一进房子,吴氏就被一种情绪左右着:脸红通通的,好像心中怀有无比柔情,又好像是见到了久违的情人。她的手轻柔地这儿摸摸,那儿停停,“真好,真好”嘴里念念有词;灯,一盏盏地打开,“真好,真好。”还是这样的话;蹲下身来,手紧贴着水泥地面,还是说着“真好,真好”。
   徐申跟着老人,被老人的动情的神态所打动。她卖房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看到对房子这么深情的客户。
   当吴氏把手放在暖气包上的时候,除了还是说“真好”外,竟带出了一串老泪,“这就暖和了。”
   “就是它了,丫头,你要用最快的时间给我办好手续,我怕等不急。“吴氏小心地、小声地请求徐申,好像声音大了,会惊跑房子。
  
   四
   女儿回家很突然。随后回来的儿子们更是让两个老人意外和惊喜:好多年了,一家人没有在一起完完整整地“大团圆”过个年了。原来一到过年,这家这个理由,明年那家那个理由,总是凑不齐。
   今天虽然不是大年初一,但过了腊月二十三,天天就是“年”了。看到孩子们齐刷刷地回来,吴氏着实慌了手脚:一边拉着孩子们坐下,一边就要急急地包了头巾出门。
   “妈妈,别忙了,东西我都买了,先一家人先坐会儿,待会再吃饭。”女儿跟过来,拉住吴氏,轻声说。
   “好好,我的妮子想得就是周到。”吴氏笑咪咪地应着,转回身挨了老伴在床边坐下。
   一家人,围坐在爸爸床边,东一句西一句散漫地说闲聊。
   “姐,有话得快说,我还有事呢,老板就批了我半天假。”老四有些着急。
   菜满满上了一桌,几个孙子早就急急地围坐在桌边了。
   “这么多年,我们一家都没有好好团圆过了,今天大家一起先照个全家像吧。”女儿提议,招呼大家以爸爸为中心,在客厅的沙发上坐好。
   吴氏换上平时舍不得只有过年才穿的衣服,周周正正的,与同样焕然一新的老伴并排坐下,膝前是孙子们围坐,身后,是儿女们,老人对着相机的笑,很满足,很幸福。
   “妈妈,你吃。”饭桌上,女儿不停地为妈妈捡菜。“好了,好了。”吴氏端了碗躲着。
   “大姑姑,奶奶不吃肉。”小孙女突然高声提醒姑姑。
   “就是,就是,我不吃肉的。”吴氏说着把肉捡给孙子们。
   “瞎说什么,你吃就是了。”老伴白了吴氏一眼,制止她把肉都捡给孙子。“这两年为了存钱,你妈妈就不吃肉,平时买点肉,也尽着孙子们和我了。”爸爸的话,让本来还算热闹的饭桌沉闷下来。
   “爸妈,你们休息一会儿,我跟兄弟们说会话。”吃完饭,女儿安排老人休息。
   “算了,妮子,不要跟他们吵。”吴氏拉了女儿的手,近乎哀求。
   “知道,妈,我不会跟他们吵的。一家人好长时间没有见面了,想说说话。”女儿笑着安慰妈妈。
   “又是房子,他们这个年纪了,有这样的公房住还有什么不满足的。”老四一听姐姐的话题,就跳了起来。
   “满足?你也看到爸爸在这里的情况了。这屋子白天温度不到10度,晚上,几乎零度。爸爸一到冬天,肺气肿的老毛病总是越发严重,咳嗽,咳嗽得气都快没了,你们看不见?和爸爸他们一批的离休干部,哪家没住上楼房,可……等他们好不容易想通了要有一套舒适点的房子,居然买不起!照理以爸爸这样的收入怎么可能买不起房?!”女儿一副声讨的口吻,但因多了伤感而显得柔弱。
   “谁知道他们把钱鼓捣到哪儿去了?去年我想开个商店找他们拿几千块钱,他们都不给。”五儿子还想不通呢。
   “他们能把钱搞哪儿去!这些年,你们这个今天二千,那个明天五千,还把孩子放在这里,不拿一分钱给家里,居然还说这样的话。”女儿的火不由地冒出。
   “我们没有钱,不找他们要难道去抢银行?”五儿子把茶杯重重顿在桌子上,丧气道。
   “行,行,爸妈就是你们的活银行,爸爸那样了,你还说这样的话,要是爸爸没了……我看你再到哪里去要。”说话间,女儿的泪一颗接一颗滑过脸颊。回家看到卧床的爸爸脸色晦黯、目光无神,总是抑不住地咳,女儿真的怕爸爸说没就没了,而一想到爸爸辛苦一生到死也没有住上暖和的房子,更是止不住地心痛和悲伤。
   “好了,好了,别吵了。我知道各家都有难处,爸爸妈妈也不容易。怎么说一个离休干部现在还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也让外人笑话。大家都少说两句,不要吵了。我看房子的事,我们几个可以根据自家情况,多少出点钱,帮爸爸妈妈把房子买了。”一直闷着抽烟的大哥,发话了。“唉,我儿子明年大学毕业要花钱找工作,我就出三千吧。”
   “这大过年的,谁家手头不紧?我们也就一家一千吧。”公务员的两个儿子共守同盟似地表态。
   女儿听着兄弟们的报价,再看看还有两个死活不出声的弟弟,泪就又流了下来。“你们知道妈妈天天吃的是什么吗?咸菜,只有咸菜,还是她自己腌制的,为了这个房子,为让你们,妈妈就是这么一直紧着自己。”
  
   五
   “你就是小徐吧?”在售房部,女儿与徐申见了面。
   “是啊,我就是。”徐申伸出手与女儿握了一下。见到女儿,徐申一直紧着的心终于有所放松。
   这两天,徐申总是跟老公说起这个要单独买房的老人。
   “唉,慈眉善目的一个老太太,真让人心痛。”在家里,徐申说起吴氏,声音里总少不了怜惜。
   “老人也真是不容易,可她的那些儿女都在干嘛呢?”老公听了,也觉得气愤不解。
   “不知道,反正每次来都只是老太太一个人,还总说孩子们忙。有时看到老人对孩子那样包容,真的很感动。孩子都那样了,她还向着他们说话,心里很不是个滋味。”吴氏让徐申最近经常想起已有两年没有相见的父母,对父母的牵挂和思念就是在吴氏一次又一次的到来中强化和自责。她已与老公约定,今年过年,无论如何都要回家看望父母。
   “我还想,老人太难了,是不是把房子便宜点卖给老人,我们少挣点钱?”徐申不止一次想这个问题了。
   “说实在的,我们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怎么说,老人有那么多子女,他们不管,我们这算操的是哪门子心。”老公的不以为然让徐申也有些不甘心。
   “是啊,过了年,我们俩人的养老保险也得几千块,就凭老板发的那点钱,我们自己再不活络点挣点钱,这日子还真不好过呢。”三年前,两人下了岗,现在都在打工,徐申当然知道钱的重要。
   “是啊,交保险金,孩子又要开学,都是用钱的事。”老公也愁。
   “到时候再说吧。”徐申想到这么多家事,也犹豫。
   现在,看到老人的女儿,徐申真是松了口气――原价卖给老人房子她就不会再有那么多顾虑。
   “我妈妈说,你是一个很不错的人,帮了她不少忙。”女儿热情地对徐申说。
   “哪里,这些都是我份内的事儿。老人嘛,年纪那么大,要操那么多心,对孩子还特别的关爱,每次见到老人,我就觉得像见到了自己的妈妈。”徐申说的不完全是客套话,在与老人越来越多的接触中,她真的越来越多地被老人对孩子的包容和爱所感动。
   “是啊,我妈妈年纪大了,跑来跑去危险,多亏了你,真太感谢了。”女儿真心地对徐申说,一个外人能这样理解老人,女儿真的很感慨。
   “其实我也没做什么,只要我能帮上老人的忙,我就会帮的。”吴氏让徐申真的是越来越想念自己的妈妈了。
   “今天来,看到你的善良,我就更放心了。我在异地住,平时不能及时赶过来,我想把接下来的事情委托给你,你看可以吗?”女儿终于说出了此行的目的。
   “行,只要我能帮上忙。”徐申答应得没有丝毫的犹豫。
   “首先,请你特事持办,以最短的时间把房子的手续办好,让我爸妈过年能住进房子。因为,我发现我爸爸……病得很重,我不想他临走都没有住上暖和的房子而遗憾。”女儿艰难地说出了第一件紧要事。
   “再有,我放了五万块钱的折子在我妈妈手上,房子交钱的时候,麻烦你去银行帮助办理一下相关手续,我怕一个老人带这么多钱跑来跑去的,不安全。”女儿的第二件事对徐申来说,算是“特事特办”。
   “还有,签合同,想请你亲自上门去做,因为,我爸爸基本……下不了床。”女儿话说得很沉重,看着徐申的目光很期待,她知道,对一个外人,这样的要求很“过分”。
   “没问题,到时间我去就是了,免得老人跑。”徐申读着女儿的目光,很爽快地承应下来。
   “还有。”女儿边说话边从包里拿出一些钱,“这是一千块钱现金,放你这儿,等房子交了,麻烦你找几个人把卫生做一下,然后,帮忙把家搬了。”
   “这真不合适,我们不能代收客户现金的。”这次徐申赶紧拒绝,这可是制度问题,她想。“干活的人我可以帮忙找,等忙完了,我让他们找你妈妈结工钱就可以了。”徐申提议。
   “这钱要是放在我妈妈手上,她一定不会请人,她会自己干的,然后,这钱,就又不知会跑到我哪个兄弟手上。”女儿无奈地说,她太了解自己的妈妈了。
   “不是还有五个儿子嘛,也可以让他们帮忙搬家嘛。”徐申觉得再怎么着老人的儿子也不会不管老人这点事的。
   “唉,别提了……”女儿的眼泪出来了,“我只能拜托你这个外人了。”站起身,女儿紧紧地拉了拉徐申的手,不再言语。
  
   六
   其实徐申不是没有想象过吴氏家的状况,但真的到了老人家,还是很意外和震惊的。
   老人的屋子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像样的家俱;窗户用塑料纸蒙着,屋子里光线很暗;玻璃上结着厚厚的窗花,那些花的绚烂多姿让徐申有种恍若隔世的凄美感觉;屋子里冷冰冰的,一道道门被厚实的门帘挡着,每间都有不小的温差;到了最里间,一张大床触目地几乎占据了屋子所有的空间,床上,一个老人半坐着,向进来的徐申微笑。“徐同志吧,麻烦你亲自来,真不好意思。”老人的声音里竟有些羞涩。
   “这就是小徐,丫头人可好了。”吴氏赶着陪着笑介绍。
   “那就好,那就好。”老人听了吴氏的介绍,不知为什么对应的是这样的话,徐申一时有些茫然,不知如何应答,只能笑笑,在老人床边坐下。
   “这是我家老头,家里的一把手,他不能去签字,所以只能麻烦丫头你来了。”吴氏靠着老人自然地落坐于床沿,顺手帮老伴掖了掖被子,玩笑道。
   “没事,不要这么客气,你们就跟我爸妈一样,能给你们提供一些方便,我真挺高兴的。”徐申真挚地说。
   “那房子,真是我们的了?”老人突然的问话,有点像是自言自语,显得突兀。
   “当然是,你看,今天小徐来就是来签房子合同的,这合同一签,那房子自然就是我们的了。”吴氏笑呵呵地对着老伴说。
   “是啊,大爷,看,这是购房合同,交了钱,你在这儿签字,就可以了。”徐申向老人讲解房约程序。
   “快快,把钱拿来,别让徐同志等着。”老人又忙着催促吴氏。
   “唉,这次用了女儿这么多钱,不知姑爷怎么想。”吴氏小心地把折子交到徐申手上的同时不无担心。
   “现在知道担心了?妮子一次拿出这么多钱,还不许姑爷有什么想法?就这,你还偷偷把几个兔崽子好不容易交来的钱退给他们,你这就是偏心。”老人说着,情绪激动起来,开始猛烈咳嗽。
   “好了,好了,我看我们的钱不是钱够了嘛。要过年了,孩子们也不容易,有钱才能安安稳稳地过个年嘛。”吴氏忙拍着老伴的背,小声地劝。
   “唉,这么多钱,什么时候才能还给妮子,我不在了,你可怎么办啊?”老人停下咳嗽,却多了另外的担忧,酱红的脸愁云一片。
   “不操心,不操心,到时候,大不了我到妮子那儿去住,把这房卖了,不是不存在钱的问题了嘛。”吴氏好言相劝。
   “我没了,你再没有房子,那……你可要遭什么罪哦?”老人的脸更是被痛苦写满。
   “好了,好了,到时候总会有办法的。”吴氏在老伴背后悄悄抹了把泪,说出话的声音还是很轻松。
   徐申被两个老人的肢体语言和对话搞得眼泪忍不住要流:怎么会有这么善良的老人呢?怎么会有这么完全想着儿女的老人呢?她发着感慨,眼泪不由地蓄在眼眶。
   “看好了,签字在这里。”徐申赶忙拿了合同递给老人,她怕时间长了,自己的泪会止不住地流出,对父母的思念会蔓延到让她马上启程回家,用自己的手好好握一握爸妈的双手,好多年了,爸妈的手和身体对作为女儿的徐申来说,已是陌生。
   “好,好。”吴氏帮老伴把合同展平,眼睛直勾勾地看着老伴的笔。
   徐申也把目光集中在老人的手上。老人的笔在手中微微颤抖,没有马上落下去。徐申以为老人是没找到签名的地方,正要解释,老人却抬起头,定定地看着吴氏,老人脸上的那种表情让徐申很难用语言准确表述,深情?期望?绝望?希望?还是爱恋?而吴氏也回视着老伴,并用手轻轻地推了推合同,示意老伴放心签字,老人的目光这才又回到合同上,先沉了一口气,才把手稳稳地固定在纸上,一笔一笔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说实在的,老人的目光即使在这样一件对于他来说是太大的事面前,仍然有些散,没有光泽,这让徐申的心在很深的地方疼得挛缩:她很为老人的健康担忧。“过年前一定要让老人搬进新居。”她在心里为自己确定了“工作目标”,再看老人签字的那副认真架式,一笔一笔,一顿一停,更让徐申感到一种庄重多于悲戚的情绪在屋子里弥散开来。

共 10088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样一个繁星初乍的夜晚,我是噙着泪读完这篇文章的。如果说,我编辑过的那一些语句优美,华丽诗章的文字给我的美好的享受,那这一篇文章就是打动我内心,并且给我强力震撼的一记强音。情谊涌动在文字中间,父母对儿女无私的爱,不求回报,不计得失,无怨无悔,让我们这些为人子女的无比汗颜。这一分爱是如此厚重,如此博大,所以泪就这样无声地滑落了。的确,文章有情自动人!在一个短短的买房的场景中,我们看到那些背后发生的许多故事。两个老人的相扶相依的感情,对儿子的包容和最大的理解,甚至是溺爱,对孙子的照顾,那一句“奶奶不爱吃肉!”让我泪又一次流下来。肉价涨了,老太太为了让老伴和年幼的孙子吃上点,自己竟然撒谎说不爱吃肉。感动我的还有女儿的反哺之情,还有幕后的女婿,如果没有女儿女婿的支持,也许患肺气肿的老父亲也许又要在湿冷的房子里度过一个年头,也许就此撒手人寰也说不定。在面临父母买房一事时,那一场家庭会议是让人的心情无比沉重的。几个儿子都在推脱责任。老大说儿子大学毕业要找工作,出三千;老三老五,国家公务员出一千,另两个居然不出声,最后八十三岁的老太太把钱退给了儿子们,用女儿给的钱终于买上了房子,只是不知这房子老伴能否挨到那一刻住到新房。作者从一个卖房子的售楼小姐徐申的角度来关注这一事态的发展,甚至她还想到把房子便宜卖给老太太,后来受到老太太女儿的委托去亲自到老人家里签下买房合同,一系列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以及因为看到老人想到自家父母的片断都让我在文字里感动。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令子女最痛心的事,而文中的众多儿子们,是否能想到某一天当自己老了时,是否会有如自己父母一般的境地?人终究会老的。我们为人父母为人子女的,要对父母尽到孝道,要为子女做好榜样。那一张一笔一笔,一顿一停签下的合同,让徐申感到庄重和悲戚,也让我们感到一种深重的氛围在我们心中弥漫!(推荐理由:深刻地打动人心,看了就不需要理由!)【编辑:绕指柔】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9043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绕指柔        2009-04-29 21:39:13
  那一张一笔一笔,一顿一停签下的合同,让徐申感到庄重和悲戚,也让我们感到一种深重的氛围在我们心中弥漫
最真的心书写最真的我!
2 楼        文友:司药        2009-04-29 21:48:11
  这是一个悲情的故事,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置身其中,我总是想起我已故的父亲和不在身边的母亲……展开,又是一大段文字。有爱,就会有感动在心中。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3 楼        文友:司药        2009-04-29 21:51:04
  感谢绕指柔的倾情编辑。我知道,我的文体裁上或许不对你的“路子”,可,“纯情路线”是你我共同的文字灵魂,所以,你编辑此文,再恰当不过。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4 楼        文友:司药        2009-04-29 21:56:24
  编辑上万字的文总是占时费力摧残人的,让你受累了,再抱一个。
   没办法,说到亲情我总是最没有免疫力和章法的,一说,就刹不住车,字就多了,呵呵,下次还赖上你给编辑哦。拉下勾,预约下~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5 楼        文友:夏冰        2009-04-29 23:49:52
  人谁没有老的时候?可到老时却经受许多煎熬,不仅仅是身体病痛,心理上的痛叫人揪心。
   文本给人痛楚的同时,也给予人温暖。父母之爱,天下大德。我们看着,便动容了。
   问好。:)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6 楼        文友:擎霄        2009-04-30 02:02:36
  (1)药姐的文章我看过很多,但是从来没有真正评论过。因为我觉得药姐的文章很通俗易懂,并不需要再去大篇幅的评论。而大殿篇幅的评论,又一直是我真正评论的特色。但是看了这篇文章后,我却忍不住想评论一下了。由于突然看到评论提示挑出的(最多500字)的提示,我不得不先表明评论的顺序。很奇怪,很久没看过的字数限制竟然又跳了出来。
   世界上有一种爱,完全的是不求回报的付出,甚至付出的是生命,这种爱就是父母对自己的爱。
   作为父母,尤其是母亲,很多时候会说,我不喜欢吃这个,不喜欢吃那个,你们多吃点。小时候,我以为母亲真的是不喜欢吃,但是长大了,就明白那是舍不得。于是,现在回家,从不挑食的我也会变得很挑食。吴氏舍不得吃肉,为了老伴,为了孙子。吴氏舍不得责怪儿子,总是一再地包容,一再地为他们开脱。吴氏很愧疚,因为最后还是用了女儿的钱,担心女儿会和女婿有矛盾。
   可是换个角度想想,孩子是自己养大的,不论是谁,为父母付出多少,那都是应该的。因为生育和养育花费的精力和心血,承受的辛苦和艰难,那不是那么一点点的钱能够衡量的,甚至,不是钱所能衡量的。
   但是吴氏还是愧疚。因为她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考虑过自己付出了多少,又得到了什么。他考虑的,只是孩子,甚至不想他们受到一点点委屈。
   从文中看得出,吴氏对几个孩子都有着愧疚的心理,虽然这意思有一点隐晦。因为她觉得是他们这做父母的没有本事,才会让孩子们为难。以至于,她近乎哀求地让孝顺的女儿不要去和儿子吵架。因为对于孩子,包括对于那女儿,她的心理都是愧疚的。这愧疚,来自于对子女的爱。
   可是这愧疚其实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她欠子女们什么吗?不!相反,是子女们,尤其是儿子们,欠她的。
   听过一句话:只有当爱深刻到无以复加的时候,才会完全忽略到自己的存在。我甚至可以想到,如果自己的生命也可以为自己们换来些收入的话,听到儿子们的诉苦,她也会毫不犹豫地把它献出去的。这就是父母的爱,他们的身躯已经愈发单薄,他们的身体已经日益苍老,甚至随时都可能会死去,但是心里想的还是那能不麻烦孩子就不麻烦孩子,能让他们宽裕点就让他们宽裕点,哪怕那拿出的,是自己最后的一滴血液。
   老人的要求其实真的好少好少。作为父母,想的也就是孩子可以幸福开心,可以过得好走得好,甚至恨不得用自己的身躯去为他们铺路,要求的,如果还有要求的话,也就是逢年过节的时候,一家人可以团圆。
据说,看过偶滴文章并能留下评论滴人,会被幸运女神眷顾…… tel:18653282033,QQ:691683305
7 楼        文友:擎霄        2009-04-30 02:33:33
  (2)吴氏的年纪很大了,可是子女回来“过年”(——如果那回来是也能算是为了过年的话)的时候,她却慌慌张张地要去做菜。
   为什么会慌张?女儿已经买好了东西,她为什么还要去?因为心里高兴,虽然知道孩子们不是为了和他们吃顿团圆饭过年的,但能看到他们,能看到一家人团圆,吴氏也就很高兴了。还因为什么?那仅仅是因为高兴吗?不尽然啊!还因为那是一种习惯呢!为什么会习惯?仔细想来也就明白,那是因为每年孩子们回来,她都是要去忙着做菜的。
   母亲做的菜好吃,回家,也就想吃点母亲亲手做的菜。这是很多还孝顺的子女的想法。可是想想,母亲的年纪……吴氏是一直那么做的吧?也许,会有几次例外,希望。
   想一想,子女过年回家,说是孝顺,说的回去看看父母,但其实做的是什么呢?吃父母做的菜,偶尔帮一点小忙,那付出还没有在单位里付出的多。回家是休息,何况,单位里还是有工资的。呵呵,这也许是潜意识里的想法吧?
   不知道吴氏图了什么,孩子回来,她受苦受累,甚至很可能还要把自己和老伴那为数不多的一点“血液”倒出一部分给他们,还依旧那么期待他们回来。然后,孩子们高兴着或者是依旧埋怨着(没拿到自己想要的那个数字的钱)离开。过年,团聚,做父母的每天都在盼望着,哪怕明知盼来的是一群狼。吴氏肯定很累,但是她却把这养成了习惯,为了什么?因为,她是母亲。因为,那是她的孩子。因为,她忘记了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存在。
   但吴氏还是有感觉的。她不傻。孩子们的情况,孩子们的心理,她不是不知道的。但是她却刻意去忽略,刻意地去忘记。因为,她是母亲。
   一直觉得,父母都是伟大的。虎毒不食子,可见不论何种的人,对于子女,绝大多数都是和吴氏类似的爱。每个人都会成为父母的。但是每个人又都是父母的孩子。为了孩子付出的时候,是否想过为了父母该怎么做?做过什么?做的有多少?相比于自己得到的,付出的差了多远的距离?心里有没有一种强烈的愧疚?记得孩子的生日,记得孩子身上的每一个特征,记得自己的生日么?当自己过生日的时候(不论是否温馨幸福的生日),有没有想过,这一天也是母亲的受难日?有没有想到,这个日子母亲记得更清楚?有没有想过,自己在为自己的生日忙碌(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忙碌,哪怕只是心里的想着忙碌)的时候,母亲却在一个人纪念着这重要的日子?是否记得,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当父母老去的时候,扪心自问,为他们剪过指甲么?洗过头么?按摩过脚么?这些自己做孩子时父母经常会为自己做的事情,当他们老去,已经比当初幼小的自己身体还要脆弱的时候,为什么就不能去为他们做一些,再多做一些?
据说,看过偶滴文章并能留下评论滴人,会被幸运女神眷顾…… tel:18653282033,QQ:691683305
8 楼        文友:擎霄        2009-04-30 04:24:15
  (3)文中关于吴氏的描写很多,我只能抽出一点来写出那含而未发的意思,否则,那么长的篇幅就有刷屏是嫌疑了。更多的,就只能强迫自己停下,让大家自己去看,去分析。大多文章都是表面一个意思,拨开的时候会看到另一层意思。我最多只能写出两层衣服来,也就是三层的意思。可是这篇文章绝对不是三层。如果有耐心的话,就一层一层慢慢地剥吧。文中,吴氏是一个中心人物,作者的意思好剥开一点,我就不多说了。
   吴氏的老伴描写不很多,但闪光点不少。
   首先,他对孩子也是很爱的,并不比吴氏少。他的担心和对儿子的不满,只在于,自己走(也就是死)了以后,老伴没法生活。并没有考虑到他自己。从这一点上就可以说明了他对孩子的爱了。但是父爱太过深沉。更多的时候,他是把自己的爱隐藏起来的。其实,他对于孩子的不争气,心里也是有着气愤的,望子成龙,这个理念,父亲都会比母亲更强烈一点,他希望自己的孩子都比自己强,但是儿子太不争气,所以他有气。有气,但却依然深深地爱着,因为,那是他的孩子,因为,他是父亲。
   父亲,在家庭里,多是扮演着一家之主的角色。作为“领导者”,他很孤独,很多感情不能那么肆无忌惮的流露,更何况,受历史及文化影响的中国父亲们,多不善于表达对子女的爱。他们只会嘴上说说,然后心里,继续包容。对于子女,他和吴氏都是很相似的,文中的描写不多也就是这个原因,我也就不再多说了。看看吴氏对孩子的心,就能想到做父亲的他了。
   文中,吴氏为了老伴而去买房子。那老伴最担心的也就是吴氏的以后——他的身体已经不行了,他死了,没有任何收入的吴氏怎么办?所有的积蓄都给了孩子,她连一点老本都没有,以后怎么活?儿子?他们只会伸手要钱,肯定是指望不上的了!女儿?中国有句古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一旦把女儿嫁出去,那就是人家的人了,吴氏偶尔去住还好,但是怎么能依靠她来赡养呢?女婿会有什么想法?再说了,自己可是有儿子的,让闺女赡养吴氏,有些说不过去。这也就是他的担心了。后来,也确实是没有办法,所以他才会签字的。毕竟,还有一个孝顺的女儿可以照顾吴氏。
   那吴氏呢?一个老太太跑去买房,先不说现在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已经让那个年纪的她不适应,就说买房的程序,她懂么?何况,明知道身上有的钱不多,她肯定很困窘。这点文章里有点到。但吴氏还是去做了。除了因为孩子的不孝顺之外,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对老伴的爱。吴氏说,如果老头不在了,她会陪他一起去(死),一方面是因为对孩子有些失望,但更多的,却是因为两人间的爱。
   提到这一点,不得不说一说了。
   吴氏和他老伴的爱情很浓,很朴实,朴实到有点简陋。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语和动作,也没有什么海誓山盟的表白,就像一株小草,很微不足道的样子,但却固执地绿着。在看一看现在的年轻人,动不动就是海枯石烂,或者是琼瑶式的夸张对白,华丽动人,但却并不可靠。牡丹娇贵,生命力却远远不如那卑微的小草。爱情,多么美好,可是华丽之后依旧不可靠。有位科学家说过(名字我想不起来了),万物的规律都是很简单的,如果不够简单,那只能说明还和真实存在偏差。情到浓时情转薄,就是这个道理。看着他们老夫妻的感情,我就自然想到了现在的社会,现在的社会风气。
   药姐的文章突出的一向是真情真爱,没有那么多的华丽语言,但却更让人感动。大巧不工,浑然天成。爱情,也是一样的吧?!朴实的,平淡的,才是真正的。那些华丽,只能存在于幻想里,或许也有,但却不普遍,不真实。
   看似这篇文章讲述的爱情不多,突出的也不是爱情,但是这描写绝对不是作者浪费的笔墨,那是作者的构思,作者的愿望。文章里这样的地方很多,绝对不止一处,这些地方想要突出的,也绝对不仅仅只是爱情,例如那个售楼的徐申的心理转变,例如徐申和老公的那简单的对话,里面包含了太多太多的信息需要仔细去发掘。
据说,看过偶滴文章并能留下评论滴人,会被幸运女神眷顾…… tel:18653282033,QQ:691683305
9 楼        文友:擎霄        2009-04-30 05:06:52
  (4)下面想说说文中对于儿女的描写。觉得,几个孩子里就数那个女儿,数这个嫁出去的外人孝顺。至少,她希望父母过得好,希望父母不要为钱发愁。
   钱真的是好东西,也不是好东西。孝顺与不孝顺不是用钱来衡量的,但有时候确实可以通过钱来反映出来。吴氏跟女儿通电话时女儿的表现,女儿对几位兄弟的不满,女儿对徐申的请求,这些描写里可以看出,女儿是很希望自己的父母可以好好的。
   在中国,女儿出嫁了就是人家的人。女儿家家境也许好一点,但也仅只是好一点,不会太好,否则吴氏夫妻不会那么为难。拿出那么多钱来给父母,那女婿心里会怎么想?大家往好处想,女婿理解女儿,愿意拿出这些钱。往坏处想,指不定女儿经过怎样的为难之后才要出来这么多钱。这是悬念,读着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而人,大多都是愿意往好处想的。
   那几个儿子呢?也许家境确实不好,但现在,只要努力去做,饿死的几率为零。他们却是如何的呢?向父母要钱,把老头子当作活银行,还把孩子放在这里给老人养。不孝,甚至无耻。可惜,他们就是这么无耻,而社会上这样无耻的人也绝对不是没有(我还见过更无耻的)。
   到了后来,五个儿子中一人出了三千,两人各出一千,还有两个看来是死活不掏的了。他们都有了孩子,有了家庭,年龄不会小,真的穷到只能拿出那一点钱么?以前从老人那里要出来的钱也绝对不止这个数目了!穷,不是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对父母的感情有多深多重。
   徐申和老公商量的时候,老公考虑的是需要赚钱,要交保险金,要给孩子交学费,但是却没有提到一点父母的事情。这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并不止是说,为了解释徐申。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那五个儿子为什么拿不出钱来了。要把各自家里的一切都安排好,然后能抽出来的也就只有那么多钱了,甚至,还要抽出一些钱留作平日里应急的经费。父母,是排在这一切后面才会考虑的。一如他们的忙,一如过年时也难得的团圆。父母的心里只有子女,但是子女的心里,父母只是角落里布满灰尘的青砖,就算碎裂了,也是没什么要紧的。
   这里,也要注意一点。想想,那五个儿子为什么会这样?
   从吴氏对他们的包容里可以看出一点:溺爱。就因为太过溺爱了,所以他们才会形成这样的性格。他们不知道家境的艰辛么?知道。那他们为什么不去努力工作(下岗了也会有事情做的,何况,两个儿子还是公务员),反而时时问父母要钱呢?溺爱,让他们没有成长出真正的能力,让他们不知道要关心父母,让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或者说,不在意在父母和良心面前的对与错。这是给现在很多的小皇帝,小公主的家庭提醒呢。棍棒之下出孝子,这理论未必对,但溺爱之中绝对不会成长出真正的孝子的。
   文章的主题思想似乎是孝和良心。但是不是呢?不尽然。
   文章里揭露了很多现实,故事很沉重,也很悲情。读起来让人感动,品起来让人深思,细细分析起来,得到的却是警醒。文章中蕴育着太多的道理了。这需要大家慢慢品,注意每一个文字,每一个细节,推敲之后会发觉,那下面一层层的埋藏。
   子欲养而亲不在,那永远是一种说不出的痛。亲不在而子不养,那又何尝不是一种深切的悲伤?看问题的时候,我们是否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过?就算只是浅浅地看,这最简单的一层意思也是能够理解的吧?!虽然,这只是文章里最浅显的道理,深处,还有着更多深刻的东西。
据说,看过偶滴文章并能留下评论滴人,会被幸运女神眷顾…… tel:18653282033,QQ:691683305
10 楼        文友:擎霄        2009-04-30 05:23:56
  (5)药姐的这篇文章乍读起来似乎有些草率的地方,似乎赶得很急以至于没有详细交代,似乎有些突兀。但是再看,就会发觉,其实所有的问题都能找到呼应和解释。徐申第二次见到吴氏为什么心理有了些变化?后文中都交待着呢。
   很佩服药姐的笔力和构思,尤其是在这一篇文章里包含了那么多的深刻思想,反映出了那么多的社会现实。我只是点出了冰山一角而已。而且,最重要的是,寓华丽于平淡,或者说是化腐朽为神奇。朴实的话语,朴实的文笔,但每一句都是点睛之笔,简练而精彩。在此学习了,握手问好药姐!
   也佩服编辑指柔,编者按洋洋洒洒,可见指柔也是很受触动呢。
   文章就是这样,每个人读都有不同的感觉,发现的只是作者一部分的想法。好文章,不是读的,是要品的,品过之后还要好好地分析。红楼梦,走马观花一目十行地看,也没什么大的趣味。但是细品,却不得不惊佩曹雪芹(包括高鹗)的文笔构思。仔细分析,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地分析,把文中的思想迷雾般层层拨开之后,那就是红学。
   文章是需要好好品的。否则,很多作者故意为之的地方,你会觉得那是漏洞、败笔。作为编辑,指柔很负责。作为作者,药姐很深刻。作为文章,《急速买房》很成功。
据说,看过偶滴文章并能留下评论滴人,会被幸运女神眷顾…… tel:18653282033,QQ:691683305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