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学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城内的事】急速买房

精品 【城内的事】急速买房


作者:司药 探花,22016.3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80发表时间:2009-04-29 21:33:27

【城内的事】急速买房

共 10088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样一个繁星初乍的夜晚,我是噙着泪读完这篇文章的。如果说,我编辑过的那一些语句优美,华丽诗章的文字给我的美好的享受,那这一篇文章就是打动我内心,并且给我强力震撼的一记强音。情谊涌动在文字中间,父母对儿女无私的爱,不求回报,不计得失,无怨无悔,让我们这些为人子女的无比汗颜。这一分爱是如此厚重,如此博大,所以泪就这样无声地滑落了。的确,文章有情自动人!在一个短短的买房的场景中,我们看到那些背后发生的许多故事。两个老人的相扶相依的感情,对儿子的包容和最大的理解,甚至是溺爱,对孙子的照顾,那一句“奶奶不爱吃肉!”让我泪又一次流下来。肉价涨了,老太太为了让老伴和年幼的孙子吃上点,自己竟然撒谎说不爱吃肉。感动我的还有女儿的反哺之情,还有幕后的女婿,如果没有女儿女婿的支持,也许患肺气肿的老父亲也许又要在湿冷的房子里度过一个年头,也许就此撒手人寰也说不定。在面临父母买房一事时,那一场家庭会议是让人的心情无比沉重的。几个儿子都在推脱责任。老大说儿子大学毕业要找工作,出三千;老三老五,国家公务员出一千,另两个居然不出声,最后八十三岁的老太太把钱退给了儿子们,用女儿给的钱终于买上了房子,只是不知这房子老伴能否挨到那一刻住到新房。作者从一个卖房子的售楼小姐徐申的角度来关注这一事态的发展,甚至她还想到把房子便宜卖给老太太,后来受到老太太女儿的委托去亲自到老人家里签下买房合同,一系列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以及因为看到老人想到自家父母的片断都让我在文字里感动。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令子女最痛心的事,而文中的众多儿子们,是否能想到某一天当自己老了时,是否会有如自己父母一般的境地?人终究会老的。我们为人父母为人子女的,要对父母尽到孝道,要为子女做好榜样。那一张一笔一笔,一顿一停签下的合同,让徐申感到庄重和悲戚,也让我们感到一种深重的氛围在我们心中弥漫!(推荐理由:深刻地打动人心,看了就不需要理由!)【编辑:绕指柔】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9043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绕指柔        2009-04-29 21:39:13
  那一张一笔一笔,一顿一停签下的合同,让徐申感到庄重和悲戚,也让我们感到一种深重的氛围在我们心中弥漫
最真的心书写最真的我!
2 楼        文友:司药        2009-04-29 21:48:11
  这是一个悲情的故事,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置身其中,我总是想起我已故的父亲和不在身边的母亲……展开,又是一大段文字。有爱,就会有感动在心中。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3 楼        文友:司药        2009-04-29 21:51:04
  感谢绕指柔的倾情编辑。我知道,我的文体裁上或许不对你的“路子”,可,“纯情路线”是你我共同的文字灵魂,所以,你编辑此文,再恰当不过。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4 楼        文友:司药        2009-04-29 21:56:24
  编辑上万字的文总是占时费力摧残人的,让你受累了,再抱一个。
   没办法,说到亲情我总是最没有免疫力和章法的,一说,就刹不住车,字就多了,呵呵,下次还赖上你给编辑哦。拉下勾,预约下~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5 楼        文友:夏冰        2009-04-29 23:49:52
  人谁没有老的时候?可到老时却经受许多煎熬,不仅仅是身体病痛,心理上的痛叫人揪心。
   文本给人痛楚的同时,也给予人温暖。父母之爱,天下大德。我们看着,便动容了。
   问好。:)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6 楼        文友:擎霄        2009-04-30 02:02:36
  (1)药姐的文章我看过很多,但是从来没有真正评论过。因为我觉得药姐的文章很通俗易懂,并不需要再去大篇幅的评论。而大殿篇幅的评论,又一直是我真正评论的特色。但是看了这篇文章后,我却忍不住想评论一下了。由于突然看到评论提示挑出的(最多500字)的提示,我不得不先表明评论的顺序。很奇怪,很久没看过的字数限制竟然又跳了出来。
   世界上有一种爱,完全的是不求回报的付出,甚至付出的是生命,这种爱就是父母对自己的爱。
   作为父母,尤其是母亲,很多时候会说,我不喜欢吃这个,不喜欢吃那个,你们多吃点。小时候,我以为母亲真的是不喜欢吃,但是长大了,就明白那是舍不得。于是,现在回家,从不挑食的我也会变得很挑食。吴氏舍不得吃肉,为了老伴,为了孙子。吴氏舍不得责怪儿子,总是一再地包容,一再地为他们开脱。吴氏很愧疚,因为最后还是用了女儿的钱,担心女儿会和女婿有矛盾。
   可是换个角度想想,孩子是自己养大的,不论是谁,为父母付出多少,那都是应该的。因为生育和养育花费的精力和心血,承受的辛苦和艰难,那不是那么一点点的钱能够衡量的,甚至,不是钱所能衡量的。
   但是吴氏还是愧疚。因为她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考虑过自己付出了多少,又得到了什么。他考虑的,只是孩子,甚至不想他们受到一点点委屈。
   从文中看得出,吴氏对几个孩子都有着愧疚的心理,虽然这意思有一点隐晦。因为她觉得是他们这做父母的没有本事,才会让孩子们为难。以至于,她近乎哀求地让孝顺的女儿不要去和儿子吵架。因为对于孩子,包括对于那女儿,她的心理都是愧疚的。这愧疚,来自于对子女的爱。
   可是这愧疚其实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她欠子女们什么吗?不!相反,是子女们,尤其是儿子们,欠她的。
   听过一句话:只有当爱深刻到无以复加的时候,才会完全忽略到自己的存在。我甚至可以想到,如果自己的生命也可以为自己们换来些收入的话,听到儿子们的诉苦,她也会毫不犹豫地把它献出去的。这就是父母的爱,他们的身躯已经愈发单薄,他们的身体已经日益苍老,甚至随时都可能会死去,但是心里想的还是那能不麻烦孩子就不麻烦孩子,能让他们宽裕点就让他们宽裕点,哪怕那拿出的,是自己最后的一滴血液。
   老人的要求其实真的好少好少。作为父母,想的也就是孩子可以幸福开心,可以过得好走得好,甚至恨不得用自己的身躯去为他们铺路,要求的,如果还有要求的话,也就是逢年过节的时候,一家人可以团圆。
据说,看过偶滴文章并能留下评论滴人,会被幸运女神眷顾…… tel:18653282033,QQ:691683305
7 楼        文友:擎霄        2009-04-30 02:33:33
  (2)吴氏的年纪很大了,可是子女回来“过年”(——如果那回来是也能算是为了过年的话)的时候,她却慌慌张张地要去做菜。
   为什么会慌张?女儿已经买好了东西,她为什么还要去?因为心里高兴,虽然知道孩子们不是为了和他们吃顿团圆饭过年的,但能看到他们,能看到一家人团圆,吴氏也就很高兴了。还因为什么?那仅仅是因为高兴吗?不尽然啊!还因为那是一种习惯呢!为什么会习惯?仔细想来也就明白,那是因为每年孩子们回来,她都是要去忙着做菜的。
   母亲做的菜好吃,回家,也就想吃点母亲亲手做的菜。这是很多还孝顺的子女的想法。可是想想,母亲的年纪……吴氏是一直那么做的吧?也许,会有几次例外,希望。
   想一想,子女过年回家,说是孝顺,说的回去看看父母,但其实做的是什么呢?吃父母做的菜,偶尔帮一点小忙,那付出还没有在单位里付出的多。回家是休息,何况,单位里还是有工资的。呵呵,这也许是潜意识里的想法吧?
   不知道吴氏图了什么,孩子回来,她受苦受累,甚至很可能还要把自己和老伴那为数不多的一点“血液”倒出一部分给他们,还依旧那么期待他们回来。然后,孩子们高兴着或者是依旧埋怨着(没拿到自己想要的那个数字的钱)离开。过年,团聚,做父母的每天都在盼望着,哪怕明知盼来的是一群狼。吴氏肯定很累,但是她却把这养成了习惯,为了什么?因为,她是母亲。因为,那是她的孩子。因为,她忘记了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存在。
   但吴氏还是有感觉的。她不傻。孩子们的情况,孩子们的心理,她不是不知道的。但是她却刻意去忽略,刻意地去忘记。因为,她是母亲。
   一直觉得,父母都是伟大的。虎毒不食子,可见不论何种的人,对于子女,绝大多数都是和吴氏类似的爱。每个人都会成为父母的。但是每个人又都是父母的孩子。为了孩子付出的时候,是否想过为了父母该怎么做?做过什么?做的有多少?相比于自己得到的,付出的差了多远的距离?心里有没有一种强烈的愧疚?记得孩子的生日,记得孩子身上的每一个特征,记得自己的生日么?当自己过生日的时候(不论是否温馨幸福的生日),有没有想过,这一天也是母亲的受难日?有没有想到,这个日子母亲记得更清楚?有没有想过,自己在为自己的生日忙碌(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忙碌,哪怕只是心里的想着忙碌)的时候,母亲却在一个人纪念着这重要的日子?是否记得,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当父母老去的时候,扪心自问,为他们剪过指甲么?洗过头么?按摩过脚么?这些自己做孩子时父母经常会为自己做的事情,当他们老去,已经比当初幼小的自己身体还要脆弱的时候,为什么就不能去为他们做一些,再多做一些?
据说,看过偶滴文章并能留下评论滴人,会被幸运女神眷顾…… tel:18653282033,QQ:691683305
8 楼        文友:擎霄        2009-04-30 04:24:15
  (3)文中关于吴氏的描写很多,我只能抽出一点来写出那含而未发的意思,否则,那么长的篇幅就有刷屏是嫌疑了。更多的,就只能强迫自己停下,让大家自己去看,去分析。大多文章都是表面一个意思,拨开的时候会看到另一层意思。我最多只能写出两层衣服来,也就是三层的意思。可是这篇文章绝对不是三层。如果有耐心的话,就一层一层慢慢地剥吧。文中,吴氏是一个中心人物,作者的意思好剥开一点,我就不多说了。
   吴氏的老伴描写不很多,但闪光点不少。
   首先,他对孩子也是很爱的,并不比吴氏少。他的担心和对儿子的不满,只在于,自己走(也就是死)了以后,老伴没法生活。并没有考虑到他自己。从这一点上就可以说明了他对孩子的爱了。但是父爱太过深沉。更多的时候,他是把自己的爱隐藏起来的。其实,他对于孩子的不争气,心里也是有着气愤的,望子成龙,这个理念,父亲都会比母亲更强烈一点,他希望自己的孩子都比自己强,但是儿子太不争气,所以他有气。有气,但却依然深深地爱着,因为,那是他的孩子,因为,他是父亲。
   父亲,在家庭里,多是扮演着一家之主的角色。作为“领导者”,他很孤独,很多感情不能那么肆无忌惮的流露,更何况,受历史及文化影响的中国父亲们,多不善于表达对子女的爱。他们只会嘴上说说,然后心里,继续包容。对于子女,他和吴氏都是很相似的,文中的描写不多也就是这个原因,我也就不再多说了。看看吴氏对孩子的心,就能想到做父亲的他了。
   文中,吴氏为了老伴而去买房子。那老伴最担心的也就是吴氏的以后——他的身体已经不行了,他死了,没有任何收入的吴氏怎么办?所有的积蓄都给了孩子,她连一点老本都没有,以后怎么活?儿子?他们只会伸手要钱,肯定是指望不上的了!女儿?中国有句古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一旦把女儿嫁出去,那就是人家的人了,吴氏偶尔去住还好,但是怎么能依靠她来赡养呢?女婿会有什么想法?再说了,自己可是有儿子的,让闺女赡养吴氏,有些说不过去。这也就是他的担心了。后来,也确实是没有办法,所以他才会签字的。毕竟,还有一个孝顺的女儿可以照顾吴氏。
   那吴氏呢?一个老太太跑去买房,先不说现在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已经让那个年纪的她不适应,就说买房的程序,她懂么?何况,明知道身上有的钱不多,她肯定很困窘。这点文章里有点到。但吴氏还是去做了。除了因为孩子的不孝顺之外,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对老伴的爱。吴氏说,如果老头不在了,她会陪他一起去(死),一方面是因为对孩子有些失望,但更多的,却是因为两人间的爱。
   提到这一点,不得不说一说了。
   吴氏和他老伴的爱情很浓,很朴实,朴实到有点简陋。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语和动作,也没有什么海誓山盟的表白,就像一株小草,很微不足道的样子,但却固执地绿着。在看一看现在的年轻人,动不动就是海枯石烂,或者是琼瑶式的夸张对白,华丽动人,但却并不可靠。牡丹娇贵,生命力却远远不如那卑微的小草。爱情,多么美好,可是华丽之后依旧不可靠。有位科学家说过(名字我想不起来了),万物的规律都是很简单的,如果不够简单,那只能说明还和真实存在偏差。情到浓时情转薄,就是这个道理。看着他们老夫妻的感情,我就自然想到了现在的社会,现在的社会风气。
   药姐的文章突出的一向是真情真爱,没有那么多的华丽语言,但却更让人感动。大巧不工,浑然天成。爱情,也是一样的吧?!朴实的,平淡的,才是真正的。那些华丽,只能存在于幻想里,或许也有,但却不普遍,不真实。
   看似这篇文章讲述的爱情不多,突出的也不是爱情,但是这描写绝对不是作者浪费的笔墨,那是作者的构思,作者的愿望。文章里这样的地方很多,绝对不止一处,这些地方想要突出的,也绝对不仅仅只是爱情,例如那个售楼的徐申的心理转变,例如徐申和老公的那简单的对话,里面包含了太多太多的信息需要仔细去发掘。
据说,看过偶滴文章并能留下评论滴人,会被幸运女神眷顾…… tel:18653282033,QQ:691683305
9 楼        文友:擎霄        2009-04-30 05:06:52
  (4)下面想说说文中对于儿女的描写。觉得,几个孩子里就数那个女儿,数这个嫁出去的外人孝顺。至少,她希望父母过得好,希望父母不要为钱发愁。
   钱真的是好东西,也不是好东西。孝顺与不孝顺不是用钱来衡量的,但有时候确实可以通过钱来反映出来。吴氏跟女儿通电话时女儿的表现,女儿对几位兄弟的不满,女儿对徐申的请求,这些描写里可以看出,女儿是很希望自己的父母可以好好的。
   在中国,女儿出嫁了就是人家的人。女儿家家境也许好一点,但也仅只是好一点,不会太好,否则吴氏夫妻不会那么为难。拿出那么多钱来给父母,那女婿心里会怎么想?大家往好处想,女婿理解女儿,愿意拿出这些钱。往坏处想,指不定女儿经过怎样的为难之后才要出来这么多钱。这是悬念,读着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而人,大多都是愿意往好处想的。
   那几个儿子呢?也许家境确实不好,但现在,只要努力去做,饿死的几率为零。他们却是如何的呢?向父母要钱,把老头子当作活银行,还把孩子放在这里给老人养。不孝,甚至无耻。可惜,他们就是这么无耻,而社会上这样无耻的人也绝对不是没有(我还见过更无耻的)。
   到了后来,五个儿子中一人出了三千,两人各出一千,还有两个看来是死活不掏的了。他们都有了孩子,有了家庭,年龄不会小,真的穷到只能拿出那一点钱么?以前从老人那里要出来的钱也绝对不止这个数目了!穷,不是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对父母的感情有多深多重。
   徐申和老公商量的时候,老公考虑的是需要赚钱,要交保险金,要给孩子交学费,但是却没有提到一点父母的事情。这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并不止是说,为了解释徐申。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那五个儿子为什么拿不出钱来了。要把各自家里的一切都安排好,然后能抽出来的也就只有那么多钱了,甚至,还要抽出一些钱留作平日里应急的经费。父母,是排在这一切后面才会考虑的。一如他们的忙,一如过年时也难得的团圆。父母的心里只有子女,但是子女的心里,父母只是角落里布满灰尘的青砖,就算碎裂了,也是没什么要紧的。
   这里,也要注意一点。想想,那五个儿子为什么会这样?
   从吴氏对他们的包容里可以看出一点:溺爱。就因为太过溺爱了,所以他们才会形成这样的性格。他们不知道家境的艰辛么?知道。那他们为什么不去努力工作(下岗了也会有事情做的,何况,两个儿子还是公务员),反而时时问父母要钱呢?溺爱,让他们没有成长出真正的能力,让他们不知道要关心父母,让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或者说,不在意在父母和良心面前的对与错。这是给现在很多的小皇帝,小公主的家庭提醒呢。棍棒之下出孝子,这理论未必对,但溺爱之中绝对不会成长出真正的孝子的。
   文章的主题思想似乎是孝和良心。但是不是呢?不尽然。
   文章里揭露了很多现实,故事很沉重,也很悲情。读起来让人感动,品起来让人深思,细细分析起来,得到的却是警醒。文章中蕴育着太多的道理了。这需要大家慢慢品,注意每一个文字,每一个细节,推敲之后会发觉,那下面一层层的埋藏。
   子欲养而亲不在,那永远是一种说不出的痛。亲不在而子不养,那又何尝不是一种深切的悲伤?看问题的时候,我们是否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过?就算只是浅浅地看,这最简单的一层意思也是能够理解的吧?!虽然,这只是文章里最浅显的道理,深处,还有着更多深刻的东西。
据说,看过偶滴文章并能留下评论滴人,会被幸运女神眷顾…… tel:18653282033,QQ:691683305
10 楼        文友:擎霄        2009-04-30 05:23:56
  (5)药姐的这篇文章乍读起来似乎有些草率的地方,似乎赶得很急以至于没有详细交代,似乎有些突兀。但是再看,就会发觉,其实所有的问题都能找到呼应和解释。徐申第二次见到吴氏为什么心理有了些变化?后文中都交待着呢。
   很佩服药姐的笔力和构思,尤其是在这一篇文章里包含了那么多的深刻思想,反映出了那么多的社会现实。我只是点出了冰山一角而已。而且,最重要的是,寓华丽于平淡,或者说是化腐朽为神奇。朴实的话语,朴实的文笔,但每一句都是点睛之笔,简练而精彩。在此学习了,握手问好药姐!
   也佩服编辑指柔,编者按洋洋洒洒,可见指柔也是很受触动呢。
   文章就是这样,每个人读都有不同的感觉,发现的只是作者一部分的想法。好文章,不是读的,是要品的,品过之后还要好好地分析。红楼梦,走马观花一目十行地看,也没什么大的趣味。但是细品,却不得不惊佩曹雪芹(包括高鹗)的文笔构思。仔细分析,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地分析,把文中的思想迷雾般层层拨开之后,那就是红学。
   文章是需要好好品的。否则,很多作者故意为之的地方,你会觉得那是漏洞、败笔。作为编辑,指柔很负责。作为作者,药姐很深刻。作为文章,《急速买房》很成功。
据说,看过偶滴文章并能留下评论滴人,会被幸运女神眷顾…… tel:18653282033,QQ:691683305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