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边读边弹(杂文)

精品 【流年】边读边弹(杂文)


作者:吴昕孺 举人,4598.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65发表时间:2014-07-25 22:07:59

【中国企业家为何不慈善】
   在《尊品》杂志上认识一位叫宋军的企业家,人称“沙漠疯子”。他不仅把自己赚的钱不断投进北京沙尘暴的发源地阿拉善沙漠,而且将100位中国顶级企业家带进了沙漠,并做出10年捐资1亿的治沙承诺。
   这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但首先,是一个有良知的人。企业家的使命是赚钱,更是为社会创造财富。中国企业家很多只知道赚钱,却不知道“为社会创造财富”。赚钱是一个企业家经营能力的体现,赚钱之后为民造福、为社会造福则是一个企业家价值理念的体现。
   你去赚钱吧,按目前沙尘暴的推进速度,不到一百年,北京将不复存在。你说,北京不存在,中国那么大,我怕什么?可你想想,连北京都不存在了,中国会是什么样子?你又会说,世界那么大,中国是什么样子关我屁事?可你再想想,如果全中国都成了一片沙漠,世界上将何处不是风沙连天?你能躲到哪里去?覆巢之下,没有完卵。有钱人不去解决这些问题,最终便是与穷人偕亡!宋军说得好:“如果说企业家只会赚钱,官员只会做官,那这个社会并不会和谐。”
   和谐是我要说的另一个方面。很多人责怪中国企业家不慈善,赚了钱捂在自己腰包里,不肯拿出来捐给穷人。我认为,中国企业家不慈善,固然有企业家本身的问题,比如素质较低,特别是财富观念狭隘;但最大的问题还是制度。
   首先,中国的官僚体系过于庞大,钱捐出去能有多少落实到穷人的腰包里?其次,很多企业家无端消耗在官僚应酬场中,企业界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饭局多,营养少;喝酒多,吃饭少;赔笑多,欢乐少;住店多,回家少。”在这种残酷的浮华背面,角色转换频繁,身心极度疲惫,孤独感加重,安全感减少,心里承受力降低……企业家们还有做慈善的心情吗?经济学家周其仁先生坦言:“中国有世界上最昂贵的企业家制度和最廉价的企业家。”企业家呕心沥血打拼出来的财富,被人轻轻松松就转化成官僚资本;本来可以回报于民的利益,莫明其妙变为了人民公务员的灰色收入,企业家还有做慈善的动力吗?
   举个简单的例子。时下中国足坛扫黑震动了全世界,可十多年前,最先揭发“足球黑幕”的是一个著名企业家——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李书福是中国的汽车大王,能收购美国的沃尔沃,牛吧?但中国足球“黑”得他玩不下去了!李书福素称“汽车狂人”,但他就是狂不过中国足坛的那些大佬们。
   我也算做过六年书商。在中国办企业,成本之高令人咋舌,这也无形中堵塞了慈善之源。由此,我无比钦慕宋军的理想主义情怀。宋军说,他在阿拉善沙漠中找到的最宝贵的东西,是自己真正的内心。宋军的言外之意是,在其他地方,他的内心丢失了,不见了。宋军直想让大自然的荒漠回归绿色;其实他更渴望的,恐怕是让人们心灵的荒漠绿意盎然。那可是比治理沙尘暴困难百倍的工作。
  
   【质问与反思】
   《敬重与惜别——致日本》不是一本优美之书,而是一本思想之书、求索之书,是一本矛盾之书、冲突之书。唯其如此,它是一本力量之书。这种力量,不是挥拳相向的力量,不是金刚怒目的力量,而是内省的力量,是凝望的力量。
   透过字里行间,我深切地看到一名中国作家,一名中国少数民族作家,面对日本,面对日本人,面对日本文化的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结。百年前的鲁迅也是纠结的,那种纠结让鲁迅弃医从文,让鲁迅下决心批判麻木、内讧的国民性,让鲁迅最终成为世界级文学家,但始终也没有让鲁迅离开日本人,离开日本文化。鲁迅这位新时期最伟大的作家,其实他的成长与日本息息相关——日本的培育与侮辱,日本的友情与歧视,日本的抚慰与刺激。
   百年后,张承志面临着同样的局面。除了时间,其余几乎是同一副面孔。鲁迅认识日本之前,有让中国人丧权辱国的甲午海战;张承志认识日本之前,又增加了让中国人刻骨铭心的南京大屠杀。在生活哲学中以“和”为贵的中国人,如果说有一个仇视对象,那必是日本人。张承志去日本之前,也是一个这样的中国人,我至今仍是。这种仇视不是全民性的,谁都知道日本不乏好人,不乏热爱和平的人,日本也为战争与和平付出了巨大代价。但对于中国人来说,“日本”已然成为一个战争名词,成为一个邪恶名词,成为一个侵略名词。
   张承志在日本生活多年之后,为日本左翼人士致力于人类和平的努力所感动,为广岛、长崎遭受原子弹袭击的惨烈所震撼,他渐渐修正了自己的和平理念,认为禁核才是和平之源。我非常理解张承志的那种纠结,他这种改变是基于良知,基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
   但我个人认为,这种改变也反映出张承志可爱的书生气。最典型之处,莫过于他在讲述日本左翼人士的故事时,时常反问中国是否在富裕之后,能保证不侵略他人,能保证没有大国主义,并坦陈了日本对中国的警惕。我没有去过日本,不懂日语,暂无日本朋友,但以日本侵华八年犯下的滔天之罪,以日本近乎全民动员的兽性表演,以战后这么多年日本军国主义的冥顽与狂嚣,再优雅的日本文化、再有礼貌的日本人,也无法改变我心里那个“日本”的概念。
   任何民族都应该热爱和平,都应该高呼禁核,都应该反思自己有无侵犯他人的念头。但这个世界上最最应该反思的是日本民族,而不是中华民族。要让我们认同日本的和平承诺,首先得让我们看到日本的反省成绩单。只要福泽谕吉的著作在日本仍是畅销书,只要石原慎太郎这样的人还能立足于日本政坛,就说明和平主义仍然不是日本文化的主流,就说明日本仍然是一个贪心未灭、乱心未改、亡我之心未死的民族。这一点,张承志在他的文章中时时提到,只是每次都提得含蓄委婉。我的理解是,他生怕伤害了日本的左翼人士和左翼运动。
   正如张承志所言,美国是可怕的,因为它握有世界的霸权。然而,目前世界上,如果有一个国家愿意成为美国的帮凶,我以为,必是日本。尽管落在广岛、长崎的原子弹是美国人投的,尽管在美国人眼里,日本也是黄种人。但日本从来不管那么多,它想的只有自己的利益,永远嫉妒中国的“地大物博”。
   为了和平,多少日本有志之士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可歌可泣,可敬可佩。但坦率地说,日本的和平事业仍是未竟之业,还需要日本精英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更大的牺牲。如果没有这种牺牲,则很可能牺牲他国人民,则禁核的呼声或许永远只会停留在民间。
   因为这些细小的分歧所在,我反而更喜欢张承志的作品,喜欢他眉头微皱、撑头思索的姿势。时下中国,人口众多,但暴发户多,思想者少;外在冲突多,内在冲突少;质问者多,内省者少;好斗者多,能战者少;不怕事的多,不信邪的少……我们必须反思,只是我们的反思不是日本做得如何好,而是即便他们做得不好,作为中国人,也应该反思。
   真没想到,这本书最打动我的竟是一首小诗。它的作者是二战之后,日本人为保卫和平而牺牲的第一条生命。桦美智子,一个年仅22岁的女大学生,因呼吁和平的游行示威,被日本警察杀害。在桦美智子的遗稿中,有一首小诗,《最后》:
   虽然我
   大概永远也不会去笑
   可能根本就不会笑
   也挺好
   ——只是,若是能,在最后我想
   不为人知地
   悄悄地微笑
  
   【铁器时代与柴静产子】
   21世纪诺贝尔文学奖的十三名得主中,我最喜欢其中四位,2003年获奖的南非小说家库切,2006年的土耳其小说家帕慕克,2010年的秘鲁小说家略萨以及2013年加拿大小说家艾丽丝·门罗。其中,帕慕克是讲故事的大师,略萨和门罗都是结构大师,库切则以语言和思想见长。
   其实,说白了,他们都不把故事当回事,这和中国当代作家的取向有很大的不同。会讲故事的张口即来,故事难不倒他,自然不把故事当回事。结构主义本来就是解构故事,故事只是他们的原材料而已,就像建房子用的砖头。擅长语言和思想的,压根儿就瞧不起故事,故事在他们那里甚至连原材料都不是,只是一个线索、一个铺垫而已。
   我曾经很迷库切,就是因为他能通过一个个情节再简单不过的故事,挖掘独到而深刻的思想内涵,所以,有些西方评论家称他为“思想家”,我觉得也很合适。然而,人生故事可以不断发生,源源不断,思想却不是那么容易再生的资源;甚至,在这样一个物质至上的时代,思想早已成为整个社会的稀缺品。思想家不免也有贫瘠的时候,前些年,我读到库切的新著《凶年纪事》时,非常失望。库切试图走略萨的路子,靠结构取胜,每页书上半部分是故事,下半部分是论文,但故事平淡无奇,政论几无新意,整本书味同嚼蜡。一个让我惶惑的念头是:最有创造力的那个库切,可能难以找回了。
   去年,我在网上偶然看到库切的中期作品《铁器时代》已经出版,连忙买了一本。库切的小说基本上都是长篇,但他的长篇大多不长,这大约是非故事性作家的共同特点。
   一个年迈的南非、白人、女知识分子,在她得知自己身患癌症的那天,接纳了一个流浪汉,他们“落到了不得不相濡以沫的地步,在互相的撕扯中移步换形,在跌倒爬起的过程中彼此扶持”。这个故事本身比较生硬,女知识分子对浑身散发着恶臭的流浪汉的接纳,还有她在种族对抗中所焕发出来的惊人能量,日常生活中或许并不常见,但库切思想的精妙与语言的活力再次抹平了一切障碍,让一切不可能都成为了可能。
   这部小说是那个老太婆写给在美国生活的女儿的一封长信,可以说,它就是南非写给美国、是前辈写给后代、是白人代表黑人写给白人、是耻辱写给耻辱制造者、是一个罪恶之地写给看似富裕与和平之地的一封长信。
   女儿在机场对母亲说,千万不要叫她回来,她永远也不会回来。她果真就再也没有回来。女儿走了,美国在遥不可及的远方,留下年迈的母亲,留下南非——一个黑人孩子时常遭到无辜死亡的罪恶之地。陷入耻辱深渊的母亲,在身体绝症与政治沼泽中,冉冉上升,从一个女儿的母亲成为所有孩子的母亲,包括流浪汉范库尔;从一个绝望的病人上升为绝望的天使。她对女儿说:
   “由于这次写作,一再把我从无知之境带入我终于有所解悟的地方,所以,不妨让我用全然试探的口气说一句,也许我最沮丧的是你的孩子永远都不会溺亡……他们将永远不会溺亡,他们的预期寿命是七十五岁,这数值还在上升。而我,生活在这水深能将成年人吞没的国度,这里人们的预期寿命在逐年下降,死亡没有什么解释。”
   一贯带有批判锋芒的名记者柴静在美国产下一子,引起国内的轩然大波。可以说,这次柴静是以生育的形式批判她的祖国:我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地,但我可以为自己的孩子选择。生育,此刻就像南非老太婆身上的癌症一样,成为了一种隐喻。癌症喻示着没有出路的南非,生育则喻示着可以另辟蹊径。不同的是,作为南非知识分子的老太婆没有逃离,她宁愿在绝症中选择安乐死,宁愿最终躺在一个流浪汉的怀里;她的女儿却再也不会回来,而更有先见之明的柴静索性让自己的孩子从一出生就成为“美国人”。
   老太婆的女儿也好,柴静也好,她们趋利避害的选择本无可厚非。但在这个全球充满铁器的时代,老太婆对作为全球霸主的美国,对作为种族歧视的发源地的美国,内心并不认同:
   “他们不是我的孙辈。他们离我太远,无法成为我的孩子,无论在哪方面都算不上。”
   我们不苛求柴静,就像我们不苛求那个南非老太婆的女儿。但她们的逃避只能说明一种怯懦,一种软弱。于是,我认为,柴静去年红遍出版界的《看见》充其量只是一本薄薄的文学书,一本她自作多情述说的故事。她可以藉此成为名人,成为明星,却无法成为批判的武器。
  
   【卑微如黑暗,透露天国之光】
   十年前曾读过《梭罗文集》,与其说为他的文字着迷,不如说震撼于一名美国作家自由而奔放的心灵。如今再次来到瓦尔登湖边,来到梭罗小屋,无论白天晚上,仿佛永远都置身于刚刚破晓的晨光之中。我想起梭罗的名句“卑微如黑暗,透露天国之光”。
   其实,《瓦尔登湖》是一本闲书,闲暇时可读,忙碌时偷闲亦可读。如果你读过一遍,那么再读时,你随便翻开哪页,都能往下读,亦随时可掩卷而止。
   《瓦尔登湖》又是一部自然之书,但它远不仅仅是描写自然,而是十足的一部自然写就的作品。自然界的瓦尔登湖也许在日渐枯竭、荒芜,但梭罗的《瓦尔登湖》已成为大自然本身一件不断完善自身的艺术品。
   梭罗从不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但他坦然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那种。梭罗以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单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多元在自然中的重要性。
   他说:“如果一个人按照梦中指引的方向勇往直前,过他想过的日子,那他就会获得平时意想不到的成功。他会将某些事情抛诸脑后,越过一道看不见的界限,在他周围及其内心建立起一些新颖普遍、更加自由的法则。”

共 666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抒写自己读书感悟的随笔,每一个章节,都结合具体的作品,弹出了自己内心的乐章。【中国企业家为何不慈善】以企业家宋军致力于沙漠事业为载体,揭示了中国企业家举步维艰的现状,委婉地批评了某些不合理的现象是造成人们心灵荒芜的根本原因。【质问与反思】就一本《敬重与惜别——致日本》引出了对日本的霸权思想和追求和平的解读。对痛恨战争的中国人来说,日本已成为一个邪恶的侵略的代名词,但日本,也不乏热爱和平的左翼人士。作者在这段小文中,明确地提出了人人需要反思的理念。【铁器时代与柴静产子】这篇小文抒写了两种不同思想的交锋。库切的《铁器时代》表现了对故土的坚守,而美国产子的柴静,面对生活选择了逃离。这是两种不同的生活观念,是面对诱惑的不同选择。对于柴静的做法,我们无可厚非,但对于那个南非老太婆,我们无法不倾注自己的满腔敬意。【卑微如黑暗,透露天国之光】梭罗的《瓦尔登湖》是一部自然之书,也是一件大自然的艺术品。他抒写了一个健康的人对单纯和自由的热爱,也为我们指引了生活的目标。【大江健三郎的意义】日本“战后作家”的代表大江健三郎,以他的作品唤起了日本青年对生命的重视,这个敢于揭示人性之丑的作家,作者对他寄予了肯定和认同,也暗示了人们应该正直坦荡,才能有所成就。一篇文章,五个片断,每个片断都可独立成文,而每个片断又有着内在的联系,阐释了作者对人生或人性的思考,读后令人深思,促人反省。一篇很有思想性极富教育意义的随笔,欣赏荐阅。【编辑:素心如玉】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727003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素心如玉        2014-07-25 22:08:42
  问好作者,祝创作愉快。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4-07-27 08:08:41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3 楼        文友:豪哥        2014-07-27 14:22:20
  很深刻的一篇文,静下心来还要再读。
雨棠莺啼无非常景,见得懂得便是值得。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