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飘浮在天河上的故事(散文)

精品 【江南】飘浮在天河上的故事(散文)


作者:龙飘飘 秀才,2344.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66发表时间:2014-08-07 13:16:17


   这宝贵的时间应绝对属于他二人!
   于是乎,大家便围住了二人相会的屋子,为他们祝福、祈祷,同时也替他们站岗、放哨。真心诚意,尽心尽力,不让外来的事物打扰他们。
   据说,在七夕夜深人静时,可在葡萄架下听到织女牛郎的情话。也有说给葡萄架下的水井上扣个大筛子,再把耳朵贴到筛子上,就能听见织女与牛郎说悄悄话。我曾与小伙伴们于七夕的夜里,在石婆庙大殿侧边那口架了轳辘的井口上,扣了筛子、屏住呼吸倾听过,很失望,悄悄话确实没听到,倒是听到了几声蛙叫,还有几声蚯蚓的吱吱声。
   沒听到悄悄话,或许因为那里没有悠美而浪漫的葡萄架的缘故罢。
   七夕是少不了鹊桥的,可昆明池水一干,的确破坏了七夕的浪漫和完整性。那条细小的太平河一跃身就能越过去,根本就不需要劳烦鹊儿们来搭桥,更何况太平河所处位置也不对。这的确是一大缺撼了!
   忽然想起过去七夕庙会时的情景:
   七夕时,众多的信众们从四面八方成群结队、蜂拥而来。铁道上、公路上、田间小道上都是人,而这些人又以老太太居多。当年的老太太相当多的人是小脚,青衣、青裤的打扮,头上顶着一方手帕,摇摇摆摆地由远而近。而此时的田野里是无边无际的绿油油的玉米,清风吹过,禾苗随风起伏,泛起层层绿波。
   细一琢磨:这不就是活脱脱的天河么?那些在天河里向这边飘来的老太太们不也正是无数前来搭桥的鹊鸟么?虽说把老太太们比作鹊鸟不大妥当,但她们与鹊鸟此行的使命却大同小异:
   成人之美,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今年的七夕庙会我却没去成,手上事情太多,这天也实在太热!不过,心里总感到有几分失落。
   坊间传说,那已消失了千百年的昆明池要重现当世,或许这项惊世骇俗的工程这回真的要启程扬帆了。这让人心里有几分从未有过的欣喜,也泛出无限的憧憬。
   有着金风玉露的天河,两心结编成一道彩虹桥,相亲相依,朝朝暮暮又有何妨呢?
  
   【石婆庙里的趣事】
   石婆庙面南背北,那条源于南山的太平河自东南而西北穿过庙后,那清悠悠的水一路轻唱着,最后汇入了沣河。庙西还有条小河渠,据说也源于南山,因多年前就干涸了,只在石婆庙西边到那条铁路涵洞这段还尚存一些残迹,其余就完全消失在广袤的田野里了。
   石婆庙不大,很朴素,四周围是庄稼地,再远一些就是一个挨着一个的村庄了。南边不远,长龙一般横卧着那条通往南山的战备铁路。越过那条掩映在绿色之中的铁路线,明明知道远处就是南山,虽努力地极目远眺,却也难见南山的影子。南山,只有在雨过天晴时才会露出悠悠的峰峦、才显得更清晰些。
   平日里,石婆庙还是很清静的,那淡淡的檀香悠悠飘来,让人觉着有几分温馨。从庙外钻进来的清风,挟带着缕缕庄稼的气息,很亲切。那风儿攀上屋檐,轻轻掀动着那几个风铃,风铃不时发出轻轻的叮当声,似乎还有点家的韵味。
   有庙会时,这里就热闹了。有趣的事就是发生在这时候的。老太太们来这里最重要的事,就是要亲自给石婆磕几个头,然后请到石婆恩赐的几粒丹药,以医自己的身病或心病。
   故事也就发生在老太太们一揖一叩之间。
   她们虔诚地作过揖、然后叩首。以首叩地,往往还振振有声。等直起身来,却意外地发现供桌上的供品无影无踪了。她们顿时有些惶恐、然后大惊失色、最后是气急败坏了!
   令老太太们气急败坏的,当然是我们这帮小孩子、以及我们那闪电一样迅猛的行动了。从她们挤到佛前拿出供品那一刻,就有不止一双发绿的小眼睛盯住她们、以及那些供品了。老太太们把头磕到地上那一瞬间,便有人手疾眼快地动手、准确无误地揽了供品在怀里、倏然间就轻如灵猫地窜出人群,三步、两步便跳出了庙门。周围望风和接应的同伴也都风一般地追随而去。这一切看似繁复,但却是发生在刹那之间。其实,那机会也是发生在刹那间的。
   待老太太大呼小叫着追出庙门,却见那群小子早已将供品分赃完毕,正在兴高采烈地享受着这些美味。这情景真的如同吃着老太太们的心似的,痛得她们连声音都变了调,愤怒地扑了上去。无奈小子们滑得如水中的鱼群,悠悠然一哄而散。
   这些小脚的老太太平时走路就摇摇摆摆的,那里追得上猴子一样灵巧的小孩子们。孩子们在前面跑,老太太在后面追,这可真是玩童戏老叟的游戏了。有时孩子们在前跑着,嘴里还唱着《地道战》里鬼子进村时,老村长要去敲钟与鬼子赛跑的那个曲调。小子们恶作剧似的在前跑着,身后回荡着老太太气急败坏的叫骂声。那声音不一会儿就弱了下来,最后变成了无奈和绝望的咒骂:“你们这些小土匪,抢献给爷的东西!小心吃着日后烂了嘴、坏了肚子!”
   供品,就是那些香客敬献给石婆的礼物,一般都是糕点或水果之类。那年月物质、货币都极度匮乏,作为香客的老太太们也不知背过全家人攒了多久,才有了敬神的这份供品。可以肯定的是买这供品的钱肯定是她们一口一口从嘴里省下的。
   老太太们有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且似要把自己的这一切都寄托在石婆这里,前缘、今生、来世。她们深信着慈爱、善良、万能的石婆足以寄托住她们这一切的。
   来石婆庙也不光只为寄托,还要祈求的。所祈之事,有的是为了自己,有的是为了家人 。
   有求神佛保祐的、有求攘灾除病的,也有祈福求子的。在她们心中,石婆是万能的,而且还是本土的神,不但会有求必应,还能包医百病呢。
   在她们心目中,石婆很神圣,他们敬石婆这件事自然也很神圣,是不容玷污的。
   而我们这帮无法无天的小孩子,就为了那口小小的享受,却残酷地打破了她们心中无比美好的愿景。难怪她们的咒骂那么地阴狠和恶毒呢。
   不过,我们也没全当一回事。曾问过村里的那位很有学问的老先生,那老人家却说:“没事,本来那给神供过的东西就是要分给小孩子吃的,也是要让小孩子们沾点灵气茁壮成长。虽说你们性急粗鲁,不等事毕、未经同意就分吃了,神仙能跟你们计较么?石婆是咱们的婆,他老人家巴不得把那些好吃的全留给你们呢!”
   抢供品吃的确是有点馐嘴,那事也上不了席面。不过,还有一件与此类似的事,却是能找到托辞的。除了抢供品,当时我们还偷蜡烛。
   老太太们敬神是要点蜡焚香的。由于供品遭抢的事让她们记忆犹新,因此也就提高了警惕。虽说供我们可钻的空子越来越少,成功的难度越来越大,但只要她们稍一疏忽,那就是我们机会了。有时见不到供品,就偷蜡烛,反正是“贼不走空”。燃烧着的蜡烛瞬间就被我们吹灭拔走了,快得跟变戏法一样。当然了,老太太们发现后还要骂的。有时我们这些“小土匪”也会对骂,更多的时候是全当没听见、或躲得远远的。
   这偷来蜡烛的确是用来干了正事。当年,我们那所小学的教室里没有电灯,每天早读时天还黑着,得点上从家里带去的煤油灯。这蜡烛既方便,又安全,还卫生,况且还为家里省了油钱,最重要的是用来读书的,虽这蜡烛的来路有些贼腥气,但心里却毫无愧意,甚至觉得还有理气长呢!鲁迅书中那个孔乙己先生不是也说过,“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搞不懂,老太太们真地就能凭空求到药?也见她们叠个菱角,漏斗似的尖朝下、口朝上插放到香案的沙堆上。然后又是磕头、又是作揖、又是祈祷。眼见着她们当空伸手一抓,再往菱角口上一放,如此三番,最后见那菱角里真的有了仁丹粒儿一样的东西。据说这就是石婆赐的灵丹妙药了。求到了灵丹妙药,有的当场就用凉水冲服了。若是给家里人求的,则会认真包裹好,装到贴身处带回家去。
   真的求到了药吗?有的说不清楚,有的能说清楚。说不清,是不能肯定那真的是石婆所赐的药粒?还是从空跌落的香灰或粉尘?说得清,是有时候那“药粒”却是我们这帮小子“代”石婆赐于她们。我们乘老太太们毕恭毕敬时,悄悄作了小动作,暗地里撒了些“药丸”。有时是油菜籽儿、有时是野草籽儿,有时甚至与《射雕英雄传》里老玩童那药丸一样,是从身上搓下来的。
   粗略计算了一下,儿时的时光大概有一小半是消磨到石婆庙里了。那时候的小学,一般只上半天课,剩下的后半天就提着割草的筐子游荡到石婆庙里去了。
   见天气尚早,就先到庙里转转,得空做一些小偷小摸的勾当,目标自然是那些供品、还有蜡烛等等,其间少不了与敬神的老太太们周旋一番。
   看着太阳西斜了,庙里也没人了,就又跑到庙后的小水库去游游。此时小水库里的水温温的,正合适。太平河的水不大,但却清悠悠地细水长流着。在经过庙后的河边有大、小两个水库,都是蓄着太平河的水。周边的好大一片田地是从这两个水库取水灌溉的。大水库的水很深,年年有跳下去就再上不来的人。小水库的水一般也就齐脖子深浅,那池水在夏天的阳光里晒了一天,日影西斜时正好温温的,在里边游泳、戏水,摸鱼、捉蟹,十分欢畅、十分惬意。
   玩是玩高兴了,可打草的筐子却空着,这不好给家里交待。就忘记了石婆庙、小水库那些快活事,急匆匆去找草割去了。那寻草、割草的辛苦境况,的确有点象少年牛郎了。
   有时割到的草实在太少,虚伪蓬松着也装不满筐,就用树枝在筐下撑起来,以期蒙混过关。通常家长们是无暇顾及的。若是踫到茬子,被戳穿了伪装就不大妙了。先是质问:“又去害搔庙里了?”见我们否认,家长会命令把胳膊伸过去,然后用指甲在我们手臂上一划,马上现出一道明显的白印子,那是戏过水留下的证据。这时我们就再也抵赖不了了。他们对我们这套行动的轨迹了如指掌,或许当年他们的轨迹也与此吻合。得套用那句话:“水贼过河,别使狗刨”。这小小伎俩岂能欺得过他们?接下来就是被修理一顿了。
   在朴素而暴力的家法之下,我们只好屈服、讨饶,并且还发誓:再也不去害搔庙里了,以后一定学好!
   再往后,随着自己渐渐长大,去石婆庙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当然了,那些个偷偷摸摸的勾当,以及对石婆的不敬,对信徒的无礼等行径,也就一股脑地留在童年的记忆中了。
   童年无忧无虑、很快乐,追求快乐却又是小孩子的天性。在追求自由和快乐时,往往却又会忘乎所以、不计后果、突破世俗与规矩的底线,继而干出一些荒唐的事。这石婆庙里本应该肃穆而且神圣,可当年却时常被我们那干小子搅得乌烟瘴气。现在想起来都把自己逗乐了。
   荒唐,往往都是因为年轻。就说这石婆,别看现在是神,据说当年也荒唐过呢!传言她是天帝的女儿,是天上一个出色的织女。当初的她心灵手巧,织一手绚丽多彩的好云锦,而且日夜穿棱、孜孜不倦。天帝甚是喜欢,爱她如掌上明珠。因见她辛劳,有心把她嫁于河西的牛郎,以期她的欢心。可她自嫁了牛郎,日夜缠绵于情事,荒废了云锦与机杼。天帝先是寒心、再是大怒,最后才强令织女东归,从而将二情拆分。其实,犯错的是织女,这都是年轻惹的祸。
   再往后,这个社会发生了不少的事,自己的生活也紧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诸多的发展和变化。故乡的这座石婆庙也有过几次重大的变故。社会的变迁亲眼所见,自身的变化亲身经历,只有石婆庙的变故无缘目睹,仅仅只是听说而已。
   有一天老庙被拆了、神像被迁走了,那里成了一片废墟。可废墟上的香火却没有断过。又有一天石婆终于被众乡亲请回来了,据说为此还唱了三天三夜的大戏。不久,就有了这座新庙,这新庙比老庙宏大、气魄了许多,庙里的香火也要比原先更加旺盛。每年的两次庙会越来越红火,都要耍社火的。特別是七夕的鹊桥会,似乎政府也有热情参与进来了。七夕的庙会提前三、四天就开始筹划,早早就搭起了戏台,还建起了一座极其精美而抽象的鹊桥,可供少男少女们在桥上相牵、抒情。只可惜桥下没有水,到底缺了几分浪漫与灵性。
   听说当年那个天河、也就是昆明池,在消逝了上千年后,如今在多方的努力和倡导下,又要重见天日了。
   有了天河的石婆庙一定是如诗如画的。
   那时,说不定也会有一群与当年的我们相似,也很会干荒唐勾当的小子的影子。只是当年那上不得席面的小勾当早已过时了,给他们当故事讲,肯定要捂耳朵、甚至还会嗤之以鼻的。
   他们的荒唐也许更富有创意呢!再编成故事,说不定比这庙里演绎的织女牛郎的故事还要精彩。
  
   后记:
   七夕本该很浪漫,可这天气是流着火的。白日里人仿佛被架在火炭炉子上烤着,到夜晚好象又被扣到蒸笼里蒸着。总而言之,浪漫的日子里,大家却被煎熬着。
   好象只有那对老情人织女和牛郎对这天气不以为然,或许这就是天壤之别?抑或应了那句话:好心情是无关天气的!
   他日果真天河再现,这煎熬人的七月流火也就奈何不了地上的众生了。有了波光粼粼、浩淼无涯的昆明池,这有关织女与牛郎神一样的情事,一定会更加滋润,也会更加浪漫。
   那时,若能在天河上讲故事,那内容和情节都会不一般,会更加动听、更加有趣。

共 10126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文章标题是:飘浮在天河上的故事。于是全文就围绕着这一中心思想展开了层层的叙述。《天河里的轶事》用近乎诙谐的手法将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演绎了一番。牛郎织女七月七日相会已是人尽皆知的神话故事,大家乐于传道的是那种凄美而浪漫的意境,本文作者在原有的基础上稍微运用了一些技巧,将其情节更能贴近于生活现象,让我们明白理想与生活永远是截然不同的,只是生活中不能没有理想,理想下也不能缺少生活。《没有天河的鹊桥会》于牛郎织女的传说众口不一,因天上的天河对应地上的古昆明池,故而可喻昆明池为“天河”,自然,昆明湖两边的石婆和石爷庙便成了织女与牛郎的化身。然而,若昆明池水干掉,那么那段美丽的传说没有了阻隔,轻而易举便可重逢的有情人是否会少了些许美丽的成分?这个世界上的事情,总是因为了太多的阻隔,而终成功才能得以传唱,得以升华。所以人们极尽演绎着这段故事,也争抢着故事的发源地,再凭空制造些传说中的“天河”,所以,故事才会更美。天河相隔的牛郎织女,更会得到同情,赞美,祝福。《石婆庙里的趣事》通过石婆庙里那些虔诚的小脚老太太们烧香,磕头,膜拜的样子,再到顽皮的孩子们偷去贡品的一些恶作剧,让人感觉到,其实信仰一直在自己的心中,无论什么,信,便是神,不信,便一无所有。全文通顺自然,洋洋洒洒,好不痛快,作者运用灵动,富有内涵的笔法,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上的享受,且读后久久回味这些故事和故事中透视出来的生活的意义。非常精彩的文章,倾情推荐。——编缉:指间年华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808002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指间年华        2014-08-07 13:18:34
  问好龙哥,这故事,也太精彩了吧?
指间年华
回复1 楼        文友:龙飘飘        2014-08-07 21:53:45
  你的按语也很精彩!能见作者之所见,言作者所未言,着实精彩!
2 楼        文友:指间年华        2014-08-07 13:19:22
  还说小闺女吵你,不吵,你还要如何?这一万字的散文,哥,你牛!
指间年华
回复2 楼        文友:龙飘飘        2014-08-07 21:57:40
  哎,这么夸着虽有些发飘,可醉了的感觉呢?脸上烧乎乎的……
3 楼        文友:指间年华        2014-08-07 13:20:20
  我表示:我编得很吃力,水平还真是有点不够,不过拉进去了,不编说不过去,凑合凑合就收了吧!哈……
指间年华
回复3 楼        文友:龙飘飘        2014-08-07 22:06:05
  说凑合是过谦,自当全盘收下;说吃力是现实,谁见了老太太这么长的裹脚都会头疼的!多谢年华忍痛审阅,还给打了个圈。问好!
4 楼        文友:宿昔难梳        2014-08-07 18:39:48
  飘飘大哥好久不见
回复4 楼        文友:龙飘飘        2014-08-07 22:10:43
  人说这人情如纸,这不对嘛!老弟还念想起愚兄,心里很是受用。问好老弟,问你快乐每一天!
5 楼        文友:禹鼎侯        2014-08-07 22:25:23
  此文厚重精纯,不简单,飘飘,大部头啊
禹鼎侯
回复5 楼        文友:龙飘飘        2014-08-08 08:55:42
  多谢捧场。其实这几行文字并不复杂,要紧的是大家都能从中得到快乐。祝安好!
6 楼        文友:嫣然盼晨曦        2014-08-10 10:02:41
  龙哥,这故事太美!
   要是真的就好了!
嫣然盼晨曦
回复6 楼        文友:龙飘飘        2014-08-10 12:01:45
  小妹妹,这些故事还的确都是真的,绝非杜撰。愚兄文中的故事,都能找到出处的。小妹爱听,我也吝啬的。问好!
回复6 楼        文友:龙飘飘        2014-08-10 12:06:13
  不好意思吝啬!?
7 楼        文友:嫣然盼晨曦        2014-08-10 22:27:49
  我在说牛郎织女呐!
   不是别的,大哥别误解!O(∩_∩)O哈哈~
嫣然盼晨曦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