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尖为暖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笔尖】宫墙万仞宫阙巍(散文)

精品 【笔尖】宫墙万仞宫阙巍(散文)


作者:胡春雨 秀才,1278.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936发表时间:2014-09-01 20:39:38
摘要:上篇:京师 中篇:紫禁城 下篇:皇家园林

上篇:京师
   不久前匆匆的京华一日之游,只是有缘伫立在天安门外,向曾经的紫禁城投去了匆匆的一瞥。隔着这万仞宫墙,仰望着恢宏的殿顶,在寥廓的天宇之下,重重叠叠,伸向了远方。透出的,乃是一个伟大国度万千的气象。这里,曾经是我们五百年间的政治中心,明清两代二十四位帝王在此君临天下。隔着这万仞宫墙,我知道里面曾经斡旋着乾坤,号令着全国,浮沉着一个伟大国度的兴衰荣辱。隔着这万仞宫墙,也许我们这些匆匆的过客,注定看不清里面的宫室之美、百官之富。但是,他就是这样屹立在这个伟大国度的中心:威严富丽,正大堂皇。时隔不久,终于有机会再次来京,为匆匆的二日之游。这回,如果还是没去故宫,回去真的不敢夸耀,来过了北京。
   我知道,除去东周时代燕国这样较小的政权,北京乃五朝古都——自辽、金、元以至明、清,有着长达千年的建都史。尤其在元、明、清三朝七百年的时间里,这座伟大的城市曾经作为东方世界的中心,辐射着伟大的东方文明。由此说来,这座首都的历史地位,已经不亚于西周和汉、唐的长安。但我一直颇为疑惑,泱泱中华,为什么自近古以来,将我们的首都选择在边塞之下,而非腹地的膏腴之域呢?也许,正是因为这里是雄浑的边塞,足以镇守天下。北京成为今天泱泱中华的首都,应该永远记住一个渐渐远去的名字:永乐大帝。
   在人类漫长的冷兵器时代,这里曾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和内地农耕地区的分界线,历来是用武之地。辽、金这样的少数民族政权,在此虎视着中原;明清这样的全国性政权,也在此辖制着内地广袤的河山。于是,燕山之险、长城之防,守卫着这方关乎天下安危的根本之地;一条同样浩大的大运河,不啻决川距海、懋迁有无,疏通了华夏的南北血脉,将东部的精华地区连接在一起,将江南的富庶,输送到形胜的北方。五代之际,历史上有名的“儿皇帝”石敬瑭,将北京在内的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的耶律德光。此后,宋朝三百年间中原地区失去了这道屏障,不能不说是中国形成“小南北朝”这样长期割据的原因之一。元朝覆灭之后,永乐大帝被封为燕王镇守北京。靖难之役后,又力排众议、乾纲独断,将首都从富庶的南京迁到了塞下的北京。从此五百年间,明清两个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朝代,在此定鼎天下。无论国运兴衰,天步艰难,终将这大一统的国度,一代代传承给我们。并留下了这方永远的乐土,这座恢宏的紫禁城。
  
   中篇:紫禁城
   外朝
   从天下闻名的天安门前行,是与天安门形制相同的端门。端是路途的开端,也是心态的端正,我想,总之是一个端正的开端。因为它正处于皇城和宫城之间,它的前面便是紫禁城的正门,也是外朝的起点——午门。午门的修建居中向阳,所谓“位当子午”,让整座紫禁城以宏大的气势朝向普天之下。紫禁城的修建,按照《周礼》外朝内寝、五门三朝的格局修建。沿着这条中轴线,穿过层层大门,整个紫禁城将次第展开,直达天子的御座之下。与天下其他大门不同的是,这座宏丽的城门不仅由城楼和墩台构成,而且正楼的两翼折向南边雁翅般展开,城楼上对称配置了五座门楼,于是又被称为“五凤楼”。凹形的平面布局,在午门之下形成了一个宫门外的广场。原来,这就是一代代仁人志士向往的宫阙,数百年间,在这里颁发着一统天下的诏令,也是大军奏凯时向朝廷献俘的场所。当然,也是明代饱受诟病的“廷杖”的行刑之处。值得玩味的是,午门下的五座门洞,中间的是只有天子才能使用的御路,王公大臣哪怕功高盖世、位极人臣都不得行走,而天下还有几个人可以一辈子走一次:母仪天下的皇后,和殿试中金榜题名的状元、榜眼、探花。可见,在紫禁城的时代,这种无上的荣誉,考虑的是对伦理和人才的重视,这是一个文明赖以存续的元素。
   穿过午门,从汉白玉的金水桥上越过内金水河,是巍峨的太和门,是大明时代“御门听政”的地方。原来,并不像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那样,皇上和文武百官是在金銮殿里舒舒服服的上朝,而是每天凌晨便要聚集在太和门外露天开会,共商国是。这种早会的方式,不仅仅是粉饰威仪的山呼万岁,更是严肃、效率的体现。在这个关乎天下兴亡的广场上,时刻提示着这些社稷的担当者:“为君难,为臣不易”,不几乎一言兴邦乎?“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不几乎一言丧邦乎?清朝时,御门听政从前朝的太和门转移到了内廷外的乾清门。洪武大帝要求每天上早朝,大概这种超人的要求未免苛刻,到了大明后期便不能坚持,嘉靖皇帝甚至二十四年不上朝。清朝一代家法极严,也没有做出如此严厉的规定,但康熙大帝坚持每日上朝达半个世纪之久。两相对比,这里的晨会,一个埋下了大明的覆灭,一个奠定了康乾的盛世。如今,明清的皇朝都久已轰塌,面对时代的废墟,我们后世子孙与其嘲弄不已,不如仰望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开拓了历史,留给我们这万里江山。
   进入太和门,次第排列着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泱泱中华,这里曾是心脏的心尖、中心的中点,是这片锦绣河山苍穹上的制高点。其中最前面的是太和殿,也就是天下万民传说、假象的“金銮殿”,是紫禁城最为宏伟的建筑。从太和门远远望去,太和殿雄踞在三层汉白玉堆成的台基之上,一列列结构谨严、金碧辉煌的殿宇,在四周向远处铺陈。寥廓的蓝天、飞翔的白云,辉映着大殿高高隆起的殿顶,天人之际似乎呼吸可及,把紫禁城的威严富丽、正大堂皇演绎到了极致。太和殿在明代先后称为奉天殿、皇极殿,大殿的东西配殿分别叫做体仁阁、弘义阁。从天地之太和,到经世之仁义,我想在这心脏的心尖之上,铭刻着华夏文明最高的理想和治道:宇宙和谐,建用皇极。太和殿上乾隆手书的“建极绥猷”匾额,表达着建立最高法则、治理天下万邦的目标,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
   《尚书-洪范》篇记载:武王在周朝开国之初,曾向商朝遗臣箕子求教让人类“相协阙居”从而“彝伦攸叙”的建国方针,即实现社会和谐、政治清明,避免社会混乱、政治黑暗的大经大法。于是箕子以超越人类的上天的名义,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洪范九筹”,其五便是“建用皇极”——因人之情,建立起一套社会的最高准则。一个社会、一种文明,只有建立了自己坦坦荡荡、可大可久的最高准则,才能为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指明方向。就这个宏大的命题,《荀子》解释说:“国者,天下之大器也,重任也,不可不善为则所而后错之,错险则危;不可不善为择道然后道之,涂秽则塞,危塞则亡”。又总结道:“故国者,重任也,不以积持之则不立”。原来这所谓“皇极”,不是什么被骂臭的君权神授、唯我独尊,乃一个国家立国的原则,一个社会文化的内核。它不是空穴来风、白纸作画,而是来自于历史的积淀与发展。于是,就像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民主、自由,东侧的体仁阁向天下表达的,乃是仁政的基本观念。朱子说:“仁者爱之理,爱者仁之事;仁者爱之体,爱者仁之用”,其文化内核与西方文明的“上帝爱世人”殊途同归。只是,它不是来自于冥冥的上帝,而是内心生动的体验。义的弘扬说到底是对社会的担当,《国语》上说:“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可见义的根本出发点,便是谋求人民的福祉,而不是空洞的说教;《孟子》讲“舍生取义”,则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浩然之气。这里面不是对宗教信条的执着,而是对人类自身生命价值的追求。郢书燕说,深怕牵强附会,姑且算作太和殿上“皇极”的一种注解罢。
   其实,这最高的殿宇,并不是办理国家日常政务的地方,只有皇帝登基、册立皇后,或者命将出征、公布皇榜,这样关乎天下之本的大典,才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它的后面,是造型方正、体量较小的中和殿。“中和”,意谓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中庸之道,于是大殿上高悬着“允执阙中”的匾额。《尚书-大禹谟》记载,在舜帝将君位禅让给大禹的伟大时刻,舜告诫即将担负天下重任的禹:“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阙中”。于是《礼记》中“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成为我们华夏民族基本的文化观念。在前往太和殿举行大典,或者到天坛、地坛亲祭之前,天子便要在这里休息、反省。最后面的,是保和殿。在乾隆时代,这里成为举行殿试的地方,上方悬挂着“皇建有极”的匾额。人才,乃天下之根本,科举制度对于古典中国的重要和朝廷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尽管科举已经成为历史,尽管在历史的演进中饱受攻击,但是它为天下储备人才、选拔人才、成就人才,曾在千年之间提供了一条坦荡的大路。除非是永恒的天堂,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圆满的制度。今天,我们这些匆匆的过客,只是怀着新奇的心情在此观光,而在华夏文明的上一个高峰时代,我们的一代代精英曾经在这里走出,走向了他们的历史舞台。
   保和殿后,有一块号称我国最大的石雕——云龙石雕。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熟悉的身影,据说他是我们民族的图腾。这方石雕上,耸峙着一座座插入云霄的山峰,浮荡在汪洋滚滚的巨波之上,于是一条条苍龙飞腾于宇宙之间,穿越层层云朵,直抵九天之上。原来,这就是真正的龙,他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是威武的化身。“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只有这种无尽的气象,才能让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在跌宕起伏的历史长河中,与天无极,雄踞东方。
   内廷
   由保和殿前行,便从前面的“外朝”来到了后面的“内廷”,首先是内廷的正门——乾清门。在乾清门的旁门隆宗门一侧,排列着一排顶不起眼的小平房,委实想不到,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军机处。自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以来,内阁长期成为中国的最高官署,办公地点便设在外朝的文渊阁。到了雍正年间,朝廷用兵西北,为了避免泄露军机,方在内廷的大门口设立了军机处。这种在大内临时设立的机构,最初只是草草的板屋数间,后来却成了襄赞皇帝执掌政权的最高机关。大概,毕竟只是臣子临时值班的地方,又不是正式的衙署,才建的如此简略。
   进入乾清门,便来到紫禁城的另一组核心建筑,三大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尔雅》上说:“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宫的本意是居室,到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时代,才成为帝王御用的字眼。从文字的本义延伸,“宫”与外朝用于朝会、大典的“殿”不同,主要是帝后的日常居所。宫殿的建筑,昭示着帝王的权威,将居住在这里的天子,定格在亦人亦神的位置。在明朝规划设计时,乾清宫便是皇帝日常居住和理政的寝宫,成为紫禁城仅此次于太和殿的建筑。雍正皇帝移居养心殿后,这里便成为清帝在内廷举办典礼、接见臣工使节的主要地点。高悬其上的,便是那方影视剧里经常看到的“正大光明”匾。今天,终于见到了庐山真面目。
   孔子说:“居国有道矣,而嗣为本”。无论何种政体,政权的交接总是关系到天下的安危。雍正皇帝设立秘密建储制后,大清的掌门人便在这“正大光明”匾后的匣子里册立。我曾经疑惑,在这雷霆万钧、风起云涌的权力中心,帝王将相们一日万机、咳唾风雷,为什么竟提出如此简单的信条呢?末世浇漓,淳朴离散,整个中国社会早已习惯于送往迎来、尔虞我诈,标榜这样的口号是欺人呢,还是自欺呢?还是假仁假义,糊弄天下臣民的小儿科呢?不是的,正大光明的反面,叫做阴谋诡计。孔子说:“可与立,未可与权”,所谓权略可以是应酬万变的大智慧,不能与“曲如钩、细如针”的鬼蜮伎俩等量齐观。也许我们的社会重新达到正大光明的境界注定很难,但反思千百年来阴谋诡计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动乱和苦难,不由的令人胆战心惊。《尚书-洪范》篇云:“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这应当是对“正大光明”最经典的注脚。维系天下的大道,是写在两旁对联上的“表正万邦,慎阙身,修思用”,以及“弘敷五典,无轻民,事惟艰”。荀子说:“道存则存,道亡则亡”,又说:“与权谋倾覆之人为之则亡”。
   最后面的坤宁宫是皇后居住的地方,《周易》上说:“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又说:“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伦理构成一个社会最基本的秩序,是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的自然起点,这里面,不仅仅是被今天的子孙们唾弃的封建礼教。在帝后居住的地方,乾清、坤宁,描绘出了天朗气清、正大光明,与社会稳定、欣欣向荣的终及目的。“天地不合,万物不生”,夹在帝后寝宫之间的,是形制与中和殿相仿佛的交泰殿,在重要的时间节点,身为后宫之主的皇后,会安排在这里接受宫嫔们的朝贺。在这乾坤交泰、化生万物,一片欣欣向荣的重要节点,康熙大帝铭刻在匾额上的,却是一个更为简单的信条:无为。天底下的事,使劲忙和还来不及,怎么就什么都不做了呢?《老子》说:“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既然是“天长地久”,这个世界自有其运动、发展的内在规律,不以人的意志和好恶为转移,只好“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否则,哪怕有铁的手腕和意志,还是“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哪怕掀起再大的风暴,终究是云开雾散;“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哪怕再拼命的忙和,也不可能匆忙间一跃而上,跨越历史。“无为”二字,用现在的版本,便是一句再朴实不过的“不折腾”。“治大国若烹小鲜”,只有折腾够了才发现,实在是折腾不起。

共 974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豪放大气的笔力来书写更加辉煌雄伟的紫禁之城,读来给人一种酣畅淋漓之感。全文雄浑豪壮,将京华二日行分成三章:第一章只简单一瞥,便瞥见了紫禁城历时千年的纵向历史,从冷兵器时代,到辽金元明清,泱泱大国煌煌历史,尽收城中,并将中华大一统的思想代代传承给华夏后人;中篇分外朝、内廷二部详细介绍了所见紫禁城的恢宏壮观的建筑群,但这并不是一般而言的建筑说明,而是引经据典,融入了作者广博的人文知识,详解外朝的午门,御门听政的太和门,万民仰望的金銮殿,大名鼎鼎的军机处,以及另一组核心建筑,三大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下篇同样以唯美的笔触,融入庞大的知识体系,详细介绍供皇族休闲养生的皇家园林,如绿树红墙,红荷飘香的北海公园,西山连绵,树木苍翠的香山等。纵观全文,读者不知不觉地随着作者的细腻笔触走进这座遥远神秘的皇家宫廷,也潜移默化地吸收和消化着这蕴含丰富的人文知识,更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着作者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骄傲和自豪。作者以自己的亲临感悟,告诉我们:只要有梦,就有明天!文章既像一组远近纵横的时空胶卷,又像一本丰富厚重的人文学书籍,让每一位读者如临其境,不可自拔,内心潜藏的豪迈之情也不由地伴随文句而如水流泻,如此美文,你不读它,是你的终生遗憾!推荐共赏!【编辑:文心居士】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903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文心居士        2014-09-01 20:48:12
  感谢胡春雨先生赐稿,笔尖有你更精彩!
我手写我文, 我文表我心。 文字乃我居, 自视为雅士。
回复1 楼        文友:胡春雨        2014-09-02 08:40:40
  感谢文心君雅评!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