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春秋】一支香烟的代价(小说)

精品 【春秋】一支香烟的代价(小说)


作者:河杨 举人,4309.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68发表时间:2014-09-03 11:26:38

人们吸烟,本来是用长竹竿做的烟袋,装上刨成细丝的黄烟,再点火吸入的。用纸裹卷烟丝吸食,在我们这个地方,只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才开始出现的。
   香烟由烟袋到纸卷着吸的过程,初始的时髦不亚于自行车换成了小轿车。因此,当时的人们,把能够吸到卷烟,当成了不起的事呢!
   民国初期,五华山里出了一股土匪。那几年里,其势力左右着临近几个县的社会安宁。土匪也有“社交”。一天,从七十里远的市区来了位客人,是金利来商行老板,因为他有钱,人们称他为金疙瘩。他骑着马,带着跟班小厮,很是气派地来拜访匪首杨老四。杨老四在他的驻地,许家茶馆里接待他。接待室里,杨老四的两个同伙,是他的副手,三个护身兵,加上金疙瘩主仆,合计是八人。
   在一张八仙桌上,四个主人各坐一方,三个护身兵肩上挂着“盒子枪”,立在各自主人的身后,金疙瘩的小厮垂手立在他的身旁。谈话间,总是匪首拿卷烟互相传递着吸食。那背后的护身兵们及小厮,是不给的,并没有什么异常迹象,原来,在匪窝里这已是习惯的了。
   快吃午饭的时候,金疙瘩才拿出自己的香烟,是精装的“小刀”牌。鲜艳艳的盒子,雪白的烟卷。这金疙瘩也只是散给了座上的三个匪首,然后自己点燃一支,对身后的护身兵也没有考虑拿给他们。金疙瘩以为这样做并没有错误,而那保护杨老四的护身兵却怀恨在心。
   午饭时,匪首以丰盛的宴席招待了金疙瘩。酒足饭饱后,金疙瘩告辞。当他与他的小厮走后约莫一根烟的时间,杨老四的护身兵却跨上快马赶了去。
   离新镇十五里,是到市里的渡口,叫荷叶滩。金疙瘩看到杨的护身兵赶来,以为有什么事要说,便驻马等他到了跟前。这护身兵来到后说,他的老板叫他送一程,没有别的意思。于是,他们同行了四五里,来到渡口。小渡口往来人不多,这时又正是“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时候。杨老四的护身兵拔出盒子枪,首先将金疙瘩的小厮击毙了,而后用枪指着金疙瘩说:“你这个狗眼看人低的东西,把那香烟全给老子拿出来!”到这时,金疙瘩这才意识到,当时没有拿烟给护身兵,算是惹出祸事来了。于是,忙陪着笑脸说:“贵亲,”他称呼杨老四亲兵为“贵”,因为是杨的亲兵,所以称“贵亲”,想化解眼前的危险:“这个容易,这个容易。我这里还有两包,全都给你。”那护身兵说:“不识时务的东西,在老子面前,竟敢把老子当下人——不是老子,哪有老板?现在,老子送你去西天!”说着,一枪将金疙瘩撂下了马背。而后,像没有发生任何事情一样,回到了杨老四身边。
   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里,金疙瘩与他的小厮死了,谁也没有任何反应。只是杨老四的护身兵与他的同事将这件事宣扬了出来,算是出了他们的怨气,社会上才知道那金疙瘩和他的小厮,是因为一根烟而丧了命。
   无独有偶。解放初,贫苦农民翻了身,当家做主人。埂头村有一个青年,姓祝,叫小木子,大名叫祝小木,村民们只叫他小木子,才二十岁挂边,长得身形矮小、其貌不扬,但做了村农会的民兵队长。官职虽小,却是徐徐向上的人物。
   本村有个道士,常年为人做祭奠死人的事,因为会扎烧给死人的“灵屋”和衣箱,又因为是姓俞,人们都叫他“俞扎匠”。俞扎匠在社会上有些影响,多是行走在大户人家。出门做法事回来,总会带一些村民们很稀罕的新东西。特别是香烟,当时农民们还都是抽黄烟。而他带回来的,却都是很漂亮的卷烟。
   这位道士,对这个年轻的本村民兵队长,还没有注意到有什么大不了。有一回,他家里来了好几个人,其中就有祝小木。他拿卷烟给大家抽时,觉得身材矮小的祝小木还是个“孩子”,没有给他。这位民兵队长当即并没有说什么,可是,屁股一乴,就骂俞扎匠是“狗眼看人低”!“没有什么了不起”!从此耿耿于怀。
   紧接着,土地改革运动开始,扫荡封建势力是其中的一大内容。这做道士,被归纳在封建职业里,被禁止了。禁止便禁止吧,俞扎匠不做这事也就得了。可是,祝小木因为恨他“狗眼睛”,却说他借助迷信职业,勾结恶霸势力,鱼肉百姓,是封建势力的“狗腿子”,要把他当成恶霸一样打击。好在当时的政策规定,这样的人,只是封建职业者,够不上恶霸,划成分时,给他订了个“迷信职业者”的成分。因为,俞扎匠没有土地,土改时也分到了土地,他便改行做了正当农民。这样,在后来的运动中,他只是算在农民行列里,没有遭到格外的打击。
   祝小木脑袋灵活,遇事善于见风使舵。当着干部,虽然不识字,却能够紧紧跟着所处的形势,迎合上司旨意,常常能做出让上司意外高兴的事来。哪怕这事是千人怨、万人恨的,只要上司高兴,他就会做得不亦乐乎。
   “大跃进”初期,他所在的大队,要掀起影响“一大片”的“跃进高潮”,开会叫干部们“献计献策”。他居然别出心裁,说:人们房子里的泥土,特别是进出门的泥土,叫“千脚土”,是很好的肥料;烧饭的灶所用的泥土,叫灶熏土,更肥,于是,这个大队的干部像是得到了高妙的计策,立刻开会研究,居然订下了“家土换野土”的“跃进”计划,提出了“家土换野土,增长无法估”的响亮口号。在干部们强迫命令下,所有的农民家庭,房子里的土都被挖出去,又从野田里挑土回来复填;所有烧饭的灶都被拆掉,泥土运了出去,再做成了新灶。忙得大家怨声载道。然而,这个方法却被上级推广,方圆几个县的农村,当时都为“家土换野土”日夜忙碌。
   因此,他的“官运”总是亨通。“大跃进”中大办民兵师时,他红得发紫,很快由民兵干部,飙升到营部副教导员,相当于后来的大队管委会主任。因为年轻得志,得意忘形,不久便因为男女关系,称作“生活作风问题”被削职为民,回生产队里当社员去了。此时的俞扎匠,连累带饿,与许多农民一样,做了“大跃进”的祭奠品,“跃进”得离开了人世。
   由于祝小木政治上有些根基,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在县里派来的“宣传队”进驻时,他又积极参与革命行动,在大批判中,居然撺掇一个从学校刚回来的女孩子,检举亲生父亲搞宗族活动,复辟封建势力。并许诺,只要她检举得有凭有据,就会安排她当民办教师。这个女孩子果然认真地做了检举。其实,凡是重视自己祖宗的人,也总会注重自己的宗亲,那孩子却不懂这些基本道理。
   这女孩子检举后,还拿出了她父亲一九六三年撰修的家谱草稿。这样,宣传队根据检举和这份草稿,再收罗这个父亲的罪行,认为是证据确凿的封建势力“死灰复燃”的典型代表,决定在批判大会上对他进行批判。批判中,这个女孩声泪俱下地批判道:“我不幸有着这样的父亲,他想复辟封建势力,要把我拉向封建的深渊,做封建势力的牺牲者!我恨他,我恨他呢!”说着,居然跳起来,在她父亲的脸上打了两巴掌。事后,祝小木说这女孩反潮流精神值得表彰,要求宣传队安排她当民办老师。可是,她当上了民办教师后,却遭到了社员们广泛鄙夷,只上了一个学期的课,宣传队只好找了个借口将她辞退了。
   文化大革命中,大队部原来的政权班子被罢免了,在建立革命委员会时,规定要由“三结合”的人组成。宣传队根据祝小木的革命行动和他曾经当干部的历史,将他作为“老干部”结合到了“革委会”领导班子以内,封了个革委会副主任的职务。而在革委会成立之前,即祝小木还没有当上革委会干部之时,俞扎匠的大儿子俞大宝,那年十九岁,已经报名当解放军去了。
   祝小木春风得意,革委会头头当得顺风顺水。只一年,却又犯“老错误”,与一个妇女鬼混,在床上被抓获。此时,他虽然是上级革委会极力保护的人,却因为人言难违,还是被拉下了马,可是并没有革职回家,而是做了个普通委员。
   俞大宝因为是怀着当兵可以“跳农门”的幻想去的。到了部队,刻苦学习,吃苦耐劳,听从指挥,年年被评为“五好战士”,每当喜报寄回来时,家里人都非常高兴,而祝小木见了,总是眉头直皱,背地里说:“这个狗眼看人低的种子,还想出人头地吗?哼!”——那老俞扎匠一支烟得罪了他,已经许多年了,他还是耿耿于怀。
   文化大革命进行到“清理阶级队伍”的后期,大队革委会班子再进行调整。八面玲珑的祝小木,虽然当着普通委员,却处处跟风,事事体贴上司的用意,很得上司赏识,被安排为党支部的一把手——党的支部书记,真正掌握着全大队人民群众的政治命运。
   俞大宝当兵的第三年,所在部队来了函调,准备给他入党。此时,祝小木还只是个普通委员。函调拿到大队干部会议上讨论时,祝小木说,大宝年纪轻,让他多锻炼锻炼有好处,这函调暂时不回复。这样,函调便被搁置了下来。
   俞大宝当兵的第五年,祝小木已经当上了大队书记,他所在部队又来了函调。函调言辞恳切,要求及时回复,并且给大队的上级机关公社党委也去了一封。祝小木看到这样的函调,心想,部队不仅要培养大宝入党,可能还要给他提升军官。
   祝小木对这个函调细心地研究后,觉得不回复是不行了,可是,应该怎样回复才可以置这个“狗种”于死地呢?想来想去,他打算在俞扎匠身上做文章。
   第三天,公社党委管理人事的组织委员,特别来到祝小木的大队,找祝小木了解俞大宝的个人经历和历史情况。在大队小会议室里,祝小木与组织委员谈了许多。谈过以后,组织委员将他的谈话内容进行了整理,形成了以下文件:
   “俞大宝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迷信职业者,与旧社会的地主恶霸来往密切,是这些人的忠实走狗,对新中国不满;俞大宝本人入伍前表现落后,是怀着投机心理去入伍的。建议对此人在政治上不予考虑提升。”
   这份函调回复寄出去的当年下半年,俞大宝便被安排退伍了。临回家时,部队首长握着他的手,深情地说:“俞大宝同志,希望你退伍后,改掉入伍前在家乡的做法,保持在部队里的作风,做个好社员!”俞大宝听了虽然感动,却也莫名其妙:我入伍前有什么做得不好?可是,这是临别的话,来不及仔细询问。
   俞大宝回乡后,对首长临分手时说的话,百思不得其解,总是耿耿于怀,常常思念他入伍前做错了什么。然而,无论他怎么想,都必须在生产队里“老老实实”做农民,那“跳农门”的梦想,竟这样成了泡影,彻底破灭了!
   祝小木将俞大宝从部队“弄”了回来,非常得意。大面场上,他也和一般人一样,对他退伍到生产队里当农民表示欢迎,背地里总是津津乐道:这狗种,总没有逃出我的手板心!
   祝小木得意地掌握着主宰人们政治命运的大权,有几个他一手拉起来的随从,与他无话不说。为了树立自己绝对权威,他常常与这些人用谈心的方法说些人生经历与教训的话。他以金疙瘩之死为根据,说不要藐视人;藐视人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他告诫说:
   “那俞扎匠自以为了不起,弄了包好烟,故意炫耀,那一回,别人都散了烟,就是不给老子。那老东西我没有办法整到他,可是,他的儿子总没有逃出我的手板心。要不是那老狗日的那支烟,这狗仔大宝,哪会在家里种田?”他的属下听了,觉得这是礼仪上的哲理,当时俞扎匠没有给那支烟,是非常难堪的。怪不得我们的书记记恨到了他儿子身上。
   祝小木与他属下私下的谈话,久而久之,便传到了世上,人们才想起了金疙瘩之死只是为了一支烟。也传到了俞大宝耳朵里,这俞大宝如梦方醒,算是明白了退伍时首长说那话的意思,知道自己是因为父亲的不慎,遭到了报复。可是,他只能恨自己父亲礼仪不周。虽然也恨祝小木无情的报复,因为自己只是个农民百姓,拿祝小木完全没有办法。
   写到这里,笔者想学习《聊斋志异》文末“异史氏云”那样,发点议论如下:
   俗话说:祖宗积德,庇荫子孙。而俞扎匠却积怨于祝小木,这是俞大宝做梦也想不到的事!祝小木向他的属下说这些“故事”,目的是要让属下慑于自己权威,而忠于自己。如果不是这样,俞大宝为什么会被退伍?将永远是个迷。当年,年轻农民的出路,当兵几乎是唯一的,而当兵能够真有出路,必须是自己艰辛的付出。这俞大宝,已经做到了这一切,却被父亲的一支烟,弄了个“空梦一场”,因此,这也成了俞大宝对祝小木的一块心病!反过来说,这八面玲珑的祝小木,也是智者千虑,有此一失,为了炫耀自己的权威,竟然说出了这样的“心里话”。要是俞大宝与祝小木怀着一样的心情,将此事耿耿于怀。或者延续到子孙,对祝小木以及他的子孙,将无疑便是暗礁!这种冤冤相报,到何时才可以了结呢?
   人世间的事,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些微小事,常常酿成大的灾难。说是荒唐,却不罕见。一支烟到底有多大代价?从这里看,还真的无法衡量!
   2014年9月2日

共 493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说构思精巧而奇特。围绕一支香烟,发生了两起匪夷所思的故事,看似出乎意料之外,又在当时的历史环境的情理之中,读之,引人入胜,让读者不禁回到那愚昧的年代之中。第一个故事说的是,财主“金疙瘩”因为没有给匪首杨老四的护身兵发一支香烟,而得罪护身兵,命丧黄泉。第二个故事说的是,解放初期,俞扎匠没有给心怀叵测的民兵队长祝小木发一只香烟,而得罪了祝小木,祝小木耿耿于怀,报复俞扎匠不成,最后报复俞扎匠的儿子俞大宝,给参军入党,需要政审材料的部队寄出诋毁俞大宝家庭和俞大宝的黑材料。使得俞大宝毁掉入党提干的大好前程,令人发指!小说的结尾,作者发表了评论,耐人寻味。小说结构紧凑,主题突出,人物生动,语言凝练,有着特定时代的强烈气息。推荐欣赏。【编辑:镜吾】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905003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镜吾        2014-09-03 11:47:41
  读了河杨的这篇小说,心情很沉重。我也有俞大宝类似的经历。1963年初,我在农村,村民选举村官——保管,我被全票当选,而原保管“疤子”落选,“疤子”怀恨在心,伺机报复。1965年我通过复学高中,考上大学,要求进步,争取入团,班团支部全票通过。于是大学向我村发出政审函,这时,“疤子”刚好混上了村党支部书记,泡制黑材料,诋毁我在农村的表现,诋毁我的家庭。致使我一直不能入团,更谈不上入党了。直到1984年,改革开放,我才入党。谢谢河杨,写出历史的真实!
镜吾
回复1 楼        文友:河杨        2014-09-03 12:21:13
  感谢镜吾老师精心编辑。这是历史资料,有过这些经历的人会深有感受。这样的俞大宝,绝非是一个,大约是为数不少呢。欢迎朋友们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谢谢。
2 楼        文友:米奇        2014-09-03 15:13:23
  真是无巧不成书啊!我在2012年也遇到过类似小人。我那年回原来任教的学校盖一个章子,因为一个证明材料要用原来学校的公章。但是,校长是当年和我吵过多次架的原教导主任。他以我早就调离本校为理由,拒不盖章。原来的多位老同事帮我求情,也不行。一副小人得志报仇心切的丑恶嘴脸。让我愤愤离去。后来,只好用了另外一个学校的章子,勉强把事情办了。想想这个世界上的有些人,真的是卑鄙无耻,可是越是这些无耻之徒,反而爬上了高位,真是令人欲哭无泪。
米奇
回复2 楼        文友:河杨        2014-09-03 15:25:50
  谢谢米奇老师的阅读。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办的事,一个非常美好的事,常常会被这样的人毁掉了,而且还会让你蒙在鼓励,即使了解内情,也没有地方去说理。这就是当时体制的“优越性”啊!今天有些年轻人对这些事,大约难以理喻。年轻人,你们确实应该花点时间,研究一下刚刚过去的历史,不能让他重演啊。欢迎对本文提出不同意见。
3 楼        文友:赵文元        2014-09-03 19:46:17
  世态人情写的好
回复3 楼        文友:河杨        2014-09-04 06:49:30
  谢谢到访,欢迎阅读。
4 楼        文友:秋觅        2014-09-05 17:31:54
  复审理由:小说构思精巧而奇特。围绕一支香烟,发生了两起匪夷所思的故事,看似出乎意料之外,又在当时的历史环境的情理之中,读之,引人入胜,让读者不禁回到那愚昧的年代之中。第一个故事说的是,财主“金疙瘩”因为没有给匪首杨老四的护身兵发一支香烟,而得罪护身兵,命丧黄泉。第二个故事说的是,解放初期,俞扎匠没有给心怀叵测的民兵队长祝小木发一只香烟,而得罪了祝小木,祝小木耿耿于怀,报复俞扎匠不成,最后报复俞扎匠的儿子俞大宝,给参军入党,需要政审材料的部队寄出诋毁俞大宝家庭和俞大宝的黑材料。使得俞大宝毁掉入党提干的大好前程,令人发指!小说的结尾,作者发表了评论,耐人寻味。小说结构紧凑,主题突出,人物生动,语言凝练,有着特定时代的强烈气息。推荐精品
秋觅
回复4 楼        文友:河杨        2014-09-05 20:09:42
  谢谢社长对这篇文章进行了富审,让它也成了精品。人生处世,说是容易,实在是大意不得。这篇文章,其实也是人生哲理的一个内容。感谢了。
5 楼        文友:刘雪儿        2014-09-07 00:28:22
  因一支烟丧命;因一支烟整人害人还牵扯到后辈真是让人不可思议,可见生活中的小事也不容忽视,但那些为一支烟就斤斤计较的人真是太可悲了,为此整人、害人的做法令人发指,遭人唾弃。
   拜读佳作,问候老师。祝您中秋快乐!
刘雪儿
回复5 楼        文友:河杨        2014-09-08 07:17:02
  谢谢阅读。祝你中秋快乐,全家幸福!
6 楼        文友:涓子        2014-09-09 15:55:49
  只能说,这特定历史下发生的情理之中的事在我们现代社会依然存在。。。欣赏老师佳作,送上迟到的祝福:愿老师幸福开心,佳作连连。
回复6 楼        文友:河杨        2014-09-15 19:18:55
  谢谢到访。在那种环境中,每一个人都受政治约束,那基层的“一把手”,就是掌握人们政治生命的人。往往是他们一句话,就可以决定人的政治前途。所以,我写了这篇真实事情的文章。
7 楼        文友:落拓书生        2014-11-01 15:08:41
  只读小说开头几句,顿觉一种强烈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足见河杨老师文学造诣非凡。其小说情节的构思松弛有度,始终紧扣着主题,人物性格亦刻画得生动而形象,语言简洁且凝炼;两则故事看似荒唐,却是实实在在地道出人心叵测,也间接地证明了依法治国是多么的必要……小子才疏、阅历少,在此胡扯几句,不妥之处,请河杨老师见谅。
落拓书生
回复7 楼        文友:河杨        2014-12-21 15:35:08
  您好,谢谢到访,谢谢您热情的点评。人生处世,实在非常微妙,些许小节总会有大的影响。特别在那些弄权者的权力范围内,有时候竟成为悲剧。人品之纯洁与卑鄙,是决定世事的原因。这篇小说,只是小说了一点基本事例。祝您快乐。
8 楼        文友:黄钶        2015-11-17 14:54:17
  五十多年的跨度,就浓缩在杨千六百多字中。这中写法,真了不起,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9 楼        文友:黄钶        2015-11-22 13:07:41
  看了好友的大作让我震惊,写的好像都是我遇到的事情,您说的千脚土,我们这叫做脚板屎,我也在家刨过。更加多的是,我被造反派五花大绑拖到台子上受教育,我大队的革命委员会主任黄枭妖到台子上来用大耳光抽向我的耳朵。这些,如果您有空,会 在《蛊女情》看到的。文章中的事情,我真是都如亲见。谢谢河杨先生,您的大作,我会慢慢的都看一看,会对我的写作大有裨益的。
回复9 楼        文友:河杨        2015-11-22 16:32:31
  我的文章只是写了些琐碎的生活,哪能算是大作啊。谢谢您的高评,欢迎你阅读,并且请与指点。
10 楼        文友:黄钶        2015-12-29 17:38:16
  尊敬的河杨先生:我推荐了朋友们看了您的大作,大家认为本文告诉了我们如何做人处事,在公开场合,不能够歧视任何人。本文深厚的哲理,使我百读不厌。这样的文章会流传百世不朽。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