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指间微凉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专栏·三郎乱弹】网络文学评论(上 26篇)

精品 【专栏·三郎乱弹】网络文学评论(上 26篇)


作者:guotia 进士,8054.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84发表时间:2009-05-08 09:42:12


   2002、7、29
  
  
   16
   鲜花丛中美笑容
   --《女孩的花店》点评
   这是一个凄婉的童话般的故事,吸引读者在美的意境里徜徉。哑女孩儿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开个花店天天嗅着鲜花的芳香。当一个男孩闯进她的心扉,爱的云霞飞上了她的面庞。不是男孩负心,但后来的转折却使女孩的欢乐一落千丈。合作开花店有何不可?花的使者有宽阔的胸膛。脆弱的憧憬经不起冷落,女孩追逐阳光的清冷飞升到天堂里妈妈的身旁。--奉劝世上痴情的男女,即使失意也不要选择情殇。
   2002、7、29
  
  
   17
   梦里寻他千百度
   --《几度梦回》点评
   梦中忆往事,惆怅涌胸怀。情深难割舍,伤痛使人衰。他既不复信,奚为我独呆?莫若寻新喜,荡然无尘埃。天地存寥廓,心静乐自来。
   2002、7、29
  
  
   18
   黎明前的缠绵
   --《破晓之恋》点评
   暮千雪的《破晓之恋》写了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与一般的都市言情不同的是这是一个军营外的女子和一个在海军服役的恋人的缠绵。故事截取的是一个生活片断,通过女子夜里难眠破晓前写电子邮件遥寄对恋人的思念的画面,回忆了两人的的相识、相爱过程,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和忠贞。纤柔的文字写出了优美的意境,像一首小夜曲。优点不必细说,只谈谈其中的几点不足之处。
   一、人称。人称是观察的视角、是叙事的基准。文章通篇是第三人称,开篇的“但是她知道”和结尾的“她对着屏幕微微的笑着,想象着他读信时的模样”可以证明。但在开篇“但是她知道”之后使用了第二人称的“你”,混乱了全篇第三人称叙事的基准;因为这是作者的叙述语言,如果在作品中人物的信里、对话里是可以的。虽然文章里女子的信占了很大的比重,但信里的“我”属于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与作者的叙述语言是有区别的;所以从整体上看,这篇文章是第三人称,不是第一人称。开篇的那个“你”应改为“他”,通篇人称才统一。
   二、标点。标点符号的应用不是一个小问题,它可以使文章增彩,使文章脉络清晰,使文章眉清目秀。但许多文章在标点的使用上不准确。《破晓之恋》也有这个毛病,虽然不是太多。为了区别作者的叙述语言和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包括对话语、自言自语和信语)是要加上双引号的,而文中却没加。信语的开头用双引号,之后在每次另起一行时都要用双引号,段落后面不用,直到最后用一个结束的双引号。双引号之内的引语(如文中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用单引号。信语内是第一人称,信语外是第三人称,虽然我们从信内的“我”和信外的“她”人称的变化可以分辨出哪是作者的叙述语言哪是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但规范的引号是不能少的。加上不是更清楚、更不易混淆了吗?
   三、语法。文章中还有几处病句。
   1、“所以不得不说感谢海训成全了这份缘。”应改为“所以不得不说是海训成全了这份缘”或“所以不得不感谢海训成全了这份缘”。
   2、“无意间我似乎跌落了时空的邃道”应改为“无意间我似乎跌进了时空的邃道”或“我开始了时空隧道的旅行”。3“谁都只是以为彼此都是只是彼此生命中的匆匆过客”,拗口。应改为“原以为我俩互相只是彼此生命中的匆匆过客”。
   4、“无言多说些什么”应改为“不必多说什么”。
   5、“守候在失眠中蔓延”,守候是动词,只能守候在什么地方,应改为“思念在失眠中蔓延”。
   四、错字。
   1、“纵是时光如梭”中的“纵是”应为“纵使”。
   2、“我将满腹的心思倾襄而出”中的“倾襄”应为“倾囊”。
   3、“澜珊”应为“阑珊”。
   4、“择日你将背起行禳”中的“行禳”应为“行囊”。
   5、“仿佛一申手就能触摸到”中的“申手”应为“伸手”。
   很多错字是打错的,没有检查出来,我也有这样的情形。仔细检查就是了。愿与作者共勉。
   2002、8、5
  
  
   19
   动听的童话美丽的传说
   --《湖水岸》点评
   《湖水岸》是一篇优美的童话作品。全篇由四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开头讲鬼火那一段虽然没有点题,其实也就是从讲鬼火开始引出了下面三个故事:关于风,关于树娃,关于死亡。
   作者的语言是比较严谨的,朴实无华,简练流畅,读之,犹如坐在农村的火塘边娓娓听老爷爷、老奶奶讲故事。
   作品通篇洋溢着善和美,感人的艺术魅力就从湖水岸的描写中散发出来。从野草和雏菊生动的交缠,到树娃真淳地救活树木,到绿眼睛鹦鹉的拔羽燃火,就连湖边闪烁的鬼火都那么可爱、通人气。“湖水岸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文章向我们展现了令人憧憬的童话世界。湖水岸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当我们全身心融入到大自然中,保护大自然,与植物、动物交朋友,湖水岸的美景就会出现在我们身边。
   2002、8、5
  
  
   20
   高山流水觅知音
   --《朋友》点评
   作者言简意赅地讲了朋友的忠诚,同时也鞭笞了小人的丑恶。短短的十行的话里包含着许多真知灼见,对人有启发。
   我想说的是,在说理文中或在其他类的文章里说理的部分,为了增强自己论点的说服力,常常要做一些判断。如果是引用公认的名人名言那就不必说了,但如果是自己下判断,那这个断言就得符合公理。文中“一个人对生命观念的看法决定了一切”的断言就不正确。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世界观决定一个人对一切事物的看法,一个人对物质世界的看法决定了一切。对生命怎样看法源于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源于他怎样看外在的物质世界。作者在文章中做断言是为了证明后面的话的可信度,是为了说服人;但下判断一定要慎重,尤其是做“一切”这样的全称判断,要衡量自己的知识力能不能够做这样的判断,自己这样的判断有多大的概括性和科学性。
   2002、8、5
  
  
   21
   友谊地久天长
   --《心中有我--忆友人》点评
   友情是人世的一种美好的感情,说起友谊古今中外有许多佳话。如我国古代的伯牙抚琴,李白和杜甫,外国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我国近代的鲁迅和瞿秋白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是鲁迅给瞿秋白的条幅,可见鲁迅是多么看重瞿秋白的友谊。《心中有我--忆友人》从自己的经历和感触写了对友人的这样一种珍贵的感情,其情殷殷,其意挚挚。
   2002、8、5
  
  
   22
   轻柔、温馨的爱情徜徉
   --兰色棉花糖四篇爱情絮语点评
   《爱情如水》、《爱的痕迹》、《雪妹妹》、《向往"最浪漫的事"》是兰色棉花糖对爱情感悟或说对爱情研究的爱情絮语,四篇可说是姐妹篇,互为补充,互相彰显。就像真善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一样,爱情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什么时代都有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无论是“爱情如水,不喝不行”(《爱情如水》)的感慨,还是“天涯海角留下我爱你痕迹”(《爱的痕迹》)的深挚,或是“不要用你的多情去招惹女孩伤心”(雪女孩》)的柔情,亦是“一生守候着”(《向往"最浪漫的事"》)的专一,都令我们感动。爱情啊,你姓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就是同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感受。爱情是我们人生一道美丽的彩虹。
   2002、8、5
  
  
   23
   好一个雨中踽踽独行客
   --《烟雨朦胧》点评
   《烟雨朦胧》属于智者“每日三醒吾身”的心灵录。作者有很深的人生体验,常常在暗夜里一个人打开自己心灵的黑匣子解剖自己,或品嚼过去的苦果,或反思旅途上的一些甘甜,或总结出一些人生教训,或得出待人处世的一些信条……。这些对自己是宝贵财富,对别人何尝不是借鉴?作者喜欢在水的碧蓝里净化自己,更浪漫地在雨中踽踽独行,让洁净的雨水洗去自己的忧愁……。这是一个善于独立思考的智者的形象,有老子的道统,有徐霞客的的执著,雨中踽踽独行者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至少不能总是烦恼吧?间或也会有好运伴君来。
   2002、8、5
  
  
   24
   苦难的童年艰难的成长
   --《痛的灵魂》点评
   鑫草《痛的灵魂》描写了一个弃儿在年关凄婉的一幕:“既无父伴,亦无母陪”的“我”像一个无助的孤儿一样流浪,在舅舅、姥姥那儿也感受不到多少温馨,还受到再婚母亲的疏远。外人的白眼不用说了,亲人的冷漠和冷淡给幼小的心灵深深的戕痛,失去母爱和父爱的孩童的心在流血……。小说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父母要负起婚姻的责任,不要轻易离异,更不要遗弃孩子,少发生社会上弃儿、孤儿、流浪儿的悲剧。
   我们不必比附或猜测小说是不是作者的亲身故事,重要的是小说反映了社会上的一种悲酸、一种苍凉,透析出一种人生的体验。“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一个人不能亲身体验人生百味、不能亲历人生各种情景,从别人的讲述中、从文学作品中了解另一种家庭情境、感知另一种人生况味对我们是一种丰富。身处顺境中的孩子体验不到贫寒、没有亲情情境下成长的艰辛。社会要对弃儿、孤儿、流浪儿给以同情和帮助,弃儿、孤儿、流浪儿自己也要自强、自尊、自立,自己先绝望、自暴自弃是不可取的。
   文章行文还欠凝炼,遣词造句也有推敲不够的地方,标点亦有不当。如“我感到空气是凝结的”中的“凝结”应是“凝重”。“远远的望见了驶来的公车”中的“公车”应用全称“公共汽车”或“公交车”,不应自己随意缩减规范词,因为与“公车”对应的是另一个词“私车”。“例显在我的脑海中”中的“例显”是自造词。同样,“一个无助的浮魂”中的“浮魂”也是自造词。“任凭风将我吹到何方,何方。”“何”是疑问代词,这里应是远方,如果保留“何方”,不仅前面与之搭配的词要改,句尾就不能是句号,而应是问号。“孤独的灵魂听着哀伤的曲子,写着哀伤的文章,来掩饰那颗脆弱的心”中的“掩饰”用得不当,按照这句话的意思,似应改为“慰藉”好一些。“将我打的七零八落”这里的“七零八落”是动词“打”的补语,而补语的标志字是“得”不是“的”。
   2002、8、9
  
  
   25
   一个凄婉、悱恻的爱情故事
   --《我的同志爱人》点评
   《我的同志爱人》写的纤巧细腻,读来凄楚感人。但在行文中也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我的心一种叫失落的东西在咀食着我的心”这句话不仅拗口,而且句中的“咀食”是自造词,“咀食”是什么意思?应改为“啮咬”。“淋淋的霏雨”同样不妥。“我到一处寺庙居住了下来,企图以宗教的信仰来抑制我不安的心”中的“企图以宗教的信仰”虽无语病,但在抒情文中的这个地方这样的说法显得生硬,与抒情文格调不协调,应改为“我到一处寺庙居住了下来,企图以出家人的生活来抑制我不安的心。”类似的不妥还有,就不一一例举了,以后严谨些就是。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不否认爱情感受给我们每个人留下的刻骨铭心的记忆。爱过我们的人、我们爱过的人,相爱一场,无论是离开,还是逝去,过去美好开心的时刻永难忘怀。但再美好的爱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生活的全部内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问题是:第一,我们能不能扩大视野,创作题材更广阔些,关注一下我们自身外的人们?第二,即便写爱情,能不能对爱情故事深入挖掘,使缅怀和咀嚼不仅仅是个人心曲的倾诉,从爱情故事中透析出、折射出更深刻的人生思考,使缠绵爱情有更大的社会容量?
   2002、8、9
   网络文学评论(上26篇完)

共 14503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句句深意,真挚凛然。我看到了评论者的认真态度和用心负责,评从心而发,论从感触而出。或者亲和,或者建议,或者指点,或者鼓励,或者生动细腻,或者浩瀚共鸣。从小说到散文再至诗歌,从亲情到爱情至离别,评点无不细致到位,令人拍手叫绝。感谢作者带来的精彩点评,学习了。(推荐理由:26篇,篇篇精彩,就事论事,皆以文章中心立意出发,抒发个人的独特见解。值得学习,推荐阅读。)【编辑:艾小晴】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90508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蓝雨轩156        2009-05-08 09:58:53
  用心的点评 让人佩服
想念,无法言语。
2 楼        文友:蓝雨轩156        2009-05-08 10:34:05
  建议,指点,鼓励都有
   这才是真正的评论
   很棒,很优秀,学习。
想念,无法言语。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