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大将坡(味道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大将坡(味道征文·散文)


作者:晨梦 秀才,1037.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44发表时间:2014-09-09 20:24:30
摘要:记叙逝水流年中遇到的一些人和一些事,为着感谢生活,感谢人生的馈赠。

【流年】大将坡(味道征文·散文) 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这里的人,各有各的故事。
   ——引言
  
   【知青徐】
   月亮缓缓升上大将坡那排高高的柠檬桉树尖时,简陋的校园一隅,那排坐落于荷塘旁边的平房,位于中间的一个窄窄的房门口,就飘来时而如泣如诉、时而奔腾欢快的二胡演奏声。
   这是周六的晚上,空气中氤氲着阵阵柠檬树新芽散发的清芬,其中还混合了荷田弥散出来的淡淡的菡萏之香。
   一个寂寥的地方,一个容易让人心旌神摇的夜晚。
   光听二胡的弦音,不明就里的人,会以为是进过艺术院校的人所演奏,至少也是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所为,而这所跟地名一同叫做大将坡的乡间中学的老师们,则无不清楚拉二胡者是谁人了。
   拉二胡的,是代课教师知青徐。所拉曲目,有当时耳熟能详的《陕北道情》、《北京有个金太阳》、《打虎上山》(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的插曲片段),也有只少数人听得懂的《二泉映月》和《梁祝》。
   这是改革开放初期,一切均在破冰当中,又样样有所顾忌。就像知青徐,拉《二泉映月》和《梁祝》之前,必得以前边几首曲目开路和作铺垫。
   其实,知青徐并不是一个思想守旧且顾虑重重的人,演奏前边几首,只是用以热身,也实在因为他喜欢它们抒情的旋律。
   我和知青徐是隔了两个房间的邻居,他上课、打饭都得经过我的房门口。
   那时我中师毕业,刚刚分到学校不久,也许过于年轻,对家又很依恋,一下子难以适应突然开始的独立生活和陌生的社会工作环境,但,知青徐动人的二胡弦唱,却在不知不觉间慰藉了我孤寂的心灵,伴我度过了有点惶惑不安的人生初期。
   二胡拉得如此美妙,人也该生得文艺倜傥吧?
   其实不然。知青徐第一次从我窗前走过时,我正好坐在书桌前抬头看窗外,看到一个有点土气的中年男人,那时还以为他是某个乡村来的学生家长呢。接触多了几次,才慢慢读出他脸上的别样韵味,总觉得他像一个人。
   像谁?一天捧起新买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来重读,翻开扉页,看着那帧插图:一个身穿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厚厚的军棉大衣的人,手牵缰绳,站在马头旁边,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略陷于眼眶,下巴微尖,神情严峻……脑中一阵电石火光闪过——哦,原来知青徐长得很像保尔?柯察金啊!只是五官线条比保尔要柔和许多。
   此后,我再也不觉得他像农民,并对其心生好感。那时他不过二十七八岁。
   由于二胡拉得实在好,他便经常被县城和地区两级专业文艺团体借用,常常一借就是十天半月,有次甚至去了一月之久。
   他每次被借调,办公室里的同事就预言:这回老徐不会回来了,一定被正式录用了。可没过几天,知青徐拎着他那把心爱的二胡回到学校,又走进课堂,教学生唱哆来咪发唆了。
   去得最久的那一次,办公室甚至有人打赌,说,这次要是老徐还回来,我包扫一个月的办公室!哪知,知青徐又回来了,那打赌的愣头青,扫了整整一个月办公室,其他本来须每周轮值的人,便白白捡得一个月的悠闲。
   据说,县、地两级文艺团体,不是没有要录用他为正式团员的意思,这方面的人才,当时太缺了,可囿于他家庭出生成分过高,是什么地主兼资本家,人家一看他的档案材料,就摇头了,却又一而再,再而三,再三再四地借用。
   后来,知青徐招工进了地区一家新开的果品罐头厂,当了一名流水线上的检验员。
   办公室的同事都说老徐去错了地方,几乎一致地叹惋:一个很有文艺细胞,又极有发展前途的二胡天才被埋没了。
   其实,在僵化思想的主导下,被埋没的又何止一个知青徐呢?我想。
   于知青徐而言,也只能感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了。
  
   【孔乙己】
   孔乙己,姓刘,原名西明。跟我同在一个语文组。
   他个子很高,清清瘦瘦;看人,微昂着头;走路,说话,慢条斯理。因其身上发散着一股学究气,又夹杂一点并不十分可笑的迂腐,我们便暗地里称他为“孔乙己”。
   据说师大毕业那年,不知何故,他只领到一纸“肄业”证书,因此,他的同学大多分到县市的高级中学或留在学府,他只能分到黄土坡上这所普通的乡郊中学。我去时,他已在那里工作多年,算是我的前辈。
   孔乙己上课颇有深度,也有料子,只可惜,说话语速过慢,又频率单一,常常课只上到一半,就倒下学生一大片,对他所讲的原本很值得听的内容,不知所云。
   一次,语文组搞教研活动,听他的课,他正好上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介绍作者时,洋洋洒洒,从其弃医从文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说到他作品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刻,还引用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来引导学生写好作文,由于说话过于慢条斯理,又缺少抑扬顿挫,我偷偷看去,坐在中间往后的学生,竟有几排伏桌沉沉睡去,我身边的同事,也有三两恹恹欲睡者。
   听他的课,得有非凡的耐心。一个同事说,我也以为然。
   孔乙己,年近四十,仍未结婚。有人就说,如此小器的一个人(根据是他从不舍得为自己买新衣服,身上天天穿的似乎就是那一套半新不旧的,吃食堂又不舍得额外加菜,工资却比别人高),哪个女的愿嫁给他?又有人猜测,他一定是生理上有问题,不然,一把年纪了怎的就不结婚呢?
   一次,一位好心的学生家长为孔乙己介绍了一个年轻貌美的苗族姑娘,相过之后,孔乙己很是心动,却又顾虑重重,他在办公室,忧戚而慢条斯理地说:
   “她小我差不多二十岁,将来我死了,她又跑去嫁人,怎好?”
   在场的人听了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一个年龄跟他相近,老婆也很年轻的同事开导他:
   “你死了,还管那么多干什么!她再嫁,你又不知道。老兄,别再犹豫,过了这村,就没那店了!”
   孔乙己,终于想通,高高兴兴地办了喜事。听说给了女方家一笔钱,还买了许多彩礼。
   一年后,孔乙己当上了爸爸,嫩妻为他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子。“生理上有问题”的臆测,自然不攻自破。
   有人说:“树林子大了,就什么鸟都有。”不过,孔乙己算得一只好鸟:老实,本分,按自己的想法活着。
  
   【熊校长】
   熊校长是我人生遇到的最有学识文化内涵,最有个性,又最富于人情味的一位校长。
   他有许多的让人想不到,我脑中还深雕着几件。
   我分配到学校的第一年,在秋季学期第一次教工会上,他一张口就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好别致、好富有文采的开场白呀!心底不禁怦然一动。接着,他的目光扫向我们几个坐在一块的青年教师,问:
   “你们谁个能说说这几句古诗出自哪里吗?”
   我心底不由得一紧,生怕他点我的名。虽说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由于仅有两年并不规范的初中底子,读书期间,学工学农,排练样板戏,进城搞汇演,下乡搞宣传,占去不少时间,加之师范两年的教材也未走上正轨,肚里的料子可想而知。
   所幸熊校长只是自问自答,并未点哪个的名,他一定知道我们这些特殊产品的内涵,于是语重心长地勉励道:
   “青年人要广泛读书,多多吸取知识营养,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必须准备一桶水。”
   就在那次会后,我立刻报考了省里一间师范院校的中文函授专业,三年毕业后,我接着又报考了这间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脱产进修学习两年。越学越觉得自己原先知识基础的薄弱,越学越感到自己认知上的狭隘和简单,也越学越使教学得心应手起来。
   熊校长无疑是我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和导师。
   他并不因为自己是一校之长,便动不动就板起脸来教训人。记得,刚开始参加工作时,由于兼职太多,工作忙得几乎应付不过来,故期末写学生鉴定时,碰上那些印象实在不深,特色极不鲜明的学生,我就依据其自我鉴定,在教师评语一栏写上“同意本人自我鉴定”的句子。
   我以为这样写未尝不可。可到了下学期又快写期末鉴定的日子,一天,我有事去找校长,校长关切地问询了我各方面工作的情况后,而后话题轻轻一转,问道:
   “小L,期末又快到了,又要开始写学生鉴定了,一个班几十个学生,还要改卷,工作十分繁忙,应付得过来吗?”
   我答:“还好,拼命应付啰。”
   “不过,小L,你不能真的应付哦,得注意一个问题,写学生鉴定时,尽量不用‘同意本人鉴定’的词语,学生家长是很在意老师对自己孩子的评价的,他们也很想通过班主任的评语来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他又说。
   “嗯……嗯……”
   见我支吾,他一掌轻轻拍到我的肩上,笑道:
   “上学期只一个家长向我反映这个问题,提醒提醒你。”随即,话题又一转:
   “哈哈——没事,没事,改过来就行了!”
   我当时,既难过,又感动。难过的是,我被家长告了;感动的是,校长批评我的方式那么温和,就像毛毛细雨打湿衣衫那样,对我还那么信任和宽容。
   从此,无论调到哪一所学校工作,我都认真而细致地写好学生期末和毕业鉴定的评语。我总忘不了熊校长对我的润物细无声般的教诲,我要对得起他。
   熊校长毕业于文革前夕一所有名的大学,是一名物理系的高材生,可英语水平却十分了得,平常手上拿的或屁股后头口袋里插着的,无不是中国日报英文版的报纸,那上面整版整版都是我一个也看不懂的蚯蚓一般密密麻麻的字母。
   他不只能看,还能地道地说,兼上两个班的英语课。本来,一个物理系的高材生,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已让人惊诧、佩服不已,他却还能说一口流畅的日语,更让人五体投地。
   因此,我常常暗想,熊校长在我们这样一间中学任职,简直就是大材小用。后来,就听得一位知情人士说,他是虎落平阳,因家里成分不好,于文革期间从省里一家什么机构被贬到县城,再从县城发配到我们这所不起眼的中学。
   这么,于他是不幸,而于我们,特别于我,则是大幸了。
   他喜欢唱歌,准确地说,是喜欢哼歌,尤其喜欢哼唱邓丽君那首《何日君再来》。每天走过我的房门口,或拿两件撑在衣架上的衣服到我门前的那棵红枣树上挂时,就深情地哼唱道:
   好花不常开
   好景不常在
   …………
   今宵别离后
   何日君再来
   …………
   常常是,唱几句,又哼几句,接着又来两句道白:
   “来来来,干了这杯吧!”再续上:
   喝完了这杯
   请进点小菜
   人生能得几回醉
   …………
   孤陋寡闻的我,那时并不懂这首歌的来历,只觉得很好听,很独特。后来悄悄问知青徐,才知是台湾歌后邓丽君所唱的名曲:《何日君再来》。
   后来,我痴迷于听邓丽君的歌,千方百计想弄到她的录音磁带或演唱会的DVD,定然跟熊校长的影响与陶冶分不开。
   由于英语水平了得,熊校长有个学期翻译起一本厚厚的关于物理科技方面的外文书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每天去查看学生上晚自修的情况,每次快走到宿舍门口时,瞥眼望去,总见他为避蚊虫而躲在帐子里翻译他的书稿,一本又一本的稿子丢得满床都是。后来完成的译稿,拿去寄时,捆扎得足有半尺高。
   最终不知那译稿有没有发表,但熊校长心无旁骛,埋头做学问的精神与形象,却久久地刻在我的心中。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不知何时何地从哪本书上看来的一个句子:人生初期,尤其是性格形成阶段,如果能遇上一本好书,一个好人——一个能影响你的真正的人,那么是你的幸运。
   是的,我以为我遇上了一个好人,一个以他深厚的学养,高雅的情趣,与众不同的领导艺术才能,宽容和人情味,默默地影响着我,引导着我,鼓励着我的真正的人。

共 451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群普通人的故事。在改革开放初期,这些生活在大将坡的普通的老师,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诠释着自己的人生,演绎着各自的精彩。知青徐是一个满腹才华的年轻人,拉得一手的好二胡,他本该在艺术方面大放异彩,可是,在那个敏感的年代,家庭成分过高阻住了他前行的脚步,最终,他只能在果品厂当了一名普通的质检员。孔乙己是一个有点迂腐的人,他满肚子的墨水,可惜因说话语速过慢且缺少起伏而导致听课者恹恹欲睡。他为人有点小器,不舍得花钱,差点耽误了自己的终身,所幸,终于在热心家长的帮助下他成了家,有了儿子。熊校长是一位有内涵有人情味的校长,他很讲究说话艺术,不像有的人那样板起面孔训人,但他自身的人格魅力以足以感他人,使人在如沐春风的氛围中深受教益。他以他的修养影响着他人,也以他的宽容引导着他人。这样的校长,是人生的财富。文章选取的是普通人的故事,剖析的是普通人的心灵,语言简洁质朴,生活气息极为浓厚,读来备感亲切。佳作,荐阅。【编辑:素心如玉】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910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素心如玉        2014-09-09 20:25:19
  问好晨梦,祝创作愉快。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回复1 楼        文友:晨梦        2014-09-09 20:47:50
  好久不遇,如玉编辑辛苦了,感谢您精彩的按!问好,编安!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4-09-10 08:59:10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