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剪烛西窗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西窗·旧时光】我与我的“荷塘月色”(散文)

精品 【西窗·旧时光】我与我的“荷塘月色”(散文)


作者:夜雨寄白 秀才,1789.8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746发表时间:2014-09-15 07:59:27
摘要:然而,文学社的孩子们,三年零五个月的追逐文学梦的经历对你们来说却很重要,我相信你们也决不会把它忘记,文学的种子己在你们的心田生根、发芽。人民需要文学,这个世界也离不开文学。我相信有朝一日,你们当中一定能走出个朱自清,走出个巴金,再走出个莫言的。


   当印刷厂将我们亲手编辑,亲手设计的,封面上几片绿绿荷叶衬托着几朵绽放的红红的荷花的《细雨听荷》期刊送到我的办公室时,心里异常激动。上面载有:厚外副校长兼名誉社长吕小平的创刊词《让我们飞得更高》;总顾问刘中蔚先生的寄语《月色?荷塘》;有高二(4)班胡千禹同学的小说连载《远在远处》……我一本一本地翻看,爱不释手。我立即找来编辑组的所有人员,让他们来共同分享这一劳动成果,然后分发到到每一个社员及顾问、指导老师手中。
   分发完期刋已是下午放学的时间了,但大家都舍不得回家,一齐围坐在我的办公室阅读着《细雨听荷》创刊号。偶尔交谈着几句,完全沉静在收获的喜悦之中。看到这样的情景,感动之中我提议说:
   “全体为期刋付出了辛勤劳动的编辑人员们,今晚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地庆祝一下呀!”
   话音刚落,小小的办公室里一片欢腾:“嗬,庆祝一下啰!”
   我立刻从口袋里掏出500元钱放在桌上,然后说:“一部分同学负责去购买食物,另一部分同学负责去整理一个教室,将课桌椅摆成一个圆形,再在黑板上写上几个字:《细雨听荷》创刊号问世。”同学们立即按我的吩咐分头行动去了。
   趁着他们不在的间隙,我却在构思待会儿该给同学们说点什么。想着想着灵感突然迸发,诗句不断湧来,我赶快在用电脑记下那一瞬间遐思。
   2011年的6月28日,学校《荷塘月色》文学社创办的《细雨听荷》文学期刊第一期,在编辑部老师与同学的共同努力下,终干诞生与读者见面了。回想为此而奋斗的日日夜夜,想到自己的梦想在延续,不由得心潮澎。作诗一首,以表心意。
  
   孩子,你可知道
  
   “孩子”,你可知道
   为了你的出生
   我们”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劳
  
   “孩子”,你可知道
   为了你的隆临
   “我们”不知熬了多少个通宵
  
   “孩子”,你可知道
   为了你的入世
   “我们”忘了时间,忘了疲劳
  
   当你还未成形时
   我们绞尽脑汁,费尽心思
   为你挑选每一个健康的细胞
  
   当你初露雏形时
   轻轻地把住你的脉博
   悉心地聆听你的每一次心跳
  
   当你慢慢地发育、发育
   终于孕育成一个胚胎时
   我们都恨不得、恨不得
   回到娘的肚里与你拥抱
  
   而今、你终于、终于
   艰难地,甚至有点儿粗糙地出生了
   我们为你的降临欣慰,自豪
  
   而今,你入世,入世了
   带着你对这个世界的期盼
   我们听到了你的第一声哭叫
  
   “孩子”,这世界变幻莫测
   你可别忘了父母的教导
   这人生道路崎岖坎坷
   你可千万别走岔了道
  
   你要勇敢地肩负起你的责任
   因为,你是引领人们
   走向光明的向导
   你要坚强地面对错误。嘲讽、指责
   因为,没有错误地尝试
   哪会有成功后酣畅淋漓的欢笑
  
   去吧,”孩子”!
   靠你的勇气去征服这个世界
   去吧,”孩子”!
   用你的信心去迎接肆虐的风暴
  
   相信你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
   你的前景一定是充满希望的
   因为你是”我们”爱的结晶
   更是”我们”智慧的襁褓
  
   那一晚,我和孩子们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嬉戏打闹浪漫了一番,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三】文学社之希望与遗憾
  
   当你看着涓涓的溪流冲破重重的阻碍,归入大江汇入大海;当你看着亲手播下的种子生根、开花,你将要收获丰硕的果实时,你该是多么的喜悦,多么的幸福啊!
   《细雨听荷》期刊的问世,更加激发了老师、同学们的创作热情,大量的稿件像雪片似地飞进了我的邮箱,我都忙不过来了。每天,负责编辑、校对的那几个同学都会抽空到我办公室来帮忙。为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我决定由我一人来承担审阅、修改稿件的工作。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除了我的份内工作之外,我还要替孩子们审阅稿件,修改习作,然后组稿编辑出版文学社《细雨听荷》第二期期刋。为此,我几乎是不分昼夜,十分操劳,但我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能为孩子们坚守一方净土,我感到莫大的荣光,更何况还有文学社顾问和其他老师地相助,辛苦一点又算得了什么呢!我就这样夜以继日地坚持,二期、三期、四期……
   2012年10月,为了更加激发大家的创作热情,充实文学期刊的稿源,我还以《荷塘月色》文学社的名义,举办了第一届“厚德杯”现场作文大赛。通过大赛发现了不少的优秀人才,其中初中部的赖桂君、凌鹰翔就杰出的代表。获得一等奖的同学,我亲自到新华书店为他们挑选了一本《朱自清散文精选》精装本,作为奖品赠送给他们。
   我不会忘记老师们给期刋投来的一篇篇稿件。阅读那一篇篇精美的文字,我更加了解了我们的老师,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刘秀娟老师的《她是一支莲》,甘爱莲老师的《随心为文》,陈圆辉老师的《八月未央》,王冬生老师的《古桥沧桑》……
   我不会忘记读赖彦宁老师的校园小说《那飞扬跋扈的青春》,将校园丰富多彩的生活如绘画般地呈现于读者眼前。
   我也不会忘记巫志伟老师为期刊第四期写得《寄语》,读着读着就心潮起伏热泪盈眶。
   我更清楚地记得小学部英语教师郑丽萍,当她拿到《细雨听荷》杂志,看到自己的散文《生命咏叹调》登在上面时,他拉着我的手臂不停地揺晃着,说道:“老师,谢谢你!谢谢你!以后我还接着写,争取每期都有我的文章。”那股高兴劲,兴奋劲我至今不忘,那是送给我最美最好的礼物啊!
   二年级(7)班的朱烁宇,语文老师谭湘萍指导她写了篇《大果篮》,登在《细雨听荷》杂志第二期上,从此一发不可收,经常通过QQ给我发来文章,只是“说不清楚”的原因,让我无法满足孩子们的愿望。听说有不少的学生、家长,因为杂志上登有自己的作品或孩子的文章,都将《细雨听荷》杂志视为珍藏品了。听到这样的事情,我感到莫大的安慰啊!
   高一(5)班的林海燕同学,是刚入社的新社员。写了一首《好想你》的现代诗,拿着自己手写的诗稿,兴致勃勃地来到我的办公室:
   “老师,我写了一首诗,你看看行不?”
   我接过她的诗稿,仔细地看了看,虽然诗的语言还可再作推敲,有待修改,但整首诗还是蛮有意境,蛮有诗味的。于是我说:
   “不错,还有点味道,看不出你还是个女诗人。不过,诗要求语言精炼、准确,同时还讲究押韵,读起来才琅琅上口。尽管你采用的现代自由诗体,但也要尽量注意韵脚。另外,你的手写稿不行,我要电子稿。”
   话音刚落,林海燕同学不待我同意,就一屁股坐在我的办公桌前,在我的电脑上开始打起她的诗稿了。
   没过几天,她又拿着一张手写稿再次来到我的办公室。她扬扬自己的手稿说:
   “老师,那首诗我作了修改,诗题也改了。我在你电脑里己做了保存,来,我现在就把它改过来。”
   望着她那高兴、认真的劲儿,我还能说什么呢?我只有乖乖地让座。不一会儿,她就搞定了,然后要我再看看。我一瞧,哟,诗题《好想你》已换成《错过的美丽》,更优雅,更含蓄了!林海燕同学的热情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便将她的《错过的美丽》发表在《细雨听荷》杂志第三期上。
   杂志印刷出来后,那天我在食堂门口遇上她,我说:
   “杂志印出来了,里面有你的诗,不想看看?”
   她瞪大双眼,既疑惑又惊奇地大叫:“真的?好,吃完饭我就来拿。”
   当她手捧着漂亮的《细雨听荷》杂志第三期,并急切地寻找到自己的那首《错过的美丽》诗篇时,她涨红了脸,在我面前不停地一边蹦跳,一边说:
   “谢谢!谢谢!老师,我还会写,而且要不停地写。”
   我从她的眼神里看出了,若不是因为我是男老师,让她不好意思的话,她是绝对会热情地把我拥抱。
   ……
   经过努力,文学社《细雨听荷》杂志已出了三期。不少同学、老师都在期刊上发表过作品。我觉得它是激发学生兴趣,焕发学生热情最好的平台(其实老师也同样)。这是厚外的希望,是《荷塘月色》文学社的希望,也是文学的希望!
  
   然而,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任所征途都不可能一路平坦。面对着分数、高考、应试教育的压力,老师们一片迷茫;面对着世风日下物欲横流的时代,文学也一片迷茫;《荷塘月色》文学社也照样留下了许多的忧伤与遗憾。
   2012年4月16日,是《荷塘月色》文学社成立一周年纪念日,一条为庆祝《荷塘月色》文学社成立一周年的橫副在礼堂里挂了整整十天。一次欢庆收获喜悦的大会,在应试教育的棍棒下鸡飞蛋打,无情夭折。为此,我写下了一篇《周年的哭泣》:“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都被“道貌岸然、冠冕堂皇的棒槌敲得粉碎。”
   文学社面临更严重的问题是:缺少活动的经费,缺少印刷《细雨听荷》刊物的资金。为此,我在文学社全体社员大会上作了一次《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演讲。号召同学们像愚公移山,像孙文推翻帝制那样坚定自已的信念,我甚至动员同学们将自己或家里喝掉的矿泉水瓶,易拉罐带来,将它变换成钱。后来,我利用暑假开设“文学社暑期培训班”,将所挣来的钱全部用于文学社,坚持出版了第四期《细雨听荷》期刊。
   ……
  
   【《四】尾声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大诗人又中他的诗中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不曾料到的是,一个小小的文学社也要面对这样的现实。当莫言走上诺贝尔文学领奖台时,我以为中国纯文学的春天就要来了,莫言将会给一切有文学梦想的人带来生机,结局却是令人失望的。
   《荷塘月色》文学社走过了三年零五个月的路程,如今的文学社已经是走的走,散的散了,往日的欢声笑语已不再有,只留下无尽的思念于怀想在心头。然而,它毕竟存在过。不管怎样,它都是这所学校历史上重墨浓彩的一笔,是载入史册的一页。
   有人可从做证!这是一位陌生的朋友,无意中得到一本《细雨听荷》期刋读后写给编辑部的一篇文章,文不长不妨全文抄在下面:
  
   我爱“荷塘”
   远看“荷塘”川流不息的语言符号,简直就像欢腾起舞的巨龙在热情欢迎每一位文学爱好者。
   细雨伴着盛夏的暑气显得那么悠闲自在,乘着木舟悄然穿进这“荷塘”,在那荷叶之间鲜艳的荷花上蒸腾起来。时刻展示着厚外的美好形象。
   文字铮铮之响,伴随着我一览“荷塘”的美景,在凝重的“荷塘”中漫游。这时,人人都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文学家,真想把众塘胜景一一以文字抒之于胸,生怕漏了某个细节,又担心手中的笔笺不足以记录。
   登台俯视,啊!一幅无比壮丽的奇景展现于我的眼前。一个个端庄稳重的汉字,稳坐的身躯显得宽宏大量;行行行云流水的诗句,凝聚编辑老师的辛勤汗水;一篇篇挥洒真情的文字组合成的纽带,把“荷塘”紧紧地与我们连在一起,显得那么亲切。
   第一次走进“荷塘”,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住,欣赏结束之时总是不忍回头张望。“荷塘”之处,那涌动的真情,表现出“荷塘”坚忍不拔,为人类文明的传递不懈努力的崇高品质。
   我爱“荷塘”,希望它永生!
  
   中国教育新闻网江西频道特约记者
   赣州开发区潭东镇中心小学 刘肇忠
  
   下面这段话是一位家长对《细雨听荷》期刊地评价:
   《细雨听荷》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一份文学杂志,它的最根本、最本质意义在于给许多孩子提供了实现梦想的机会,在现在这个时代,这无疑是最宝贵、最值得珍视的!《细雨听荷》如若停刊无形之间可能扼杀一个又一个孩子纯真而美丽的梦!
   三年零五个月即将成为过去,留给记忆。也罢,老夫年纪大小,不在乎其结果,只享受其过程中吧!
   然而,文学社的孩子们,三年零五个月的追逐文学梦的经历对你们来说却很重要,我相信你们也决不会把它忘记,文学的种子己在你们的心田生根、发芽。人民需要文学,这个世界也离不开文学。我相信有朝一日,你们当中一定能走出个朱自清,走出个巴金,再走出个莫言的。
   我期待着!
   2014-9-13

共 9856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追忆了《荷塘月色》文学社成立以来三年零五个月的前因后果、点点滴滴,都很细腻地在本文一一述说。从文学社的成立到文学期刊的面世,饱含了作者诸多的情感和付出,那么多热爱写作的同学们更是给予作者带来更多的欣慰和寄托,在采集稿件、排版校对、印刷出版方面更是身体力行,每出版一期都会给同学们以及整个校园带来欣喜。同时,出于经费紧张的原因,文学社也面临很大的困难,也正是在作者的坚持下,突破重重困难,才出版了四期《细雨听荷》。这让作者感动遗憾,不得已最终文学社暂停。虽然人会散去,但文学创作的精神永在,三年里所有参与的同学和老师们都会记住这段美好的岁月,会给他们平淡的生活中注入更多活力,他们会继续徜徉在文学的道路之上,感受文学带来的巨大动力和魅力。作者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假以时日这段经历一定给那些热爱文学的人们带去成功。读完全文,很是敬佩作者在文学社成立前前后后的复出,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校园文学工作者的梦想。问好。【编辑:温柔小娴】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916002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温柔小娴        2014-09-15 08:00:42
  好一段难忘的岁月。
   感动常在,精神永存。
   好一首唱给文学的歌。
   歌声悠扬,穿透人心。
一个热爱文字而不靠文字过活又不甘平凡的伪小资,一个不断在文字中寻找自我完善自我的80后母亲。喜清宁,崇尚简单。
回复1 楼        文友:夜雨寄白        2014-09-15 08:47:03
  真的很谢谢你,你也令我感动!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