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赤峰道的法国风情(散文)

精品 【江南】赤峰道的法国风情(散文)


作者:苏慕白 童生,780.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98发表时间:2014-09-16 10:36:29

近代历史上,天津曾是租界林立,英、法、美、德、俄、意、奥匈、日等多个国家在此划地立界,形成自己的地盘与势力范围。这一方面,代表了曾经一段屈辱的历史,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东西文明的交流融合。而如今保留下的各国建筑风格的洋楼,正是那一段历史的最好证明。曾经作为九国租界的天津,也以其拥有各式洋楼的数量及风格,名闻遐迩,享誉海外,故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但在这些洋楼林立的街道中,要想找寻最能体现法国风情与风格的街道,还要当属和平区的“赤峰道”。
   赤峰道,位于天津市和平区,毗邻滨江道、和平路等商业街,东北到台儿庄路和张自忠路交口,与赤峰桥相接,西南到南京路,与营口道相交,全长1967米,宽10米。历史上,赤峰道所在地区在1861年天津法租界开辟时就被划入该租界,初期并未开发,直到188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才开始修筑道路,当时随着天津法租界的扩张分为三段辟建,东段自大法国河坝(张自忠路)至大法国路(解放北路)段称为水师营路,该名称得名于当时的法国远征军海军陆战队第十六团,该团驻扎在今天赤峰道北端的法国兵营,法国兵营在当时又称为“法国营盘”、“水师营"和“紫竹林兵营”。于1886年建成的中段自大法国路(解放北路)至杜总领事路(和平路)段称为巴斯德路,该路名源于法国十九世纪的生物学家巴斯德,在当时巴斯德路的西侧还设有巴斯德实验室。1897年,法国工部局又修建西段自杜总领事路(和平路)至甘领事路(南京路)段修建于1897年,在当时称为丰领事路,该路名源于死于1870年“火烧望海楼”事件中的原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1943年,日本占领天津后将这水师营路、巴斯德路和丰领事路三段路分别改为“兴亚三区八号路乙”、“兴亚三区八号路甲”和“兴亚三区三十二号路”。1946年,南京国民政府收复则后以赤峰县之名更为现名。历史上,赤峰道两侧的房主大多为下野的督军,故赤峰道也称为“督军街”,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浙江督军卢永祥,福建督军李厚基,山东督军张宗昌,山东督军郑士琦等。
   由于,赤峰道位于法国租界内,赤峰道的建筑风格风情与整体多为法式,这也使它也成为天津市区里法式风情保留最完好的街道,让我们不用出国门,就可以领略到法式的异国风情。
   下了赤峰桥,一路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盐业银行(现为中国工商银行天津分行)。说盐业银行的历史,盐业银行由袁世凯表弟、张伯驹之父、久任长芦盐运使的张镇芳创办。天津盐业银行开业时,本市八大家中的杨、黄、石、卞等家为其股东,踊跃“堆花”,装仓存款达两千万元。它凭借天津水陆通达的地理优势,盐业为主的经济条件,通商口岸的开放格局,吸纳民间游资,利用北洋背景,发展业务,扩张势力。以抵押、收购等方式掌控大批纱厂、航运、外贸、盐业、化工等企业,金融触角遍及国内外,成为当时商业银行中执牛耳者。其总经理吴鼎昌被蒋介石任命为实业部长、贵州省主席、国民党政府文官长,可见它的金融实力和政治背景不可小觑。全国解放后,该行先于1951年9月参加“北五行”联营联管,又于1952年11月加入私营金融业的全行业公私合营而完成其历史使命。
   现在我们看见的盐业银行的旧址大楼,是1925年由中国著名设计师沈理源设计。1928年8月开始使用。该楼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砖混结构建筑,设有地下室。建筑外部面阔七间,外立面以红砖墙为主调,两边尽端略用块石饰壁柱来装饰,壁柱柱头装饰有雕饰。外部中间5间用二层高的爱奥尼柱式,柱子上方作檐壁、檐头。建筑三层窗头用三角形山花装饰,最上端设有花瓶栏杆式女儿墙。其余三面装饰简单,红墙局部用白色腰檐和白色窗套装饰。门窗洞口较大,一层为弧形拱券,二、三层为方窗。整体建筑平面为近似矩形,入口两侧采用爱奥尼克式巨柱支撑的空廊,檐部阁楼使用方柱,上下呼应,为罗马古典复兴的建筑风格。建筑入口门廊采用希腊山门手法,由山花、倚柱、台基等装饰物组成。内廊柱为罗马科林新式柱式。一层为科林斯柱廊的八角形大营业厅,大厅内部顶棚用黄金等材料构成“蓝天飞凤满天星”图案。窗户上的彩绘刻画的是由比利时彩色玻璃拼成的“盐滩晒盐”画面,图案精美并呼应了盐业主题。大厅内部的地面、廊柱、营业台则都由大理石砌成。在银行的石阶上,凝望这罗马风格的建筑,那种庄重、威严、古朴的异国风情便扑面而来。
   盐业银行的对面,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法国兵营。法国兵营原为李鸿章于1879年设立的北洋水师营务处,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被法军占领,后据为兵营,1915年在天津法租界当局重建法国兵营的同时,共有楼房五幢。当时,法国在天津驻军约1400余人。同时,
   还将法国远征军海军陆战队第16兵团司令部设在这里,当时的司令官为少将军衔。该兵营包括士兵宿舍、司令部等。该建筑是一处备战型法兰西式兵营建筑,分为三个部分:一座三层营房、两座二层营房和两座二层小楼。建筑造型简洁大方,没有过多装饰。房檐上刻有“建于1915年”字样。其中,兵营的平面布局仿照大四合院形式,兵营院内设有操场,营房的屋子很高,每层楼设有水房。另设有五幢砖木混合结构楼房,顶部为红瓦坡顶,外立面为清水砖墙,正立面各层均出大跨度水泥浇筑檐廊,外跨的铁制楼梯连通上下,首层前立面以方形砖柱作支承,槽钢、扁铁作支架,上面筑有木质平台,形成上、下二层外廊,其中一端设有铁架木制楼梯直接通至二楼。四层建筑为砖混结构,正立面各层均出大跨度水泥浇筑檐廊,铁楼梯可达顶端,为典型兵营式建筑。天津解放后,法国兵营改为天津市港务局宿舍,目前,兵营早已荒废,改为民居。而我们也只能从它略显衰败的外表,来追忆当年的历史与战争。
   沿着赤峰道继续前行,在赤峰道与和平路交口处,呈现出来的有名的渤海大楼。1933年,渤海大楼由法商永和营造公司设计,清庆亲王载振与高星桥合股并由其子井阱矿务局津保售煤处总经理高渤海拆除原有建筑后投资进行建设。1936年,渤海大楼竣工,建成时为天津市最高大、最新式的现代风格高层建筑。高星桥之子高渤海以其名命名为“渤海大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津市人民政府将渤海大楼改建为招待所。1966年,渤海大楼更名为“人民大楼”。1979年,渤海大楼恢复原名并改为国民饭店旅店二部。目前,渤海大楼为南苑e家商务连锁酒店使用。
   渤海大楼总建筑面积为4571.13平方米,其中占地面积为551.34平方米,主体为八层,局部为十层,主体楼顶上设有方形云亭,该云亭高3.65米,渤海大楼的总建筑高为47.47米。该建筑坐北朝南,主体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全框架结构楼房,该楼内部用90多根钢柱搭架焊接联成一体,用砖墙填充形成外檐墙,墙体内层用空心砖砌成。渤海大楼建筑外墙曲折多变,外立面风格多样,其中首层正面墙面为浅色大理石并点缀有枣红色大理石饰以多道水平条块,一层和二层之间的外立面装饰有三道腰线,二层以上的正面墙以特制红砖填砌并以棕褐色麻面砖饰面,由三联窗组成的纵线条使整体强调竖向构图。建筑转角处采用悬挑结构使其正面的窗口突出墙面。建筑背面外檐为琉缸砖清水墙并设有双层木玻璃窗。而渤海大楼建筑内部地面为水磨石打造,各层平面布置为:建筑首层为商业店铺和营业办公室等;建筑二层的部分房间为首层商业店铺的配套建筑,剩下房间仍为营业办公室,建筑三层至七层每层9间房间,共45间房间,为内部交易用房,房间内部装饰比较简洁,上下水、暖气和公厕卫生设备齐全。这五层之间内部设有折线形通廊,而背面天井一侧设有外廊;建筑八层设有厨房、贮存间和备餐室等,由于渤海大楼从八层往上逐层收缩,因此八层的面积比下面各层小,因此所包含的房间数量也相应减少。建筑九层至十层设有电梯间和水箱间。渤海大楼内部设一部电梯,连接一层和二层主要供店铺使用的四个形式不同的小楼梯、一条从一层直通八层的主楼梯、一条九层至顶层的螺旋式小楼梯以及一条顶层至云亭的铁爬梯。该大楼是天津市早期现代高层建筑杰作之一。尽管如今渤海大楼昔日的辉煌不再,但渤海大楼永远是天津的骄傲,它也以浓重的历史文化色彩、高大伟岸的身姿,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在渤海大楼的前方,则是国民饭店。国民饭店建于1922年-1923年间,于1923年落成开业,原名国民大饭店。由当时的美国美丰洋行买办李正卿租用陆安公司土地投资建造,瑞士乐利工程司设计兴建而成的,建成时拥有客房160间,以经营川菜、粤菜、潮汕菜及广东早茶为主。是当时天津上流社会人士留宿和聚会的场所,亦是当时天津豪华饭店和经营餐旅业的高级饭店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民饭店经历了几次大型的改造也曾作为商业用房。2000年,金街整修,在整修过程中,保留了国民饭店的门洞建筑,拆除了围墙,将国民饭店的院子用绿地与和平路隔离开,形成了通透的空间。国民饭店现为天津汉庭快捷酒店。
   当年国民饭店可以是说天津首屈一指的饭店,其饭店的礼堂全日租价高达八十元,为全市最高。一般客人租用国民饭店的大堂都作为红白喜事的礼堂。饭店礼堂也就是平日的大餐间,全堂面积宽大,足可以容纳五百人同时就餐,还提供精美的幔帐、靠垫、地毯等物件。结婚所用的餐具也十分完备。特别是饭店里冬天的暖气和夏天的电扇并不是当时寻常人家能拥有的,比起在自家举办喜寿之事,租用国民饭店礼堂设宴,是绝对挣足面子的。而饭店从日常小食到豪华盛宴都能提供,这一点也足见国民饭店厨师们的功底。
   国民饭店大楼的建筑风格,为座北朝南,自成院落,东临和平路,南沿赤峰道,西接辽宁路,北靠哈尔滨道。占地5188.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47平方米,为砖木钢筋混凝土内框架结构三层法式楼房,该建筑原设计为四层,实际建造为三层。顶部为平屋顶并建有中间突出的女儿墙,檐部出挑。首层的外立面为混水墙面,作仿石效果,突出庄重和典雅,局部设有拱券窗,二层以上外立面为清水砖墙,装饰有壁柱,方窗以山花装饰。大楼南立面采用对称构图,做横向古典式和纵横三段式分隔,大楼正门居中,中部凹进。院落宽敞并设有对称的两座半球形盔顶凉亭,院落正门设有塔斯干柱式支撑的门楼,门楼券顶设有放射型凹槽分块并镶嵌有锁石,门楼顶部正中装饰有古典雕花和“1923”字样,正中间原为从右至左的“国民大饭店”五字,后改为从左至右的“国民饭店”四字。
   说起国民饭店,它还与中国近代史著名历史事件与人物,息息相关。1926年2月9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饭店召开了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地点设在国民饭店的二楼,会议由罗章龙主持,58名代表参会。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报告决议案》等28项决议草案。1931年8月25日,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文秀就是由住所出走到国民饭店的37号房间并提出与溥仪离婚的。从而创下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与皇帝离婚的妃子。1936年至1937年期间,中共天津市委秘密机关和联络站“知识书店”也设于此,吴砚农、叶笃庄、林枫等曾在此从事工作。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爱国将领吉鸿昌在此被捕。1933年初,国民革命军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吉鸿昌将军与南汉宸等在津成立“反法西斯大同盟”,并将联络站设于国民饭店。1933年11月9日深夜,吉鸿昌在国民饭店的第45号房间会晤李宗仁代表时被刺伤并逮捕,于是,蒋中正下令将吉鸿昌于北平就地正法。临刑前,吉鸿昌从容走上刑场,写下了浩然正气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如今,当历史的风尘与人物,早已烟消云散,只有那座国民饭店还矗立在赤峰道旁,在时光中前行。
   越过和平路,继续前行,十分有名的“瓷房子”,就出现在视野里。赤峰道72号的瓷房子,它的前身是历经百年的法式老洋楼,它的今生是极尽奢华的“瓷美楼奇”,这幢全身镶嵌有7亿多片古瓷片、13000多个古瓷盘和古瓷碗、300多个瓷猫枕、300多个汉白玉唐宋石狮子、300多尊北魏北齐和大唐等朝代的石雕造像和20多吨水晶石与玛瑙的瓷房子让见过的人都叹为观止。这座瓷房子的主人、设计者就是拥有三个私人博物馆的收藏狂人张连志,他还曾被上海吉尼斯总部认可为收藏文物数量和种类最多的人。除却瓷器、汉白玉石雕,瓷房子还有一组不能忽略的文物,那就是大小不等三百多处狮子,它们按照各自大小据守在瓷房子各个角落。围墙外门口,是明代的一对石狮子,高近一米,做工精美,鬓边毛发丝丝可见。推开栅栏,走过瓷片铺就的院落,踏过汉白玉石雕砌成的台阶,一个明末清初年间的墨绿色瓷狮子迎门而立。据说,这个瓷狮子曾经有一对,在段祺瑞府前站过岗。如今这幢散发着欧洲风情的法式小洋楼,华丽“变身”,披上古瓷片织成的“中式外衣”,变得古色古香。不仅成为中外游人参观首选地方,还引起英国BBC、英国路透社等海外媒体纷纷前来一探究竟。

共 692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历史,总是陈旧而深刻。也许,它被渐行渐远的时光洗得发白,但依然能探见它昨日的风采。赤峰道,曾位于法租界内,因此,它的建筑风格多为法式,也是天津市区里法式风情保留最完好的街道,让我们不出国门就可以领略到法式的异国风情。赤峰道上,有庄重、威严、古朴的罗马风格的盐业银行,有曾经大名鼎鼎的“法国兵营”、渤海大楼,有当年在天津首屈一指的国民饭店,有历经百年风雨经法式老洋楼改建的“瓷房子”,有见证了张学良与赵四小姐旷世爱情的“少帅府”,有著名的地毯生产商美古申洋行……这些抹不去的历史,经与现代文明的修缮与结合,曾经的赤峰道已演变成综合型文化街区,让你置身其中仍能感受到那份浓郁的异国风情,流连妄返。全文语言简洁朴实,用翔实的笔触记录了赤峰道上那些精致的古建筑,讲述了它们的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存在的意义,仿佛带我们进行了一场身临其境的异国之旅。欣赏,荐阅!——编辑:简希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918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简希        2014-09-16 10:37:00
  问好慕白老师,祝创作愉快!
简希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