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常忆父亲在心中(散文)

精品 【荷塘】常忆父亲在心中(散文)


作者:鱼在游 秀才,1082.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67发表时间:2014-09-21 16:58:23
摘要:岁月如梭,一晃父亲离开我们20多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还经常浮现在眼前。有关他的趣闻逸事也常常被我们提起。不妨设想以他的卓越才华,如果赶上当今的时代,他很可能是一个有建树的学问家!但是无论他多么的平凡,多么的普通,在我们的心里,他永远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令人怀念的好父亲!

【荷塘】常忆父亲在心中(散文) (一)
   父亲是一个很普通的男人。他其貌不扬,个子也不高,略黑而又削瘦的脸上菱角分明,写满刚毅与沧桑。眉宇间充满凝重,双目炯炯有神。不注重衣着,不擅言谈,嗜烟嗜酒,脾气急躁,但为人和善,品行端正,刚直不阿,说话办事直来直去,也是一个豪爽之人。
   他的出生地四川省仁寿县。据父亲《回忆录》中记录:祖辈是明清时期“湖广填四川”时移民到四川的。根据文献记载,明清时,湖北省、湖南省为一个省。湖广行省,设湖广总督。二次大移民中以湖北黄安、麻城人居多。到底父亲的祖籍是麻城还是黄安人,已无从考证。所以,严格意义上讲我们家的祖籍,应是湖北麻城或者是黄安人。
   父亲由数千公里之外四季如春的天府之国,按照党的安排来到冰天雪地的东北。他操着满口的四川话,当地能听懂他说话的人很少,孩子权作他的翻译,受了他的影响,有时我们的发音也成了人家的笑柄。
   父亲也有极不普通的一面。解放前,他的家境乃至整个家族都是极其贫寒的,单独一个家庭供养不起一个童稚读私塾,整个家族在10多个男孩中选择一个聪明的童稚,家族凑钱供其读私塾。其目的在家族中培养一个读书人,或可光宗耀祖。他被选中亦不负众望,以县试榜眼的骄人成绩考中人才济济、闻名遐迩的四川大军阀潘文华开办的成都文华中学。多年的寒窗苦读使他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可谓满腹经纶却深藏不露。令人叹服的是,他可以做到一部分唐诗宋词脱口而出,《古文观止》中的数篇经典古文信手拈来,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海》是他的最爱。
   本来可以好好做学问,本来可以成为一个地方的有用之材,然而作为满腔热血的青年,在四川解放的数月后,也就是烽火连天的1950年秋,他毅然决定响应祖国的召唤,尽匹夫之责,弃笔从戎,投身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洪流中。
   他所在的部队15军,军长秦基伟,是入朝参战的第二批部队。入朝后直接参加第五次战役,此役15军进展迅速,冲过汉滩川,先重创菲律宾营,又歼灭美3师2个连,俘获美2师38团300余人。在后撤转移阶段,为了稳住整个战线,15军在角圪峰、朴达峰一线正面迎头堵住美25师、美3师和加拿大旅,整整苦战了10天,终于完成了战略任务。
   上甘岭战役使15军名声大噪,享誉海内外。战役由小到大,后来则成了牵动整个战争的敏感神经。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和537.7高地的价值并不大,但双方为了在板门店谈判桌上争到更多的筹码,也是为了祖国的荣誉,必须死战到底。在火力劣势的情况下,15军采取阵地攻防战、坑道战、炮战,打得异常惨烈,是15军战史上前所未有的恶战。多少年轻的战士血洒沙场。志愿军战史上著名的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一级战斗英雄孙占元和邱少云,均出在15军。
   著名作家魏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对上甘岭战斗的惨烈状况及其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的真实写照,毛主席亲自批示:“印发全军”。在整个上甘岭战役中,15军伤亡过万,牺牲5260余人,其中他所在的45师牺牲3076人。在如此残酷的战争中,他能活下来没有受伤本身就是奇迹!
   1953年1月,15军奉命于元山地区担任海岸防御任务。1954年5月奉命回国。回国后15军驻防湖北孝感,他在15军军校任文化教官。曾任军长秦基伟的文化教员。1959年底庐山会议后随着彭德怀被打倒,所有军队学校集体转业到地方。他随15军军校全校师生来到黑龙江汤原农场,做起了穿着军装的农民。与正在劳动改造的获得斯大林文学奖《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作者,著名作家丁玲同在一个农场,比邻而居。
  
   (二)
   一年后,他被再次转业分配到吉林省梨树县,这次是彻底脱离部队,变成老百姓。从此他一直在梨树县郭家店镇工作、生活,直到去世。并在这里养育了我们六个孩子。
   来到梨树县,先是被安排到学校做语文老师,却因浓重的四川方言而作罢。其实不仅是语言的隔阂,他虽写了一手好文章、一手好字,却不擅言谈。如茶壶里煮饺子,肚子里有货倒不出来,确实不适合在东北做教师。又被安置到县府机关,据说是为了多挣一些补贴家用,主动要求调到企业任职。
   记事时,父亲便在县里最大的企业里跑供销,只身一人走南闯北,披星戴月下海入京,常年公出在外。习惯他不在家,他在家却成了我们的不习惯。或许是性格使然,或许是代沟缘故,或许是忙碌原因,他平时与我们很少交流,甚至很少说话,一本正经,一脸严肃的神情。小时候害怕他,基本不与他交谈,即便后来长大了,直到他患病到去世,也从未正了八经的与他畅谈过。
   即便这样,几十年的光景过去,记忆中仍然保留了许许多多与父亲有关的往事,每每想起,百感交集,回味无穷......
   记忆中父亲是很严厉的。一次与别的孩子打仗被其家长告到家里来,他不容分说,当着告状人的面一顿痛打。当时对他的气远远超过对告状人的气,明明是恶人先告状,却不容分辩!简直是不讲道理的暴君。气虽气,但从此不敢轻易与人争执乃至打仗。
   他对小偷小摸和占小便宜深恶痛绝,再三告诫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也不能偷拿别人的东西和占小便宜。大家深知父亲令行禁止的性格,没有人敢越过雷池一步
   家里有时与邻居串换往来,相互借东西。在向邻居家借米面、豆油亦或咸盐等还给邻居的时候,父亲总是再三叮嘱一定要比借的时候多还一些,绝对不能少。借了工具用坏了要买个新的赔给人家。所以父亲在邻居中极有信誉。
   记忆中父亲有时也是宽容的。一次去粮店买粮不小心弄丢了五元钱,那个年代的五元钱非同小可,可以买30斤大米,可以买两双鞋。准备好了挨打,却等来的是他的一句话:这次是教训,今后一定要注意!
   无论怎么样我们总有犯错的时候,有时老师来找,有时惊动政府,他虽然非常气恼,但是事后他并没有过多的责怪,也没有长篇大论的讲道理,而是给予犯错的孩子以家庭的温暖与关怀。他常讲: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或许在他的内心里,自己的孩子其本质永远是好的。
   记忆中父亲管理家事讲究个章法。家里面他说的话和定的事情就是章法。家务活以轮流值班的方式来做,六个孩子中稍大一些的老大、老二、老三,每周各两天负责做饭、洗碗、收拾卫生。这样就解决了相互推诿(wěi)和扯皮。我们的穿衣是这样的:老大的衣服小了给老二穿,老二的衣服小了给老三穿……以此类推上一个传给下一个,那年代不讲究款式和花色,男女一样,老少一样。春节添新衣服时不偏不倚每人一套,讲究的是公平,任何人没有特殊与例外。
   就连吃肉他也创造了独特的吃法。60-70年吃猪肉是难得的打牙祭,猪肉是按人口供应,凭票购买。切的薄薄的大片的肥猪肉端上桌来,大家团团围坐在桌子旁拿好筷子准备着,只等他的口令:“开始”,吃一片,再喊“开始”再吃一片,如此这般无论孩子大小在美味面前一律平等。可见平等在他的治家原则中贯穿始终,也是肉少狼多,没有办法的办法。
   记忆中父亲身体力行带头劳动。我家房前屋后都有很大的园子,前院主要种一些蔬菜,如辣椒、茄子、葱、西红柿,豆角等;后院用来种玉米补充粮食的不足,也可以吃到新鲜的玉米。那年五一前他带领大家顶风冒雨播种的事,至今记忆犹新。早晨起来后就阴雨连绵,以为原定在后院播种玉米的劳动会推延,谁知他说下雨正好不用特意浇水了,有利于出苗。因为雨具不够大家冒雨播种,地里的土变成泥粘了一鞋,非常沉重,行动不便,劳动强度远远大于平时。但是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的汗水、泪水和着雨水,终于完成了一年一度的播种。
   秋季的时候,他还带领我们到郊外打柴草,储备烧柴,这也又苦又累的差事。有了柴草的储备,生火做饭就不愁呀。想想过去的日子和孩子的年龄不对称的劳作,苦是苦了一些,累也累了一些,但是正是有了当年的苦与累,也养成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记忆中父亲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从黑龙江搬到郭家店镇安家时,还是土坯砌成的两间土房,年久失修出现裂痕面临倒塌的危险。于是父母决定兴建砖瓦房,但是没有建房资金。在这种万分艰苦的情况下,他托人在砖厂买窑头砖或者半拉砖等残次品,一推车一推车地凑,能劳动的我们一起出动,满砖厂去挑、去捡、去找,凑足一推车就买回一车,一车只要几元钱。功夫不负有心人,无数次往返家里和砖厂,终于凑足了建两间砖房的砖料。备足了沙料、石料、木材等必备的建筑材料。在父母单位同事们的帮工下,仅几天时间,两间砖瓦房就拔地而起。
   那个年代,永久、飞鸽自行车和上海手表凭票供应不容易买到,他在医院住院时结识了一个四川老乡,老乡托他买永久自行车,他脱口就答应了,其实很难,但是他是说到做到的人,崭新的自行车摆在四川老乡面前时,那个老乡高兴得不得了。我们愤愤不平,毕竟家里还没有这么好的自行车呢。
   记忆中父亲是坚持原则并且勤奋工作的人。他是一个原则性极强且灵活性不足的人,当供销科副科长的时候为了向企业推销产品,有人把礼品送到家里,不管什么贵重的礼品他一概拒收。即便有人扔在家里就跑,他也千方百计给人家送回去,总之,他常在河边走,真就没湿鞋。工作中只要领导安排,无论多难、多远、多么辛苦,他都能既保质又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每年评比都是先进工作者,红红的奖状挂了一墙。
   记忆中父亲是个极其坚强并且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的人。只顾工作而对身体不管不顾的他,在还年富力强,仅55岁的时候就患了一场大病,先因肠梗阻住院,后查出淋巴癌。真是祸不单行,肠梗阻术后又患脑血栓至半身不遂,从此一病不起,直至5年后去世。肠梗阻术后以及淋巴癌后期经过化、放疗后,再无计可施、无药可医。病痛的折磨是令人极其痛苦的,你能看到他咬牙忍着和汗水滴到脸上,但是听不到他喊疼的声音。他就是不想把痛苦带给家人,当有人来看望他时,他总是打起精神,充满微笑。虽然半身不遂、行动不便,但他也绝对不让人搀扶他,虽步履艰难,似蹒跚学步,仍然踽踽独行,似乎要保持自己的尊严。
   父亲患病后,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就更加困难了,但是他知道大一点的孩子刚刚成家,没有什么经济能力,从未张口提过任何要求。当孩子问道需不需要帮助时,他也连声婉拒,直到去世,也没有向我们要过任何的经济帮助。
   即便在大病当中,他也是只想到我们,却唯独不想自己。在北京化疗时,他用节省下来的伙食费,请我们到北京看他。到北京后,我们今天去这个景点、明天去那个景点。其实让孩子来京看他是假,由他出钱让我们到首都玩玩、见见世面是他的真实意图。
  
   (三)
   写到这里,我也觉得把父亲写得过于严肃,缺少人情味与故事性。其实不然,在父亲身上也发生过一些比较有趣的事情。因非亲眼目睹或者亲身经历,只是听父亲亲口诉说的:
   其一,天津奇遇与英格表。一次出差公干到天津,在劝业场街道上行走时,突然一辆军用轿车停在身边,车上下来一军官直呼他名字,他认出这是从军时的战友,时任天津驻军首长。生死相交的战友相见,大喜过望且盛情款待,临行前特赠瑞士英格表一枚,以示纪念。他有时在酒酣之时,举着手腕指着瑞士英格表,向客人讲述天津奇遇与英格表的故事,其炫耀之意溢于言表。
   其二,见过彭德怀。在朝鲜上甘岭战场的坑道里,农历年三十的晚上,志司彭总亲临战场慰问,他和战友们看到不请自来的志愿军的最高首长彭德怀,都热泪盈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彭总与官兵们一起吃了年夜饺子。他深有感触地说有这样的首长,战士们才能义无反顾地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件事他提及得次数不多。
   其三,秦基伟还记得他。一次和同事两人出差公干到北京,住在外交部招待所。他和同事吹嘘曾经给时任北京卫戍区司令的秦基伟当过老师,同事不信。于是他去北京卫戍区司令部见秦基伟,秘书接待并禀报,让其等候消息。回到招待所的他,忽然接到北京卫戍区司令部电话,秘书说:“首长记得他,说首长安排出车陪同在北京玩一天。”这件事情,有同事证明应当有一定的真实性,但是他只是偶尔提及。
   其四,难为小学老师。一次酒后,微醉的他跑到家附近的小学,给值班的体育老师出题。让人家解释刘禹锡《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中的“鸿儒”是什么意思。人家答不出,他便笑人家误人子弟。
   ……
   当然,父亲没有生病的时候,也做过让人无奈且难堪的事情。最无奈的事情就是嗜酒如命。他这个人不喝正好,一喝就醉,对酒特亲,基本没有自控能力!平时少言寡语,只要喝到份,啰嗦得没完没了。多数的时候,讲的是唐诗宋词,滔滔不绝。可能我们的文化就是这么熏出来的。如果在别人家喝多了,必须把他搀扶回家,如果不管他,他很有可能在回家路上直接在马路边酣然入睡!如他喜欢的诗仙李白一样:李百斗酒诗百篇,长安街上酒家眠。
   父亲,就是这样一个没有太多故事又很朴实的人,一个性格上内外向兼具且内向为主的人,一个把工作看得极重的人,一个极讲原则但缺乏灵活性的人,一个轻易不表露感情但并不虚伪的人,一个只考虑他人而唯独不考虑自己的人。
   虽然经过风雨、见过世面,但其一生并不顺利。他有知识有学问,又朴实肯干,却从来没有被重用过。主要是时代大背景与他不利,那个年代“臭老九”是教育改造的对象,作为小知识分子的他,不被打倒并且踏上一万只脚,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
   岁月如梭,一晃父亲离开我们20多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还经常浮现在眼前。有关他的趣闻逸事,也常常被我们提起。不妨设想以他的卓越才华,如果赶上当今的时代,他很可能是一个有建树的学问家!但是无论他多么的平凡,多么的普通,在我们的心里,他永远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令人怀念的好父亲!
  

共 545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个伟大的父亲,也是一个极其平凡的父亲。父亲“毅然决定响应祖国的召唤,尽匹夫之责,弃笔从戎,投身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洪流中”;父亲“满腹经令人叹服。他可以做到一部分唐诗宋词脱口而出,《古文观止》中的数篇经典古文信手拈来,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海》是他的最爱”;父亲“很少说话,一本正经 ,一脸严肃的神情”;“家里有时与邻居串换往来,相互借东西。在向邻居家借米面、豆油亦或咸盐等还给邻居的时候,父亲总是再三叮嘱一定要比借的时候多还一些,绝对不能少。借了工具用坏了要买个新的赔给人家父亲的愽学和才智”;“病痛的折磨是令人极其痛苦的,你能看到他咬牙忍着和汗水滴到脸上,但是听不到他喊疼的声音。他就是不想把痛苦带给家人”……父亲的淳朴与憨直,父亲的严厉与宽厚,父亲的忠诚与慈祥……皆在文中浮现。一个刚正、刚毅且和善的老军人形象令人敬佩!作者感情真挚,语言朴素无华,内容丰实,条理分明,确实不易!推荐共赏!【编辑:清风云】【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922004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风云        2014-09-21 17:01:12
  感谢作者赐稿荷塘,荷塘因你的参与而精彩!
回复1 楼        文友:鱼在游        2014-09-21 19:54:39
  谢谢程老师的厚爱!!!
2 楼        文友:清风云        2014-09-21 17:05:24
  作者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无华、内容丰实,文章条理分明,确实不易。推荐共赏!
3 楼        文友:清风云        2014-09-21 17:06:59
  祝作者在荷塘写作愉快,期待更多佳作!
4 楼        文友:天龙        2014-09-21 17:30:35
  祝作者在荷塘写作愉快,佳作连连!!
5 楼        文友:南充包涵        2014-09-21 19:23:23
  写得好!点个赞!
6 楼        文友:天龙        2014-09-22 20:21:37
  祝贺佳作斩获精品,荷塘有你更精彩!!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