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北风情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北】西域行歌—走在三秦大地(散文)

编辑推荐 【东北】西域行歌—走在三秦大地(散文) ——游记


作者:王夫敏 童生,871.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75发表时间:2014-10-21 11:41:08


   陵前有块奇石,上刻黄帝陵三个大字,蓝天白云下,合影的游客还真不少;据说,每年的清明前后,是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和各界领导祭拜黄帝陵的最佳时机,看来,落叶归根,万古归宗,这是华夏子孙的情节,门票要90多,朋友很有面子,没要门票。
   登上高高的石阶,轩辕大门很是气魄,飞龙盘旋,里面的第一棵树据说是黄帝亲手所栽,每一个松柏都很粗壮,看来,年代实在久远;跟在一个美丽的小导游后面,蹭下吧。夸父追日的石刻前,合张影,再往前,有个小小的围栏,一双石刻一样的大脚印,清晰可见,据说这是出土的黄帝脚印,看到这双脚印,可以想象黄帝的身高和伟岸;里面的名人古迹,题字,石碑,比比皆是,还有不少历代黄帝每年祭拜黄帝陵的祭文石碑,看来,不管一个人的地位多高,财富有多少,离家有多远,都不能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不能忘祖,不能忘根呀,这才是黄帝陵这个偏僻的地方,为何名扬世界,四海同拜的原因吧。
   据说,黄帝当年升天的时候,百姓不舍,最后抓住了黄帝的一双鞋子,也就是说,这里埋葬的是黄帝的衣服,黄帝已经骑上龙升天了;传说是传说,但是,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还想多拍些照片,无奈,两部相机居然都快没电来,真神。后面正在扩建大殿,尚未开放,但是蓝天上飘着祥云,与松柏掩映下的黄帝陵相互映衬,让人产生一种肃穆敬仰的感觉,两侧的碑林,记载着历代帝王将相和华夏名人前来祭奠的盛况,展览室里,有附近地方出土的一些文物,无一不显示黄河流域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由于晚上还要到宜君县,不能耽误太多的时间,只好匆匆浏览后,便开车返回,当车开到半山腰的时候,山坡有一个观景台,在这里,可以将黄帝陵的整个美景尽收眼底,巨龙横卧,绿水环绕,青松掩映,美不胜收 。
   (九)宜君之行 11月28
   开车40分钟,沿返回瞳川的环山公路,大约40分钟的车程,天黑前到达宜君县城,宜君县城更是袖珍,两条街道,开车5分钟可以横穿整个县城,但是,这个地方由于海拔较高,常年气温比较寒冷,即便是在夏天,也比一般地方凉爽,有道是宜君的几怪:男人不煽扇子,女人不穿裙子,晚上不盖被子,可见宜君的气温即便是在盛夏,也是气温较低的。
   晚饭后,朋友建议,宜君没啥风景名胜,有个塔还是值得去看看,特别是晚上,时间也早,开上车,几分钟就来到山顶,山路又陡又窄,好在咱技术还比较过关,远远就看见山顶的塔,灯火辉煌的,在夜晚的小县城的山顶上,熠熠生辉;朋友和把大门的小伙子说了说,还不错,人家把门打开,让我们进去,走到塔跟前游览,天黑气温较低,里面的一些石刻,壁画就不能仔细看了,所以,只能匆匆走马观花,从山上开车下来,不到8点,整个县城就人烟稀少,也没有啥娱乐,看来都猫在家里了。
   宾馆里面还是比较暖和的,看看电视,上上网,写点东西,进入梦乡。
   (十)一代烈女—孟姜女 11月29
   第二天结束宜君的行程,一个小时的车程到达瞳川市,瞳川虽说为市,但是也是不大,两条街道,号称十里长街,横贯城区,接近下午4点,听说附近的山上有座孟姜女祠,和小张一起开车,决定游览一下,路程不远,也就十几分钟,山下正在整修,好不容易找个停车的地方,远远就看见姜女祠建在半山腰,拾级而上,透过大门,就看到里面的孟姜女塑像,5元的门票,老大爷就放行了。
   里面的石刻都是记录这些传说的,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书生万喜良避难,住在孟姜女家,后来两人相爱,喜结连理,没想到婚后三天,秦始皇修万里长城,抓走了万喜良,其公婆思儿心切,最后病死;孟姜女带上寒衣,开始寻夫之路,到了万里长城,听说万喜良已死,痛哭不止,悲伤撼天,哭倒长城八百里,滴血认夫,找到丈夫的尸骨,背回家来安葬,这事惊动了秦始皇,一路派兵追杀,孟姜女为躲避追杀,在米脂县弃掉女儿胭脂装,从荆棘层中逃命,现在的米脂县出美女,据说和孟姜女有关。
   孟姜女来到此处,藏进山洞,其泪水化成泉水---也就是现在的泪泉,刚才山下面 的人都来带泉水,原来如此,据说这泪泉的水,真的非常甜,路上有乡镇叫哭泉乡,也和孟姜女的传说有关。如此烈女,引来历朝历代文人墨客或当地百姓的赞誉,青年男女更是愿意来此,拜拜孟姜女的祠,以表爱情的忠贞不渝。
   下山后,天色已晚,在离姜女祠不远的地方,有个美食城,锅贴还算不错,奔波了一天,回宾馆休息啦。
   (十一)中国药王山—孙思邈 11月29
   二十九号下午就到了耀县,这个地方名胜不少,但是要算最有影响力的,还是药王孙思邈的药王山了,时间已到四点,八点到渭南的高铁,五点动身还不耽误时间,我们决定开车上药王山。
   远远看见横在山前的牌坊 ,还有孙思邈的雕像,见了药圣,赶紧合张影,环山水泥路修的很漂亮,山的左边上面,大殿门前的石狮子和一些古建筑,还是能够想象到,历朝历代的人们,对这位药圣的崇拜和敬重,右边的山上,是才新建的大理石雕像,雕像很高大,立在山顶,远远便可看见,站在山顶,可看见整个耀县的全貌,这里到处留下药王孙思邈的传奇故事,一草一木无不留下药王的历史痕迹。
   孙思邈云游天下,立志学医,以治病救人为己任,年复一年,不知翻过多少山,走过多少路,拜访名师;记不清采过多少药,救活多少人。一日来到现在的务头乡龙王庙附近,天降大雨,步履艰难,鞋上的泥愈沾愈多,借避雨之机,脱鞋一称,恰好7斤,便尊师嘱定居于此,行医济世,保健四方,引出许多赞誉的故事。
   某日,有一对其医术质疑者,自以槐子水涂面,去见孙思邈,并发难曰:“你可知我所患何病?”孙观其面,答:“你病很重,是中槐毒了。”那人不信,笑而退去。不久,果真用门板抬来求救。经用药,方转危为安。一垒墙壮年汉子,从墙上跳下,问:“你看我有病么?”孙观其面大惊到:“你的肠子已经顿断!”话犹未了,壮汉倒地翻滚,登时死去。一天,孙思邈路过出殡者,见棺低滴血,问:“馆内是难产死的么?”人们答:“是。”孙断定人还活着。开馆一看,果然婴儿已离母体,产妇昏迷。 撬齿灌药,始闻微声,继而哭泣。于是,产妇得救,众人无不叹服。
   走遍药王山,到处都是药王的足迹,大殿牌坊,石刻还有后人为纪念药王而建的一些亭台楼阁,药王山丛林茂密,古树参天,枝繁叶茂,山上草药甚多,如今,药王的一些著作和秘方,已经成为医者们的学习范本,悬壶济世,达济天下,据说药王活了101岁才去世。
   五点下山,还有一百多公里的路,一个半小时到了,和朋友们吃过晚饭,八点的高铁,十点到了郑州,好好睡上一觉吧。
   (十二)回首三秦(11月30)
   十天的西行漫记,感觉到了三秦大地,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片热土,既有华夏民族的魂魄,又有历史的丰厚底蕴,既有古都的文化风采,又有近代先贤在此创造的新中国的历史伟绩,十天的走马观花,无法全面了解三秦大地的历史风貌,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底蕴,毕竟,只有走进三秦大地,徜徉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才能感知她的历史风采,今天的陕西人民,正按照国家提出的建设古丝绸之路的构想,书写着历史的新篇章。
   如果时间允许,我还会再来的,再见了,美丽的三秦大地。
  
  

共 7974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王夫敏老师的散文游记《西域——走在三秦大地》,作者是按游踪的顺序来组织编辑材料的,以移步换形依次写景的手法,通过夹叙夹议的写作特色,将三秦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具有浪漫色彩的三秦山水,神奇大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作者在作品中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历史渊源,风土人情,西域小吃特色等特点,分别为读者区别开来进行描绘,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近其人。作者还调动了视觉,听觉,感觉器官来为我们再现了西域的十天之旅,并运用了大量的篇幅,浓重的笔墨,将西域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崇尚历史,保护古迹的热情娓娓道来,使文章厚重丰满,有血有肉。剥开作者一路移步换景的字迹后面,是作者的一颗爱国进取,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胸怀。作者十天的西行漫记,不仅让我们感觉到了三秦大地这片热土上,既有华夏民族的魂魄,又有历史的丰厚底蕴,既有古都的文化风采,又有近代先贤创造出的新中国的丰功伟绩,更让我们感知到了它的历史风采,感知到了今天的陕西人民正在按照国家提出的建设西部古丝绸之路的构想,在斗志昂扬地书写今天新陕西历史篇章的思想内核。全文层次清楚,脉络清晰,充满正能量。好文欣赏!感谢王夫敏老师赐稿东北!问老师好!创作辛苦!【东北风情编辑:朱暖】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朱暖        2014-10-21 11:48:57
  从王夫敏老师的作品中不难看出老师是位求知欲特强,且吃苦耐劳的师长,你的走一路,学一路,写一路的精神是朱暖学习的榜样。向您致敬!感谢您投稿东北!朱暖期待您的下部作品!
2 楼        文友:辽宁娴雅        2014-10-21 17:48:41
  拜读了王夫敏老师的《西域行歌-走在三秦大地》散文游记,被作者十天来的每到一处都留下了当地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及特色小吃等三秦大地的历史文化底蕴都一一展示在读者面前。娓娓道来的详细描述,感受到了作者弘扬历史,传承陕西古都的地文地貌的良苦用心。字里行间也感受到了作者热爱生活,不辞辛苦观光游览的同时写作,并以此为乐为荣的的豁达心怀及乐观向上的思想品位。欣赏中学习了。感谢赐稿东北,期待精彩继续!问候王老师写作辛苦,远握!!
3 楼        文友:水煮台灯        2014-10-21 18:31:33
  精彩继续!
回复3 楼        文友:王夫敏        2014-10-21 19:13:08
  谢谢各位编辑,老师,一起加油,奉献精彩的美文!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