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传奇小说 >> 【江南】风景(小说)

精品 【江南】风景(小说) ——小城文人


作者:岸边江湖 举人,3156.0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359发表时间:2014-10-27 20:13:44


   小城婚丧嫁娶有请乐胡班子唱戏的习俗。不论哪家好友家中有婚丧大事,老马的眼睛便不会离开院子一角那帮唱戏的乐胡班子,每次都是忍不住凑上前,把自己的烟递给对方,然后拉开嗓子唱上一段,惹得满院的客人不断叫好。老马,再来一段,再来一段!每遇叫好,老马便极其高兴,从旁边拿过一小碗,咕咚咚倒上半碗酒,端起来,一饮而尽:谢谢妈,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好,好!院子的好戏一下到了高潮。
   儿子女儿大学毕业都参加了工作,老马便不再那么辛苦地经营包子店了,每天只蒸不多数量的包子,不到下午老马就卖完了包子,然后下午便早早跑到小城的文化中心和一帮老年人唱戏,去的时候老马会不忘带上自己的二胡,有时一边拉一边唱,很高兴很卖力很投入。
   两个孩子在工作的省城有了房子有了家,双方都想让老马去大城里住,顺便也照看照看孙子和外孙,老马不舍得他的包子店不舍得经常能唱戏看戏的小城,两个孩子也没法,只好由着当爹的老马。
   老马一直生活在他喜欢的小城。
   只是熟悉老马的人说,老马的戏瘾好像比以前更大了,不论谁家有婚丧大事,只要老马一听到锣锣鼓鼓家伙咚擦擦响,不管事主请没请老马帮忙,老马都忍不住想跑到对方的家里拉开嗓子唱上一段。
   于是,小城有的人怀疑,卖包子的老马脑子是不是有点问题了。
   儿子女儿在工作的省城似乎也听到了有关父亲的一些闲言碎语,于是急匆匆地从省城回到小城,主意坚定地必须要老马去儿子工作的省城生活,老马执拗不过儿女,最后,只好暗淡了一双目光,跟儿子去了省城。
   不久,小城有人从省城回来,回来的人说,老马好像疯了,一个人坐在省城的公园一角,手拿着两节树枝当二胡在拉,边拉边唱:
   小铁梅出门卖货看气候,
   来往账目要记熟,
   困倦时留神门户防野狗……
  
   【小城文人风景之四——老夏】
  
   老夏从没有给人谈过这件事。
   老夏做的那件事发生在十多年前的那天下午。那天下午的阳光很明媚,老夏从小城的一家医院出来,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小城公园的亭子下,那天很好的阳光在老夏眼里一点也不美好,他的头昏昏沉沉,他感觉天空也是昏蒙蒙的。老夏强迫自己睁着眼睛,看着公园前面大街上流动的似乎很张扬的人群,和一辆辆也似乎很炫耀地鸣着喇叭奔驰的小车。老夏摸了摸口袋,口袋里的八百元一分不少地装在自己上衣的小兜里,这八百元足够三个孩子开学的学费了。老夏没想到自己会穷到偷偷卖血去供孩子上学这地步。这是老夏第一次卖血。老夏以前了解过小城个别卖血的小群体,老夏了解卖血的小群体并不是为了自己日后卖血,而是应邀为一家报纸写稿,说一个卖血的山里人,面对一位十分家寒的危急病人,变卖血为义务献血的故事。
   老夏是小城较有名气的文人,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年轻时居住在离小城四五十里的村里,因为在省城的报刊上发过一些文学作品,便被朋友推荐到小城某个单位做了秘书,为领导写讲话稿,为单位写总结,写论文写演讲稿写一些文艺演出的朗诵诗之类什么的。后来越写名气越大,本单位外单位的小城里小城外的,熟人的或通过朋友介绍的,只要有人找到老夏,老夏就加班加点没黑没明地赶着去写,在小城写材料的文化人是不值钱的,偶尔知道写材料是要输出心血和劳动的特意送几盒香烟而作为回报就很不错了。
   那天下午老夏在小城公园的亭子下坐了很久,他不知道自己抽了多少烟,每抽一支烟老夏都不忘往亭子前走几步,把烟蒂扔在铁皮的垃圾桶里。下午离开公园的时候,老夏轻松了许多。他返回单位,单位的同事所剩无几,单位长着葛优头发的办公室主任看见老夏,急巴巴地像是吼:老夏老夏,一下午你跑球哪里了,满世界派人寻不着你鬼影,快,快,局长明早去市里开会,你赶紧准备一下汇报材料,还有、还有,算了算了,你先准备局长汇报材料,完了再写这个。办公室主任擦了擦一脸的汗水,然后往后捋了捋葛优式的发型,这才点着了香烟,挺着一副当官的样子,走了。
   老夏坐下来,提笔写了一份辞职报告放在桌上,然后带上属于自己的东西,回了家。
   没过几天,老夏在市里一条很热闹的街上开了一家“老夏文秘工作室”,工作室的牌匾是老夏让小城写字的老温写的,请老温写字的时候,老夏没忘给写字的老温带去两条好烟和一瓶汾酒做为酬谢,让老温感动地连写了几十幅字才觉得满意。
   工作室开业后,老夏把一张“文秘收费标准”贴在工作室的墙上:企业报告文学一万到两万字收费一万元、工作总结五千字左右一千元、演讲稿一千元、论文一千五百元等等。
   小城的人和小城的文化圈像炸开了锅:
   当官的爱权,生意人爱钱,文化人爱脸,老夏算是给孔二哥丢尽脸啦!
   自古有谁不爱钱?老爷不爱钱,收你两把镰,哈哈,镰卖了也是钱嘛!
   文人也是吃五谷杂粮的,吟诗作词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钱花,不爱钱?不爱钱老婆娃娃你养?
   说啥的都有,老夏不理会这些。老夏一天埋头忙活自己的事情。
   其实在老夏开工作室之前,老夏的日子还是宽松一点的,不料想,年前老娘大病了一场,花去老夏万余元,老娘大病刚好,紧接着,老夏的老爹又患绝症住院,住院费手术费化疗费杂七杂八又花去老夏近十万,最后还是没有挽留住老爹的生命。为了两位老人的治病,老夏几乎借遍了所有朋友的钱。开口告人难呀!世界上最难的事再没有比开口借人钱难了,老夏深有体会。钱,真是好东西!老夏想。
   工作室开业不久,零零星星便有人来找老夏,起先是找写起诉书、答辩书的小活,老夏都一一认真写完,然后又按收费标准收取费用。后来慢慢地,上门花钱找老夏写各种材料的人逐渐多了起来,紧接着不久,老夏为一个单位赴省城写的演讲材料在省城拿到金奖,这一下老夏名声大振,本城的、外市的前来找老夏写材料的人络络不绝,老夏的工作室一下红火起来。小城人似乎也习惯了这种花钱换取文字的方式。
   没几年工夫,老夏在小城有了楼有了车,老夏成了小城文化界的有钱人。
   老夏很风光地在小城生活着。有了钱的老夏也似乎年轻了许多,早些年额头留下的那几道艰辛的皱纹,也好像被生活的风光和如意填平了,宽宽的额头明光彩亮。
   老夏继续忙碌着,工作室由一间扩展到三间,业务也由原来的写材料扩大到打字复印和设计之类,还雇了三四个敲键盘的手,像弹钢琴一样手指优美的漂亮女孩。
   物价飞涨的时候老夏的文字收费也随着物价一样稳步增长,只要你愿意花钱,老夏就会认真去写。文字面前老夏不认亲戚朋友,不认谁是谁的谁,用老夏的话说:文字面前一律平等。
   不久,挣了钱的老夏还接手了小城一份因资金短缺快要停刊的文学刊物,老夏自己担当主编,每期自己花去两万元,把那份文学刊物办得风生水起。又隔三差五地自己掏包邀请一些小城的文化名人和年轻文人交流座谈,小城似乎因为有了老夏,文化氛围浓了许多。
   小城爱文化和懂文化的人说:老夏那人,小城的莫言。
   偶尔小城也会有一些老文化人私下嘀咕或悄悄在骂:老夏,羞先人哩,那么爱钱?文化人的脸让你丢尽了。

共 8088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风景,作者别具意蕴,给我们写了小城里几位具有传奇经历的人物。但这几位小城文人的传奇经历,细想一番,却饱含着生活的艰辛,生活的无常。情节随着人物的年龄、经历而发生着戏剧性的变化,却又是那么的入情入理。先是八斗,京城美术学院的一位才子,因为家庭的原因回到小城,一生做着宣传工作,却因性格和人际交往的欠缺,一直默默无闻,让儿子也心生埋怨。但在八斗死后,因为曾经美院的同学,好些已经成为著名书画家的同学前来吊唁。这样一来,死后的八斗声名鹊起,儿子也很快在城里有了房子和车子。再看老温,小城里写字最好的,有求必应,甚至可以把写好的字送给要求写字的人家里,甚至过年过节的时候,把写好的对联亲自贴在各单位的门两边。幸好,老问比八斗际遇好点,退休之后去了女儿那里,成了著名的书法家,成了人们眼中的温老。相对来说,卖包子的老马就有点悲惨了。老当益壮的时候,老伴得了重病去世,遂开了间包子店供孩子上学。孩子大学了,毕业了,老马心里也轻松了,捡拾起自己的爱好,东家西家唱起了戏。戏迷没错,爱好没错,但人言可畏。老马这样的表现,被人们认为是大脑出现了问题。儿子坚定地把老马接到了省城。老马失去了自己的阵地,失去了自己的念想,拿着两节树枝当起了二胡。老马真的疯了吗?再看老夏,一个小城里搞文字的,如果不是老娘大病,老爹身患绝症,老夏会辞职吗?辞职后的老夏,开了间“老夏文秘工作室”,做起了文字的生意。老夏爱钱吗?老夏丢了文化人的脸吗?人在路上走,哪有不湿鞋?众说一直在纷纭着,而我们每个人的故事,或平淡,或风生水起,都是一段生命的传奇,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小城故事,平凡人物大传奇。欣赏佳作,倾情推荐。——责编:哪里天涯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030003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4-10-27 20:17:53
  问好岸边,祝创作愉快!
哪里天涯
回复1 楼        文友:岸边江湖        2014-10-29 17:12:56
  问好天涯,祝编安!
2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4-10-27 20:20:19
  非常精彩的小城故事,非常感人的小城人物,有沉重,又欣慰,也有思索。欣赏老师佳作,期待精彩频传。
哪里天涯
回复2 楼        文友:岸边江湖        2014-10-29 17:14:07
  多谢天涯,辛苦了。祝如意吉祥!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