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征文】饥饿的回忆(散文)

精品 【春秋征文】饥饿的回忆(散文)


作者:云盖山 秀才,1610.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29发表时间:2014-11-02 21:34:18
摘要:文章以自己的亲历生动地描绘和佐证了三年灾害“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历史现实和社会根源,抨击了“五风”的丑恶和危害。


   我成功地一次偷,是和小姑姑一起去偷大麦苗。春上大麦苗刚刚起身,嫩嫩的。妈妈说,大麦苗不那么涩,还有甜味。于是我和小姑姑趁天黑各捋了一篮,回来煮熟了吃,果然甜甜的。当时也没有盐,就那么煮煮吃。在我的印象中,这是我一生最值得回忆的一顿美味。第二天再去偷,已有人在看守了,偷不成了。很可能是队干部已发现了大麦苗少了一片,加强了防范。我一直在纳闷,队干部咋就能那么快就发现了哪?你不得不佩服当干部的人总有些过人之能。
   那时候,几乎所有能进嘴的东西,人们都吃了个遍。毕竟是春天了,草木萌发,可吃的东西逐渐的多了起来。然而,可吃的代价毕竟却也不小。槐树花是好吃的,但太少,人们总是连槐树叶子一块吃。这时的吃,又不像平常那样煮熟了先用清水泡,泡够一定时间再吃。往往是一煮熟就迫不及待地拿来吃。结果,和我年龄相差无几的六叔一夜之间,脑袋肿大了许多,本来就不大的眼睛肿得没有了,看不见路了,全家人紧张得不得了,派出几路人去请医生。医生说是食物中毒,槐树叶子毒性不大,不要紧的。说也奇怪,两三天后,六叔的头果然不肿了,虚惊一场。
   六叔的头好象特别喜欢肿,吃蓖麻叶子,肿过;吃皂角叶子,肿过;吃刺脚芽(一种野菜),也肿过;其实是他已没有了任何的免疫能力。反正那时候人人浮肿,一浮肿,皮肤就发白,好象吃胖一样。与吃胖不一样的是,撩开裤腿伸指头往腿上一摁,立即一个圆圆的坑,好长时间起不来。我是由胖直接过度到浮肿的,人本来就白,一浮肿就愈发的白,宛如一副胖孩的模样。妈妈就立即想到过去年馑时的人吃人,多次郑重地告诫我,可别单独外出,免得被当成胖孩让人给杀吃了。妈妈说,人油和其他的油不一样,人油不圆,是半个油花,还讲了好多人吃人的故事给我听。其实不用他们多讲,已把我吓得一到晚上连大门都不敢出,反正也没有力气到外边去玩。
   在离我家不远的地方叫十圪节,据说过去就有人在那里开孙二娘开过的那种店。解放后地址犹在,每次从那里走过,都禁不住心惊肉跳。小时候为挣工分外出割草,我和同伴的足迹遍及周围三里五村所有野草丰茂的地方,可是,独独没有去过十圪节,谁也没有勇气敢去十那里割草,尽管那里的野草分外的丰茂,对靠工分吃饭的孩子们来说分外的诱人。因为时不时会传来别的地方发生人吃人的消息。
   长大后读书,见书上有饿殍遍野,人们易子而食的记载。尽管三年灾害也是饥饿遍野,也有不少的人饿死,如吃观音土拉不下来憋死的,吃野草中毒毒死的,吃碾转(即把快要成熟的麦子煮熟后在石磨上磨下,麦子因碾而转,故名。这种食品泼上蒜汁,十分美味,饥饿的人往往多食)而撑死的,当然,直接因饥饿而死的也大有人在。然而,人们总是对未来抱有十分美好希望,只是把一切的罪恶、一切的诅咒,统统都发泄在那些为非作歹的队干部身上,总是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于我们党和领袖身上,盼望党中央早日下达政策打倒那些令人诅咒的坏干部,早日降下能让百姓吃饱饭的幸福的甘霖。这甘霖,终于灾害的第三年即1962年飘飘洒洒地降落人间,政府开始发放救济粮,虽然不多,还粗细搭配,但毕竟是救命粮啊!救济粮不是白给的,需拿钱买,只要能救命,拿钱就拿钱吧。可百姓哪里有钱呢?家里有在外工作的倒还好些,总还有点活便钱,平常百姓怎么办呢?前几年通货膨胀,钱不当钱用,老百姓把本来就不多的钱都差不多花光了。于是,就几家兑钱,先让一家买粮,买粮后立即到集市上去把细粮籴掉,再让其他人家去买粮。如此循环着,饥饿的人们挑着口袋,蹒蹒跚跚地到十几里外的粮所,总算家家都把救济粮都买回来了。大多的人家,大都把细粮卖掉,只吃粗粮,再用卖粮的钱购买下个月的救济粮。这又是一个循环,直到小麦丰收。
   近闻李克强总理在世界粮农组织的讲话中说:饥饿留下的印象是永生难忘的,何况我们包括我本人都曾经多年在饥饿的状态下生活?在我十三年的饥饿记忆中,这三年尤难忘怀,它留给我太多的问号,需要我一辈子去思索琢磨,去寻求一个能自圆其说的答案。这三年,也给我留下了太多苦难,中年后几乎所有的疾病,大都和饥饿有关联。这三年,也固定我的生活习惯。至今,无论我到什么样的餐馆吃饭,无论是请客还是吃请,我都不会故作风雅地去点什么野菜以示高贵。在家里吃饭,我总是交代家人,一定要把菜炒透,城市人那种半生不熟的菜有营养的说法我的胃始终不能接受,一闻到菜青气,我什么胃口都没有了。这种习惯,将伴随我的一生。对饥饿的记忆,将伴随我的一生。对饥饿的思索,将伴随我的一生。对保证百姓群众温饱的关注,也将伴随我的一生。

共 7222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忘不了的往事,留存在心里,想起来就是回忆。回忆有令人兴奋的,有令人怅惘的,也有令人痛苦的,关于饥饿的回忆就是痛苦的。文章开篇由工龄,军龄类推出“饿龄”,作为切入点,新颖别致,吸引人读下去。工作的时间算工龄,当兵的时间算军龄,挨饿的时间看应该算饿龄了。在一次闲谈中,作者便有了“饿龄”一词的创造,由此打开记忆的大门,把自己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那个特定年代挨饿的记忆,和盘托出,呈现给读者,呈现给没有经历过和不知道人间上有如此痛苦的人们。文章结构严谨合理,脉络清晰,语言质朴干练,叙事翔实而主次分明,干净利落。全面、真实、客观的再现了那一段亲身经历的历史。完全忠于历史事实,不带有作者自己的主观喜好,更无哗众取宠,随波逐流的“时髦”,既是一篇好的回忆性散文,又是一份真实的史料,更是一篇教育和警示后人的“教科书”。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文章对今天的年轻一代,教育意义尤为重大。是一篇文学性,思想性,教育意义俱佳的难得好文章。推荐欣赏。【编辑:北极主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112006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河杨        2014-11-02 21:41:52
  作者,您好,你的文章我深有体会。因为我有一部书叫《农家沧桑》,发布在江山网站,你有空的话,可以看看。你所写的内容,那书里基本都有。因此我说,那几年的饥饿,并非是一个地方;干部们的野蛮,并非是你那里格外特殊。谢谢你,我们算是知音。
回复1 楼        文友:云盖山        2014-11-02 22:19:18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在农村工作了十年,到省城工作后业务范围和对象还是农村,对农村对农业对农民算是相当熟悉的了,很想从文学的角度记述和描绘当初农村生活的真是状况,我们真可谓知音了。有时间一定拜读大作。
2 楼        文友:海地        2014-11-03 15:18:48
  “腐烂的红薯,一点也不影响食用,晒干后加些野菜什么的搅和到一块,做出来就是十分的美味了。”云盖山先生比我年长,在那个年代,越年长苦吃得越多,先生描述的细节,我深有体会,有的也经历了。感谢先生正能量的作品。我打88分。
坐于诗的对面,独自与时光一起发呆
回复2 楼        文友:云盖山        2014-11-03 17:20:41
  腐烂在地里的红薯,必须要晒干才可以食用,否则吃后就会拉肚子。晒干食用,也是经过实践得来的经验。
   谢谢点评、打分!
3 楼        文友:我苦故我在        2014-11-03 18:53:31
  那个年代我没经历,所以看你的文字觉得似乎是很遥远的事情。。。。
  
   但是天朝子民的浮夸风 狂热风也许就是那个年代留给当今的唯一遗产
  
   看看时下,欺上瞒下,官官相护,乍一看形势很好,可实际上有几个经不起风浪的成果,这其中包括文学界。。。
  
   真正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都被挤兑流放异国他乡。。。
  
   写书的人很多,看书的人凤毛麟角。。。。。
  
   拙言几句,请笑纳。。。
  
   。。。。。85分送上
我苦故我在
回复3 楼        文友:云盖山        2014-11-03 22:28:15
  经历个饥饿的人,都会对那一段的历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从某一角度讲,改革开放后的一代人是非常幸运的,起码没有遭受饥饿之苦。历史总是螺旋式发展的,历史性的进步是一个渐变的漫长的过程,并且每一项进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作为过来人,对此更有切身的体会。
   谢谢你的点评和打分!
4 楼        文友:北极主人        2014-11-03 18:59:05
  本次【春秋征文】作品评选采取同步打分、全员参与的办法进行评选,具体说明如下:
   1、评选实行百分制,分三段:一般作品70-79分;较好作品80-89分;优秀作品90-100分。
   2、征文作品发表后至12月18日前,每一位读者在认真阅读全文后,即可在文章下的跟评中,给出打分和点评(没有与文章内容相符的点评的打分无效),审核编辑的编者按视同点评,可以直接在文章下的跟评中,给出打分。
   详情见春秋论坛:《扬起生命的风帆》主题征文( 参赛作品集锦(不断添加)详见帖子一楼)专贴:http://www.vsread.com/bbs/topic-30074-538083.html
北极主人
5 楼        文友:潮仙        2014-11-04 08:25:58
  这种习惯,将伴随我的一生。对饥饿的记忆,将伴随我的一生。对饥饿的思索,将伴随我的一生。对保证百姓群众温饱的关注,也将伴随我的一生。 欣赏佳作。问好学习!
回复5 楼        文友:云盖山        2014-11-09 10:40:07
  谢谢点评!
6 楼        文友:秋觅        2014-11-09 05:42:08
  复审理由:文笔自然真实,叙述了亲身经历的三年饥饿。那三年,全国都遭到了亘古少见的“饥饿”,这并非都是天灾,更多的是人祸。本文所写的干部们的胡作非为,在当时是很普遍的。作者是经历个饥饿的人,对那一段的历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作为过来人,写了这样的回忆文章,对后人会是很好的教育。充满正能量的文章,推荐精品。
   90分
秋觅
回复6 楼        文友:云盖山        2014-11-09 10:43:01
  三十年的职业锻炼,把我都格式化了,按照出版的要求来写作,已经成了习惯性思维。我们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需要前进的正能量,同时还要拒绝副作用。文章是基于此而写成的。
   谢谢!
7 楼        文友:北极主人        2014-11-13 07:55:09
  工龄、军龄表现的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大小,饿龄显示的是大自然对人类错误的惩罚。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痛苦的回忆不愿意提起,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
   90分。
北极主人
回复7 楼        文友:云盖山        2014-11-13 10:22:07
  会议挨饿,是为了今后永远不再挨饿,但愿都能记住挨饿的历史,找出挨饿的原因,永远杜绝饥饿的社会基础。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