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散文】 叶嘉莹的“诗”经人生

精品 【雀巢散文】 叶嘉莹的“诗”经人生


作者: 白丁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656发表时间:2014-11-03 10:04:21

【雀巢散文】 叶嘉莹的“诗”经人生
   一九五三年之后,其夫释放,一家又辗转去了台北,叶先生的生活才聊以安定。
   到台北后,叶先生便就职台北二女中。这期间,先生与在台北的父亲同住,生活上倒是安定些了,然情感上又有了问题。因其夫久被囚禁,释放之后,性情大变,不但对她极其冷漠,不管不问,还动辄暴怒、责怨。最痛苦时,叶先生曾想过用煤气结束自己的生命!叶先生说,丈夫回来不久,他们就有了第二孩子,当她从产房出来,先生得知其生的又是女孩儿时,连一句话都没说,掉头就走掉了。产后的叶先生身体极度虚弱,发着高烧,还加了气喘的病。这种情况下,为了生活,为了对两个女儿尽做父母的教养责任,她还得继续自己在各个学校的的教学工作。她默默忍受着身体上的病痛与劳累,忍受着精神上的孤立无援。一个纤弱的、喜诗、弄诗、教诗的诗一样的女人,尽然没有一个体贴她、温暖她、与她心心相惜的丈夫,想来真是叫人哀伤。
   叶先生曾经写下过这样的诗句:“从来天壤有深悲,满腹心酸说向谁……”
   此处之“天壤”是有典故的。说是才女谢道韫嫁给了王羲之的儿子,她知得王家不乏才智之士,而自觉自己嫁的丈夫没有那么好的才华,不及于人,自己对丈夫很不满意,才说出“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的失望之语。读这样的诗,不难看出叶先生婚姻生活是何等的不美满。叶先生说,这个谢道韫还只是因为丈夫才华不够好而生感概,而她自己所遇到人,“是一个完全无法理喻的人,是你们一般人所难以想象出来的一种人。”她说,自己后来在温哥华家的花园里种着很多树木,本来枝繁叶茂浓荫撒地很好看,其夫却不明缘由,用锯子全部把树冠割除,只剩下秃哑哑地树桩子,四处立着。她还说,自己为孩子准备的漂亮的圣诞树,其夫会无缘无故的将树上的装饰撕扯乱扔,终至狼藉一地。“我也争不过他,为了避免跟他吵架,我就把一切都放弃了。”叶先生的话说的很无奈。“一切”?这一切里概包括与丈夫的沟通,对丈夫的寄望,包括婚姻,也包括作为一个女人本该拥有的美好感情生活!这“一切”,好沉重,好悲凉啊!
   不过,好在有工作,有古诗词的教学事业陪着她。叶先生说,“我真是热爱古典文学,只要一讲课就神采飞扬。”
  
   五
  
   一九五四年秋天,叶先生进入了台湾大学任教,到一九六九年离开,前后共十五年的时间。
   这段时间里,叶先生曾先后到淡江大学,辅仁大学兼职任教,亦陆续与当时就职各大学校的师级辈的人物相识相交。比如戴君仁先生,台静农先生,郑骞先生等。她与这些文人学者们又开始了古诗词的探讨与相互的唱和,就像当初与北京的顾随老师一样。遂,这段时间里,亦是叶先生古诗词研究与创作的浪起时分,而且先生此一时期作的诗,明显的有了闲情有了快意。比如:“挥杯昔爱陶公饮,避地今耽海上云。病多辞酒非辞醉,坐对烟波意自醺。”再比如:“潮音似说菩提法,潮退空余旧梦痕。自向空滩觅珠贝,一天海气近黄昏。”
   叶先生在台大、淡江大学、辅仁大学授课期间,还有不少西方世界的学者旁听过她的课,并得到了认可与好评。为此,在六六年至六九年期间,叶先生就曾先后被邀请到密西根州立大学、哈佛大学授课。在这两所大学授课期间,尤其是哈佛大学期间,叶先生不但教授课业,还开设了对古诗词及古典文学的研究课题,成果不凡。她的教学及研究成果,哈佛大学给予了肯定,并向她发出了继续执教的聘书。然,最终由于家人签证问题,先生因缘巧遇的到了加拿大,进入了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书。
   六九年举家迁往美州时,叶先生四十六岁。初到之季,她除了四处为孩子找学校外,还得千辛万苦翻广告,租房子,及到二手市场去买物品。有次,她叫着其夫一起去买家具,可走到半路上,他说啥也不与同去,抛下她,自己悻悻离去。这样的丈夫,有与没有,有何区别?后来,她好不容易托关系为其夫在某学校谋了一份职,不想一年之后,居然就被解聘,往后只能在家赋闲。叶先生一生也没有依靠丈夫的福气。从当初答应嫁给他,从她开始支付两人同往南方结婚的路费开始,她就开始独自背负苦难承担生活了。纵是这样,其夫还不许她叫苦,更不许别人同情她的苦,认为那是对他这个大丈夫的侮辱与讽刺。对于此一时期,自己无助地像根柱子一样独立支撑那个家,她写下这样的诗句:“异国霜红又满枝,飘零今更甚年时。初心已负原难白,独木危倾强自支。忍吏为家甘受辱,寄人非故剩堪悲。行前一卜言真验,留向天涯哭水湄。”
   父亲老了,两个女儿正在读书,先生又没有没工作。为了全家的生活及女儿的学费,叶先生不得不硬着头皮接受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必须用英文教书的要求。彼时,叶先生原来的一些英文底子,早就叫粗粝的生活折磨殆尽,四十六岁的她,为了干好工作,不得不又重新拾起已经搁置多年的英语,不但每天要查着英文字典来备课,一备就得到半夜两三点。除此,还要查着字典来给学生批改作业、看考试的卷子,及修改研究生的论文。在最最艰难的时候,她写下:“鹏飞谁与话云程,失所今悲匍地行。北海南溟俱往事,一枝聊此托馀生。”
   好在没多久,她的这种刻苦与努力,加之原本就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与透彻感悟,又阅读了不少西方文艺理论著作,及频繁与西方学者的交流后,叶先生便将西方文艺理论引入中国古典诗词研究,遂她的授课方式及内容,得到了了学生及学校的好评。隔年二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便聘先生为终生级教授了。
   七十年代初、中期(被聘为终生级教授之后),是叶先生活得最开心、最快乐、最洒脱、最忘我的几年。她除了在大学里任教外,还经常到世界各地去游历、学习、参观、讲学。比如美国,比如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在访欧洲期间,叶先生每到一处,都会留下感怀诗作。去德国时,就遇到了原在北京的中学同学,叶先生就住在其家,与其促膝阔谈聊今话旧。先生作诗曰:“稚梦难寻四十年,相逢海外亦奇缘。因聆旧话思童侣,更味乡厨忆古燕。往事真如春水逝,客身同是异邦悬。沧桑多少言难尽,会见孙儿到膝前。”时光如梭,为了生活,为了事业,先生不问世事埋头苦干,不想,一抬头间尽发觉,离开祖国,离开亲人已然几十余年,那一时里,居然在异国他乡忽而遇见了儿时的伙伴,其亲、其密、其感慨,那就可想而知了。
   在这个时期,先生还失去自己的父亲。就像曾经为母亲的逝去赋诗一样,她为父亲的逝去也赋诗一首:“老父天涯殁,余生海外悬。更无根可托,空有泪如泉。昆弟今虽在,乡书远莫传。碑芳草碧,何日是归年。”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在其父逝三年之后,叶先生终于得以回访阔别了二十六的祖国大陆。她写了《祖国行长歌》,情切切泪穗穗地说:“卅年离家几万里,思乡情在无时已,一朝天外赋归来,眼流涕泪心狂喜……”你听!这样的思亲之心,可谓积郁日久,愈见真深。
  
   六
  
   叶先生总说,她这一生是从忧患中走过来的。
   沉下心,细细罗列来看,真是如此。先生十三岁上,日本侵华,其一家身处战乱,父亲转战后方,几年里杳无音讯。十七岁上,又不幸逝去了母亲,唯留下两个幼弟,托承她的照顾。婚后,丈夫逢事不担不说,还不断受其牵连及迁怒,一个人带着女儿,辗转台湾南北求生活,实可谓受尽千辛历经万苦。后,为生活、事业、家庭,她又独自闯荡海内域外,如此几十年披星戴月艰难困苦的走过来,走到五十几岁时,事业稳定了,家也稳定了,两个女儿也相继结了婚,接下来,本该有个和乐美满的晚年生活等着她,那才合理顺章。谁能想得到,一九七六年春,叶先生的大女儿及其夫婿外出旅行时,不幸发生车祸,双双遇难。这,对于天命之年的叶先生来说,真是比晴天霹雳还叫人难以接受的事实。
   天地不仁,生活真的是残酷无情到了极点!
   叶先生遭此一劫,自己把自己关在家中,任何人都不见,她不愿让人见她哭哭啼啼的样子,也不愿听人说一些不着痛痒的安慰话,因为任何的安慰对她来说,不但都是杯水车薪,还会引发她心中更大的悲哀。真的,人的某些沉痛,只有自己独自面对,没有谁是可以感同身受的,寥寥几语的安慰,还是不说的好。人走出自己的沉痛的方式有所不同,有的借酒,有的借歌,有的借出走。先生拒绝一切的倾诉与安慰,唯只借助诗歌来疗伤。先生说,“假如生活发生不幸,当你将之用诗来表达的时候,你的悲哀就成了一个美感的客体,就可以借诗消解了。”正如其述,女儿逝去后,她写了十首哭女诗,首首见泪,句句见血。她曰:“噩耗惊心午夜闻,呼天断肠信难真。何期小别才三日,竟尔人天两地分。”她亦曰:“万盼千期一旦空,殷勤抚养付飘风。回思襁褓怀中日,二十七年一梦中。”
   读着这样的诗句,不由便想起当年她十七岁上丧母时的凄苦,想象起当年她借助他人檐下,独自抱着幼小的女儿徘徊在街头,徘徊在盛夏骄阳下的孤独身影,真是叫人心肺剧疼欲哭无泪!如此的遭遇,如此的悲痛,真是能说与谁呢?好在,好在有诗词种在心间,不离不弃的陪伴她。
   事实上,诗歌的写作是可以使其悲痛的感情得到一种抒发和缓解,但可以想象,在其整个内心里,概仍然是悲苦而自哀的。想来,与写诗寄情相比,真正使她走出那段悲痛的,倒是古诗词的教研与传播。
   一九七七年,也就是其长女及女婿逝去的第二年,叶先生又一次回国探亲,并看到文革之后国家的中兴之象,看到那么多人喜欢着古诗词,便生了回国教书的决心。她还为此题诗寄赠友人说,“虽离别,经万里,梦魂通。书生报国心事,吾辈共初衷。天地几回翻覆,终见故园春好,百卉竞芳丛。何幸当斯世,莫放此生空。”隔年,叶先生便中国政府递出了申请。又隔一年,其申请得到批准,从此,叶先生便开始每年利用假期回国讲学,她不辞劳苦、及把所有的感情与精力都投入到了此事上来,也就渐渐淡化了失去爱女的悲痛。这与当年其十七岁丧母之后,顾随先生带领她一心扑在古诗词的学习上是何其的相似。古诗词的学习与教研,就这样帮助她度过了一道又一道的坎儿。
   叶先生自己也说,“我的研究也从来没有什么预定的理想目标,我只不过是一直以诚实和认真的态度,在古典诗词的教研道路上不断辛勤工作着的一个诗词爱好者而已。而且我的生活并不顺利。我是在忧患中走过来的,诗词的研读并不是我追求的目标,而是支持我走过忧患的一种力量。”
   读着叶先生此话,脑海里突然想起香港董桥先生写的一篇文章,说某一年里,他带着家小于异域里艰难谋生活,就在境遇不甚顺遂时,有幸得申石初先生的相慰与宽解,并赠送了他一本手抄诗,还说“这些诗写的清爽,念起来舒服。苦闷的时候读读诗词,日子就会变得漂亮些!”最终,董先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凭借石初先生的诗意的鼓励,走出了艰困之境,走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如此看来,这古诗词确是有助人度危之效!就像叶先生所说,诗歌中确有一种生命,有一种生生不已的感发的力量!
  
   七
  
   回国之后,叶先生分别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开设课程。并在南开大学建立了中国古典文化研究所,把古典诗词教学及古典文学的研究推向了一个高潮。
   据闻,叶先生讲课时,仪态高贵,激情四溢,京腔婉转,悠扬动听。她喜欢随讲随写,从黑板的这一边,一直写到那一边,满满一黑板的粉笔字,写了又擦,擦了又写。因为粉笔过敏的缘故,她的手总会皮肤开裂,遂手上经常贴着好多胶布。而且叶先生的讲学与众不同,同学们听的非常认真,听的人也很多,常常坐满了教室,连讲台边、门口都站满了人,拥挤到先生连走上讲台都十分困难。
   叶先生除了在如上两所大学授课之外,还先后在复旦、南京、四川、兰州等全国各大院校进行讲学。余暇,还应社会各界、各团体的邀请,举行了数次颇有影响的古典诗词专题讲演。她的讲演,受到了从七、八十岁的学者到十七、八岁的青年学子的广泛欢迎和赞许。她还用自己的退休金,设立了“驼庵奖学金”及“永言学术基金”,目的就是鼓励、激励年轻的一代要不断的学习、研究古典诗词学,把这种文化薪火相传下去。先生还认为,对于古诗词的教育,应该从儿童抓起,为此曾发出倡议,要在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三年级期间开设诗歌唱游课,让孩子们一边玩,一边吟诵诗词,由此打下一个很好的人文基础。并与人合编出版了许多儿童的古诗词读物,让古诗词加入到孩子们的启蒙教育当中去。
   如果说之前的五十几年,叶先生是走在古诗词的探索之路上,那么回国之后的几十年里,叶先生将毕生所学、所研究的成果,一一反刍于国家的古典文学事业。她的内心之中,不自觉地秉持着一种对古诗词尽到传承责任的使命感。其有诗可证:“构厦多才岂待论,谁知散木有乡根。书生报国成何记,难忘诗骚李杜魂。”

共 12894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读过几篇杨蓉的文章,不由得感叹她文笔的沉稳、淳厚、丰盈、灵透。无论写人还是记事,无论风景还是物语,都透出一种浓厚而又空灵的韵味。这一篇写叶嘉莹老先生的诗和人,诗“经”与人“生”相融,用诗歌书写人生沧桑变幻,人生阅历又丰盈了诗歌的主题。叶老先生九十多年的患难人生,其艰辛与负重怎可三言两语表述而出,但她的坚韧与乐观使她因古诗词而战胜无尽的艰难与忧患,使她的诗词和她的人生都充满了魅力与活力。正如她自己所言:“假如生活发生不幸,当你将之用诗来表达的时候,你的悲哀就成了一个美感的客体,就可以借诗消解了。”诗词消解了她的悲愁,诗词也让她的晚年焕发光彩与美丽。我们没有亲耳聆听老先生的诗词讲座,但从文章中已经深深感受到了老先生身上无限的人格魅力。推荐阅读。编辑:天海蓝蓝。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103004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晴翠儿        2014-11-03 15:31:12
  一个热爱古诗词、传播古诗词、一生伴随古诗词的老人,担负教育重责、担负传承重任,肯定有着不同凡人的崇高梦想,肯定执着于传统文化的一往情深,肯定坚定不移于这个信念:“诗,让我们的心灵不死”。读罢,沉思,感怀————敬重,唯有敬重!
回复1 楼        文友:山西杨蓉        2014-12-07 22:22:39
  最近大忙,迟为回复,致歉。
   问候晴翠儿,冬安。
2 楼        文友:邵魁先生        2014-11-03 18:20:21
  敬重叶老,敬佩杨蓉。
回复2 楼        文友:山西杨蓉        2014-12-07 22:24:02
  最近大忙,迟为回复,致歉。
   问候先生。
3 楼        文友:李显坤        2014-11-04 16:07:12
  内心极其钦佩叶嘉莹先生,学问早已做到了佳境。
回复3 楼        文友:山西杨蓉        2014-12-07 22:24:31
  李老师,可忙?
4 楼        文友:李显坤        2014-12-08 15:41:50
  年底杂事多,静不下心来。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