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雀巢随笔】李广被司马迁了

精品 【雀巢随笔】李广被司马迁了


作者:米奇诺娃 童生,829.4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479发表时间:2014-11-03 10:38:26
摘要: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活跃着一支以玩弄主流为乐的队伍,主力军是老百姓,大家口口相传,传说一切,一边传说,一边瞥着主流们阴沉的脸。队伍中,活跃着一群笔杆子,就是那些情感丰富能说会道颇有影响的文人,包括王唯,包括司马迁。

【雀巢随笔】李广被司马迁了
   抱怨的计划不能明来,要通过人物和故事实施,要树立一个英雄形象,然后让英雄遗憾终生,从而引导读者同情英雄、质疑公平、怒斥皇权。
  
   作为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李将军列传》纠结着真实性和倾向性这一矛盾体,而真实性和倾向性的矛盾统一也成为他文字的最大特点。他的客观审视服务于他的情感倾向,当客观与情感一致时,就客观;当客观与情感不一致时,就听从于情感。本着这样的原则,司马迁精心为李广定格、打扮。他的情感超越了理性,仇恨超越了客观。他设计骗了我们大家。
   恐怕司马迁自己也没料到,情感在改变甚至逆转历史的过程中有如此功力。
   他帮李广留下了一个模糊的背影,任谁也不能仔细端详。
   司马迁写李广用的是纯文学语言,饱含同一战壕战友的深切情谊。他写李广“每战辄北”,却“英风如在”,不说李广每次参战杀敌多少、俘虏多少,全是模糊描写,没有详细记录。司马迁应该比所有人都想知道李广的战斗数据,因为这些数据是李广抗击匈奴最有力的说明,遗憾的是司马迁搞不到那些数据,因为根本没有,因为李广没什么战绩。司马迁不得不在关键地方进行文学处理。
   司马迁既不天真也不傻,他目标明确,要拿李广当利器,挑战大权在掌的帝王,获得心理和情感上的满足。司马迁实施的计划是以历史携手感情,最后以感情逆转历史。作为史学世家,他知道,说服百姓,不需要数据,只需要主张。
   为孙子受刑,为爷爷立传,缘分非同一般。
   其实没人迫害李广。
   李广的武力和精力肯定够用,也许还有神经机能症什么的,特别多动,这容易被人误解为精力旺盛,但他除了射老虎射石头以外,没有什么更厉害的本事,这才经历三朝皇帝而一直难以封侯,最后自杀身亡。
   他是羞愧而死。他的自尊心和虚荣心使他无法面对自己一再无能的现实。他的不封侯恰恰说明当时的封侯制度严格而公正。
   武帝时军人封侯的指标是获首虏上千,即使像卫青、霍去病这样深得武帝宠爱的外戚也不例外,正所谓有功才有禄,无功不封侯,都有明确的量化指标。卫青是汉朝最厉害的统帅,七次出征匈奴,共斩首虏五万多。霍去病是汉朝顶尖的将才,四次出征匈奴,斩获首虏十一万。
   对此,司马迁心知肚明,否则他就不会强压偏见,在《卫将军骠骑列传》里如实记录卫青和霍去病每次与匈奴战斗的战果,详细记录他们每次斩首多少、俘虏多少、缴获牛羊牲畜多少的具体数字,以及朝廷根据他们的战果给予的相应记功和赏赐。看司马迁笔下的卫青和霍去病,必须就着李广一起看。司马迁不带感情,冷淡地说着卫青和霍去病的成绩,实话实说,这显示了他历史学家的操守,虽然他冷淡地视那些丰功伟绩为不值一钱。
  
   一个名叫阿里克·希格曼的英国心理医生说过:“跟权威唱对台戏给人一种心理满足。”司马迁的心可不是一般的满足,他把皇帝的意志踩在脚下,把权威埋葬在历史的沙漠里,打赢了一场力量悬殊的战役。
   在这场历史性的战役中,李广被司马迁委以前将军的重任,替司马迁纵横历史,荡涤时间。两千多年后,我们才知道,在这场历史性的战役中,最后的胜利,既不属于汉武帝,也不属于卫青和霍去病,更不属于李广,这个胜利只属于司马迁。
   这是司马迁的胜利。在漫漫的历史长路上,谁重于泰山,谁轻于鸿毛,由司马迁独自裁决——独裁。他煽动民众这个多数欺压皇权这个少数,民众帮助他完成了一个人的独裁。
   中国百姓一向轻信,不管是什么,凡有人说,就有人信,大家又仰仗善良之愿望,对所有冤魂极其敏感又无限同情——因为生活不容易,人人都有屈,于是对真假冤魂从来不去分辨,谁一喊冤,立即同情无数,再加上仇富、仇贵的心理作祟,一来二去,天下穷人就一家亲了。
  
   无数道家先贤在参悟天地规律时,都喜欢用超凡的符录来配合或显示自身的潜力,以驱动宇宙间某种能量。司马迁炼就的就是字符,它古朴、苍凉、有劲道,护住了李广周身和终身和当时及至当下。符料当然不是用朱砂,黄纸做成,而是用那可以吸纳灵气的寒玉、温玉、紫水晶等天材地宝做的,一统历史多少年,直到今天也没过有效期。司马迁不仅字符一级棒,化神功夫也了得,三笔五笔就把李广化为神仙,从此不是英雄胜似英雄,天长地久,绵绵无期。
   李广被成功地司马迁了。
   老子、庄子、张道陵、广成子,一干在天之灵,都该承认司马迁是顶级高手,他的文字符一级棒。
   但米奇不怪司马迁,那一恨万古颠的心事,米奇能理解。
  
   无独有偶。英国的约翰·萨尔金特也被民众“司马迁”了。
   司马迁写出《史记》两千多年后的英国,有个64岁的老先生名叫约翰·萨尔金特,他长着企鹅身材,四喜丸子脸,内八字脚,曾是英国bbc首席政治记者,退休前任时政新闻主编,退休后参加了bbc电视一台的名人真人秀节目“舞动奇迹”,每人配一专业舞伴,每场跳一支舞,得分最低者出局。
   萨尔金特不会跳舞,属于业余中的业余,是最笨的笨鹅,纯粹是给其他对手——文体明星垫底儿的,媒体评论他笨得前无古人,说他“长了两只左脚”,是“穿在古巴鞋跳舞的猪”。米奇猜他跳舞的才能和李广打仗的才能一样。但就是他,成了国民的甜点心。
   英国电视观众有了宣泄的对象。
   4位评委不约而同给他低分。按说他在第一周就该出局,可是,他越是迈错步子,观众就越喜欢他,纷纷投票力挺他,使他连闯八关,每周必到。评委对他的态度越来越严厉,由最初的宽容到温和的警告,到忍无可忍,最后劈头盖脸骂他是癞蛤,是猪。总之,他被提醒自己可能是世界上最笨的动物。
   看到他如此遭遇,观众更来劲儿了,跟评委展开拉锯战,而观众的投票最终决定选手的去留。
   这样就形成一种局面,评委越是急着赶走他,观众的对立情绪就越激烈,就越是踊跃投票,保他晋级,要坚决打赢“萨拉热窝保卫战”,博彩公司为他的获胜开出66赔1的高赔率。事情已经不再是萨尔金特的舞技问题,而是成了民主政治的辩论。
   所幸萨尔金特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他比李广有自知之明,也知道群众是怎么回事,他主动退出了比赛,不玩了,他不想再当民众与主流斗争的利器。
   英国民众对萨尔金特的拥戴和司马迁导引百姓对李广的推崇一样,都是民间对精英的宣战,是对主流的玩弄。我们不理会你们的主张,我有我立场。
   决斗怎样?真刀真枪——
   一将兵败万古荣。
   而一只不会跳舞的猪也终于成为首席舞王。
   这两件事说明了几层意思:一,民间的力量很强大;二,百姓也会昧良心;三,民意不等于真理。
  
   柏拉图说过:“修辞家无须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公正,而只知道民众认为什么是公正就行了;无须知道真正的美和善,只知道民众觉得什么是美和善就行了。有效的说服在于民众意见而不在真理。”
   李广一生求封侯不得,却在司马迁的笔下得道升天。“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渡阴山”。米奇登上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台的陕西榆林镇北台,俯瞰远处辽阔壮丽风沙呼啸的毛乌素沙漠,没听见李广战马的嘶鸣,却想起了马未都语录:历史没有真相,只有道理。
   而榆林城北的镇北台,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跟李广无关。
  

共 7882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读米奇的散文,从头到尾都让人兴奋。仔细琢磨了一下其中的原因,我个人认为是语言与叙述方式的独岀一格而与众不同。她的语言诙谐幽默调侃洒脱,甚至有些恣肆放纵,于是就没了纯文学的那些拘谨约束,于是就跳岀了常人思维的窠臼。同样写游记,或见闻、或野史、或风俗、或人情,米奇能在嬉笑怒骂之中让读者不用琢磨就读出了味道。就说这篇,轻轻松松入题,本以为要写什么稀奇古怪的见闻了,越读越发现米奇用她轻松幽默的语言,还原了一段并不轻松幽默的历史。细一咂摸,可不,这语言表面轻松幽默,实际上却凌厉辛辣得很。由此看来,这游记也并非单单是游记了。关于李广的这段历史,对于我这个教育者还真是大有裨益,“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渡阴山”的诗,孩子们天天还在机械地背着……而文中的下半部份,又叙述了司马迁写出《史记》两千多年后的英国的一个电视台的名人真人秀节目,看似与什么司马迁、李广毫不搭界,实则表达了对当今社会某些表相的看法或结论:民间的力量很强大;百姓也会昧良心;民意不等于真理。这些理性与看似非理性的文章内涵,决定了文章的质感,而且她对历史、对史书和史料的把握能信手掂来拿揑自如,实非一般文学修养所为。推荐阅读。编辑:天海蓝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103004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缘分二月        2014-11-03 11:49:19
  最喜欢这篇了,景色被历史幽默活了,野史被正史复原活了。
   旅游到了米奇这种程度的,才叫没白游,没白走,没白花钱,没白活。
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虑不远,忧亦近。
回复1 楼        文友:米奇诺娃        2014-11-12 07:15:46
  历史,其实见仁见智。当下的事儿都众口难辨,何况老早年的,所以,俺才胆大。
2 楼        文友:大慰        2014-11-03 12:14:34
  米奇读历史,气死司马迁。李广有才能,只是命不好。天长加日久,武帝生疑窦。李广上战场,咋总出纰漏?再有大仗打,老李不重用。一来又二去,李广命更差。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
   人是不能胜天的。
回复2 楼        文友:米奇诺娃        2014-11-12 07:17:53
  回头,我要研究下,看看李广识多少字,读多少书。
3 楼        文友:梁争        2014-11-03 16:27:48
  司马迁是个文学家,一语道出史真。又有人说历史没有真,只有各种矫饰。最初那个真实的样子因为没有监视探头,于是可以随便篡写。反正最初可以见证的人都要作古,后人所谓看到的史书都是被修饰的。米奇大可以写写“汉朝那些事”,看似调侃的路子,其实骨子里流出一股正气。不管谁云我不云,米奇到了榆林也并非李将军,但出于不吐不快的性格于是就“李广被司马迁”了。
回复3 楼        文友:米奇诺娃        2014-11-12 07:19:38
  同意。一百个人写“汉朝那些事”,就有一百种见识与立场,由之,此处无判官。
4 楼        文友:邵魁先生        2014-11-03 18:23:46
  “李广被司马迁了”光是这个题目就令人佩服!
回复4 楼        文友:米奇诺娃        2014-11-12 07:20:23
  我申请加入标题党,绝对自愿。
5 楼        文友:石佛        2014-11-04 07:14:05
  戏说历史与人物,幽默风趣,受益匪浅。
中国作协会员。写字为生。出版多部长篇。
回复5 楼        文友:米奇诺娃        2014-11-12 07:20:47
  握手石佛,谢谢关注。
6 楼        文友:曲新同        2014-11-04 08:11:27
  司马迁怀疑论者还有我,项羽是刘邦的对立面,所以也具有了光辉形象,只要读过高祖本纪,没有不认为刘邦是政治流氓的,可是项羽坑杀大批战俘,还有别的史书记载虞姬也是他所杀,史笔的厉害,春秋笔法,没有不在这儿迷路的读者。
风雨路,人间爱,江山情! 这妩媚,这崎岖,这葱茏, 都是我的风景!
回复6 楼        文友:米奇诺娃        2014-11-12 07:21:56
  老曲!你走在北京或济南的街上还迷路呢,何况走在历史的羊肠小道上。
7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4-11-04 17:09:18
  米奇的幽默风趣智慧已无须再添油加醋,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晃晃的摆着。
   可是,读了米奇下面的这几段文字,我觉得,米奇还是一哲人,深刻得不是一般二般,请看——
   “恐怕司马迁自己也没料到,情感在改变甚至逆转历史的过程中有如此功力。”
   “中国百姓一向轻信,不管是什么,凡有人说,就有人信,大家又仰仗善良之愿望,对所有冤魂极其敏感,无限同情——因为生活不容易,人人都有屈,于是对真假冤魂从来不去分辨,谁一喊冤,立即同情无数,再加上仇富、仇贵的心理作祟,一来二去,天下穷人就一家亲了。”
   李广一生求封不得,却在司马迁的笔下得道升天。“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渡阴山”。米奇登上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台的陕西榆林镇北台,俯瞰远处辽阔壮丽风沙呼啸的毛乌素沙漠,没听见李广战马的嘶鸣,却想起了马未都语录:历史没有真相,只有道理。
   游记写到这个层次,基本就是望尘莫及了!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回复7 楼        文友:米奇诺娃        2014-11-12 07:22:48
  姐姐表扬,给了我一朵小红花。心里沸腾了,今天发长篇。
8 楼        文友:聆听花香        2014-11-05 23:39:20
  问好米奇,写得不是一般的好。
聆听花香
回复8 楼        文友:米奇诺娃        2014-11-12 07:23:21
  又见花香,别来无恙。
9 楼        文友:落霞与天使齐飞        2014-12-12 11:06:30
  感谢米奇诺娃文友赐稿,您的此篇文章已被新雀之巢文学社团的微信公众账号选择推送给文友共赏,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账号“quezhichaorongshuxia”后在可“查看历史消息”中查看。
仁者乐山山如画,智者乐水水无涯,从从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
回复9 楼        文友:米奇诺娃        2014-12-15 05:40:15
  谢谢丸子姑娘!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