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山鸡与唇齿(散文)

编辑推荐 【江南】山鸡与唇齿(散文)


作者:酋黄 进士,6215.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12发表时间:2014-11-07 00:18:24

山鸡,顾名思义,也就是山中之鸡;唇齿,依文解义,也就是嘴唇和牙齿。或许有人会说,鸡有嘴,但唇并不明显;姑且按有唇来对待,但也没听谁说过鸡有牙齿吧。是的,山鸡和唇齿真的是风马牛不相及。我之所以把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是因为我近来读成语故事“山鸡舞镜”和“唇亡齿寒”都有所思有所悟,而且觉得这点思与悟还有些意思,便写成了这段带有个性化理解的文字。不揣冒昧,还望朋友们多多指教。
  
   (一)山鸡舞镜
   “山鸡舞镜”,又称山鸡照水,说山鸡爱其羽毛,映水则舞。语出南朝宋·刘敬叔的《异苑》。说有一天,魏武帝曹操在铜雀台打猎,传南方进贡一只山鸡。曹操要看山鸡跳舞,听山鸡鸣叫,手下人却一时想不出一个什么法子来。曹操有个小儿子叫曹冲,字苍舒,聪明过人,曾因“称象”名闻遐迩。
   曹操有意在众人面前显示一下,便让人招来。曹冲少年老成,不慌不忙,派人搬来一面大镜子,安放在山鸡前面。山鸡透过镜子,看见了自己的身形和影子,便欢快的跳起舞蹈,高声的鸣叫起来。众人齐声叫好,曹操也非常高兴。
   曹操奖赏了众人,一边饮酒,一边欣赏山鸡美丽的舞姿和雄浑的歌喉。山鸡开始时的舞蹈和歌唱,纯粹属于日常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可它哪里见过如此盛大的场面,在众人的喧嚣和狂笑声中,一半是惊慌,一半紧张,靠着天生的本领和练就的功夫,一直跳啊蹦啊,叫啊唱啊。
   众目睽睽之下,大庭广众之中,它丝毫也不敢慢下来,更不知道停下来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果。它认定既然走上了这条道,就得一个道上跑到黑。它已经感到筋疲力尽,它已经觉得天旋地转,它看到主子和大人们一张张奇形怪状的笑脸,突然,它倒下了,死了。
   众人在赞赏的同时,都感到吃惊和惋惜,一直看着曹氏父子如何收场。先是曹冲走到众人中间朗声说:“山鸡这东西,爱自我欣赏,一见到自己的样子,顾影自怜,又唱又跳,结果累死了。”
   接着曹操奸笑了几声,然后摆出一副王者风范:“今天大家都高兴,只是想玩玩而已,没想到这山鸡也真是任性爱美,命也不要了,看起来它这是陶醉死了 。不过看它表演有功,可以厚藏。”众人面面相觑 。至此,后人一般认为“山鸡舞镜”或“山鸡照水”就是自我欣赏的意思。
   然而,推究起来,如果把山鸡之死,简单地归罪于山鸡自己,似乎于情于理都讲不通。山鸡本来生活在南方,从其名字来看,最早应该生活在山里,充分享受着山野的自由和云泉的浪漫,是有人捉住并把它献给了曹操。
   这种不论出于不得已的被动或出于主动的献媚,让山鸡失去自由,陷于极其危险境地的举动首先就是不仗义的,或者说山鸡之所以走上不归路是有人陷害的。
   再看它来到曹丞相这里,山鸡原本是不鸣不舞的。是曹冲利用了它的生活习惯,或者说是曹冲运用了人类的诡诈,欺骗了山鸡,才让它又唱又舞。山鸡从来没有见过那种场面,又惊又吓,怎么得了,一下子便要了山鸡的性命。
   死则死矣,山里的一条小命算不了什么,可气的是卖了命还说是自我欣赏、顾影自怜。看起来这世间混淆黑白颠倒是非的事真是太多了,山鸡的死成全了曹冲的聪明,可曹冲正是聪明过了头 ,仅仅活了十三岁便死掉了,曹操也痛失爱子,失去了最为理想的继承人。
   山鸡和人本来都是自然一物,只是人自以为是万物之灵,尤其是那些位高权重者自认为自己是所谓的天子,甚至很多时候,连他自己同类的生命也不当一回事,生杀予夺,为所欲为,老子天下第一,个人聪明绝顶,对人对事,耍花招,玩点子,斗心眼,自以为高明,往往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有一句话叫做:“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时间一到,早晚要报。”
   面对山鸡,我们不求有报,扪心自问,我们只求立于世间,为人处事,无愧于人,无愧于己,无愧于心。
  
   (二)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意思是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寒冷。比喻相互依存的双方利害相关,荣辱与共。语出古代历史散文《左传·僖公五年》,说“晋侯复假道於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 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唇亡齿寒”流传了两千多年,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嘴唇对牙齿具有十分重要的保护作用。可现实生活中,稍有留心,你就会发现,适得其反,往往是“齿亡犹唇”,也就是说牙齿不在了,嘴唇还保持完好。一个含义可谓深刻的成语故事,怎么和现实生活大相径庭背道而驰呢?让我们回过头来,再仔仔细细推敲一下“唇亡齿寒”这一故事发生的背景。
   正如宫大人所说,“虢,虞之表也”。从当时的地理位置来看,虞国处于虢晋之间。对于晋国来说,要想攻打虢国必须经过虞国;对于虞国来说,虢国在虞国的外围,好比是嘴唇,具有无形的保护作用;一旦虢国为晋所灭,虞国就好像牙齿失去了嘴唇一样,孤零零的暴露了出来 。说理真可谓切中要害,生动形象,恰到好处。只可惜当时虞公受利益迷惑,没有采纳宫大人的谏言,最终留下了“假道伐虢”的成语,让后人思索。
   那么,“唇亡齿寒” 与现实生活的矛盾,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呢?仔细一想,你会发现,“唇亡齿寒”在故事中不过是一个假设,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虚拟语气,而不是生活实情。它是宫先生为了讲明厉害关系,临时引用了当时流行的一句谚语而已。然而就这句谚语来看,也采用的是一种文学手法,是随即打的一个比喻罢了。
   “比喻” 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常是用本质不同而又有某种相似点的事物来描绘另一事物或说明道理,也叫“譬喻”。它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具体生动可感的形象,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或者用浅显易见的事物描述深奥 的道理,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事物。
   比喻是临时打的比方,只求某一点相似,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譬如说“共产党像太阳”这个比喻,就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共产党给人民带来了光明的道理,至于“太阳黑子”像不像共产党中的腐败分子,那是另一回事了。明白了这个道理,好多事就会迎刃而解。
   生活中的事理,很多是逻辑规律问题,而成语故事大多带有某些文学成分,思维和表达原本应该相统一,但有时候为了突出某一方面,也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据说晚唐诗人杜牧曾经写过一首《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多好的诗啊!而明代才子杨慎在他的《升庵诗话》中却说,“千里莺啼,谁人听过?千里绿映红,谁人见过?”,让人苦笑不得。
   回过头来,再让我们看看生活中的"齿亡犹唇"的现象。坚硬的牙齿,柔软的嘴唇,然而无论从出身的早晚和谢世的前后来看,坚硬始终胜不过柔软,牙齿很难与嘴唇比拼。虽然牙齿有时候啮咬一下嘴唇,甚至可能到出血的地步,嘴唇还会慢慢好起来,而牙齿一旦受损或掉落,想再恢复原样谈何容易。哪怕你再有钱,哪怕你再爱牙齿,最终也无可奈何。
   当今,爱牙已经 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大街小巷,也悄然出现了很多牙科医院,但我想,真正起作用的,还应该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唇” 不能亡,“齿”不能寒,但“齿”也不能过热。热天,少吃些冰冻的东西;什么时候也不要急着吃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做事还是悠着点好!
   朋友,你说呢?

共 291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对于成语的解读,更多的还是通过和成语相关联的故事,而展开的。有时候,成语故事的存在,还颇有些约定成熟的感觉。但是,作者的这一篇文字,就“山鸡舞镜”和“唇亡齿寒”两个成语,展开了全新的解读。这种解读,是基于作者的思索,无疑带上了一些私人化的感觉,而就这一篇文章而言,讲述的过程,却是让人信服。作者的文字,相当的老道,不管是就成语本身蕴含的故事而言,还是推及出来的一些理解,语言都非常的精致,条理相对的清晰,颇有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推荐阅读。——履泽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履泽        2014-11-07 00:18:41
  这样的作品,是值得赞一下的。
时光飞逝,岁月变迁,记忆燃烧的温暖,一如从前。
回复1 楼        文友:酋黄        2014-11-07 05:48:35
  感谢中肯而实在的点评,问好!
2 楼        文友:酋黄        2014-11-07 05:51:01
  感谢江南,祝江南稻谷飘香,水美鱼肥。
挥鞭赶四运,拈笔集华彩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