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尖为暖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笔尖】运城行(散文)

精品 【笔尖】运城行(散文)


作者:白水红叶 秀才,1657.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03发表时间:2014-11-09 13:51:58


   再说说关帝庙。关帝庙坐落在解州镇西关。北看有大片盐湖虽不浩浩荡荡,却有水气之秀。南隐隐可见中条山,山势逶迤,也正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所指之山。进了庙门,先见一高大的牌坊,木质结构,木雕精致,古朴又不适华丽,上书“结义园”三字。进去后是新修建的一处大的桃园。路边有各种各样的花、树,正是花开时节,色彩鲜艳,绿、褐、红、黄,层次分明。黄色的花过去是白色汉白玉围成的小桥和池子。过了结义园就进了正庙。先见一照壁,照壁通体泛红,用琉璃瓦烧成。上边刻有天地海三界。唯一特殊的是所刻之龙只有四条。按照导游的说法,因关帝是死后封帝,不能刻九条,取“死”的谐音。与照壁对着的是关帝庙的正门。红砖砌成,古朴厚重,有皇家气派。正门最高,上边书“关帝庙”三字。左右略低,右门上书“精忠贯日”;左门上书“大义参天”,巧妙地将关羽立身处世的“忠”,“义”二字,融入联语之中。进到门里才看到,关帝庙三个字背面的是“扶汉人物”四个字,刚好说的是关羽的地位。
   往进走先是午门。午门里挂满了各种各样、各个年代的牌匾。有“全部春秋”、“至终至善”,有宋楚瑜敬献的“道沐两岸”、连战敬献的“道义仁勇”等等。午门后书“山河钟灵”四个大字,颜色已全部褪掉。
   接着看到了“御书楼”。御书楼里挂一牌匾“协天佑人”,是原书协主席沈鹏所写。还有“万代瞻仰”、“圣神武父”、“忠义参天”等牌匾。御书楼后边书有“无二心”、“绝伦逸群”的牌匾。
   过了御书楼,再往后走就看到远远空中几株柏树,树顶起伏而为一体,似乎龙腾。中间空院两侧各立一五米多高的铁柱焚香炉,炉子虽锈迹斑斑闲置不用,但是工艺精湛,人物动物形象逼真传神。后就是赫赫有名的“崇宁殿”,此名字因宋徽宗赵佶封关羽为“崇宁真君”而得。下层书“神勇”二字,中间有“钦定”印章,是乾隆帝亲写。檐下有咸丰皇帝所提的“万世人极”的牌匾。殿周回廊置雕龙石柱26根,皤龙姿态各异,活灵活现。门楼左侧列青龙偃月刀三把,重300斤,门口还有铜香案一座,铁鹤一双,以示威严。殿内木雕神龛玲珑精巧,内塑帝王装关羽坐像,勇猛刚毅,神态端庄肃穆。龛外雕梁画栋,仪仗倚列,木雕云龙金柱,自下盘绕至顶,狰狞怒目,两首相交,以示关羽的英雄气概。龛上有康熙手书“义炳乾坤”横匾一方,更增崇宁殿庄严肃穆的气氛。
   过了崇宁殿,就看到一高大牌坊“气肃千秋”,是庙中最高大的木牌坊。牌坊后东侧有印楼,里边放着“汉寿亭侯”玉印模型,西侧是刀楼,里面列青龙偃月刀模型。
   牌坊正后方就是关帝庙最高级和最有艺术特色的建筑“麟经阁”。楼修建于明代万历年间,高大巍峨,现为清同治九年(1870)重修的。整个楼全用木头丁卯做成,二层三檐,从外看上层柱子如同悬空。檐下木雕极其丰富,有龙凤、流云、花卉、人物、走兽等图案,雕工精湛,剔透有致。楼顶彩色琉璃覆盖,光泽夺目。
   进到楼里,导游就示意讲解结束,如上楼可继续讲解,但是上楼需另交20元,因楼修建时间长,负荷不了所以有此办法。我与嫂子、孩子上楼,因好奇楼上之三绝:上去后确实与众不同:一是屋顶造型奇特,据说古时造楼最害怕火灾,所以楼顶都做成水井的形状,这形状多半都是凹进去的,但此楼上刚好一对,一凹一凸,做工精致,引人瞩目,据传还能随风转动。二是有神龛暖阁,正中有关羽侧身夜观《春秋》像,此像据说最像关羽,身材比例一比一,再者形象逼真,一眼观书,一眼注视外边,时刻关注风吹草动。更关键的是关羽的雕塑脸色为白色,并非传说中的红色,说明关羽也为常人,只不过被神化而已。三是关羽像左右是正楷刻写着全部《春秋》,都是木刻而成,秘密麻麻,字迹依稀可见。
   从麟经阁楼上下来,关帝庙的游览行程就算全部走完了,但是好多东西还隐隐在脑中回味,如关羽之声音行为去之不掉,挥之不去,或许我们必须清楚这如生命一样,生命的结束并不是人的精神意义的终结,我们要做长久的自己。
   4、久违的鹳雀楼和普救寺
   去运城,鹳雀楼和普救寺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最必要的行程,也是最早规划好的行程。一则自己以半个文人自居,这两个去处都和文化有关系。鹳雀楼是四大文化名楼之一,又是黄河边上的唯一一座文化名楼。普救寺则是爱情圣地,是著名戏剧作品《西厢记》故事的发源地。二则可以为正在上学的两个孩子补补课,但是阴差阳错竟成最后一个去处。
   离了关帝庙,心里的期待就更加溢满了。因为打心眼里佩服晋人打造文化的魄力,所以就想象这两个去处的好处。先去鹳雀楼,该楼因王之涣一首诗而成就,让原本的戍边岗哨染上了文化的色彩。而与其他三座文化名楼相比,这座楼不仅树在黄河边上,更树在了更广泛的群众心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耳熟能祥的诗句几乎成为一种文化自觉。记得去年我们到黄河壶口,还离很远就听到黄河涛涛的声音,7岁女儿就猛然吟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诗句。当时我心里就莫名的有些激动,感谢王之涣,也感谢鹳雀楼。
   车子下了高速,稍行就看见普救寺,是一个较高的去处,路旁一片繁华。未及停顿我们就赶忙近在眼前的鹳雀楼,开始一次唐诗文化之旅。
   到此我们才知道,这里原是河东,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典故就出自这里。黄河的改道是一件害怕的事情,三十里沧海轮换轻而易举。而此处旧称蒲州,更是北周时期的戍边要地。为防止敌军突袭,北魏大将宇文护在蒲州城西黄河东岸岸畔建一瞭望楼。因楼高经常鹳雀栖止,所以命名为鹳雀楼。而原本的鹳雀楼被一把火烧成灰烬,而只成历史记忆。即使这楼在,现在也该被黄河水毁,黄河西移30里,河东变河西了。
   改革开放后,晋人在此修建了新的鹳雀楼,并将鹳雀楼东移30里,楼高加高一半以上。并在楼里设置电梯等现代化设施。还为鹳雀楼修建了面积庞大的鹳雀园。
   进入鹳雀园,眼前先是一架石桥,以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石桥左右是各种较为精致的园林风景,但我们来不及欣赏,就坐着电瓶车迂回到鹳雀楼底下。鹳雀楼高耸如云,气势磅礴,这是初见它的感觉,等进到楼里才发现它不仅高、挺拔,而且大,一共六层,每层一个主题,如同运城的文化展览馆。书法绘画作品充斥整个楼宇,琳琅满目,目不暇接。但是因为是新修建的,积淀甚少,觉得没有关帝庙里的古柏精彩,更不提与我们白水的仓颉庙相比。再者与关帝庙里近千年的麟经阁相比更不堪一提,所以一出一进心里有不少失望。也就带着隐隐的失望,开始了登楼的历程。
   底层和顶层檐下各树一牌匾,顶层为“鹳雀楼”,底层为“文萃李唐”,蓝底金字,顶为竖排列,底为横排列。皆为沈鹏题字。文萃李唐牌匾下是一副对联“凌空白日三千丈,拔地黄河第一楼。”气势宏大,字也是沈鹏所写,飘逸自然。在第一层里展示着古代蒲州城的全貌图,一片繁华的景象。顺着楼梯继续上楼,楼道上布满了书法作品,想欣赏品评,但耐一是水平有限,二是作品太多,几乎一步一副。登到二楼,也就三五分钟。这里展示的是运城或与运城有关的名人。依次有:女娲,展示的是女娲补天的场景。黄帝、柳宗元、关羽。司马光,展示的是司马光砸缸的场景,三个孩童栩栩如生,表情生动,一眼可辨得司马光。还有画家马远,诗论家司空图。展现篇幅最大的算是舜帝,有三幅浮雕:舜耕历山、舜孝慈亲、舜陶河滨。接着还有杨贵妃、吕洞宾、大禹等共计11人。
   第三层主要以鹳雀楼的初建、兴盛、被毁、再建为内容进行了图文展示。依次为宇文筑楼,盛唐诗韵,金元之仓,风雨守望,再筑辉煌。原楼毁于元初,为蒲州城守将侯小叔烧毁,当时连同鹳雀楼烧毁的还有闻名遐迩的蒲州浮桥,烧毁之原因不得而知。新楼是1991年倡导修建的,1997年破土动工,2002年9月建成,是我国当代修建的唯一一座彩绘唐代风格楼阁。
   除此外,还用一副图案展示了另外的三座名楼,都因一首诗词而名扬天下。先是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再是岳阳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最后就是滕王阁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的《滕王阁序》)。
   在画的周围立一副对联,记忆尤深:一览兼收三省景,再登可赏四时春。
   进入四层就是“诗意蒲州”展示了。展示的诗人有:韩愈、司空图、李商隐、柳宗元、畅当、李益、王之涣。诗体常识有:近体诗、乐府、古体诗。更难得的是看到了舜帝的诗歌《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还有毛泽东先生手写的《登鹳雀楼》。
   对第五层楼我理解为演艺场。有一个不太大但是非常精致的摆满了排钟等古代乐器的舞台,舞台两侧先是一副对联:登楼弹月,兰雪堂除,西望长安千古地;把酒吟风,杏花村渡,中流永济一方天。上联旁是毛泽东先生手写的《登鹳雀楼》,下联旁是江泽民先生手写的《登鹳雀楼》,俱为红底金字。
   六楼是慕名上来的,讲解员告诉我们此处即可远观览景,又可欣赏王之涣等身铜塑像。登到此处也是喜忧各半,喜的是见了更多的对联:一为:何必再题诗,有名句千秋,举酒自应多感慨;已然皆放眼,看黄河万里,登楼犹可拓襟怀。二为:大河奔海,斜日恋山,妙景宜从高处赏;千古奇观,五言绝唱,名楼长借好诗传。三为:唐宋重文章,自司马光前,范水模山惟子厚;河楼留胜迹,问王之焕后,登高临远更何人?看到了王之涣的铜塑像,并与之合影。忧的是览景并无惊喜,看不见滚滚黄河,看不见巍巍中条。也即兴写的诗一首:
   昔日之涣览景盛,
   不见滚滚黄河流。
   中条依稀云雾中,
   一片稻田一场梦。
   待赏完鹳雀楼,已经身心疲惫,加上还有几百里路程要走,所有兴致嘎然消失,直接坐了电梯下楼。开了车一直开到普救寺后门,悠悠散散的进去,却发现并不是好的去处,凡人去都是从下往上走,循序渐进,而我们从上往下走,不知纲领,只依稀记得有一莺莺塔,白鸟纷飞;有一击蛙台、听蛙亭,神秘莫测。现在回到家里竟觉得有些遗憾。遗憾就遗憾吧!大概旅游都该有此结果,否则岂不负了好景千万年的造就。
  

共 9176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以纪实写法描述了一次运城之旅的游记,见证了运城的人文、地理、地貌、还有美食。作者把文章分为四部分描写,首先写山,山谓之“五老峰”,描写了登山一路所见的景致,劳累之中获得的乐趣。写水,水谓之“盐湖”,但却没有湖水的清澈和风采,把死海略作描述。写庙宇,庙为“关帝庙”,供奉关羽的庙宇,关羽是古往今来,老少皆知的人物,详尽的描写了关羽的形象,以及庙宇的建筑结构和雄伟气势。写文化,描写的却是“鹳雀楼”和“普救寺”。两处景点都与文化有关,主要描写了“鹳雀楼”的地理位置、建筑结构及每层楼的文化特点。文章诉述详尽,条理清晰,笔法娴熟。佳作荐赏!【编辑:素心萦月】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110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素心萦月        2014-11-09 13:54:36
  跟着老师的文章似乎游历一次美景,也想亲自去看看哦!
素心清婉,素月萦怀。
回复1 楼        文友:白水红叶        2014-11-09 16:18:40
  谢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愿生活幸福。
2 楼        文友:你猜        2014-11-09 16:04:05
  欣赏红叶老师佳作,祝好。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2 楼        文友:白水红叶        2014-11-09 16:18:53
  谢谢。祝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