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博物馆赏览集(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博物馆赏览集(散文)


作者:水墨灵溪 秀才,2467.9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33发表时间:2014-12-01 21:57:24
摘要:我一度认为,博物馆是了解一座城市的最真实、最原始的写照,它在风云变幻中见证了历史的前退,见证了岁月的变迁、见证了春秋的轮回。我们将它还原回去,那曾经的风风雨雨便逐渐浮出了尘土,浮出了早已远去的时代。

【荷塘】博物馆赏览集(散文)
   最后,是江西的文化。从古代的史前社会,江西这片土地上就有了人类的繁衍生息。历经千万年的风消雨歇,经过千百年的酝酿与积淀,江西文化,在宋明王朝曾步入了独领风骚、百花齐放的时代。在汹涌澎湃的江西文化洪流中,词人晏殊、晏几道、姜夔;诗人黄庭坚,杨万里,文天祥等谱写了一首首荡气回肠的千古名篇;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名列"唐宋八大家"笔墨挥舞指点方遒,文章句读尽显风流,更有汤显祖的《牡丹亭》道不尽缠绵的儿女情长,宋应星《开工开物》诉不完伟大的民间智慧;"八大山人"妙笔丹青,挥不去悲戚的亡国之痛。俱往矣!璀璨的文明,已成了飘渺的云烟,虽然时去时移,但我们还可以在先人们遗留下来的无暇玉器、华美金银,锦绣袍服和清幽书画中,依稀能品味到那个时代的清雅高洁的文人情趣,欣赏到那个时代落落大方的审美格调,感受到那个时代超凡脱俗的气韵芳华。以上种种,只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冰山一角。殊不知,在很古老的蛮荒大地上,是谁举起了人类的火把,燃亮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火炬。曾记得,唐代著名的"初唐四杰"中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这样写道:"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荆蛮而引瓯越",这几句话,也点名了江西作为古代中国的要冲和通道的地理优势。
   此次的参观,可领略到江西先民筚路蓝缕的开创精神、巧夺天工的超人智慧和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从而对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希望有朝一日,在这座宏伟的博物馆里,能够展示我们三晋大地上的文物,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三晋文明。
  
   【山西博物院——三晋文明的走廊】
   古老的山西,史称晋,又别称三晋。此得名于春秋战国时,战国七雄韩赵魏三国瓜分晋国而得名。古代的山西地区,就是一个富有文化特色的地区,这里是中国人类祖先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尤其是山西南部地区,它长期处于黄河流域中原文化的中心地带。尧舜禹时,就曾以这里为华夏族的政治中心,因而这里的文化长期居于领先地位。山西地区形势险固,素有“表里山河”之称。它位居于黄河中游地段,早在280万年前,这里就有了人类最原始的足迹。晋南运城芮城西侯度人,比云南元谋人还要古老。在人类的童年时期,手脚还未分工时,晋南这块土地上,我们人类的祖先早已经进行了人类早期文明的传承。临汾襄汾匼河人、丁村人的相继考古发掘,以及侯马——曲沃晋国家族墓地的发现,足以证明了晋南这片土地上,经历了无数的春秋轮回。
   三千多年前山西南部生活着怎样的族群,斜洞、腰坑、殉狗这是什么民族的墓葬习俗?霸国,一个只在青铜器铭文上出现的诸侯国,山西晋南临汾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霸国出世。
   2007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山西晋南临汾翼城抢救性发掘了面积约四万多平方米的墓葬结构。两年后,这座尘封三千多年的神秘的下来客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经过考古勘探发掘,一个从未起眼的诸侯国,反复出现在了出土青铜器上。霸国,史料和野史中没有一点记录的诸侯国,就这样突兀地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时间回溯到三千多年前,正是西周时期。周天子分封天下,霸国可能就是某个诸侯王的封地。经过发掘,这个诸侯国的丧葬习俗,又是别具一格。在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大墓M1和M1017号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纹饰的青铜器,玉器以及漆木器。数量最为多的是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种类齐全,做工精湛,琳琅满目。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鸟形盉和一尊凤鸟纹尊,还有燕候旨卣这三件。它的青铜铭文和纹饰与绛县横水墓如出一辙。考古人员推断这是霸国诸侯的最高统治者霸伯和他的家族墓地。在编号M1017号大墓中还存在二层台。在二层台上又凿出有是十一个壁龛。壁龛中摆放着都是漆木器。这些漆木器造型优美,品类独特,堪称漆木器中的精品。尤其是一件漆木屏风至今都不失古之色彩。生动华丽的图案,吸引了不少为之参观的人。在这座宏伟的博物馆里,我曾经看过来自白山黑水间,闽江流域、赣江流域、太湖流域出土的文物,更没有想到在这里能看到来自三晋大地黄河流域的分支汾水支流的文物。
   三晋文化,源远流长。它与塞外草原游牧文化,中原原始文化,形成了一支独特的文化圈。纵观中国文化,许多都是缘于黄河中游地段。比如说石窟造像文化、酒文化、佛塔文化,以及后来的商文化,都是缘于三晋大地,继而从这条文化走廊,辐射出去,传播到全中国。
   三晋文化,中国文化走廊里的一小段,他曾经也不可一世过,也掀起过全国的震惊。晋南这个群英荟萃的土地上,文明的演变历史,把你载入了史册,你将永远地为后人仰慕,直到我们的脚步走入另一个星球。
  
   【琉璃河西周燕都博物馆——千里姻亲】
   初冬的北京城,乍暖还寒,微有了点寒意。远方陷入深灰色天空中的燕山山脉,此刻略显得苍凉了许多。白昼的日光,缓缓地发着淡淡的光芒。抬头望去,似含羞似的避在云层中。秋叶掉落光了,听不见鸟儿的鸣叫声,只有寒风扑扑地吹拂着。
   我和朋友相约前去房山区的琉璃河,我们按着相约时间,彼此如约而至。天空放晴了,也有点湛蓝似的颜色了。我们匆匆忙忙地坐上了车,心情无比的澎湃。终于,车程两个小时,我们到了此行的目的地——琉璃河。
   到达琉璃河时,已近中午时分。放眼望去,低矮的村庄,掩映在一片枯槁的树林中。循着路标,我和朋友闲谈着徒步而去。远离了喧嚣的北京城区,此时的云天,要比城区里相对明亮。我们穿过一片片树林,才远远地望见,一座仿古建筑,出现在我们的眼帘中。朋友加快了行走的步伐,似乎很是着急地想进去看看。中午时,我和朋友找了家小商店备了点干粮和水,从商店主人的口中打探到去博物馆的路。
   按着商店主人的指示,我们又转了大弯,才隐隐约约地看见了一座正西方向的大门。越过了一拱桥,博物馆的少许面貌已是一览无余了。我们寄存了随身携带的包裹,便径直从博物馆的大门走进去。我们先绕着整座地面建筑巡视了一番,随后才向主体馆走去。门一开,几个深蓝色“鼎天鬲地”的大字,醒目地出现在了眼前。这座博物馆,是封建时期西周的一个诸侯国燕国的早期都城所在地,里面陈列着从这座博物馆下面出土的精美文物。随着展厅一路前进,一些从未知的故事,才逐渐了然于心。
   原来,在三千多年以前,西周的诸侯国燕国,便是现在的琉璃河。周克商以后,周天子分封天下,封了七、八十个同姓及异性的诸侯国。他的弟弟的分封地便是燕国,也就是现在的房山琉璃河。
   燕国分此后,在这里曾经辉煌过。从一件出土的青铜器上可以得知,当时的燕国定是富饶的。这件青铜器,俗名叫“牛头鬲”,它是这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造型相当独特,鬲身上浮雕着牛的样式,三足更是把牛的姿态,栩栩如生,可谓是鬼斧神工之作啊!不得不令人为之钦佩!
   这座博物馆,分为几个展厅,当我独自一人走进墓葬区时,心底顿时一股寒意涌袭上了心头。看着沉睡千年的白骨,一种歆羡之情,油然而生。历经三千多年的风雨侵蚀,这些“沉睡者”,依然让人感到惊讶。在文明伊始的时代,我们的先人是用一种怎样的智慧造出了令后人匪夷所思的诸多文物呢?静静地躺在玻璃中的这些地下来客,一次次唤醒了我。
   观完整个展厅,一些未知的史料,才逐渐浮现了出来。原来,西周时诸侯往来,往往是依靠姻缘来联姻,稳定和谐。这个燕国就是把自己的公主远嫁千里之外的晋国,国与国之间,通过联姻的方式,来共同维护各国的关系。琉璃河这座博物馆出土的几件精美文物,都是燕候当年为自己的女儿精心制作的陪嫁物。很可惜,原物我们无缘得见。只看到的是它的复制品,陈列其中。这当然有点惋惜,不过这几件文物,最终还是在首都博物馆得缘相见,弥补了我其中的遗憾。
   下午时分,离开博物馆时,冬风渐大。地上的枯叶,在寒风中被吹得七零八落。为了纪念此行,我拍了几张博物馆的外景,便匆匆忙忙地离去。
   琉璃河这座博物馆,本来早就该来了。每次想要来,都因距离的遥远而匆匆搁过。这次的一行,总算圆了我早已心仪已久的梦。虽然,博物馆内的一些展厅未进,无缘得见。但它的主体馆总算是亲自看了一看,这也足让我感到有所欣慰了。
   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是继我在周口店、明十三陵之后的又一次远行,意义非常丰富。我一度认为,博物馆是了解一座城市的最真实、最原始的写照,它在风云变幻中见证了历史的前退,见证了岁月的变迁,见证了春秋的轮回。我们将它还原回去,那曾经的风风雨雨,便逐渐浮出了尘土,浮出了早已远去的时代。
  
   【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厚实延绵】
   第三次去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结局和前两次一样,都是败兴而归。
   惊蛰过后的北京春天,春意渐渐萌发。京郊外的山野间,新芽吐绿了。远远的望去,绵亘的燕山山脉,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壮观了许多。刚刚退去厚重的冬装换上春裳后,顿然也觉得身上轻省了许多。独自在博物馆大门外徘徊了一会,既喜且悲。从栅栏门外望向里面刚刚被修葺过的主体馆,在温暖的春天里,显得比往常明亮了许多。
   春季的乍暖还寒,尽管还像侍儿扶起娇无力。但也能或多或少使人撩起一点想外出的念头。本拟想借此机会参观一下"黄肠题凑"的西汉广阳王刘建的墓葬结构。却偏偏不逢时机。毕竟,亲眼看到了,飘荡在心灵上的涟漪才有可能慰籍。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突然对古代的丧葬制度,颇感兴趣。尤其是每当看到那些手持探铲的考古学家在田野间作业考古时,心里便油然地产生了羡慕。那尘封的岁月深处,闪耀着林林种种的古代人的智慧。中华的文明源远流长,长得让人找不到其尽头。自从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安特生发现了仰韶文化,那段地下掩埋的岁月,才渐渐被后人剥开了浮土,显露了出来。自此,在东方的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一个个的考古学文化接踵而来,一次次的考古发现震惊世界。
   犹记得,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曾经发表过一篇名为《中华文化西来说》的文章。文章一经发表,顿时轰动了整个世界的考古界。外国人认为中国的文化源自西方。然后,经过交流碰撞传入了东方。这个观点,当然了,我们中国人是不可能承认的。北京周口店发掘后,人类从古猿到直立人,到能人再到智人现代人的演变,才开始被中外人所接受。历经几代考古人孜孜不倦的努力,终于向外国人证明了"中华文化西来说"是不对的。从仰韶文化到半坡文化,再到甘青地区的马家窑文化,乃自略晚点的齐家文化。这一系列的考古学文化,证明了中国的文化源自东方,经过古代的丝绸之路,然后,发展延伸。
  
   【明十三陵博物馆——定陵背后的私话】
   十三陵,闻名全世界,它是中国的帝王谷,也是中国最大的皇家陵园。这里沉睡着的,是曾经统治过中国的十三位明朝皇帝,有的雄才大略如成祖,有的碌碌无为如正德,有的神秘莫测如嘉靖,有的身败名裂如崇祯,但无论他们生前如何,百年之后终归于土,葬于这明朝的“万年善壤”。他们生前繁华享尽,死后又这般举世闻名,真可谓死生如一啊!偌大的古中国,试想能有几人能够安祥地静静地躺在这里,长眠于地下?屈指数来,也唯独十三陵可见一斑。
   初次到达十三陵,是今天的夏天。细雨过后,十三陵的山势变得朦朦胧胧。放眼望去,高高突起的山丘,一山连一闪。明十三陵,至今发掘开放的只有明万历皇帝的定陵。据说,十三陵的格局,完全是当时仿照明朝皇宫仿照紫禁城的格局修建的。
   一到大门,赫然五个大字“定陵博物馆”呈现在了眼前。再往里面走,是遗留下的遗迹和建筑物。其中一些已经被损毁,徒留些表面遗迹。定陵的重要部分是玄宫(也就是地下宫殿),我们随着人群从地上一直顺着楼梯大约下了几层楼高时,万历皇帝的长眠之所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这是一座规模很大的地下世界,分为前中后和东西两耳室。地下宫殿的规模,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当年从这座地宫中出土的文物颇多,而且件件都精美无比,史上罕见。真不知道,皇帝的奢华到了如此的地步,真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十三陵,一座东方陵墓的杰出代表。它不但拥有超凡脱俗的华丽,而且还拥有举世瞩目的敬仰。可谁知,它的背后还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定陵主人万历皇帝的一生,并非过得放任自如。恰恰相反的是,他的一生波涛汹涌,跌宕起伏。在地宫中还有两位陪葬的皇后,孝端后与孝靖后。他在一生的不如意中,把大多数的时光都倾付陪伴自己的女人身上。或许,他的女人能够理解他。参观完后,我才意识到,原来做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做。每个人在生命的这条道路上,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忧愁。皇帝也好,平头百姓也罢,遇到了谁都束手无策。谁也有谁的无奈和无助,不是皇帝就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

共 12591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组博物馆游记。作者游历了十个博物馆,各有千秋。给作者的震撼,那也是很大的。借助作者的游记,许多没有去过这些地方的读者,略知一二了,总有一个博物馆,成为他们心中向往的目标。每个博物馆,在作者的笔下,都有侧重点。记叙、抒情交织在一起,偶尔也能看到议论,作者正是将多种表达方式,灵活运用,才给读者的心目中,构建离开一种想象的空间。从外到里,从古到今,不管作者采选用的是哪一种视角,都给了读者一种美的享受,这简直就是一场博物馆盛宴,让人流连忘返。那内蒙草原的美,当淡雅向往。作者在文末,感慨清纯走远了,往事如昨,但是“偶尔突兀中想起了,抿嘴莞尔一笑。曾经的过往,不再伤痕累累。蓦然间,原来生命早已走过了那段时光。”富有哲思,令人羡慕!一篇厚实,全面的博物馆精彩游记,值得品茗细读,倾情推荐共赏!【编辑:清风淡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风淡雅        2014-12-01 21:58:35
  感谢作者赐稿给【荷塘】!问好!
在清风徐来的日子里,捧卷诗词,斜倚在竹椅里,笑看流年……
2 楼        文友:清风淡雅        2014-12-01 21:59:00
  从外到里,从古到今,不管作者采选用的是哪一种视角,都给了读者一种美的享受,这简直就是一场博物馆盛宴,让人流连忘返。那内蒙草原的美,当淡雅向往。作者在文末,感慨清纯走远了,往事如昨,但是“偶尔突兀中想起了,抿嘴莞尔一笑。曾经的过往,不再伤痕累累。蓦然间,原来生命早已走过了那段时光。”富有哲思,令人羡慕!
在清风徐来的日子里,捧卷诗词,斜倚在竹椅里,笑看流年……
3 楼        文友:清风淡雅        2014-12-01 21:59:30
  祝你在【荷塘】写作愉快!佳作连连!
在清风徐来的日子里,捧卷诗词,斜倚在竹椅里,笑看流年……
4 楼        文友:陕西派        2014-12-01 23:02:52
  看来你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了,这篇文,不知够不够纸媒水平。
5 楼        文友:潮仙        2014-12-03 09:41:19
  青春确是离我远了,留与我的,只是那些在时光飞逝、春秋轮回下若隐若现的无言伤痛。偶尔突兀中想起了,抿嘴莞尔一笑。曾经的过往,不再伤痕累累。蓦然间,原来生命早已走过了那段时光......欣赏佳作。问好学习!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