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传奇小说 >> 【雀巢小说】鲁南人家

精品 【雀巢小说】鲁南人家


作者:张桑麻 秀才,1274.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39发表时间:2014-12-13 13:28:48


   李鱼和凤枝去东屋的时候,荷香已起来了,在床上靠着床头坐着,阿义却不见了。早餐摆在饭桌上,有馒头,有稀粥,还有煮鸡蛋和咸菜。土根与柳絮儿在自己的屋子里,大概还没起来。李鱼向荷香问起阿义,荷香说,一大早便到庄上去了。阿义是庄上的主任,工作很忙。李鱼在心里不禁有些暗暗惊叹,他还没见过村干部穿得这么亲民的,就像个庄里下田刚回来的平头百姓,一身的泥土气。
   吃过早饭,凤枝坐在床上跟荷香说话,柳絮儿和土根也洗漱完过来了,没抱孩子,小牛还在屋子里睡着。李鱼便出屋来,到院子里站着。
   院子里有一株牡丹,两棵石榴树,它们都从水泥地上留着的盆大土眼里长出来。牡丹有几大朵,刚刚地谢了,一人多高的石榴树却正处花期,从满树绿叶里开出许多红艳艳的小花,石榴果已经坐出来了,大个的如鸡蛋,小的才若指肚,还顶着花。
   在屋子的边上其实是有一道半米多高的矮墙的,用砖搭砌,镂空状,靠近东屋处留一道小门,可以进出,墙头形成一尺宽的一条平台,上面晾着几双刷洗过的鞋子。
   院子小,院中却有一个很大的晾台,被高高地架空起来,有三四米高,遮在照壁到大门口的上方,又连同厨房的屋顶,合在一起,都成了晾台。在台的四边上有镂空的砖墙和铁栏杆,它们把晾台变成了一个很有情趣,很有安全感的独立空间。
   在院里晾台的东侧头上贴着照壁有一溜台阶,李鱼从那里拾级而上,人便走到了晾台里去,他感觉上面非常平整与开阔,站在上面吹着风,竟让李鱼联想到了飞鸟与机场。在上面,李鱼跟阿义家的门楼与屋顶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本来高高在上,鞭长莫及的东西似乎顷刻间就变得触手可得,感觉很异样。李鱼近距离地看清了翘起四角的门楼和屋脊上镶嵌的或站或蹲的陶鸟与陶兽。那兽与鸟很圆混,憨态可掬,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李鱼的眼界陡然间被抬高了,站在上面他居然俯看到了庄西的那条土路,而且看到了很长的一大段,它匍匐在地向两头延伸下去,直到被耸立的房舍所遮掩。在那条路的路西是好大一片平整的田野,路东则是瓦屋顶连成一片的庄子。李鱼头一次看到那么多连缀在一起的瓦屋的顶,他感觉那些屋顶很质感,像一件件陶器的工艺品,又像很多甲壳虫的后背,十分有趣。
   李鱼不知觉地爱上了荷香家的这座院子,长长的一趟子高耸的瓦屋,独立在外成一间的厨房,院子里的牡丹与石榴树,宽阔高敞的晾台。白天没事他就在院子里走动,观察,更上到晾台上去,眺庄里庄外,吹风,晒太阳。晾台上的阳光很好,李鱼相信它是牛老家也是鲁南的一个制高点,因为牛老家这里是一脉平原,无山。热闹全在下面,屋子里或者院落中,在上面的时候李鱼觉得他独自享受了白天的一份安静,便觉很超脱。那一刻,他把自己的身心全部打开,让自己完全变成一株渴求阳光的植物。
   鲁南一年里种两茬庄稼,李鱼他们到牛老家的时候,阿义家田里的第一茬作物已经收回了,有三十几编织袋的大蒜已收拾干净,很整齐地堆在东屋窗下的墙角,另有一百多袋码在庄西路那边一条干沟旁高高的土埂上。麦子已经打完卖掉了,剩下的两堆枯黄的麦秸散乱地垛在院外的大门口。在这个季节庄里每家的院子口上都有脱完粒的麦草,包括庄里的那些纵横交接的土路上都有零零散散被遗落的麦草铺着,因此这个时候的牛老家是一个飘散着麦香的村庄。
   阿义一整天都没在家,中饭和晚饭也没回来吃,直到夜里很晚才回来,身上有些酒气,说与人在外面吃了,在忙庄上的事。
   这天夜里,李鱼与凤枝在东屋里坐了些时候,看着电视,跟阿义与荷香一边喝茶一边掌灯夜谈。屋外,仍然是很黑的夜晚。没有鸟鸣,院落里有一只蛐蛐在断续地叫。
   白天午睡了很久,回到西屋去,迟迟地睡不着,胡乱地想着些事情,夜的各种声音便是在这个时候显露出来,闯进了李鱼的世界的。李鱼听到风在院子里鼓动,它用力摇那株牡丹与那两棵挂果的石榴树,院落里留下了风穿透一些带缝隙的东西后所过滤下来的细微琐碎的声响。李鱼想见到,此时最大最猛烈的风声应该潜隐在庄西的那片梧桐树林,它们制造出声音,然后不断地把它们摇碎在野地里。
   半夜里,有一两声蛙叫从庄西孤吊吊地传进院子里来。李鱼猜它们一定来自土路西那条一人深,两米多宽的干沟,沟里长满了油绿的半尺高的草,有些凹处,存着一小泡雨水,那水里生了水藻,水面漂着一层翠皮。
   李鱼伏在枕上侧耳倾听,却又隐约感到那蛙声不在庄西,而在庄北,似乎很远,那里的蛙声开始变得稠密,许多的蛙声交织在一起,厚成一片,起起落落着,不绝于耳。这蛙声在宁静的夜里听起来犹如新生的笋子一般的脆嫩,也很湿润,仿佛那叫声里含着水分。李鱼突然感到鲁南的夜也并不像表面那么的简单与平静,它真地是可以藏匿太多的东西。只是这些东西容易被夜晚所遮避,容易被沉沉的睡眠所掩埋,就像埋藏在泥土里的藕。鲁南的夜,原来很丰满。
   在鲁南熹微的小夜曲里李鱼睡着了。在他睡熟时,感觉有一些细小的声音索索地闯进了他的梦境,从而使那梦不再单调,它被鲁南的夜浸染得有些斑斓。
   李鱼不晓得蛙声是什么时候停止的,他醒来的时候,蛙声已经不在了,这倒让他疑惑昨晚的蛙声是不是真地存在,或许那只是一场略显喧哗的梦而已。李鱼有些恍惚。
   鸟鸣,很多的鸟鸣,塞满了李鱼的耳朵,喧嚣在院落里,那么婉转清亮的歌喉展开在庭树上,把院子吵成了一个早会的会场。李鱼明白了,他是被鸟叫吵醒的。天刚放亮,幽微的清光从窗子上透进来一点点,屋子里仍然很黑。凤枝睡在一旁,李鱼看不大清她的脸,像是月下的一幕场景,一片朦胧。
   李鱼和凤枝起来的时候,鸟叫已经转移到了院西的梧桐林里去,变得很稀薄。他们提了手巾去院子里洗漱时,发现土根和柳絮儿已出门来了。此时,他们正在院子里,身边是一辆婴儿车,小牛也醒了,正在车子里活蹦乱跳地扬胳膊蹬腿儿,笑着撒欢儿。日头已经升起来很高了,阳光很暖,又是一个晴朗的天。
   吃过早饭后,阿义就又骑车摩托走了。凤枝说要去荷香家的田里走走。田很近,就在庄西不远处,过了干沟上的涵洞的平板桥走不多远就到了,在家大门口都能看到田的位置。现在荷香家的那块田里有几垄棉花,收割完的麦地又种上了晚玉米。上次来凤枝曾跟荷香到过田里,所以很容易找得到。
   走在鲁南的田野里,李鱼恍然间乱了季节,秋与夏两种景象穿插在一起,绿的是棉苗和玉米,枯黄的是麦茬。在北方看不到这么含混的景象,那里四季分明,秋就是秋,夏便是夏,庄稼们荣一起荣,枯一道枯,整齐如一,根本不会出现如此的季节乱像。
   荷香家的棉花长势不错,叶稞很壮实,已经近一尺高了。麦地里的苞米苗也出土来了,刚刚放开两三片叶子,一道道绿色的线沿垄远去,田变得像一块缀了图案穿丝引线的布。
   牛老家人有几个在田里劳作着,多是女人,头上蒙着块手巾,或锄或薅,还有人推着独轮车的犁在犁地灭草。李鱼与凤枝跟她们攀谈了一会儿,那几个人知道了他们是阿义家里来的客人,到了地头的时候就停下手里的活计来跟他们说几句话,人都笑笑的,相当淳朴。
   离开那块田,李鱼和凤枝顺着田间那条落满枯黄麦草的路径直向西走,走到了田边的一条横路上,在那条路边有一户人家的地头上长了百十株的一小片早玉米,还没打棒子包,长得正翠嫩,一条条碧绿的叶子四外披拂着,翡翠似的。李鱼很喜欢这些玉米,进到田中间去,转着圈抚摸那些青青的叶子,他感到有股绿色的水正在那块玉米田里流动,满地里都是青草的气息。
   在土路的西侧也有一道很深的干沟,有一个妇女正在沟帮上放着十几只山羊。后来,那女人把羊赶走了,赶进了不远处田野当中一处茂盛的密林后,不见了。李鱼曾听阿义说过,那些树后面藏着一个村庄。他用手指着,说那黑的地方就是。李鱼当时努力地看了一下,只见黑森森的树影,不见村庄。
   在牛老家的田里有很多土丘,东一座,西一座地分散开。阿义说,那是坟,牛老家人都是把先人葬在自家的田里。平时,一边侍弄田,便可以一边随时随地的瞻仰与怀思。李鱼想,这里的人一定孝顺,不过他不免有些担忧,心想那些田慢慢地会不会都变成了坟地。
   李鱼与凤枝回到庄里,已近中午了,发现有一个拄着根很长木棍的老太太在荷香那屋里,木棍很长,高过了人,她人很老了,驼着背,瘪着腮,一头的白发,脸很小,很圆,像布满褶皱的枣子。荷香跟他们说,那是她的婆婆,一个人住在他们从前的老院子。李鱼和凤枝后来发现这个老太太经常来,来了也不说话,而只看着荷香笑,有时就凑近前去给荷香揉那条病腿。有时那老太太偶尔说出一句话来,像是对人,更像是在自言自语,说完就哈地一笑,随即脸就绽成了一朵菊花。李鱼与凤枝听不懂她说的话,荷香半躺着倚靠在床头当没听见。我们有些纳闷,荷香就说,她也不知道她说的是啥。人老了,大概是又回归了呀呀学语的孩子性,庄子里已经基本上没人能听懂和读懂她了。
   时而有人来看望荷香。一天上午,家里来了一个老头,九十多岁了,人很瘦小,背已深驼,须发皆白,戴一顶褪旧的飞了边的小草帽,上身穿一件白色背心,外面又敞怀穿一件已洗脱了色的皱巴的浅蓝色衬衫,拎了一兜鸡蛋来看荷香来了。阿义叫那老头三大爷,说是庄里牛姓的本家。阿义对老者相当尊重,人有些惊慌,感到手足无措,一再地跟老头说,“,三大爷,你看您这么大年纪还来看啥,还拿这些鸡蛋,赶快拎回去自己吃去吧。”老头闻言却正色说,“大侄子,你一定要收下,你要是再不收,那三大爷就生气了。”老头手里抓着块手帕,一个劲地擦眼睛。人老了,眼睛总让下流泪。阿义只好收下了,从屋里捡了点水果回赠给老头,老头坚决不要,人一扬手,告辞了。见他年纪太大,李鱼、凤枝还有阿义他们都送到了大门口,没想那老头一片腿,飞身上了停在门口的一辆倒骑驴,然后说声“回屋吧!”晃晃悠悠地骑着车就走了。看他这么大年纪身手还这么敏捷,望着他远去的背影,这些人站在大门口上都笑了。
   天很晴朗,温度渐高,阿义和土根把一张多余的床安在了正对大门口的门洞里,上面铺了一张草席,没事,李鱼和凤枝就去坐在上面凉快,大门大敞实开着,裹着禾味的过堂风就由庄西的田野上吹进来。李鱼把旅行包里随带来的几本散文杂志拿到床上来看,看一会杂志,朝大门外望几眼。从大门口望出去,看到西边的梧桐树与田野,有别有洞天的感觉,不禁大爱门外风景。
   天热,屋里闷,中饭和晚饭也逐渐地摆到了院子中来。中饭就到门洞里去吃,有的人就坐到了床上。荷香依然在屋里吃,吹着风扇。吃完饭,饭桌撤下了,人仍坐在院子里中的阴影里凉快。柳絮儿穿了件橙色的半袖,黑色长筒丝袜与牛仔短裤,颇有了几分妩媚。小牛在柳絮儿的怀里,已经睡醒了,吵着要吃奶。柳絮儿把半袖的前襟往起一撩,便露出一只奶子来,然后一手揽抱着孩子,另一只手的指缝夹着那奶子把奶头很麻利地塞进了小牛的嘴里,小牛就吃起来,而那奶子却还在外面露着大半拉。柳絮儿似乎忘记了,他喂得很专心,心思全在小牛身上,低着头看着孩子吃。柳絮儿真是个肤色略偏于棕色的人,李鱼发现就连她的乳房都是跟手脸一个颜色。李鱼就暗暗地想,看来她真不是阳光晒的。不过,柳絮儿的黑却又丝毫掩不住她的青春与美丽,她绝对是个美人,人一笑起来那么明媚,风情万种。
   片刻,李鱼起身进了西屋,阿义则仍坐在那里,若无其事地与柳絮儿和凤枝闲聊着。李鱼曾听人讲起过关于南方的一个笑谈,说南方如何的开放,说公公正面对着一堵墙站着那撒尿呢,儿媳妇就会走过来,然后站在公公的身旁,说,“爸,吃饭了。”而公公则一边尿一边答复,“嗯,我就来。”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当时李鱼就觉得很好笑。
   阿义很喜欢孩子,每每从大门外风尘仆仆地回来,在院子里见到婴儿车里的小牛就凑过去,弯下腰逗孩子,伸出一只手抓住了孩子的小鸡,“小牛,小牛”一声声地叫。小牛则欢腾了,躺在车子里,又扬胳膊,又蹬腿儿,身子直打挺,撒欢儿地笑,就像条活蹦乱跳的鱼。
   晚上,几个人会到院子里纳凉,拿着小凳坐在石榴树下,石榴还在开花,还在坐果,一树璀璨,有些果没坐住,化了,便从树上不断地掉下来,砸在水泥地上,在静谧的晚间啪嗒啪嗒地响。夜里,蛙声一直都在,断断续续地吵着鲁南的夏天,使那夏天充满了憨趣。
   李鱼一直惦记着想去寻找蛙声。这一天吃过早饭,他就与凤枝出了门,顺着大门口的土路向北走,在靠近村北的地方他们见到了一个很大的水泡子,很大很大,跟庄子一样,在那条土路东,紧贴路边,一面是路,三面都是房舍。在这泡子北有座小土庙与牛家的祠堂。
   李鱼他们继续向北走去,发现在庄子北头上有一家牛老家饭店,出庄子北面就又是田野,他们直走到了一趟东西向的林子那里,林间夹着一条沟,很宽,沟上架了一座平板桥,沟里有水在流,尽管水量不是很大,但这已经明显不是干沟了。

共 17112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鲁南人家,没有故事情节,满篇的文字都写的是鲁南乡村的风土人情,看了以后,如同走进了鲁南乡村的田园之间,看到那里的村庄里朴朴实实的鲁南人,听到夏夜里那一阵阵蛙声,小说中的人物很简单,也没有突出的事件和主要的主人公,仅仅是李鱼与凤枝夫妻到鲁南的一个村庄的一次旅行,了解了鲁南的那些从古老的风情里脱胎出来的现代民情,又难以完全蜕化掉古朴。简简单单的叙述,朴朴素素的民风民情,朴朴实实的鲁南农民,加上鲁南那村庄里热情的待客与田园的素淡,构成了一幅朴素无华的乡村图画。推荐阅读。编辑:苏庸平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214002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妹        2014-12-13 13:37:22
  很美的鲁南乡土人情画。欣赏了。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回复1 楼        文友:张桑麻        2014-12-13 14:16:08
  谢谢闲妹的赞赏与鼓励,遥握,问好!
2 楼        文友:张桑麻        2014-12-13 14:15:00
  感谢苏老师给我过稿,给我的细致用心的编按,您辛苦了。向您问好!
张桑麻
3 楼        文友:邵魁先生        2014-12-13 18:13:04
  这是小说吗?
回复3 楼        文友:张桑麻        2014-12-14 20:05:12
  哈哈,偏于散文。
4 楼        文友:苏庸平        2014-12-13 18:26:18
  严格地说,不是小说,因为它不具备小说的要素和特点。也不像是散文,倒像是一篇乡村游记。
用一颗真诚的心交天下真诚的朋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 楼        文友:水悠然        2014-12-14 04:38:37
  散文化语言小说,通过李鱼两口子探望受伤的工友的历程以及一路上的见闻,展示了淳朴的民风,赞美了普通劳动人民朴素善良的高尚人性品质。此篇小说对社会生活环境细腻,人物性格突出,叙事张弛有度,立意高远,大有著名作家郭文斌小说文风,难得的一篇散文化语言佳作!欣赏,问好张老师冬安!
一滴水所折射出的社会究竟有多大?
回复5 楼        文友:张桑麻        2014-12-14 20:06:05
  多谢水悠然用心细致的点评,谢谢了。
6 楼        文友:水悠然        2014-12-14 04:48:05
  强烈建议苏老中文大教授去看看郭文斌老师曾获鲁迅文学奖的散文化小说《吉祥如意》然后再进行评论!人类在进步,时代在前进,小说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尝试不同创作手法的运用,正所谓文无定法,文学岂能永远停留在昨天!
一滴水所折射出的社会究竟有多大?
7 楼        文友:水悠然        2014-12-14 04:52:49
  还有一个疑问需要向苏大教授提点一二,您说“又不像散文,倒像一篇乡村游记”。那么请问,游记不属于散文吗?那么游记又属于哪类文体呢?请苏老赐教!
一滴水所折射出的社会究竟有多大?
8 楼        文友:潮仙        2014-12-14 08:09:37
  好巍峨的一座山,山顶上举着铁塔,雄浑无比。李鱼与凤枝没去过泰山,但火车打那山旁过,李鱼一眼便认出来了,那泰山厚重的一个侧面就仿佛是在一幅山水画里一般。 欣赏佳作。问好学习!
回复8 楼        文友:张桑麻        2014-12-14 20:04:24
  多谢您的赞赏,谢谢。
9 楼        文友:苏庸平        2014-12-14 08:39:17
  可以说游记也是散文,散文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我说的本文不属于散文是狭义的。
用一颗真诚的心交天下真诚的朋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0 楼        文友:小泥儿        2014-12-14 12:40:40
  老师写的真好,鲁南的风土人情淋漓尽致,感受非常亲切。
做一张有字的纸,努力让上边的字有价值,因为纸寿千年。
回复10 楼        文友:张桑麻        2014-12-14 20:03:31
  多谢小泥儿的赞赏,向你问好。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