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歧亭叙事 (散文)

精品 【江南】歧亭叙事 (散文)


作者:决决流冰 秀才,2644.7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627发表时间:2015-01-12 20:54:11


   在东门,有两处尼姑庵:海岳寺和百子堂。海岳寺和百子堂应该有百年历史,我从前人的笔记中能够找到一些点滴的记述。海岳寺在东门的一处高坎上,规模很有气势,到处都是斑斑古迹,那种沧桑是在岁月的流淌中浸淫上去的。院子很空旷,花草烂漫。我曾经纯碎以游者的心情上门一次,两个簸箕大的“佛”字格外耀眼。百子堂建的中规中矩,古色古香,一些楼燕在春天来时,呢喃作语。我想象那些燕子一定是前朝的精灵,从唧鸣中讲着世事更迭的故事。它东南的墙角,正是旧的举水岸边。设非沧海桑田,一定是流水淙淙,船筏穿梭。袁鸣先生对五十年代的海岳寺和百子堂境况有过记载,非常生动。他说:
   “……后来又到『百子堂』,它的前院院墙上半部系陶土烧成的各种动物鸡马牛羊等,外形粗犷而生动,线条简洁而流畅。院内有一棵参天古树,上面有五个鸟窝,一进门喜鹊叫个不停,出来几个尼姑迎接我们,她们个个眉清目秀、温文尔雅,我们参拜了观音菩萨、王母娘娘、送子娘娘。表姐说:只要心善菩萨会保佑你的。接着我们又到邻近的『海岳寺』,一阵阵梅花的幽香扑鼻而来,院内还架起一口大锺(后来我在西安碑林看到过),走进庙门远远看去,正堂耸立着巨大的如来佛像,下面是各路神仙,十几个僧人在大佛前念经。我们烧香拜佛后走进右堂,内面供奉着玉皇大帝、天官、天兵天将。走进左堂是阎王殿,有阎王、判官、牛头马面、小鬼,这时我控制不了自己,手直哆嗦,依偎在表姐身旁,表姐说:不要怕,阎王不会伤害好人的……”
   按照袁鸣先生的记载,在那个年代这两个寺是很古朴和繁纷的。现在历经时代的风雨,其规模和影响远不如从前。
   走出歧亭镇外,杏花村有“杏林寺”,早前叫“文明寺”,是同姓悟正大师杰作。悟正大师是我一位非常要好朋友的妻兄。早年在归元寺学法,为昌明大师的徒弟。后来于杏花村建庙。在九十年代初期,杏花村只是山明水净,其“杏花古刹”早被岁月的风云湮没。最初建寺也很辛苦,后来规模逐渐扩大,有五百罗汉,栩栩如生。里面还悬挂着当代名医王光润、占茂怡老夫子为杏花村的题诗,字写的非常了得。杏花村确定开发以后,就被收购。很多年到现在,依然是半拉子工程,不能不说有些遗憾。杏林寺要恢复乾隆下江南时那种盛况,谈何容易?
   在香山,还有一座古庙,在一丛凸起的山坡之上。我曾经前后两次去拜谒。在四面空旷的田野中,香山古庙像世纪老人,屹立于风雨之中。梵音如缕,清风如剪。登高俯瞰,天地空寂,那种苍寮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我从文史资料中得知:香山寺的始建与朱元彰有关,但不知道流传的是什么样的故事。清末民初该寺住持竹溪法师曾做过国家主席董必武的私人医生。那寺后来做过私塾,六十年代曾办过中学、卫校,在歧亭、宋埠老一代的乡村医生很多就是从那里培养出来的。在战争年代,歧亭本土的共和国将军周纯麟、赵炳安曾常据此地领导革命,中原突围也在这里留下足迹。据说湖北省省长张体学也曾在这里逃过难,被乡民所救。
   香山寺对我的印象让我想起辛弃疾的《水龙吟》,“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在大胜山还有一座庙,不知是不是叫“大胜山庙”,我在九十年代时曾经利用下乡工作绕道去了一次,仅此一次。正是初夏,树木葱茏,蜂蝶飞舞。在一个山谷边,有几间土木结构的瓦房。去时是上午,走进佛院,一位道姑正在浓密的树荫下用毛笔抄写佛经,字迹很正楷,比我的钢笔字强多了。我很诧异,在如此的偏僻佛院,还有一位年轻的道姑,在毛笔字不看重的时代,静心抄着佛经。真的很诧异。和她交谈了几句,就离开了。那道姑后来在九骡山看见一回,正在做着佛事。大约是“走穴”。现在已经年过半百了吧?世事无常,不知还在不在那里枯守?
   歧亭还有很多庙,大部分湮没于故纸之中。史书上记载的最有名的是“桃黄庵”,在东坡桥之东,林木阴翳,为王翊所居,自号“桃黄道人”,与苏东坡有交集。明代文学家熊吉有《桃黄山人赞》:桃黄之庵,中有隐君。尸居蔬食,抱朴含真。匪道曷依,匪善修行。无怀之氏,葛天之民。以陶渊明喻,完全是一副隐士的写照,有些仙风道骨,不像生活在红尘之中。
   这世界有很多疑问让我们纠结,所以我们总是想寻找内心的归宿。在找寻中,我们遇到了佛的浩瀚,想在它的胸怀中有一处偎依,有一种迷茫时的依托。年少时看到那些藏传教徒一步一跪、一步一拜很是不解,现在想来他们的每一次跪拜都是一次心灵的净化,向超我和忘我迈进一层。这就是修行。
   佛以轮回教导世人从善和修善,众生平等,草木同心。这种因果的鼓动比任何主义更有盲从性和说服力。
  
   【九】鲢鱼坝水库记
   那一年我到洞庭湖去的时候正是盛夏。游完八百里洞庭,浪激飞舟,看君山翠竹,登岳阳楼已是日暮时分。残阳斜照,波光粼粼。怀想古之仁人,登斯楼,作斯赋,不禁感概万千,口占一首五绝:一杯洞庭水,半撮君山茶。岳阳楼上坐,风晚看残霞。当是之时,其实我想到了歧亭的一处风景名胜---鲢鱼坝水库。这不是没有情由的,因为在鲢鱼坝水库正中,也有一个凸起的岛屿,像洞庭湖的君山,正是“一螺青黛镜中心”。
   手头没有鲢鱼坝水库的水文资料,如果查到《宋埠区志》相信一定会记载。之于麻城,鲢鱼坝水库算一个中小型水库,但之于歧亭,它就是湖南的洞庭湖。
   鲢鱼坝水库位于九骡山北侧,出歧亭两三里。远远就可以见一渡槽,如长虹卧波,这几乎没有夸张。那渡槽长逾百米,槽沟连接两边的水渠,其上方是水泥铺成的平坦地,两边还有护栏,既是一个交通通道,也可以供人游览。站在上方,歧亭集镇的轮廓匍匐在脚下,村烟芳树,一览无余。相信生活在那里的男孩女孩在童年时光,这是一处乐园。如果两情相悦,在夕霞的浪漫中,也是谈情说爱的好地方。这水渠直通浮桥河水库,也有水闸与鲢鱼坝水库相连,在干旱时节,为歧亭、新洲凤凰的救命水。水闸和渡槽建于大跃进时期。大跃进早期因为杀鸡取卵,还有一口血可喝,到了五九年,浮桥河水坝修建就没有那种幸运了。据说当年在建浮桥河水坝时,在赶工的路上,经常看到饿死的饥民躺在路旁,人们自顾不暇,这些无名的尸骨连收尸的人也没有。某个数九寒天,来了一位视察的县委书记,纵身跳入水中,拦河筑坝,这一举动让无数的身疲力衰、羸弱骨瘦的乡民不敢落后,县委领导做了半小时就离开,可怜那些蚁民在热血沸腾的时刻,只好一直坚持着,没日没夜,凄寒和饥饿像两只毒虫无完无了侵蚀,昏的昏,死的死,伤的伤。人类的文明史,从来就是充满血腥和杀戮,生灵涂炭,蚁民的结局差不多只有两个字:悲惨!何况在疯狂的时代!我们记住曾经的悲伤,就是期望这些故事不再重演。
   站在大坝堤梗上,眼前的水库波光粼粼。水是柔曲的,所以孟子说“上善若水”。那些水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脚,像是在一泓不规整的天幕中缓缓流动。山的倒影,黛黑的山峰折射在水中,模糊而苍翠的树木成为一瓣瓣画笔,大自然虽然巧夺天工,可惜我没有绘画的天赋,不能将它的晨影夕照记录下来。在某个秋山静谧时,我沿着浅浅的水脚,缓步前行,企图穿越四周的轮廓,寻找它流动的足迹,走了三四里,一些巨石,苍黑苍黑的巨石,像一扇大门挡住我的去路,从陡峭的山岩匍匐爬过,开阔去又别有洞天。但我终于还是半路而废,因为实在是太遥远。在水的中源,有些裸露而伸出的沙滩,像一片屋桷在水中摇晃,我徜徉其间,柔软的水花抚摸着我的双脚,那一丝丝寒意也充满温暖和问候。沙滩伸出的最远处有几块礁石,终日在风吹浪打中已熏得褐黄,像有几十年烟龄人的牙齿。一半沉浸在水中,一半突兀于水上,我想起了S市。S市的江边有无数这样的礁石,长年如溺水的儿童。惯看秋月春风,冷眼红尘兴衰。这礁石其实也一样,只不过没有船呜,没有人声鼎沸,有些孤寂,在偏安一隅的深山,像禅定的老僧。我不敢去侵扰它,更不敢去亵渎,做些诸如坐在上面,双脚拨弄水花的动作。一直为不能生活在长江或大海边遗憾,有时候渴望看到一轮红日慢慢沉浸于苍茫的大海或粼粼的江花的画面,那画面在梦里无数次出现,现在我退而求其次,看到了礁石,看到了粼粼的波光,看到了山峰碧透碧透的倒影。我有些满足。在生命里,山太坚硬,只有水充满灵性,充满妩媚。屈原《渔父》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一清一浊其实是人心,于水无关的,我仿佛找到了那种感觉。
   湖心有数个小岛,像婴孩仰出。曹操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如果放入其间也是很恰当的。只不过没有“洪波涌起”。那种恬淡也是人生的一大境界。我无数次的眺望,希望置身其上,终未能如愿。岛上的生物,能够避免人类的侵扰,也是幸事。听人说,若干年前还是在生产队时,一群年轻的姑娘,摇晃一只木筏到对岸去插田,由于人多秧重,一阵旋风过来,最后船翻人亡,七八条花样年华的生命就这样陨落。从此我每每站在那湖边,就想到这湖中还有魂灵在游荡,像一只只浪里白条,那些游弋的鱼儿或许是她们梦魂的使者,出来就是为了看一眼故乡的炊烟和山月,看一眼亲人眸子中的凝望。无独有偶,在我的故乡也有一座湖,叫“海螺湖”,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有七个如花似玉的姑娘相约一同殉湖,瞬间破碎了七个家庭的梦。那一年据说竹子开花,竹子开花就是不寻常。这两件事贯连起来发生的年代一样。想来多少有些惊悸。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活生生的实例。当下,人们在追求财富最大化时,对大自然的杀戮已肆无忌惮,到处都是污浊横流。好在鲢鱼坝的水还未完全伤害,还是清凌碧透。我做这一篇短文只是想表达一个意愿:
   救救水源!人类,请善待它吧!
  
   《歧亭叙事》写到这里第一部分已经写完了。算是一篇系统回顾的文章,于歧亭多少有些意义。我或许还可写它的风俗,但那风俗,我毕竟还有很多不明究理。某一天有兴趣时,可以添加。我曾经期望的《歧亭八记》大部分或单篇、或咬合记在其间,只不过叙事的方法和口吻完全不一样,自然风格与最初的设想也不同。在第二部分,我要写医院,像是为它作一个传记,记录它几十年的风雨变迁。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在我的心中恰如春草,更行更远更生。作为一个旁观者和亲历者,我的记述只是局限于我的眼光和感悟,我不知道最后的文字将变成何种模样。诸君拭目以待吧!
  
  
   (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作于听雪庐)

共 24692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2345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具有史料性的文章,作者以详实的资料,渊博的知识,将歧亭的古往今来展示在我们面前。其间,作者旁证博引,娓娓道来,将满腹的情感倾注在个小镇之上,一草一木,一字一句,一村一水,都有令人历历在目之感。这是一个用文字诠释文化,用心灵呼唤文化的写者的心声。历史遗留下来的千年文化在沉淀中优显着它的厚重与沧桑,我们走在历史的一段,思索着,触摸着,脑海里是敬仰也是向往,是回顾也是呼唤。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我们既是旁观者,也是亲历者,更应该是行动者,保护者。那一个个离我们远去的人物,笔墨纸香犹存,那一个个实实在在的称谓,还是如此亲切,寻觅着踪迹,哪里才是你跳动的脉搏,才子佳人,演绎着多少凄凉悲戚的歌唱,又有多少感天动地的传奇,上善若水,上若至善,让我们一起在这字里行间,感悟凝重,体味深邃,呼唤蓝天,善待生命。如此用心的文章,令人叹服,深刻的主题,引人深思。欣赏佳作,倾情推荐!——责编:哪里天涯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114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5-01-12 20:56:26
  问好流水,文章耽搁久了,望勿怪。
哪里天涯
2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5-01-12 20:57:53
  厚重的思想,详实的资料,体现着作者渊博的知识,以及内心的渴望与责任,欣赏了。
哪里天涯
回复2 楼        文友:决决流冰        2015-01-12 21:30:13
  谢谢美评!这么长一篇文章读下来,还要写评语,真是辛苦了!
3 楼        文友:樱水寒        2015-01-13 14:00:13
  江南约稿】2015第一期同期同题征文《网》欢迎您的参与http://www.vsread.com/article-510658.html /> 首届网络原创短文学大赛征稿欢迎您的参与http://www.vsread.com/bbs/topic-56-568664.html
樱水寒
4 楼        文友:樱水寒        2015-01-13 14:01:44
  问好作者,很不错的文章,情景交融,给人很强的画面感。感谢赐稿江南,期待您更多精彩!
樱水寒
5 楼        文友:樱水寒        2015-01-13 14:02:01
  江南约稿】2015第一期同期同题征文《网》欢迎您的参与http://www.vsread.com/article-510658.html /> 首届网络原创短文学大赛征稿欢迎您的参与http://www.vsread.com/bbs/topic-56-568664.html
樱水寒
6 楼        文友:履泽        2015-01-13 14:42:57
  这文不错。
时光飞逝,岁月变迁,记忆燃烧的温暖,一如从前。
7 楼        文友:河南雪儿        2015-01-14 10:39:24
  欣赏,问好作者。
河南雪儿
8 楼        文友:李潇然        2015-01-14 11:07:49
  文章很厚实,也很深刻,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
9 楼        文友:李潇然        2015-01-14 11:09:01
  我看了好久,辛苦天涯编辑,写的按也好。给两位献花。
回复9 楼        文友:决决流冰        2015-01-14 16:38:31
  谢谢你了
10 楼        文友:心若闲云        2015-01-14 11:42:33
  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进一步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水平,拜读佳作,问好作者。
回复10 楼        文友:决决流冰        2015-01-14 16:37:24
  问好!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