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哲学的沉思 文明的脚步

绝品 哲学的沉思 文明的脚步


作者:吴需荣 秀才,2405.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401发表时间:2015-01-14 18:18:37

哲学的沉思  文明的脚步
   善良的浪漫主义大师们,在文学上留下了永久的丰碑,在思想上留下了宝贵的精神,但是,无拘无束的浪漫之舟,在全世界的人海中航行时,随意飘荡任意东西,没有任何规则,有的只是理想和信念,最终给现实生活留下了歇斯底里症。
   卢梭、尼采是真正的激情四射的文学思想大师,他们任自己的思想驰骋、文字纵横,最后,只有疯狂才配得上他们的伟大。
   浪漫主义者追求一切强烈的、炽热的感情,反对平实的、简单的生活,所以在爱情中尝试轰轰烈烈,在装扮上喜欢奇装异服,在时间上追求古色古香,在地理上践行行者无疆。浪漫是对平凡生活和孤独本性的一次彻底反动,在浪漫主义大师的笔下,人们领悟了永远高不可及的精彩生命。但是,影响巨大的浪漫主义思潮,在带给人类无上的艺术享受和高贵的道德情操时,同样带给了人类宗教式的狂热。所以,拿破仑、希特勒几乎凭一己之力,横扫了整个欧洲。当然,世界因此多了很多为理想牺牲的殉道士,哪怕是罪恶的理想。这是实用主义者所无法想象的。
   为什么思想高贵的卢梭却是个行为怪诞的恶人?为什么如太阳一样光照四方的尼采是个疯子?为什么追求国家社会主义的德国人成了希特勒的屠刀?唯美的热情啊,你为什么成了宗教一样的双刃剑?
  
   卢梭的教育论
  
   卢梭是伟大的思想家,但并不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并不是教师,最多业余担任过音乐家教,而且他的孩子全部被送进了孤儿院。可以说,他完全没有教育实践。然而,他深刻的思想在教育这个领域同样熠熠生辉,所以他的教育理念瑕瑜共陈。
   首先,卢梭认为,人会受三种教育:自身天性的,身外之物的,身外之人的。一个人最大的快乐是这三种教育能够一致,而要一致,那只有其他教育服从天性。这是他教育理论的出发点。这个出发点有没有问题?教育是人的社会化,即把一个自然的人教化成一个社会的人,一个天性利己的人教化成遵守社会规范的人。在此期间,肯定会动摇一个人的天性。人要压抑天性,肯定会觉得不自由,觉得痛苦,但这是必须的。
   其次,卢梭认为,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最好是一生有一个教师相伴。这不知对错,因为无法验证,没有谁能做到。不过,百年树人,仅仅依靠学校老师的一点点教育时间就能完成一个人的教育肯定是不可能的。
   卢梭还认为,最好的教育是守望者的教育,这与他自由主义的思想紧密相关的,自由主义思潮体现在政治上、经济上都是认为守望者是最好的。当然,回到教育,确实守望者的教育是优秀的教育,任何人不能代替孩子思想、行动,替他做的越多,孩子的能力往往也越差。当然,卢梭的守望论有点过,比如小孩玩利器,他认为小孩力量有限,纵使受伤也不严重,而且他的本能会告诉他,接触利器会疼,这比任何人的教育都管用。理论如此,但谁会放心的让小孩玩利器?戳到手无所谓,万一戳到眼睛呢?再小的力气也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教育是一个难题。当一个社会是病态的社会时,你会教育你的孩子坚守本真独行于世,还是教育孩子与世浮沉寻欢作乐?当人不能改变社会时,人是不是一定要适应社会?这是一个永远没有答案的教育难题,也是永远没有答案的处世难题。
  
   卢梭的历史观
  
   卢梭在《爱弥儿》中有一段论述了他的历史观,颇有见地。
   一、历史只是一面镜子。历史只能表示过去,只表示执政人员政权的取得,并不表示执政能力和执政的合法性。一个政权,执政党合格与否,只能通过这个执政人员的执政能力体现。这正是封建王朝的通病,马上打天下,下马治天下,而不问是否合适。中国的老百姓也已经认同了这种观念,这也成就了毛泽东的那个著名论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其实,过去的辉煌和为民解悬,只能表明这个人或政党为国家、民族、人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享受一下国家的回馈是应该的,但这不能成为执政的理由。执政的合法性只能唯一存在于:执政者能够带领国家民族走向繁荣昌盛,人民走向幸福安康。当然,为民解悬的政党如果也能做到这点,正如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那么,他配享有权力。
   权力是不能作为回馈的,想想中国多少人大代表将代表身份作为党和国家给与的荣誉,这都是权力回馈思想的余毒。人大代表,代表着民意。任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可以接受社会的回馈,但如果不能代表着民意,就不能作为人大代表,这个最简单浅显的道理,往往就是在现实中被误解。
   顺便提一下,以前我一直无法理解英国革命时,那个荷兰人带兵迫使英国封建王朝退位,但他自己为什么不掌权,现在明白了。还有,美国内战中蓄奴的共和党如此的对不起美国民众,但后来也敢参与总统竞选,现在也明白了。
   二、历史只能是过去事情的陈述,不能夹杂主管判断。我们流行以唯物史观治史,殊不知唯物史观再科学,也是戴了一副有色眼镜看历史。历史是人的历史,有很多非理性的因素,是任何理论解释不了的,最佳的史学家是客观陈述,而不掺杂个人情感和理解。历史事件,见仁见智,我们学习历史,不是要学习历史家的理论,而是要增加我们的阅历,开阔我们的视野,形成自己的判断。中国历史教育首先是理论教育,然后根据理论选择史实,这样的历史,绝不可能是全面的历史。
   三、历史应注重细节的描述。看一看中外的名人传记,最有感触。中国的伟人似乎从小就是了不起的人,志向远大,奋进读书,以民族天下为己任,让人只有感佩和仰望,根本没有学习的动力。读过《林肯传》,我真实的感受到了林肯一步步的从普通人走上政坛,在历史逼迫下做了一件他自以为普通,却改变整个美国历史的事情,反正我读完后的第一感觉是林肯没什么了不起,其他优秀的人也许同样可以做到,所以我要力争做一个优秀的人,等候命运的召唤。世界上只有人没有神,神化伟人是中国文化的通病,所以中国的典型均是塑造出来的,而不是活生生的人。
  
   尼采
  
   尼采是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思想家,他个性鲜明,影响深远,但是,他深邃的思想带给世界的不是幸福,而是灾难。
   尼采继承了欧陆浪漫主义的思想,并加上了德意志人无法比肩的高傲和狂妄,独自傲立于世界之巅,认为自己如太阳一般光芒照耀大地。他是强人,他的哲学是强人哲学,但他是温和善良的,他瞧不起世人,但他要解救世人,他犹如一个温柔的君主关怀着世间的群氓。他是傲慢的,但又是热血的,他热忱地关心着自己瞧不起的一切世人。
   他是孤独的,孤独的站在了高山之巅。他没有朋友,没有亲人,有的只是深邃的思想和坚定的信念。他的内心是纠结的,他爱世人,但他感受不到世人的爱,因为他认为,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够有资格爱他。他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任性而骄傲。他瞧不起异性的爱,认为女人只需要鞭子。但是,正如罗素所说,任何一个女人的温柔的爱,都可以让他放下鞭子。他没有经受过人间温柔和甜蜜,他实践着病态的人生,所以他走向了疯狂。
   尼采思想的直接继承人是希特勒,这也难怪,尼采宣扬权力意志,宣扬英雄和群氓,宣扬纪律和服从,正契合了希特勒的思想。希特勒宣扬自己是英雄,普通百姓是群氓,群氓应该服从英雄。他要拥有自己的绝对权力,以自己的绝对意志,带领德意志人民去完成自己伟大的历史使命——让世界变成优秀民族领导的世界。
   希特勒继承了尼采的超人哲学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但违背了尼采的广博爱心,而是根据达尔文“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理论,在欧洲大陆上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惨绝人寰的优胜劣汰的实践。希特勒带来了灾难,但正如达尔文的光辉不应受希特勒影响一样,尼采的光辉同样不应该受希特勒的影响。尼采的思想和哲学是催人奋进的,是爱洒人间的,希特勒的行径是对他思想的嘲弄,一个伟大的思想,诞生出一个荒谬而罪恶的实践,这实在是历史的悲哀。
  
   康德
  
   人性善恶这个问题,是哲人们不能不考虑的问题。狮城舌战将之作为辩题,支持性恶论的复旦大学精英们说出“恶与恶的制约产生善”这个颠扑不破的命题,点中了性善论的死穴。是啊,恶制约恶可以产生善,但是,善花是无法结出恶果的。
   西方的经典理论正是性恶论,认为人性自私利己,为了不让别人伤害自己,所以也不去伤害别人。而万一别人伤害自己,自己也不能惩罚别人,而是把权力让度给了社会公权。正是这种自然选择,人们追求到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在冷酷的利己思潮中,康德是一个例外。在唯美的浪漫主义思潮中,康德同样是一个例外。他是个冷静的道德论者。
   康德认为,至善是人们永远的追求,如果每个人能够自由选择,都会选择内心的道德律令。世上的那么多恶,是因为人的不自由。而不自由就是因为欲望。所以,人性本善,无须教导。我们只要让孩子们不迷失本心,他们会追逐自己的善行。
   康德还认为,人是目的不是手段,世界上所有的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为人在服务。所以,是人役物而不是人役于物。在这里,我们依稀听到了千年前斯多葛派的道德宣言。
   可怜的康德!他用了自由、永生、神三个悬设,构建了自己的道德大厦。可是,这个大厦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可敬的康德!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他宁静地紧守着自己的道德准则,简单而规则地实践着至善追求。
   我们实践着利己原理,想方设法的不让别人伤害到自己,这是社会的常态。可是,现代人的压力和梦魇已经不止一次的反噬着人类的精神。我们反抗着社会的利己压力,用唯美的热情投入生活时,会有更大的盲从,导致更大的伤害。换个思维,听听康德的声音吧,相信至善,追求至善,不让欲望迷失了自己内心的自由,会拯救当今的世人。为什么宗教会有人信,就是因为相信宗教的人没有梦魇。
   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骄傲无知的现代人,秉承内心的道德准则吧,生命会因此而简单。
  
   马克思
  
   全世界可能没有哪一个人有马克思的影响大了,他不但在西方影响深远,更在东方被奉为永远的精神导师。他的语录被奉为圭臬,字字珠玑。
   正如罗素所说,思想和时代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绝对前瞻的思想肯定是默默无闻的,而当时代发展到了需要这个思想的时候,必定会有一个伟人得享盛名并被人民牢记。
   马克思是个伟人,他的伟大在于他吸取了当时西方整个思想界的精华。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理性和康德为代表的大陆浪漫,在他身上奇特的结合了。于是,他具有尼采式的战斗精神,疾风骤雨般的抨击了资本主义,创造了共产主义幽灵并颠覆了传统资本主义世界;他同时具有了哲学家的严谨和理性,他的思想自成体系,立论精当不容辩驳。
   受着压迫和奴役的劳苦大众,热烈欢迎了这个反对旧世界而又充满了理性和战斗精神的学说。于是,他们在《国际歌》的歌声中,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中,在世界大同的共产主义憧憬中,成了马克思哲学的战士。苏联胜利了,中国胜利了,无产者成了国家主人了,马克思思想可以从理论走向实践了。
   但是,马克思不是神,他不是救世主,他只是指路人。他指引了一条共产主义康庄大道,但他不能事无巨细的教导后来人如何实践共产主义。他只是思想家,不但共产主义社会以他的思想为指导,甚至资本主义社会也有人以他的思想为指导,创立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无论哪个社会,在实践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的弯路,不是他能够负责的。
   半部《论语》不能平天下,机械的捧着一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也无法解决世界上所有问题。
  
   存在主义
  
   后马克思时代,整个思想界百花竞放,流派众多,精彩纷呈。在这些哲学思潮中,存在主义应该是影响最大、最为重要的思想流派。
   存在主义中最重要的定义就是存在,马克思哲学中最重要的本原是物质,而物质的唯一属性就是客观实在。客观实在和存在意思相近,但两个哲学的走向截然不同。唯物的马克思,从物质出发,将客观实在进行到底,认为世界都是冷冰冰的物质;唯心的存在主义者们,从存在出发,认为存在都是虚幻的,世间一切都是虚无。哲学,走到了尽头。
   存在主义者是消极的学说,这是肯定的。但向死而生,人只有真实地了解死亡,才会真实地了解生存,在这个意义上,存在主义者又是积极的。所以,萨特说过,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因为你只有认识到存在就是虚无,才会脱离物欲的桎梏,思考真正的人生。
   人,都是会死的,会不存在,存在只是暂时的。那么,如果人能永生,人会幸福吗?不会。存在主义者告诉你,永生是一种天罚。当你感受不到死亡,永远周而复始地重复恒久不变的人生时,你会感到痛苦,而这种痛苦还无法解除——因为你永生。可以理解。譬如爱情,在两个人第一次情义绵绵互诉衷肠时,感觉无比美好,可每天都这样情义绵绵,未免审美疲劳乃至感觉是负向的。还有,人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永远不变的工作,也是一种惩罚,正如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永远徒劳无功地将巨石从山底推到山顶,巨石再从山顶落下,这是一种令人无法承受得极端惩罚。其实,人的生命何尝不是如此,你所追求的一切,即便成功以后,感觉也是回到了原点。其实,人的一生,都在徒劳无功地从事着西西弗的苦役,因为,人的一生,终究会恢复到一无所有的原点。
   向死而生。存在是虚无,存在是荒谬,但是,徒劳无功的西西弗是荒谬中的英雄。其实,每个人都是荒谬中的英雄,这才是存在主义最根本的定义。面对着最终走向虚无,我们存在着,我们以自己的方式实践着自己的存在价值,至于成败、名利、功过等等,终究都是虚无。
  

共 10382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作者用洋洋洒洒的文笔来诠释国外哲学家与思想家、政治家对哲学的沉思,每一位大师都影响着一个时代,影响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其中尤为思考人类的幸福,到底什么是幸福?大师的解读是最好的回答,同时大师明确指出,人类的敌人是自己。其中宗教信仰是人们走向思想沉思的表现,精神生活是人类文明飞跃。正如作者所言,文艺复兴是世界走向近代的标志,艺术的发展与文艺复兴是统一的谐和。文中哲学大师卢梭、尼采是真正的激情四射的文学思想家,其教育论堪称典范论理,见解独到,有着历史价值观,他们的思想和哲学催人奋进。康德和马克思均是伟大的哲学家,是挽救社会的主导者。篇章文化底蕴浓郁,结构严谨,以世界著名哲学大师来解读哲学的沉思与文明的脚步主题,令人刮目,具有历史性质的文字,读后受益匪浅。佳作,推荐共赏!【编辑:阳媚】【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011506】【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150216第327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阳媚        2015-01-14 18:22:08
  说实话我是囫囵吞枣编辑完友友的文章的,关于哲学我是一知半解不懂啊,感觉很深奥的文字。友友一定是一个博学之人,学习了!
回复1 楼        文友:吴需荣        2015-01-14 21:11:19
  谢谢,过奖
2 楼        文友:启辰        2015-01-15 21:58:55
  人会苍老,生命会死亡,唯有人的思想与精神将永存。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所以说战胜了自己,就能战胜一切。拜读欣赏了。
我只是一株小草,每一次吐绿都是新生。且行且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
3 楼        文友:一米月光        2015-02-14 21:52:09
  作者博学多才,富有哲理,欣赏拜读!
4 楼        文友:阳媚        2015-02-16 19:38:04
  恭贺友友佳作入绝,期待你更多精彩!遥祝新年快乐!
5 楼        文友:江山绝品评议组        2015-02-17 16:55:33
  这是一篇介绍西方哲学的文字,这里面有哲人的思想,也有作者的。如同很久以前的《苏菲的世界》,它之所以多年雄踞读书畅销排行榜,是因为Jostein Gaarder把晦涩难懂的哲学思想,通过自身的理解,汇成了笔端的深入浅出。我们也希望大家多了解些哲学,因为正是哲学的思想,才使人类变得多思、善辩、有逻辑,并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我们又通过这样的系统的智慧去不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感谢作者与哲人的共同思索,推荐阅读。
6 楼        文友:无粮        2015-02-18 04:00:35
  “我去死,你们继续生活,但我们之中谁最幸福,只有神知道。”;“外界的物质生活,如果换不来心灵的安静,再多的享受也是人役于物,享受越多,真正的快乐越少。”;“没有任何灾难能剥夺一个高贵的心灵,追求自己的幸福。(包括死亡)”;“幸福是什么?是人心与自然的和谐,是人心的宁定,这就是道德。…是随遇而安。”;“外物是人心的奴隶,主人是不会受奴隶影响的。”;“你们可以拘禁我,鞭打我,饿我,甚至可以杀戮我,但都不能影响我的快乐,因为,我有道德,有心灵的宁静。”;“为什么人类到了文明时代,总会伴随着人性的沦丧和兽欲的肆虐?(引人深思)”;“当宗教脱离了思想界而介入世俗争斗时,宗教已经异化为野心者的工具。”;“思想无罪,可是阻碍别人的思想有罪,统治别人的思想罪上加罪。”;“科学信仰没有排他性,而是靠着自身魅力吸引世人。”;“在上帝面前,人只要通过勤奋的劳动,促进资产增值,才是获得上帝认可的利益的不二途径。”;“浪漫是什么?罗素认为浪漫就是追求唯美而不是最求实用。”;“浪漫主义者反对一切拘束和教条,他们追求精神上的唯美,生活上的浪漫,思想上的至善。”;“…企业家不管什么钱都敢挣,甚至跨越法律道德的界限,这使得中国企业家不重生产而重投机,很多都是一时的辉煌。”;“顺天应人,安土重迁的农耕文化,永远产生不了规模的资本主义。因为保守、得过且过,这是历史的必然。”——经典永驻!
不在意自己是否会崛起,只在意自己是否会堕落。
回复6 楼        文友:吴需荣        2015-02-18 07:01:41
  谢谢,过奖
7 楼        文友:铁笔浪人        2015-02-19 07:25:28
  人人都需要哲学。生活离不开哲学。不管西方的,还是东方的,哲学是所有问题的最终答案。在寻求这个答案的过程中,人们有了快感,生命的价值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最好把写作当做卡拉OK,要的是自信。经常练习,也就慢慢有感觉和乐趣了。
8 楼        文友:莫默        2015-02-22 09:32:12
  哲学可让一个国家强大。就如春秋鼎盛时期的百家,而后是德国的叔本华尼采一辈,现在是美日
以一年时间书写杭州
9 楼        文友:伍味子        2015-03-01 18:01:50
  我喜欢哲学,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拜读此文,真是受益匪浅。向作者新春问好!
用圣洁的墨香,耕耘灵魂深处的净土,任岁月流行,人生的印迹永驻。
10 楼        文友:一粒沙        2015-04-28 17:02:13
  一直很喜欢哲学,但是涉猎却很是粗浅。通过作者的文章,我对哲学又有了新的收获。谢谢
以山水为伴,以文字为伴,以生命中的美为伴。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