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小镇记忆(散文)

精品 【荷塘】小镇记忆(散文)


作者:一蓑烟雨独为客 秀才,2416.7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50发表时间:2015-01-15 12:28:55
摘要:对于我来说,小镇犹如母亲温暖的怀抱,春天苹果花盛开时温煦的春风,仿佛含着母亲甜丝丝的奶香,让我刻骨铭心......

故乡小镇熊岳城,是辽南大地上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号称东北第一大镇。虽然,不如中原和南方的古镇那样浓缩了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滋味,但是却因为和我的童少年乃至青年时代纠缠在一起,我生命的一段是像青藤一样,和它紧紧地缠绕在一起的......
  
   【一】
   小镇因附近有一小山状如蹲熊而得名,因“丘”与“坟”同意,为避讳,遂称“岳”,据说从汉代就有了,当时朝廷在这里设平郭县治、盐关和铁关,是辽南重镇,唐时被高丽所占,“以石磊城,周二十余里。”薛礼征东与高丽温沙门战于“熊山”、“石城”,即是指这里。元代始称熊岳,明朝洪武年间重修城墙改为砖砌。这些我当然是从志书上看到或者是听老辈人口口相传的。
   到了我记事的时候,熊岳城早已没了城的模样,只留下一小段青砖城墙东倒西歪地包裹在我姨娘家的院子里,还有一个城门洞,千疮百孔却还没有塌圮。不过熊岳镇可是闻名遐迩,是盖县南部沙岗、安平、芦屯、双台子、红旗、鲅鱼圈等十多个乡,还有熊岳、二台子两个国营农场,以及华铜矿、硅石矿两个矿区名副其实的“首都”。坐火车、汽车要到这里,邮信、拍电报、看电影、下饭馆、理发、洗澡、照相、裁剪衣裤要到这里,打官司告状要到这里,逛百货,赶集市、读高中、看病住院都得到这里来。
   嗬,那时候小镇可牛着呢,谁要是能搬进小镇,拥有小镇户口,成为小镇人,那和今天拿到某些国家的绿卡差不多。人们从四面八方涌进小镇,办理各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务,买油盐酱醋,卖牲畜家禽、蔬菜水果,从这里买车票坐上火车、汽车去大连或者沈阳,乃至更远的地方。特别是节假日和赶集的日子,小镇上仿佛开了锅,挤得水泄不通。它威严地站在十几个乡场,几个矿区中间,一挥手,一跺脚,上百个村庄都会闻风而动。流行语、流行色、流行曲,流行的衣着、发式,婚丧嫁娶的程序套路……都是从这里发源的。有谁敢和小镇抗衡那注定要落荒而逃,和小镇潮流相悖的东西,过不了几日就会烟消云散的。
   火车站前,两条细瘦的柏油马路,像“人”字一样向西南和东南两个方向伸展开来。西边这条,通往小镇深处,是小镇的“长安街”,百货商店、邮电局、电影院、水果公司、食品厂、镇政府、公安局、法院、高中、粮库、医院,都在这条街的两边逶迤排开。直到走过古城残留下来的那座饱经风霜的城门洞子,就来到了西关的农村。那座蓬头垢面的城门洞子前当年还曾经闹过义和团呢,每当走过那破败不堪的城门楼,我都不无崇敬地伫立,仔仔细细地打量它一番,像打量一个老态龙钟的英雄,想像着他当年的英勇壮举和飒爽英姿,也为他今天的风烛残年唏嘘不已。
   因为要去姨娘家,所以经常要走这条马路,一路上总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进城的,赶集的人们,背着、挎着、扛着、挑着、抬着买来的或是要卖出去的东西,匆匆忙忙地走过去。运粮食、水果、木材和其他货物的马车,响着车老板大声的吆喝声、鞭子的“啪啪”声,还有马脖子上挂着的成串的铜铃铛“哗啦啦”的响声,以及踏踏马蹄声或迎面而来,或从身后疾驰而去。
   这里,很让我着迷,总有看不尽的热闹,百货商店的橱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水果公司院子里堆得像小山一样色彩斑斓的新鲜苹果,食品厂大院里传来杀猪的嚎叫,粮库那一座座小塔一样好看的粮仓,电影院入场或散场时熙熙攘攘的人流,各色打扮来赶集的乡下人,还有从饭店里弥散开来诱人的饭菜香味。唯一叫人不太习惯的是弥漫在空气里呛人的煤烟味。特别是雨天和冬天,那股难闻的味道更浓,许多年以后,我读柳青的小说《创业史》,看到里面描写了互助组长梁生宝住在城里闻不惯那煤烟味的情形,哑然失笑,觉得梁生宝和我一样,都是满脑袋高粱花的“土包子”。
   另一条奔杨运乡而去的柏油路,先是顺着铁路线从火车站前往南延伸,走过印染厂矗立着抗美援朝英雄黄继光塑像的大门,穿过铁路线,然后沿着号称东北最大的植物标本园乳向东南方向伸展,就到了温泉村(地名,因有地热资源得名),跨过响水河,才转向东面,直奔陈屯乡、杨运乡那连绵不断的丘陵去了。
  
   【二】
   如果说,往镇内去那条街是“人”字的一撇,那么往山里去的这条路,就是“人”字的一捺。撇和捺的路旁,都栽种着好看的唐槭树,这一撇一捺,共同组成了小镇的风景。一撇,特点是闹,小镇几乎所有的公共场所,四面八方人们聚集的核心点,小镇的绝大部分居民,都在这一条撇上。而一捺的特点是静。辽宁省果树科研所那掩映在绿荫里的一排排红砖楼房是静的,用来科学研究的一望无际的苹果林、杏林、桃林、李子林和葡萄园是静的;1915年始建,占地近60000平方米,拥有来自亚欧美珍稀树木的“亚洲袖珍标本园”森森然,阒阒然,是静的;高大的银杏,日本厚朴,欧洲白桦,北美火炬杂生混交,繁茂蓊郁,绿荫蔽日,碧荫送爽;座落在果树所和望儿山之间的熊岳农校和熊岳农机校树木葱茏的校园也是静的;再加上位于温泉的熊岳疗养院,更是安宁、静谧的所在。穿过林间的风,啁啾于枝头花丛里的鸟,响水河里流淌的河水,不仅没有一丝增加喧闹的感觉,反倒平添了那份寂然宁静。只有进出城的马车上的人们偶尔经过,才听得见嘈杂和嬉笑。
   一撇一捺的交集点,就是火车站。火车站当然不是古城的遗迹,它是上世纪初日本人修建的南满铁路的一个枢纽站,也是当年日本南满铁路株式会社的总部所在,和植物标本园、果树所、温泉疗养院一样是日寇侵吞我领土、掠夺我资源、欺压我人民的历史见证。车站坐东朝西,门前是一个不大但却充满诗意的小广场。小广场边上栽种着在东北极为少见的银杏树。在我小时候,就只剩下三株了,有水桶粗细,二十多米高,每到秋天,灿黄的树叶像一幅油彩画,使小广场平添了几分迷人的韵致,也把小镇打扮得格外妩媚妖娆。雌性树上结满了果实,惹得淘气的孩子们爬的爬,打的打,捡的捡,去争抢。火车站的所有建筑物底部,树木的下半截都粉刷得雪白,干净整洁,花草树木也都经过精心的修剪,一丝不苟,加上高大的水塔,坚固的炮楼,砖铺的甬路和水泥月台处处洋溢着异国情调。
   可惜,现在那几株高大的银杏树被伐掉了,恐怕连地下的根须也找不到了,那日式的车站建筑、广场周围的住宅也都被弄得面目全非了。只有水塔还在,炮楼还在,不知道哪一天它们也许会在一声轰响或抓斗机的巨爪下粉身碎骨呢。
   我不得不佩服远祖们的眼光,熊岳小镇的确是一块难得的宝地。西面五公里左右,是渤海,烟波浩渺,雪浪连天,水产丰富,可以一年四季给小镇提供鲜美的鱼虾蟹。那里不仅有鲅鱼公主美丽的传说,还有据说留有八仙过海遗迹的仙人岛,有印有张果老驴蹄印的国老桥,风光旖旎,煞是迷人;东面是龙腾蛇舞般的千山余脉,峰峦叠嶂,奇石耸峙,苍松翠柏,古刹仙洞,雄奇而险峻;南朝响水河,从东山流向西海,既是古城天然的防御,又能供古城汲用,还可以涤荡古城的污浊;城北,是几十里的一马平川,果树成行,良田万顷,阡陌纵横,村舍俨然,鸡鸣犬吠,人丁兴旺,不仅可以提供粮食、菜蔬、水果,还随时可以为古城补充守卫力量和劳动力。
   在这片平原上,一座像锥螺一样矗立的望儿山,一座像大铁锅倒扣在田野里的馒头山,遥相守望,向人们诉说着流传千载的动人故事。据说,这一带沧海桑田后仍有两处海眼汩汩地往外冒着苦涩的海水,玉皇大帝体恤黎民不能安居乐业,就派二郎神杨戬,挑来一担息壤,将海眼堵死,于是息壤长成了望儿山、馒头山。因为两座小山形状奇异,于是成为风景,远近闻名。人们还为两座山量身定做了或凄婉悱恻,或寓意深远的故事,为熊岳小镇增加了光彩。
   传说中馒头山的山洞中藏着无尽的宝藏,特别是有一匹金马驹,谁要是能够得到,他和家人就会永世享不尽荣华富贵。一次,山下的丁家小伙有幸等到那山洞打开了紧闭的门,他走进去,骑上了金马驹,但是因为贪财而耽搁了出来的时间,被石门关在了山洞之中。故事告诉人们不可过分贪恋钱财,贪欲太大必遭天谴。而望儿山的传说,比较起来更朴实无华,却更加感人至深。说是古时候,此地住着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儿子进京赶考,途遇风浪,葬身大海,而老母亲却不知道,每天都爬上山顶翘望大海,盼望儿子归来,久而久之,竟然化作石像,永远地伫立在山顶上。后人还在山顶上为这位可钦可敬的母亲修建了一座藏式青砖佛塔,来纪念她。现在,每年五月还在这里举办“望儿山母亲节”,已经成为小镇的一张文化名片。
  
   【三】
   小镇城里则功能完善,井然有序,至今走进那个破败的城门洞,青石铺就的街道还依稀可见,那些石块早就被鞋子、车子、蹄子打磨得光华锃亮,两侧的门市铺面竟然是明清建筑,尽管已经东倒西歪,但是却如白居易《琵琶行》中饱经沧桑的琵琶女一样,年老色衰,憔悴不堪,却气质不俗,大有来头。虽然后来,城不复存在,但作为辽南重镇,依然名声在外。
   解放战争时期,小镇是国共两党反复争夺的焦点,共产党熊岳区长杨运在国民党反水后,坚持在这一带打游击,和国民党周旋,锄奸反霸,顽强斗争,保卫着土地改革的成果,给贫下中农和人民群众以“大山不到,共产党不了”的坚定信心,令国民党反动派胆战心惊,寝食难安,咬牙切齿。最后,因为天寒地冻,大雪封山,在转移时被树茬子扎伤了脚,隐蔽在老乡家里养伤时叫叛徒给出卖了,国民党反动派将他的两只手用铁钉钉在马车的两边车厢上,用铁丝捆住他的身体,押到小镇,百般严刑拷打、威逼利诱,终不能屈其斗志,移其气节,无奈只好将其枪杀于响水河畔。当地百姓偷偷将他就地收殓安葬。解放后,经上级同意,将他当年率领共产党游击队隐蔽、战斗过的八道河乡改名杨运乡。至今,在小镇还流传着许多杨运使双枪,左右开弓,飞檐走壁,夜闯敌营,枪杀恶霸的传奇故事。
   家离小镇只有八华里,和周边的乡亲们一样,经常去小镇,对那里十分熟悉。除了跟随大人来小城洗澡、理发、买东西、赶集外,读小学时,还在学校的组织下来小镇的电影院看电影,每年的清明节还要到望儿山下、响水河畔祭扫杨运烈士的陵墓,凭吊这位英勇不屈的革命志士。中学时,我曾和几个同学一起来熊岳农学校(当时改为营口农学院,是全省招收工农兵学员的高等学府)学习半个月的土壤化学分析。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为了迎接即将而来的高考,我曾和伙伴们在熊岳高中度过了一个月的夜晚补习生活。考入营口师范学校离家就学的时候,最好的朋友在这里为我送别,我们在它的小饭馆里举杯庆贺,在照相馆里留影纪念。亲朋好友也是在这里泪眼婆娑地送我登上北去的列车小镇,
   对于我来说,小镇犹如母亲温暖的怀抱,春天苹果花盛开时温煦的春风,仿佛含着母亲甜丝丝的奶香,让我刻骨铭心......
   小镇后来走了背运,渐渐地有些消沉了。离它不远的鲅鱼圈,本是海边的穷乡僻壤,在改革开放初期建起了一个现代化的港口。随之而来的是原先的一个个贫穷的小渔村一夜之间抖了起来,成了一座新兴城市,一座座码头像贝壳一样摆满了海岸线,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鳞次栉比,昂首挺胸地嘲笑着小镇,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高等级公路像一道道射线,从港口向外辐射着。后来沈大高速公路、哈达高铁也相继从此穿过,更叫这座新兴的港口城市如虎添翼,不仅取小镇而代之成为周围乡村的“首都”,而且超越了盖州和大石桥两个县级市,甚至几乎和营口市分庭抗礼了。
   我是在鲅鱼圈还没有崛起时离开故乡和熟悉的小镇的。一别三十年,当我再次回来时,既惊叹鲅鱼圈的崛起,为它的快速发展、华丽蝶变而高兴和激动。面对曾经无限崇敬和憧憬的神圣小镇,我又满怀惆怅和不平。虽然,今天看上去,小镇也已经有了很大变化,盖起了许多楼房,马路不仅多了,而且宽了,平了,以温泉为主的旅游休闲度假中心正在形成,但是辽宁著名作家马加代表作《红色的果实》中那个充满了日式风情的小镇已无处可寻,连弥足珍贵的东北最大植物标本园,也正在被唯利是图、利欲熏心的商业怪兽的魔爪撕扯和践踏着,建起了好几个度假村、大酒店和高档会馆。
   几年前,当地对望儿山、馒头山两处景点投了不少钱,建起了望儿山公园和馒头山寺庙。最近听说,当地政府正筹划开发古城遗址,修缮城门楼和仅剩的一条城内街巷以及街巷两边的明清建筑。我在欣喜之余,不免有些担心。望儿山公园说是以望儿老母盼儿来归的母爱情怀为主题,彰显中华民族的孝文化,以期达到弘扬中华民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传统美德的效果,但却修了不少不伦不类的佛像和庙宇,又毁了几百亩良田造了人工湖;馒头山前平掉了周围村民的祖坟亲冢,却建起了一座比坟冢更无意义的寺庙。惹得民怨沸腾,与正能量相悖,与社会进步无益。
   现在开发古城会不会重蹈覆辙,弄出个四不像来遗笑大方,值得担心和忧虑。再说,熊岳古城早就坍塌毁圮,堙灭于历史的烟尘之中了,其体制结构没有留下一星半点的图纸和文字资料,连专门机构的研究都毫无结果,即使再建,也不过是有名无实罢了,就像一些领袖人物的特型演员一样,举手投足间,破绽百出,只会令人嗤笑。
   我以为煞费苦心烧钱新造一个“古城”,莫若设法维护修缮,恢复火车站周围那些日式风格的建筑。那小巧典雅的火车站,那玲珑别致的车站小广场,那广场周围精致婀娜的日式住宅,还有那蓊郁茂密的植物标本园,无不浸透着历史、文化、智慧、劳动的浓郁汤汁,虽然带着很强的殖民色彩,但毕竟是一份历史遗产,而历史毕竟是历史,无法忘却,也无法涂抹修改,再说,从它们是日寇侵略、践踏、蹂躏古城的历史见证来看,那就是一本内容丰富的教科书,让后人从中咀嚼出许多滋味。
   小镇如此,都市如此,一个民族和国家也如此,没有匠心独具的巧妙构思,没有别具一格的精巧设计,没有与众不同的鲜明特色,没有历史与传统的薪火传承,没有充满自信的个性坚守,就不会赢得欣赏和青睐,就不会拥有未来。
  

共 549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生活在秦岭以南的我,并未去过辽南,也不知道那里有个小镇叫熊岳城。今天,通过蓑衣老师的文字承载,我看到了这个充满厚重历史感的小镇,吸引我立刻产生一个想法,等到淡雅啥时间有空了,也去小镇访问一回,与它零距离接触。文章开篇就说明了写作缘由,“虽然,不如中原和南方的古镇那样浓缩了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滋味,但是却因为和我的童少年乃至青年时代纠缠在一起,我生命的一段是像青藤一样和它紧紧地缠绕在一起的,所以,留下了极深刻的记忆。”客观,真实,吸引读者阅读,激发阅读兴趣。经过几个时代的变迁,小镇的故事,却依旧萦绕在“我”的心上。这篇散文语言朴实,行云流水般,长短句结合,热爱家乡之情,没有用直白的呐喊,而是用一段段故事来延展,达到了“春风化雨细无声”的效果,让读者慢慢品味,真是为读者朋友分享了一道盛宴。一篇情意绵绵,引人入胜的乡情散文,精彩无限,值得品茗细读,倾情推荐共赏!!【编辑:清风淡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116002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风淡雅        2015-01-15 12:41:37
  感谢作者赐稿给【荷塘】!问好!
在清风徐来的日子里,捧卷诗词,斜倚在竹椅里,笑看流年……
2 楼        文友:清风淡雅        2015-01-15 12:42:18
  好一篇乡情浓浓的散文,欲罢不能啊!欣赏,学习了!
在清风徐来的日子里,捧卷诗词,斜倚在竹椅里,笑看流年……
3 楼        文友:清风淡雅        2015-01-15 12:42:59
  【荷塘】有你更精彩!期待老师佳作频出!祝写作愉快!
在清风徐来的日子里,捧卷诗词,斜倚在竹椅里,笑看流年……
回复3 楼        文友:一蓑烟雨独为客        2015-01-15 13:09:21
  谢谢淡雅,家乡是每个人,特别是游子离人生命、情感的根,我们仿佛是她枝头上伸展的叶片,绽放的花朵,悬挂的果实,无论如何鲜艳、芬芳、绚丽,都是她无私的给予。用三天写出的这篇散文,让我的思绪至今未走出那缕乡愁,能得到淡雅的肯定与赞赏,十分高兴!是鼓舞,是鞭策,让我更加坚定了写下去的信心!
4 楼        文友:红泥        2015-01-15 15:34:22
  问候作者冬安,愿佳作频出!
回复4 楼        文友:一蓑烟雨独为客        2015-01-15 21:01:12
  谢谢红泥的关怀鼓励!
5 楼        文友:鱼在游        2015-01-15 18:39:18
  是的,作者的故乡熊岳是非常有名气的辽南重镇!佩服作者的文笔,写的非常有历史厚重感!问好作者!!!
回复5 楼        文友:一蓑烟雨独为客        2015-01-15 21:02:01
  谢谢鱼在游,定不负朋友期望,继续努力!
6 楼        文友:天龙        2015-01-16 05:42:58
  祝作者在荷塘写作愉快,佳作频出!!
7 楼        文友:天龙        2015-01-16 13:46:23
  祝贺佳作斩获精品,精彩继续哦~~~~~
回复7 楼        文友:一蓑烟雨独为客        2015-01-16 19:20:25
  谢谢天龙社长,祝好!
8 楼        文友:清风淡雅        2015-01-16 22:00:06
  恭贺蓑衣老师美文成精!祝你羊年一红到底!问好!
在清风徐来的日子里,捧卷诗词,斜倚在竹椅里,笑看流年……
回复8 楼        文友:一蓑烟雨独为客        2015-01-17 20:09:19
  谢谢淡雅,羊年定当更加努力!
9 楼        文友:潮仙        2015-01-18 09:26:26
  没有匠心独具的巧妙构思,没有别具一格的精巧设计,没有与众不同的鲜明特色,没有历史与传统的薪火传承,没有充满自信的个性坚守,就不会赢得欣赏和青睐,就不会拥有未来。欣赏佳作。问好学习!
回复9 楼        文友:一蓑烟雨独为客        2015-01-18 11:32:09
  谢谢潮仙!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