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走出夹缝

精品 走出夹缝


作者:猪不戒 举人,5588.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38发表时间:2008-10-23 13:39:17


   李南生又打了一个漂亮仗。
  
   六.
  
   第一组镜头。
   1]广州酒家二楼。灯火辉煌。墙上的石英钟指着四点。
   刘明恒指挥着一群小姑娘整理桌椅。郭厚林在清理碗碟,一个呵欠上来,他忙拧开水龙头,用冷水拼命地擦脸。
   (镜头摇至一楼厨房)火苗熊熊,水雾迷蒙。李南生穿着拖鞋,挽起裤腿、袖管,正在指挥厨师下料、上笼。
   (特写、迭印)刘明恒的眼睛、郭厚林的眼睛、李南生的眼睛。布满血丝。
   (特写)时针指至七点。
   顾客纷至沓来,李南生等三人夹在女服务员中,忙着给顾客斟茶、送点心。
   门外。摆满了自行车,还停着几辆小汽车。
   2]广州酒家一楼大厅。时针,八点。
   灯下。围坐着十几位姑娘(有些是我们在前面见过的)。李南生一边推着餐车,一边讲解着。并做斟茶、送点心,招呼客人,收拾桌子的示范动作。
   李南生叫出几位姑娘,站在一旁看她们做。其中两位动作熟练,笑容可掬,李南生满意地点头。另一位高挑的姑娘手忙脚乱,失手打碎一只碟子,急得鼻头毛汗,李南生安慰她,鼓励她继续……
   时针,九点。姑娘们散了,李南生、郭厚林、刘明恒仍在商议。(特写)时针,十点……十一点……十二点……一点。
   3]同前。时间亦同。
   李南生正在给几位厨师讲配料、烹饪,厨师也提出看法,有时还出现小争论。
   4]州酒家二楼“珠海”雅座。
   “服务员……服务员!”郭厚林闻声忙走进去。一位胖大的顾客忙站起来:“郭经理,是你啊,请问这两道是什么菜?”
   郭厚林笑着介绍:“这是香菇芽白,那是南卤猪手,都是李经理指导做的,就叫南生菜吧。”
   客人边吃边点头:“口味真不错。”
  
   第二组镜头。
   1]广州市。盛夏。
   (迭印)疾走的脚。滚动的车轮。李南生挤出公共汽车,不时用手撩起汗衫擦汗。他走进一家家装饰材料商店,走进新雅酒店、广州酒家。与办公室的人交谈,走进厨房看师傅操作。
   2](特写)一卡车礼品与装饰材料。
   汽车停在广州华南招待所。李南生与两个采购员扛着货上二楼。
   (快镜头)一趟、二趟、三趟……汽车上的货在不断地减少。
   (慢镜头)李南生艰难地扛着大箱货上楼,脚在发抖,头上滚着大汗。突然,箱子从他肩上滑下,他的身子也跟着沉了下去……
   镜头3]广州市。华南招待所。初春。
   李南生和两位采购员只穿一件衬衫,往卡车上装货:胶合板、玻璃、茶几……
   一趟又一趟,太阳从中天到西斜,路灯和建筑物的装饰灯拖出了他们疲乏的影子,(镜头晃动)李南生一看车已装好,一屁股坐在地上。一位采购员走过来,用手摸了摸他的额头:“李经理。你在发热啊!”说着,眼泪已溢出眼眶……
   (特写)招待所客房。李南生正蒙头大睡,床头柜上摆着“感冒灵”、“速效感冒胶囊”等几种药。
   第三组镜头:
   1]
   赣州。(特写)日历:1989年元月2日。上午。赣港汽车检测中心经理林昌仙与李南生、郭厚林、刘明恒几个人挤在办公室里。香烟烟雾弥漫,看来他们已坐了一会了。
   林昌仙:“后天我们中心开张,通知都发出去了,这灯箱招牌请你们一定帮忙赶出来。”
   郭厚林:“你要早打招呼一点问题也没有,现在时间这么紧,工程量又大,就算又飞天的本事也难办啊!”林昌仙无言以对,几个人满面难色。
   一直默不作声的李南生在桌上用笔不知在算什么,扔下笔便在房里踱起步来,大家都眼盯着他。
   李南生把烟头一扔:“算了,这次拼命也帮你弄出来。立即装工具、材料,干!”
   林昌仙满脸感激。
   汽车站载着林昌仙、李南生、郭厚林、刘明恒和几个工人,疾驰往西河大桥方向。
   2]西河大桥桥头马路边。
   悬挂的白炽灯下,几个人下料的下料,裁字的裁字,装边的装边,电焊,上螺丝,李南生与郭厚林及几个工人穿着毛衣紧张地干,北风呼啸,他们的身上冒着热汗。
   一辆汽车开着大灯驰过来,又一辆……车灯照着纷扬的雪花,溅起沾泥的雪沫。
   郭厚林眼睛发涩,摇摇头,眨眨眼,站着便睡着了。“砰”地一声倒了下去,起来抓把雪擦擦脸又接着干起来。
   (长镜头)夜色褪去,大桥渐显轮廓。太阳出来,又升至中天。做好的灯箱正在安装,“赣港汽车检测中心”几个大红字在阳光下熠熠闪光。
   第四组镜头:
   1](近景)李南生正在翻看桌上的装修工程预决算表,其中有上犹县营前镇供销社的,遂川、泰和县农行、储蓄、营业所的,有井岗山市农行、吉安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的……
   (镜头摇至墙上)一面猩红的锦旗,上面绣着八个大字:“华丽可信,技艺精湛”。
  
   七.
  
   “赣发”属于预算外企业,它是没有指令性计划的,也没有市场责任,但为了搞活经济,繁荣市场,它却主动地挑起重担。
   每逢节假日,“赣发”便提早从广东调进大量的肉食、海鲜、调料,在赣州各大市场展销,以并不高于广州市的市场价格供应,使凤爪、蚝油这些赣州人食谱中原来没有的东西,走进了居民的厨房、餐桌。赣发每年还为赣州市场投放几百吨质优价廉的食油;每到初春蔬菜淡季,便组织调进几十万斤榨菜;暖风一起,便派出大批采购员,联系厂家,落实货源,准备风扇市场供应。他们的指导思想一直是薄利多销,勤进快销。宁肯辛苦,也要充分利用价格杠杆。用刘明恒的话说,就是“拉价格的后腿,占领市场”。仅1990年夏季,在赣州这么一个只有几十万人的中小城市,“赣发”就销出电风扇两万多台,成为全区风扇经销大户。
   请看下面两组镜头:
   镜头1。广州酒家一楼大厅。酒家全体职工大会。李南生的讲话已近尾声:“我们一定要占领赣州市的月饼市场,拿出我们广州酒家的特色来。”大家群情振奋。
   镜头2。糕点制作间。李南生正在品尝刚出炉的月饼,他摇摇头,从一师傅手中拿过几张月饼配方。
   (特写)这是几家广州市大酒楼的月饼配方。李南生圈改了几项用料数量。
   做馅,包皮,烘烤。月饼出炉了。李南生品尝。
   与几位师傅商讨。
   做馅,包皮,烘烤。从案板上切开的饼看,这已是第六次试验了。
   李南生放了一小片月饼入口,细细品味,脸上露出莫测的笑。
   镜头3。“赣发”会客室,李南生在切月饼,请客户和领导品尝,大家赞不绝口。
   镜头4。赣州市文清路、中山路、菜市路等各大街拉开横幅:“广州酒家广式月饼展销”。
   镜头5。展销点人头拥挤。广州酒家买月饼的人络绎不绝。办公室电话铃声响个不停。李南生在一迭要求供货的条子上批字。
   郭厚林提着篮子到酒家月饼展销点,看到拥挤的人,摇摇头笑着走了,篮子是空空的。
   镜头6。(迭印)一些商店柜台里摆着许多其他店厂生产的月饼,买者寥寥。
   镜头7。广州酒家一楼大厅。李南生正在向酒家职工宣布:广州酒家中秋月饼获全市评比第一的好消息,职工们欢呼雀跃。
   第二组镜头:
   镜头1。“赣发”办公室。李南生正在看一份新到的《中国商情》。电话玲响了。
   “李经理,毕副市长的电话。”
   (画面分割)毕副市长:“喂,你是李南生吗?端午节快到了,今年的鲜鱼供应很紧张啊!你们能不能组织一批草鱼,缓和一下节日市场供应?”
   李南生沉思了片刻:“可以吧,我们尽量想办法。”
   毕副市长:“这可不是一笔赚钱的买卖啊!”
   李南生:“我明白,我们准备好了亏。”
   镜头2。一辆卡车停在“赣发”门口,李南生带着一帮人在下鱼。
   一辆辆三轮车从“赣发”驰出,奔向菜场、街道……
   镜头3。烈日当空。南门口菜场,郭厚林带着两个职工在卖鱼。
   一职工吆喝:“快来买鱼罗!新鲜草鱼,两块五一斤。”买菜的人都被吸引过来。
   一老太太掰开鱼腮看了看,雨腮血红,“给我称一条。”
   一位中年妇女提着一条草鱼走了过来:“刚才不见你们买,我在那边买的,花了三块五一斤。”
   人们挤着买鱼。一三轮车鱼很快就抢购一空。
   镜头4。郭厚林带着刚才那两位职工,又拉了一三轮车鱼到青年路老干休养所。
   郭厚林大声吆喝:“毕副市长让我们给老干部送鱼过年来了。”
   家家打开门,簇拥着前来买鱼,一位老干部颤颤巍巍地提着一条大鱼,激动地说:“感谢市政府对我们的关心。”
  
   八.
  
   “赣发”虽然是个承包的预算外企业,但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它已经逐步走向成熟。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党支部、团支部、工会、行办、财务部、工程部齐备。在这里,一个萝卜十几个坑,“精兵简政”充分发挥了它的效率。经理书记几乎天天下门点,坚持在一线,必要的开会只能安排在晚上,经常要到深夜。行办只有两个人,却要统管人事、保卫、总务、秘书,还要兼跑业务。
   作为股份制企业,公司每月给董事会送交财务报表,李南生每月给董事会汇报一次工作外,凡重大决策,总是先征求驻会董事长们的意见,董事会对他的工作予以充分的支持和肯定。
   公司已制订31项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并装订成册,发到各个分店、门点,赏罚在这里泾渭分明。
   原副经理熊志鹏无故旷工,李南生拍板停发其工资;有些关系户的子女、家属工作吊儿郎当,李南生不留情面,严厉批评。过年过节哪些采购员因公在外,李南生摸得一清二楚,他总是带着公司领导提着礼品逐家去慰问。公司财务部的萧会计与邻居家产生矛盾,影响工作情绪,李南生出面请其邻居吃饭,化干戈为玉帛。职工刘能荣出差一个多月,其妻与婆婆吵架,闹离婚,李南生又提着饼上门做工作。像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1989年夏天,批发部职工周宜民17岁的儿子因下河玩水不慎溺死,李南生、刘明恒问讯赶去,沿着河道找寻尸体,并立即派车派人到遂川把周宜民的小儿子从老家接回来,还将补助费送到他家,对死者家属百般抚慰。周宜民一家非常感动,安顿好家里,周宜民二话没说,就搭船到安徽安庆,为公司调回来一船啤酒。
  
   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这是古代士大夫的一种报恩意识。“赣发”的职工也并非“士”,但投资一份感情,便会有一份收获,这种收获就是企业的凝聚力。从这里,就不难找到“赣发”职工爱护企业,理解,服从,加班而毫无怨言的原因了。
   李南生们懂得,要职工理解,除了心灵的构通外,重要的还是要自己做好表率。李南生招待客户非常大方讲究,但自己滴酒不沾,肠胃不好的他吃饭时总是以茶代酒。自己办饮食,搞装修,属于近水楼台,月儿唾手可得,但公司领导家属用餐照账付款;郭厚林家的油画为避瓜田李下之嫌,至今仍用透明胶沾在墙上;李南生家阳台的隔窗、刘明恒家的冰箱架都是自己掏钱外面的装修部做的。
   为了挤出夹缝,求得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公司三位承包人从1988年元月起,整整三年多,没休息过一天。尤其是广州酒家筹办,开业那段时间,没有一天不工作到深夜两三点钟,甚至是通宵达旦,困了就在公司沙发上眯一眯。刘明恒的妻子不放心,开始还找到公司来,后来理解、习惯了,碰上偶然晚上十点钟回家,妻子到惊奇起来:“今天晚上公司没事吗?”
   他们自己也说不清究竟加了多少个班,却从来没有拿过一天的加班工资。
   三年多积劳,郭厚林患上了胆囊炎,李南生弄坏了肠胃。1999年4月,李南生患腹股沟囊肿,医生给他开了住院单,他掖住单子坚持上班,最后事情反映到商业局党委,反复给他做工作,强制性地让他住进了医院,可是没几天,他又跑了出来。他记挂着“赣发”,他躺不住。
  
   九.
   “文革”的时候,有句流行的话,叫做“先生产,后生活”,“文革”后,不大有人提了,但李南生却认为这种提法有一定的道理:不发展生产,拿什么过生活?
   郭厚林副经理家住气压机厂,一家三口只挤住一间房。李南生住蔬菜公司宿舍,紧挨着民治酒楼厨房,浓烟整日往房里灌,活像是在熏狐狸;书记刘明恒两个男孩均已成年,挤住着商业局的两间宿舍也不宽裕。
   公司生意兴隆,有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郭厚林倒是很想解决一下斗室蜗居的问题,会议上一提出来,就被李南生一票给否决了:“再坚持两年吧,到时候资本雄厚了,一口气多盖几套,多解决一些人的问题。”
   他野心勃勃砍开了他的第三板斧,在赣州市最繁华的商业街——文清路开设了别具一格的华兴商场。依赣州商界传统,没有电梯,三楼是不宜经营的:顾客望高楼而却步。但李南生不怕,他用第一流的装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零星我系列的化妆品、灯饰、玩具、礼品、高质量塑料制品勾动了人们的好奇心,倒也招来了熙熙攘攘的顾客。
   广州酒家、华兴商场等装修投资六十几万,送人员到上海、广州培训花了十几万元,还有电灶、烤箱、冰柜、供货车投资几十万元,这些都是承包合同里未预算的支出。如果遵照合同规定:“承包期内实现合同利润目标值,可在税前按利润额提取承包者利润金10%,超合同利润目标值的部分承包者利益金按20%提取,列入成本开支。”李南生三个人口袋里就少装了六万多元!他要放长线,“钓大鱼”。
   三年承包期满,“赣发”完成商品销售总额2593万元,占承包计划的188。8%,完成税利(剔除供销挂钩因素和投资的八十多万元)136。3万元完成计划的138。9%。它由三个门点发展到六个门点一个车间,职工人数由36发展到126人,经营品种由一百多发展到三千多,跻身于赣州市九大商业公司中经济效益显著的四强之列。
   1991年元月上旬,由市政协提议,市长办公会议研究,批转了市体改委、商业局,把“赣发”的华兴商场作为市国营商业放开经营的试点,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财税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全市唯一一家由国家建设部颁发的“装潢三级企业”证书走进了“赣发”的办公室,“赣发”正式走进了预算内的行列。
   第二期承包已经开始了。华兴商场扩建,广州酒家三楼营业厅开设、装潢,文清路楼下门面洽谈……一系列设想在李南生脑海中酝酿,构思。
   需要的人进不来,不需要的人又一个个写在领导的白条子上,关系网缠得他脚软,头痛。但无论是芝麻开花也好,麻雀扑腾也罢,今天的“赣发”已不再是张白纸,不再是棵柔弱的小苗,它已走出夹缝,长成了一棵茁壮的大树,它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蓝天在欢迎着它的热情拥抱。

共 10596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全面而周详的数据与事实,将赣州市一个时期的民生经济介绍得清清楚楚的,时代在发展变化,商品大潮冲击下的古老地方,也许经历得更多是一种面对外面世界的阵痛。【编辑:邬海波】【江山编辑部 ·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空灵如镜        2008-10-27 11:57:28
  每个时代都有精英出现,一个诚信务实而又创新的商人是能成功的.
以后不来了哈
2 楼        文友:苗枕茸        2015-09-12 17:45:24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