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杨柳春风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杨柳专栏】谎言救母(小说)

编辑推荐 【杨柳专栏】谎言救母(小说)


作者:余茵 秀才,2337.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768发表时间:2015-02-14 19:08:10
摘要:张于华每来一封信,宋金玲就将信封里装进一个根据母亲病况和心理,精心编写好的信囊。在母亲精神恍惚时,也会用同一个信封,念出另一封信的内容。精神分裂症常反反复复,将秀珍折磨得已体无完肤。但她耳朵里一遍遍被灌输三女儿滴水穿石的诱导,渐渐的,她那神兮兮蓝莹莹凶巴巴的眼睛,一天比一天有了温和之光。


   秀珍感觉到事情的蹊跷,跟问道:“不是这么回事,那是怎么回事?”
   司福增幸灾乐祸地笑道:“这家人,谁不知你老姑娘被人家抢回去了,所有人都瞒着你,怕你承受不住。”
   秀珍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福增,你说的是真的吗?我那么敬重她大姑,她怎么忍心来骗我!”
   “你寻思官司都那么好打?”司福增不计后果地一再泄密。
   “那,那,我老闺女现在还有危险?”秀珍用那干枯的、瞬间燃烧怒火的眼睛,使劲盯着侏儒人福增,似乎在逼问。
   “嘿嘿,是死是活,现在谁也说不清楚。”司福增露出幸灾乐祸的微笑。
   “这可咋办啊?我得上关里救我老闺女!”于秀珍的脑袋似乎急急地在想着什么办法。想着想着,突然,两眼发直,神情异常,旋风般地冲出门去。
   司福增甩开O型腿,追出胡同,秀珍已没了影。
  
   上午十点多,牡丹江北安郊区法院,一位工作人员看了孔凡楠离婚诉状后,针对里面一些问题就此询问:“婚前你不知道他是白痴,婚后知道了,为什么还要孩子?法律上不允许几种人再育你知道吗?如果孩子遗传基因里……这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多大的负担?”
   工作人员边问边观察这桩以悲剧收场的婚生子祥辉,小手抚弄一组暖气片,极为有兴趣地玩耍着。或许农村孩子见城里什么东西都稀奇,孩子怎会知道来到世上的错与对?
   离婚诉状已经递交到法院,凡楠不想追究被骗婚的过错,只要快速离婚就成。可法院要做厅外调查调解,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当下怎么办?姐俩离开法院,踌躇不前。无处可去的凡楠,只好让妹妹送她去火车站,与儿子祥辉返回娘家二环。
   宋金玲回到姑妈家。一进门,见一个侏儒男人一脸煞白,怯怯地站在地上。她判断这个人就是村里人常描述的,抛弃她二十多年的生身父亲。她没有说话,羞涩地朝他笑笑,径直奔小屋找母亲。
   小屋无人,她回头问:“你几点到的?看见我妈了吗?”
   司福增知道自己惹了大祸,原本与女儿相认那颗喜悦的心,此时荡然无存,他支吾着:“我,我告诉她你妹妹被抢的事,她就跑了。”
   “跑了?我妈是不是又……”女儿的眼睛即刻混沌了。
   “我没追上……”父亲低下头,声音极为愧疚。
   “你怎么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呢,你知道你这句话会造成多严重的后果。”司福环中午回来送午饭,此时目睹爷俩刚才面对面的一幕,知道最担心的事发生了。她气恼地数落哥哥,又忙吩咐侄女找人。姑侄俩出门一个向东一个向西找去。
   找了几圈不见踪影,最后报了警。王玉祥下班回来,和放学的儿女及接警人员一起沿街拉网寻找。直到晚上九点,牡丹江西八条路十字路口处,终于找到对着电线杆子,有说有笑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于秀珍。
   ……
   美丽的威虎山脚下,亲爱的二环村!阳光依然明媚;山峦依然五彩缤纷;乡亲们依然喜气洋洋地进行着一年一度的秋收。
   宋金玲从牡丹江、柴河、老道庙至二环,一路照顾疯疯癫癫的母亲,记不得母亲跑了多少次,又被捉回过多少次,她挨了母亲多少个耳光。总之,母亲每一次焦躁痛苦、分裂症发作,她都要死死跟踪,磨尽嘴皮子劝说。如稍不留神,母亲便不知会丢失在哪里。值得庆幸的是,最终她吃尽苦头,将疯母带回到这个晦气笼罩的家门。
   晚上,秀珍被俩女儿灌上安眠药,睡过去。姐俩总算躺到被窝里,妹妹惆
   怅地:“二姐,法院离婚的事,以后你自己去吧,我得在家照顾咱妈。”
   “咱妈现在这个样,大姐说是报应。我看反正她现在不记事,有大哥在家,你就陪我去吧!”姐姐的回答,竟出人意料。妹妹心头不免为之难过。
   “那怎么行,咱小时候不记事儿,妈也从没偷偷扔下过咱呀!”
   “今晚我跟你说句心里话吧,我和大姐让咱妈给害苦了,我俩都恨她!大姐本来和原来那个对象感情好,咱妈硬是给他们拆散了,这个对象和大姐一点感情没有,经常夜里打她。”
   妹妹为母亲在俩姐姐心中埋藏的恨,而难过着,她一边考虑怎样帮助母亲,一边随口问:“孩子都两个了,怎能还说没感情?为什么要夜里打她?”
   “因为……大姐不顺着他,你还没处对象你不懂,没感情谁愿意扯那个,反正我俩都恨咱妈。”凡楠的声音里,好像对母亲痛恨欲绝了。
   “大姐夫是老师啊,文人怎么能动手打人?可能大姐有问题吧!”
   “老师怎么的?毛主席说的好,‘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
   “这是哪跟哪的话呀?你也学会用伟人说事。那我跟你说,妈千错万错毕竟
   是咱妈!世无顽人,毛主席是一国之君、伟人,到了晚年,有人说他还有错,何
   况妈是一个普通家庭妇女。”妈这一辈子让咱这帮孩子糟心的够焦头烂额了,在
   婚姻上,她比较守旧。你看,为抚养你们兄妹四个,连我那残疾小爹都不嫌弃。”
   以后你要多开导大姐,别让她老钻牛角尖,多想想妈的好。妈生养咱将咱带到世
   上,没亏过咱,咱冬有冬装,夏有夏装,要亏都亏在她一个人身上。”咱冬天薄厚
   两套棉衣裳,虽说都是缝缝补补的,妈这一针一线给了我们多少温暖,咱做儿女的
   应该知情知意啊!”你扒拉手指好好数数,谁家孩子有薄厚两套棉衣服?谁家妈妈
   起早贪晚为孩子呕心沥血?妈对咱们的爱,是全村母亲不可比的!”
   “好吧,等我劝劝大姐。金铃,你找对象一定要擦亮眼睛,自己找个秤心如
   意的郎君,咱家女姊妹就看你了,你可要把握好自己呀!”
   “二姐,我有对象了,上关里给小妹打官司那次处的,回来一直没敢说。他叫张于华,来了好几封信了。哎,对了,一说信,我倒想出个好办法,用他的信封,装上银玲字迹的信,说不定妈就信以为真了呢!”
   “你就鬼点子多吧!我得跟大哥忙秋收,没时间照顾妈,妈就你照顾吧!顺便帮我教教祥辉写字。”
   “嗯,好,那你就放心吧!”
   宋金玲起身悄悄点了根蜡烛,到北炕炕角开始学妹妹字体,描龙画凤给母亲写信。写到三更,哭到三更,她完全走进妹妹和母亲两个亲人的心灵当中。脑海不时又回放二姐刚才那番话,更多的泪,是为母亲在两个大女儿心目中,不受尊重而伤悲。
   第二天白天,宋金玲拿出张于华在关里出差,刚刚邮来的封好口的信封,故
   意惊喜地拉着母亲坐下,手指邮戳上的时间,激动地告诉母亲:这是你老闺女来
   的信,你看这邮戳上的时间、字体,听我念给你听啊!
   妈妈,不知您病情好转没有,三姐和姑姑说您为我疯了,女儿很心痛。
   上次三姐来……我想等孩子长大一点,条件好一点,我们就回您身边生活。
   妈,我现在总结出,当我幸福时,心中只有孩子和丈夫,忘记了妈妈。当我烦恼忧愁时,第一意识里出现的就是妈妈。不像妈妈您日思夜念着女儿,所以啊妈妈,今后请不要再为孩儿牵肠挂肚了,好好照顾自己,珍惜自己吧!
   妈妈,女儿在家时,您娇生惯养女儿,那么多口人的衣服你一个人洗,饭你一个人做,现在想起来,心里好惭愧。等回到老家那天,您最疼爱的老闺女一定亲手给您洗次衣服,亲手给您做顿饭。
   ……
   张于华每来一封信,宋金玲就将信封里装进一个根据母亲病况和心理,精心编写好的信囊。在母亲精神恍惚时,也会用同一个信封,念出另一封信的内容。精神分裂症常反反复复,将秀珍折磨得已体无完肤。但她耳朵里一遍遍被灌输三女儿滴水穿石的诱导,渐渐的,她那神兮兮蓝莹莹凶巴巴的眼睛,一天比一天有了温和之光。
   善意的欺骗,再一次拯救精神分裂症的母亲!
   秀珍病情完全康复后,女儿仍拉她到二环西山青石板前散心。
   西山,受山下大江雾气的渲染、烘托,从早到晚,跟一幅千变万化的山水图,美的让人时时感觉神奇。宋春海活着时,秀珍一有烦心事,他就拉她来西山青石板前坐坐;看看威虎山俊美的风光;听听威虎山脚下小火车的轰鸣;让大江升腾的白雾缭绕去烦恼;涌进秀珍心田的,是春海一次次对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爱情故事的讲述——
   此刻,丧夫之苦、失女之痛令初见阳光的秀珍弱不禁风。娘俩坐到青石板上,秀珍那被煎熬得塌陷的眼睛望向远方,历尽苦难的脸举在肩头,任凭山风吹拂。
   随着长长的一声哀叹,一段段往事便像播放过的电影,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女儿默不作声的陪伴在母亲身边。母亲憋不住了:“以前,你爸爸活着时,我们多幸福啊!他经常带我们到这来散心。两年前,接你二姐时,银玲还在这里给妈唱‘映山红’……咳!一晃又过去了两年了,这两年可害苦了你了,听说妈一犯精神病就打你,妈打没打坏过你呀?!”
   想到那些无数个耳刮子,女儿眼泪“唰”的流了下来,又急忙擦了去:“没,没打坏。只要你病好了,女儿受点委屈没什么!”
   其实女儿具备母亲身上的优点,从来不想做任何错事。母亲也很少舍得打她,从小到大,因帮大姐姐拒婚,遭母亲一顿棍棒,再就是母亲想老闺女想得精神分裂症严重发作,她每每劝说或冒充妹妹银玲时,被母亲识破,所遭到的痛打。
   “妈这精神一好,烦心事又一大堆。你二姐怎么总躲我,怕我刨根问底?天天领孩子下田劳动,不回婆家,她到底想怎么着?!”
   母亲火爆脾气又上来了。为了母亲和姐姐的关系不再恶化,三女儿挖空心思地与母亲做心灵沟通:“二姐家小小都快上玉红班了……如今这个社会,俩人没感情,离婚……”
   秀珍似有所思,从老闺女失踪,她的精神失常到分裂,一次次被三女儿这个活菩萨拯救,失去老来伴的母亲,对身边这个百般体谅她的女儿,越加感到是唯一可寄托情感的人。她总得给女儿一个面子了。
   “好吧,听你的,让你二姐重新开始新生活吧!妈也不忍心看她那么苦。”
  
   牡丹江北安郊区法院,正式开庭审理一起由孔凡楠为原告的民事纠纷案。被告父母当庭代理残疾儿子,讨要孙孙抚养权。而凡楠因生育时,傻丈夫袖手旁观,婆婆舍不得打出租车,拖延了孩子正常生产时间而抛腹产。孩子来之不易,不管精明憨傻,凡楠以后不会再要第二个孩子,她要亲手把自己身上掉下的骨肉养大。决不相让孩子抚养权。两方对持,一方哭哭泣泣的年迈老人,一方虎视眈眈要对命似的一头“母狮”。
   法院几次休庭调解,无济于事,最后只能给两方留下回旋协商的余地,宣告此次退庭。
   凡楠出了法院大门,两眼直勾勾的对妹妹说:“我怎么预感法院不会把孩子判给我?”
   “你怎么预感的?”
   “刚才他们说,要人性划地解决双方关于孩子抚养权的问题?你说人性划是什么意思?”凡楠眉头紧锁地问。
   “我想他们是考虑他家就这么一个孙子,傻儿子再也娶不上媳妇了。”妹妹认真地解释。
   “那我呢,我一个刨腹产的人,大夫说我再生孩子会有生命危险,我也只能要这么一个孩子啊!”凡楠歇斯底里的朝妹妹喊。
   妹妹有些慌不择地:“那你想怎么办?光急噪不解决问题啊!”
   姐姐气恼地:“我想放弃离婚,不离了,我要回妈家,在这逗留别让他们把孩子抢去。”
   “还没等出结果就要放弃,说不定孩子就判给你呢。”慈善的妹妹,心中总有假设不完的假设。
   “我不能听你的,孩子是我身上掉下的肉,我不能眼睁睁让他们抢去。”凡楠拉着孩子,拔腿就走。
   “法院给你开的,要起诉是你,要弃庭也是你,你让我姑父怎么向法院解释。”妹妹有些忍无可忍。
   “爱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以后我再也不蹬法院大门了。”凡楠头不回地拉着孩子,径直朝火车站方向走去。
  
   祖国南方的张于华,按捺不住思念,要求父亲准许他到北方小城推销五金电器,父亲不知原由为儿子开了绿灯。
   宋金玲很快接到一封张于华寄来的挂号信,方将俩人处对象的事告诉母亲。
   秀珍很担心:“那么远认识的,你可要当心,可不能像银玲再被骗。”
   “妈你不知道,他才貌双全,是我心中的白马王子,大姑妈都说他好呢!”心中装着如意人,女儿跟母亲说话的味道变得娇滴滴了。
   “什么白马王子黑马王子,找对象啊,关键是人品!”老妈一出口,总也离不开人品啊,积极进步啊、人要刚强啊,一套鼓励人的话。
   “他人品也好,要么能见义勇为,拔刀相助吗!”女儿呵呵笑着,已经口无遮拦了。
   “什么拔刀相助?你是不是有事瞒着妈?”秀珍疑惑地审视女儿。
   女儿忙收回笑容,认真地:“妈,等我去姑妈家领回来给你看看,你要看不好他,俺就吹,这样行了吧?”
   “那你就快去吧!一定领回来给妈看看。”母亲终于停止了絮叨。
  
   宋金玲在姑姑家等了七八天,每天徘徊火车站,阅人无数不见张于华的身影,按他电话通知早应该到了,却迟迟不见,只好失望而回。
   晚上,母亲见女儿沉闷不乐,边洗脚边劝慰:“不来就不来吧,难受什么,长的好,会浪漫,不当饭吃。妈这病好啦,不再拖累你了。还是从前那句老话,上牡丹江投奔你亲姑姑吧!天下这么大哪里找不到一个好对象。人挪活树挪死,挪动挪动,说不定就挪动出个好事来。再说你爸走了,银玲离那么远,我这心哪,总停留在难过中。可再想想,你大哥、二姐、祥辉,都需要我呀。你走出去,我们也跟你去,妈这把老骨头还硬朗,还有一大把力气头,帮儿女都修成了正果(正果,是母亲心中期盼的好日子),妈才能心安!”
   三女儿借给母亲倒洗脚水,停在马棚前偷偷落了一阵泪,她何尝不想走出去,为老弱病残、所剩无几的家人,踏出一条光明的路啊!
   二姐凡楠出来发现她又偷偷落泪,就将她拉了回去。
   娘仨躺在南炕上,北炕已闲置下来,不然母亲一人睡南炕,孤独会搅扰她整夜不眠。
   母亲仍讲着刚才的话题,把一切希望寄托在三女儿身上。足智多谋的母亲心中考虑的即是大的方向,也是家的前程!
   而三女儿宋金玲的心,何尝不时刻与母亲的心紧密联系在一起。苦难的妈妈已年过半百。几十年前,她为抚养先夫留下的子女,来到北大荒。当然,那时还没有她,但她心中依然就像有她一样,时刻感恩着弱小母亲的养育之恩。
   如今,几十年后的今天,母亲如一头已耗尽大半个力气头的黄牛,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仍拉着同一辆满载辛酸苦辣、残儿寡女的大车,不辞艰辛,欲攀登上一条康庄的大道……
   女儿沉淀至此,终不负母亲所望:“妈,你身体好了,我可以安心去投奔大姑妈了?!”
   “嗯,去吧,家的前程就靠你了!”
  

共 10475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谎言可以帮助别人树立自信,也可以避免发生更多的不快。亲情、友情,社会交往,人情世故,一些”难念的经“确实让人头疼,也实在难以圆满搞定。在作者凝练的笔触下,只以【谎言救母】成功化解。小说构思奇巧,铺排有序,逻辑周密,顺理成章,独具风格,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俱佳。问好作者,推荐欣赏!【编辑:青州大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青州大浪        2015-02-14 19:08:56
  小说将人物的真实面孔刻画的形象逼真。
回复1 楼        文友:余茵        2015-02-15 10:31:09
  感谢大浪社长的精彩点评!
   一个认真做事的好社长一定带出一个好团队!
2 楼        文友:青州大浪        2015-02-14 19:09:49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杨柳!杨柳因您的文字而精彩!
3 楼        文友:青州大浪        2015-02-14 19:10:22
  期待作者继续赐稿杨柳,祝吉祥如意!
4 楼        文友:霞光        2015-02-15 07:37:43
  对于诺言来说,有些人会说那是不对的,但是关于一件事,一个词,也许有褒贬。这是两面性,照出阳光,也倒出影子。善意的诺言也许能让一家人更和气;恶意的诺言则可能给家人带来纷争。但愿我们有颗爱家庭的心,爱父母,爱子女,无论路上多艰辛,只要我们付出了, 我们尽责了。此生无悔,此世无憾!愿我们一生都平安!祝大家新年新气象,好运滚滚来!【杨柳评论部:霞光】
回复4 楼        文友:余茵        2015-02-15 10:35:49
  感谢【杨柳评论部:霞光】前来光临!敬您一杯奶油茶!
5 楼        文友:幸福小草        2015-02-15 08:52:08
  生活的磨难让三女儿早早的成了母亲的小棉袄,看得出你对这个家庭的付出,对母亲的孝心是其他人无法比的!这样的谎言是用智慧包裹着的。佩服你的文字功底,让人物行像一个个鲜活。欣赏问好余茵!祝春节创作快乐!吉祥如意!
总有一份感动来源与文字,总有一份执着诱惑着人生
回复5 楼        文友:余茵        2015-02-15 10:55:42
  多谢小草用心品读!关于《威虎山脚下的母亲》篇作品,今日终于掩卷合本。
   感谢编辑们不辞辛苦编辑掘文!感谢认真阅读、体会本文的所有文友!!!
   羊年里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刻,余茵预祝所有杨柳人,创作频丰,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
6 楼        文友:潮仙        2015-02-23 08:35:04
  几十年后的今天,母亲如一头已耗尽大半个力气头的黄牛,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仍拉着同一辆满载辛酸苦辣、残儿寡女的大车,不辞艰辛,欲攀登上一条康庄的大道……欣赏佳作。新年快乐!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