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沙漠之书(散文)

精品 【流年】沙漠之书(散文)


作者:杨献平 进士,7341.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37发表时间:2015-03-01 14:55:15

【流年】沙漠之书(散文)
   李秀强说,他来这里前,家里给他张罗了个姑娘,人家倒是很愿意,可他觉得还是太早了点,等当完兵回来再说不迟,就没订下来。我说,你小子该订下的。李秀强喝了一口啤酒,嚼了一口青辣椒,大度地说:大丈夫何患无妻?天涯何处无芳草?!我和赵强呵呵笑。胸中也升起来一股豪气。他们问我有女朋友没。我一阵黯然。说:说有也有,说没有也没有。有的是自己有,人家没有。最终还是没有。李秀强呵呵笑说:嗯,这叫单恋,或者单相思。
   日光落尽的时候,风凉了,蚊虫围着菜地的灯泡,飞得不亦乐乎。四下声音小了,流水发出声来,咕咕地。从树叶之间,看到蓝色天空,星星如坠。要是有月亮,菜地就像是一所农家小院。我们三个,三兄弟,坐在树下,被风吹拂,说着这世上谁听了也不在意的话儿,在安谧的时间当中,把在巴丹吉林沙漠的日子一点点送走。远处的灯火如旧,不多的战友们各取其乐。沙漠之外的人们更多,我忽然想,在我之外的同类,此时此刻,都在做些什么?他们和我,除了面目、出身、阶级、秉性和生活,究竟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
   4
   起床,出操,吃饭,上班,下班,吃饭,再上班,再下班,吃饭,出外散步,回来晚点名,洗漱,上床,熄灯。这种按部就班的生活,我一直过得波澜不惊且有滋有味。一个人躺在里屋的床上,外面的鼾声震动墙壁。我睡不着。夜风吹过窗帘,在裸露的身体上如水荡漾。我想到:南太行乡村老家……亲人,过往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朦胧、天真的爱情欲求,求学时候的失误和不当。想自己在巴丹吉林沙漠的生活状态,就像是一部机器,年龄被时间推送,心智在过分逼真的生存中变得丰富。
   我不知这是幸还是悲。但我明显地觉得了时间对于生命的消耗,逐渐的成熟对天真的剥夺。就像窗外的杨树叶子,秋天还没到,有一些已经黄了,落了,在地上,被风吹,被人踩,然后消失在垃圾桶,或者成为乌有,想从没来过一样。有时候,我会打开台灯,在稿纸上写诗。那些字句是坚硬的,也是柔软的,出自内心,出自灵魂,尽管它们懵懂、无序,毫无艺术性可言。可对我个人来说,它们构成了我在沙漠的另一种生活。这种生活完全是自我的,封闭的,只与时间和我自己有关。
   我至今还记得其中一些句子:“我这个人比一枚叶子更轻/比这沙漠的一粒尘土/更缺乏重量。我总是被风驱使/被子虚乌有的梦想,还有睡梦中的叹息/看不到的鞭子,抽打得遍体鳞伤。”我现在已经忘记了它们在当时的确指,以及写下动机及其内心参照。只是读起来仍觉心酸,想起从前那个自己……从远方来的少年,胡子还是嘴唇上的一道浅色绒毛,脸上的皮肤还是白嫩的,身体舒展,充满弹性。满心满脑子是对个人,对世界的美好幻想。可是现在,时间在我身体上刻下刀痕,世事在内心设置了桥梁,忧患使人面孔苍老,生存使得肉体和灵魂沉重且庸俗不堪。
   唯有夜晚是自己的。睡眠于人类来说,充满自然法的味道,像约定俗成的自然律令。周末,办公室人去屋空,我可以独享。时常一个人从早到晚坐在那里,除了吃饭就是看书,写诗。三楼背后的大杨树与楼顶齐平,阔大的叶子不时啪啪发声。背后也是一栋楼房,有一些女子,声如莺啼,高跟鞋嘚嘚入心。
   这是我觉得最美好的时刻。书中有遐思,窗外有幻想。在书卷之中,我时常觉得一股香艳味道。那时候,我才逐渐从当地的地方志上得知,巴丹吉林沙漠面积为4万平方公里,位列中国第二。在它的东南面,是阿拉善高原,还有贺兰山。横穿巴丹吉林沙漠的河流是《尚书》所载的弱水河。南面是祁连雪山,山下长如盲肠的就是名动古今的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王朝的边地关隘。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安西和敦煌,向西是古代的盐泽之地罗布泊。
   巴丹吉林沙漠古称流沙,极其准确、形象的命名,流沙不固,风吹隆灭,如世事之极反,生命之连贯。特别形象,饱含诗意,且充满了时间张力和哲学意味。在五十多年以前,我所在营区还是草场,风吹草低,牛羊在鞭稍和牧歌当中生老病死,附近的村庄人群大都是屯边者、戍卒和流放者的后代。当然,也是十足的混血者。此外,弱水河两岸的废墟如汉代烽燧、大地湾、肩水金关、长城等,大都是西汉名将路博德所修。公元前101年,年轻的李陵就是从这里,带5000士兵向北寻击匈奴主力的。当地人把一种夏末才成熟的桃子称作李广桃、杏子叫李广杏,把一种大叶的柳树称之为左(宗棠)公柳。我没有查到李广究竟有没有来到过河西走廊乃至居延地区(额济纳),但民众的景仰与爱戴,从果实命名可见一般。左宗棠抬棺西征,沿途遍植柳树,也是至今的美谈之一。
   这些记载令人心动,热血涌荡。将军何以名世,名臣何以不朽?我总是喜欢那种笑傲沙场的悲壮,憧憬那种独力安世的孤绝。可是这些功勋之后隐约着大批白骨,不朽的台基下面,涌流着的是无名者的滔滔大血。从这一年开始,我开始了军旅诗的写作,这种以大气、铁血、英雄、和平、大爱为主要品质的诗歌分类,实际上也是一个伪命题,艺术从无疆界,更不可以被区分和命名。在沙漠,所有的艺术都是空旷的,也是浩大的,地域不仅对人的胸怀和脾性、习气构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对其人任何的创造都起到了抬举与推进的巨大作用。
   5
   初春,风暴如火如荼,连绵如洗。巴丹吉林沙漠最暴虐的部分。我在沙尘中呼吸、沉埋和哀怨。那么大的风,摧枯拉朽,不可一世,是杀戮的军团,奔赴的战阵。一切都是破碎的和被损伤的,楼房遍体鳞伤,树木折断。我听说,1967年,这里掀起建国之后第一次强沙尘暴,数十间民房倒塌,几辆正在行驶的解放牌卡车被掀翻。这一次,沙尘暴从中午开始。我从饭堂出来,路过时常遭遇的花坛,其中有水。走近,忽然一股浓重的鱼腥味堵住呼吸,我干呕几下,刚回到宿舍。天忽然黑了,内心惊骇。
   开灯,也是模糊的。窗外一片浊黑。紧接着是隐隐的雷声,从东边沙漠深处,像是万千灵魂怒吼而起,受惊的猛兽惊慌逃窜。再后来是覆压和倾倒的声音,地动山摇。我想到末日,想到我两年了还没再见到的亲人。忽然泪如雨下,嚎啕出声。我想:人一生如此短暂,父母生养我,而我点滴未报。在这里,我一事无成。在强大的集体当中,始终扮演着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自己的生存问题都还没有解决,那些高高不可及的梦想还浮在云端。
   我这样一个人,与扑窗而入的灰尘毫无区别。或者说,连灰土都不如,它们在此刻还能够飞行起来,任何缝隙都不放过。而我呢,身体拘囿于此,灵魂不得飞升,肉体不过草芥,生命与蝼蚁无异。在风暴中,自诩强大的人或许都是可耻的。
   使劲擦泪,脸上生疼,是灰尘硌疼的。俯身,自己就像是一个土人,稍微一动,灰尘簌簌下落。忽然间,窗户亮了,如闪电。再一眨眼,阳光再次普照。窗外狼籍不堪,倒伏的、远来的、碎裂的、断开的,像是一场惨绝人寰的战争。风声远了,我急忙奔出,站在门前台阶上,一半天空碧绿如洗,一半天空阴云隆重。我有一种重生或者轮回之感,不一会儿,背后站出好多人,都是熟悉的面孔。一个个嘴巴大张着,瞳孔里满是惊恐。
   巴丹吉林沙漠乃至阿拉善高原是沙尘暴策源地之一。沙漠的天气:每年春秋风大,沙随风走,到处堆积。夏天最安静,但极少雨水。五四青年节,单位组织踏青。一群人骑着自行车,从赵强所在的菜地一侧,出大门,向西,越过流量极小的弱水河。到河对面。一路上都是土山,其中一座,像是一头卧倒的公牛,旁边还有一座小土包,状似小牛犊。到天仓村,一个老人告诉我们:村外向西的土山下有个土窟,里面画的是彭祖在干那事。我们骑着自行车狂奔而去。找到土窟后,却发现,坍塌严重,里面的彭祖御女壁画也剥落殆尽。细看,有铁锹铲的痕迹。
   爬上一座烽燧,举目四望。沙漠之大才真的显现出来。烽燧顶上,大风劲吹。任何人都站立不稳。我扶着尚还完好的垛口,向北,看到广袤的旷野之中,散漫着红色骆驼,它们就像石头,好长时间才滚动一下。向东,戈壁浩大,天际苍茫。看不到灿若黄金的沙丘和幕墙,只是一片灰色的苍茫。在沙漠之间撕开一道伤口的弱水河宽阔蜿蜒,少许的水泛着白光,犹如一条蟒蛇,向着额济纳境内的居延海婉转而去。
   村庄之外是田地,玉米拔节,麦子碧绿,棉花刚刚盖住地表。在村外歇息的时候,我注意到,这里的妇女不管是未婚还是已婚,都包着一面头巾,红色或者蓝色的,还有少许白色。一位在这里很久了同事说:传说唐僧取经时候路过这里,猪八戒好色的老毛病又犯了,四处寻找漂亮姑娘。这里的人害怕,妇女们就用头巾把头脸包住。我听了,和他们一起笑。后觉得不对劲,将他们的这一习惯解释成:这里风沙大,缺水,女人头发多,脏了不好洗,包起来可以减少洗发次数最为合理。
   几乎家家户户屋后有一座果园。种着苹果梨、桃子、杏子、苹果、香水梨和大枣之类的水果,有的还在树荫下种着西瓜、茄子、辣椒、西葫芦、黄瓜、西红柿、扁豆角、生菜和草莓。屋前是街道,对面是黄土夯筑的牲畜圈篷。门前有葡萄藤架,大叶子下面藏着成串的青葡萄。我第一次看到,觉得惊奇,有些美。觉得这是一种具有诗意的田园生活。植物将家居围拢和覆盖,不管何时,人都在绿色中穿行。
   这是一种惬意的生活方式。只是,这里的房子大都是黄土加木板和草芥修成的,不怎么高,窗户也非常小。我想,要是遇到大雨,或者连阴几天,这些房子,会不会轰然倒踏呢?每家一个四合院,不大,房间很多,有厨房,也有放置粮食和家具的。我们到一个曹姓人家喝水。水咸涩。曹姓中年男人嗫嚅半天,给我们当中两个年龄稍大的领导一人递了一支兰州牌香烟。说:领导,俺家承包的果园被村主任抢占了,时间还不到,承包金也不退,到县里告了几次,也都没个说法,恁是领导,能不能给俺呼吁解决一下?
   6
   这可能是困难的。互不干涉。除非凭私人关系。后来,这事情不了了之,单位头儿自那次后再也没提起过。到第四年春天,行动上相对自由一些。周末的时候,我和同乡的安平或者战友王晋美,骑着自行车,到附近乡村去转悠。夏天的巴丹吉林沙漠西部绿洲是美好的,道路两侧,荒草一人多高。成片红柳树丛摇着微风,细致的腰杆似乎舞蹈。冷不丁地飞起一两只野鸭,或者窜出一只野兔。把我们吓一跳,但很快,又觉得了一种原始的快乐。草滩上驴子或者马匹缰绳被人固定,只能在缰绳距离之内吃草。临近的海子周边,马莲草开着兰花,芨芨草犹如长长的尖刺。
   距离我们最近的是东岔村,人口不多,房屋一字排开,面朝公路。到一户许姓人家里讨水喝。主人很殷勤,也知道我们是附近营区的。倒了水,就到后院里摘了几个苹果,还有早熟梨。苹果有点硬,早熟梨则咬一口就是一口甜水,特别清脆、好吃。许姓主人告诉我们:这附近乡村主要收入是棉花。玉米和小麦都是自己吃的,还有给牲口的。有些闲置的田地,种点苜蓿或者秋玉米,割下来,晾干,粉碎后,喂羊、猪和驴子。一口人可以分到三亩地。一亩地种好了能收500公斤的棉花。种麦子绝对够一家三口人一年吃了。院子里的水果主要用来自己吃,剩下的才拿到菜市场换成钱。
   东岔村再向南,是一大片空地,村边有两个鱼塘。鱼塘边杂草横生,路边长着一大片红柳。另一侧是数十棵沙枣树构成的树林。东面是草滩,不论何时,都水汪汪的。林边有几座坟墓,有的竖了碑,有的用石头做坟头。到村子后面,黄沙成堆,抬眼就是坟墓。刚看到的时候,我一阵惊惧。死亡是每个人都不愿意面对的,但死亡赫然屹立。每一座土包下面,都曾是活生生的一个人。
   田地边缘也是黄沙,人栽种了一排沙枣树或者红柳,把沙子挡在田地之外。东南面是一望无际的戈壁,骆驼草有的地方稠,有的地方稀少。从远处看,戈壁也是绿油油的。东岔村的许姓人家还说,这里有很多的甘草。要是找对了,一根能挖一丈多深。但挖甘草不能断根,断根了就是再也没有甘草了。
   再一座村庄叫东光村,葛姓、张姓居多,还有一部分是近年来从甘肃陇西、武威和张掖一带迁来的。所有田地亩数和东岔村差不多,经济来源也都靠棉花。但棉花是十月份收获的,有些人家就趁棉花成熟之前,选出一亩或者两亩地,种蔬菜和瓜类,成熟后,拿到单位外面的菜市场去卖。几个月下来,多则赚一万,少则三五千,也很划算。有些人瞅准靠近部队的商机,去的菜市场附近开饭馆、照相馆,还有些买了出租车,赚的钱比种棉花要多一些,人也不受苦。
   东光村的葛星光说:多亏了你们在这,要不然,俺们这儿比天仓、芨芨(附近的两个乡)收入强不了多少。葛星光说的是实话,至少,只有交换,才有剩余价值。他们距离菜市场近,蔬菜水果甚至牲畜都能变成钱,相对于难以运出货品的偏僻之地,自然是有优长和益处的。

共 16447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人的一生总有千百中经历,然而,总有一些经历会在记忆里生根发芽,最后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真切地融入进我们的血液里。本文作者便是如此,青春年少时,第一次踏足巴丹吉林沙漠,在时光里,作者一点点成长,用他一颗对天地无比虔诚的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来感知身边的一切。沙漠中的一草一木,一水一沙,都在作者笔下幻化成拥有生命力的精灵,在天地的大与自我的小中,作者将自己的灵魂更加深入地得以升华。沙漠的美,是无与伦比的至美,它有湛蓝明镜般的天空,有璀璨耀眼的星辰,有一马平川的沙地,有缓细流淌的弱水,还有那穿越古今,已销声匿迹的铁马冰河般的历史。那些年,在沙漠中行走的日子,在记忆里绘成诗画,即便是那肆意疯狂的沙尘暴都会裹着土腥味儿植入自己的身体中。这种对巴丹吉林沙漠的爱,在多年后日趋明显,以至于离开沙漠几年后又毅然背起行囊回归那片心灵深处一直钟情的地方。文章结尾处,作者黯然惆怅,终会再次离开这片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巴丹吉林沙漠,那种依依不舍之情溢满言语之间。作者曾说过,要以绝美的姿态来书写一篇沙漠之书,如今,也算不负当初所思。整篇文章以景抒情,温情细腻,夹杂着淡淡的忧伤直抵读者心灵深处,透过记忆的缝隙,将作者对巴丹吉林沙漠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感谢作者赐稿流年,倾情荐阅。【编辑:静如画】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3020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静如画        2015-03-01 15:00:16
  当我们渐渐长大,甚至苍老,那些内心挚爱的事物,就会如河流之水,涌入脑海。喜欢老师的文字,真挚灵动,有思想。问候老师,春安。
2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5-03-01 15:17:25
  好文章,好编者按,相得益彰!大赞!谢谢作者,谢谢编者!
3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5-03-02 06:54:57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