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沙漠之书(散文)

精品 【流年】沙漠之书(散文)


作者:杨献平 进士,7341.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38发表时间:2015-03-01 14:55:15

【流年】沙漠之书(散文)
   有一个夏末,我和安平骑着自行车路过一片田地,几个人在采摘剩余的西瓜。我们走过去,说买几个。一个少妇说,随便吃吧,不要钱。说着,还递给我们刀子。尽管天气炎热,剥皮抽筋般。西瓜也在暴晒,但新摘下来的瓜特别凉,而且甜。我们俩像猪八戒那样吃的满脸西瓜水和西瓜子。那种快乐,后来再也没有过。
   十月份,天气凉了,秋风一阵紧似一阵。早上,到处都是寒霜,后来是露珠。冷得人直打哆嗦。到上午,开始炎热,即使光着膀子也汗流浃背。村人说,这里有一个十分贴切的民谚说:“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我以为,这句话用来形容初秋的巴丹吉林沙漠及其绿洲,再形象不过。这时节,棉花开了,满地的洁白,堆雪流银。农民们天不亮就起来了,穿着棉袄,抱着西瓜和干粮,整家整户地在棉花地里,两手飞舞,一刻不停地采撷。
   刚摘了一遍,第二天,剩下的花骨朵就又绽开了。白色的棉花,东一朵西一朵,密密艾艾,接天连地。蜻蜓直升机一样飞,苍鹰在高空盘旋,忽然俯冲下来。羊群在最肥厚的草地吃草,马儿咴咴嘶鸣,驴子张口粗叫。孩子们忙着在水渠里捞鱼虾,就连甲虫和蚂蚁也都忙得不可开交。这时候的巴丹吉林绿洲,除了树叶大面积掉落,杂草和庄稼无可奈何地枯萎,剩下的,都在收获。
   7
   营区内部,草木也在凋零。它们无可奈何,但又异常安静。人工湖上下,杂草依旧摇曳,鱼儿时而跃出水面。四面的野地和果园之中,到处是落叶的声响。一场霜后,柳树叶子变红,太阳一照,变黄。苹果梨树叶子也是,有的黄红参半,若不是它们黧黑色的皮肤可以作证,我都以为那是额济纳的胡杨树了。
   野玫瑰和唐菖蒲是最后的花朵,它们开着开着就落了。霜打后,花朵变黑,黑得让人想到最美的夭折。杨树的叶子最多,落得也最多。一阵风,就是一大片,哗哗的,像集体殉难的猛士。沙枣树叶子很顽强,到死也都紧贴着树枝,一副不弃不离的坚贞模样。红柳叶子也像它们的身材一样,冷了,枯了,丝毫不留恋枝条,沿着枝条向下,落在根部。这种作为,似乎是植物的反哺。出自何处,还给何处。我以为,红柳是沙漠树木中最纯粹的孩子或者仁者。
   风暴再次拉响出征的警报,沙尘揭竿而起。它们是生死同往的盟友,在浩瀚的沙漠组成锐不可挡的飞行部队。乡村人们留在藤架上的葡萄蒙了一层灰,窗台上、被褥上,甚至身子上都沾染了尘埃。在沙漠,最强大的不是暴虐的沙尘暴,而是无孔不入的细灰。风只是一个煽动和带领,而它们总是会寻机进入,不管是嘴巴还是沟穴,人体还是墓碑,任何地方,只要有一点槽痕和缝隙,灰尘就会长驱直入,把自己的身子一股脑地安置在他物之中。
   每个夜晚,我躺在风暴之中,嗅着浓郁的土腥味儿。感觉整个大地都在晃动,自己和楼房似乎船舱。我在想:风吹动的灰尘构成了中国内陆的黄土高原,在设身处地的人的身体当中,它们则会构成尘肺病。我的身体里面,是不是也灌满了灰尘,我的血液和骨髓里,也一定有着浓郁的土腥味儿。那些土不是劳动所得,而是被动的。是逆来顺受,不是乐于承接。在这样的夜晚,我想不到诗歌,只是把被子拉得更高,掩住口鼻。
   然而,在白昼,沙尘暴会消退,呈现出来的,仍旧是灿烂天地。一些赋闲的农人被单位雇请,挥着镰刀,割掉马路边高高的草,用三轮车拉回去喂自家豢养的牲畜。还有一些人负责把清水引到树林当中,再浇灌一遍这些来年还会略萌发的生灵们。还有一些人,把果园清理干净,露出干裂的泥土。孩子们放学了,在路边捡落叶,抽掉叶片,只剩下发软的叶茎,一根搭一根使劲拉,看谁手里的韧劲大,不断裂。
   附近的农人急着把玉米收回家,把晒得红透的西红柿装进芨芨草编织的篮子,带回家熬西红柿酱。棉花摘完了,秸秆被拔掉,送回去,羊们吃掉残余的叶子和嫩枝,剩下的当柴烧。还有人开着拖拉机,把土地翻犁一遍。屋后果园的大葱冻蔫了,拔出来,放在土窖里冬天吃。大部分人家把没有磕碰过的苹果梨、西瓜、苹果储藏起来,留给冬天吃。棚圈里牲畜们似乎也知道,这是一年中最后的盛宴,吃起来格外起劲儿,生怕再也吃不上,更怕春节前,被刀子和牙齿送进天堂。
   这时候的额济纳,胡杨叶子开始变黄。整个额济纳绿洲,都是金色的。还有那里的天空,真如深井,天空比海洋蓝得还要纯粹。听了同事的话,我忍不住想去看看。在我先前的想象中,巴丹吉林沙漠就是干涸的,黄沙汹涌,浩瀚如海,除此之外,一切都毫无生机。而胡杨这种源自地中海,曾沿着亚欧大陆绵延至额济纳的柳科树种,在庞大的时间之中,在地质变化及人类文明史上,它们的声名也曾经显赫,甚至构成了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最重要的风景。
   从单位到额济纳,都是大戈壁。这片平阔之地,更像是一个亘古的疆场,再多的兵马和战争也能容纳。早上的阳光把东边的戈壁映衬得一片漆黑,像是一个正在母腹中发育的巨大梦境。晨光照在脸上,附近的沙子、树木、土丘和房屋上,似乎一层黄油,在视觉当中形成一种鲜嫩的快感。道路一边,是著名的弱水河,河水浑浊,偶尔会被小片的芦苇埋没行迹,但水始终畅通无阻,它们无时不在穿越和渗透。
   到额济纳旗旗政府所在地达莱库布镇,第一次看到胡杨,我惊呆了。置身其中,满天空的黄金,叶子们相互击打,发出清脆之音。坐在林中,骤然觉得,身体轻若羽毛,灵魂透明。在松软的沙子上行走,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尊贵的王、不沾尘埃的神。令人想到曾经在这里率众游牧的乌孙、月氏和匈奴王侯。以及这世上最灿烂的神话,还有没有一丝暴力色彩的英雄传奇,以及任谁都意想不到的爱情。
   8
   最后的落叶被清扫,被风沙掩埋,繁华大地,再一次空阔寥落。巴丹吉林沙漠就又进入漫长冬季。除了上班时候疾行之外,我看到的全部蛰伏了,像蜥蜴、蚂蚁,像生命的自然休克时期。从宿舍到办公室,再到饭堂和厕所,这种三点一线的生活,让人麻木,而又充满着各种突如其来的欲望。1996年,我二十三岁了,一个大小伙子,胡子开始发硬,脸膛因为风沙而粗糙。更令我孤独的是,当年同来的百余个战友基本都走了,回到原籍,我去过和没去过的地方。家乡同在一个县的,仅仅是我和安平。
   某些早上起来,乌鸦聚集在杨树林上,呱呱叫喊。我们跑步或者大喊一声,它们就飒飒飞起,到另一片树林去了。林里的茅草地上,可以看到冻毙了的乌鸦的身体,干硬干硬的。忍不住有一种快感(这种心理大致是讨厌乌鸦之故),可很快,又觉得自己这种快感是邪恶的,非常不人道,也缺乏正义、美德和博爱之心。路边榆树灌木灌满灰尘,还有我们平素的垃圾、树叶等杂物。只有新栽的松树,虽然数目不多,但仍旧是青色的,在整个天空浊黄的巴丹吉林沙漠,总是令人眼睛发亮,心情快慰。
   而冬天是绝对喝烈酒的时节。我惊异于这种液体,入口辛辣,在喉咙中如火,到胃里发烫,喝一点会觉得温暖,再冷的风也进入不了身体。喝多了则是昏沉,或者亢奋,胆子大的敢把天戳个窟窿。有几次,我喝醉了,完全不是平素的自己了,脚步趔趄,嗓门奇大。日常中不敢说的话,做的事,在酒的激发下,一下子膨胀起来。我说到了某种本能,被压抑的生理,乃至对异性的强劲渴望。说到单位的人事,对权利乃至人情的某些愤慨,以及人心当中那些庞大的阴影。
   有一次,我口舌顺溜,恬不知耻地对着满桌子的大小领导背诵西蒙娜·薇依《爱上帝的幸与不幸》一书中的片段:“极度的不幸,它既是肉体的痛苦,也是灵魂的沮丧和社会地位的沦丧,它构成了这只钉子。钉尖钉在灵魂的核心中。钉的粗头就是散布整个时空中的全部必然性。”他们也都喝多了,其中一个清醒的,红着脸,歪着脑袋看着我,眨着眼睛问我说:“这是啥意思呢?解释一下。”我刚要开口,却发现自己无话可说,或者真的不懂,也或许这段话的意思根本无法用言语解释清楚。还有一次,一群人一起,喝了白酒喝啤酒,后来是红酒。在酒桌上,我还清醒一点,出门,风一吹,就晕倒在地了。我清楚记得,他们把我送到医院,用两根冰凉的手指,扒开我的眼睛。
   更多的时候,外场地工作的时候。沿途都是萧索,风是真正的统治者。杨树甩打着干枝条,幸存的茅草低着头脸。戈壁上充满蛇一样的风尘,贴着皱纹一样的壕沟,拖着白色的躯体四处奔窜。远处仍旧一片苍茫,灰色的,极其浓重。我想,那里一定是城市,人欲的油烟遮蔽了天空。又觉得,那里该是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白沙与天空混淆,才会是苍灰色的。下车,站在戈壁上,我立即觉得,厚厚的衣裳不堪一击,冷就贴着皮肤,透过毛孔咬噬骨头。再站一会儿,骨头似乎酥了,两条腿似乎不存在,不知道怎么向前迈。
   还有一次,因为公事,我和几个战友驱车去往沙漠深处。其实也不过30公里之外的小土山。那是我第一次这么远距离地进入荒芜的沙漠,沿途上,灰尘肥厚。乍看,匍匐的黄沙硬结如镜,比柏油马路还有坚硬和平阔,可车轮一旦遭遇,立刻下陷,形成两道不规则的壕沟。沿途的梭梭木、蓬棵、骆驼草等植物根部围着一堆发白的沙。偶尔会跑出几只野兔,飞起几只沙鸡。到山下,停车,风声如雷,吹得人心慌意乱。脚下沙子深厚,踩上去,身体下陷,有一种无法消除的晕眩感。
   山坡上是石块,不过早就风化了。看起来坚硬,手一抓,就是碎渣或者齑粉了。我惊异于风的力量,或者就是风带着沙粒,一次次地清洗和敲打之后,再坚硬的物体也会从内里崩溃的。站在山顶上,我看到了东边的沙漠,黄沙如锥,起伏纵横,犹如某些玄奥的兵阵。每一座沙丘都是乳房状的,始终保持着浑圆和坚挺。要是饿极了,肯定会有一种扑上去吮吸的强烈欲望。请记住,在沙漠,绝对不会产生淫邪欲念的。天地造化,风吹如雕,这是一种壮阔与苍凉的美,一种天地间众生喧哗我独落寞的高贵。
   回来之后,我忽然想写一组诗歌,名字就叫做《沙漠之书》,或者写一部谁也没有写过的小说,也叫《沙漠之书》。我想把自己化成一粒沙子,以它的名义和姿态,在沙漠做一场旅行,然后,因为意外的一场风,从高空降落人间,然后看到,经历,被清扫,一次次辗转,最终,成为了灵魂状的粉尘,升到空中,再也回不到地面了。我想,这种书写绝对是雄伟的,也是凄楚的,是悲剧,也是喜剧。因为,沙子的视角与经历完全区别于人,它的感受与我们的观察和认知也迥然有别。
   9
   我忽然明白,在众多的诗歌当中,我把自己比喻成一粒沙子,其实很不妥当。在巴丹吉林沙漠,一粒沙子肯定比一个人丰富的多。越是简单的,越是能击中要害,体现真理的核心部分。准确说,在巴丹吉林沙漠第六年,我才明白,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生存状态,以及是怎样的一个人。至于命运,我早已自我明了:人生总是按部就班、由此及彼的,其中的曲折才是真正的乐趣所在。我将自己的生存状态归结为:身体上的循规蹈矩,思维上的离经叛道,日常生活的自卑和独自的伤感,内心强大,灵魂骄傲。这几句话,至今贯穿着我。我也知道,自己就是一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有爱心而始终没有爱的能力与现实条件的人,始终在要求自己,追索他物,不安而顺从,反抗却又缺乏真正的勇气和资本。
   而这些,有的是与生俱来,是故乡南太行乡村生长环境及其习气文化所致,另一些则是巴丹吉林沙漠的熏染和篡改。至此,我忽然明白,地域对个人的强大影响绝不是表象上的,而是血液、骨髓和灵魂的。荒凉之地也有柔软的叶片和花朵,一颗沙子即是一个大宇宙,它们互相独立,同在一地,并且构成沙漠,只不过像人一样类聚和群分罢了。
   紧接着,又一个冬天过去,季节周而复始。植物还是那些植物,风暴重复。而我,则与草木在时间中长大,然后又逐渐显现出衰老的迹象。有些年,我离开巴丹吉林沙漠,到中国的繁华都市上海读书。在喧嚣市声中,总是想再次听到弱水河的涛声,抚摸一下戈壁春天的苜蓿,嗅到那种风尘的味道。我知道,那是一种依赖,我与巴丹吉林沙漠,已经有了一种相互依存甚至不可或缺的心灵关系。毕业之后,我放弃了转往他地的想法,回到巴丹吉林沙漠。回来的第三天,我一个人到戈壁上走了几个小时,坐在沙枣树下看天,踱着方步,一会儿像圣人,一会儿像倦客。
   这里的天空依旧幽深如井,湛蓝异常。戈壁还是那般的平阔黝黑,黄沙趴在辽阔的沙漠深处,形成强大的隐秘力量。有一次,在戈壁边缘遇到一位牧驼人,脸膛黝黑,皱纹里面装满土粒。说话瓮声瓮气。他说他和妻子、两个儿子住在三十里外的苇杭泉,有一峰骆驼丢失了,出来找。我说,那里还有别的人吗?他说有,不过距离很远,没啥事一般不见面的。我哦了一声,心里一片空茫。我说不清楚原因,但知道,在沙漠,人和时间、和沙漠、和牲畜、甚至和风、自己的内心和灵魂都会有一种看不到但却异常强大的联系。索伦·克尔凯郭尔说:“人类的尊严和梦想在大自然仍得到承认。”(《非此即彼》)我想这句话用于解释以上说法是贴切有效的。

共 16447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人的一生总有千百中经历,然而,总有一些经历会在记忆里生根发芽,最后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真切地融入进我们的血液里。本文作者便是如此,青春年少时,第一次踏足巴丹吉林沙漠,在时光里,作者一点点成长,用他一颗对天地无比虔诚的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来感知身边的一切。沙漠中的一草一木,一水一沙,都在作者笔下幻化成拥有生命力的精灵,在天地的大与自我的小中,作者将自己的灵魂更加深入地得以升华。沙漠的美,是无与伦比的至美,它有湛蓝明镜般的天空,有璀璨耀眼的星辰,有一马平川的沙地,有缓细流淌的弱水,还有那穿越古今,已销声匿迹的铁马冰河般的历史。那些年,在沙漠中行走的日子,在记忆里绘成诗画,即便是那肆意疯狂的沙尘暴都会裹着土腥味儿植入自己的身体中。这种对巴丹吉林沙漠的爱,在多年后日趋明显,以至于离开沙漠几年后又毅然背起行囊回归那片心灵深处一直钟情的地方。文章结尾处,作者黯然惆怅,终会再次离开这片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巴丹吉林沙漠,那种依依不舍之情溢满言语之间。作者曾说过,要以绝美的姿态来书写一篇沙漠之书,如今,也算不负当初所思。整篇文章以景抒情,温情细腻,夹杂着淡淡的忧伤直抵读者心灵深处,透过记忆的缝隙,将作者对巴丹吉林沙漠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感谢作者赐稿流年,倾情荐阅。【编辑:静如画】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3020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静如画        2015-03-01 15:00:16
  当我们渐渐长大,甚至苍老,那些内心挚爱的事物,就会如河流之水,涌入脑海。喜欢老师的文字,真挚灵动,有思想。问候老师,春安。
2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5-03-01 15:17:25
  好文章,好编者按,相得益彰!大赞!谢谢作者,谢谢编者!
3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5-03-02 06:54:57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