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墨海放牧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墨海】漳卫新河(散文)

精品 【墨海】漳卫新河(散文) ——我的母亲河


作者:西海岸 布衣,281.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002发表时间:2015-03-05 20:59:08


   不管是河内河外,一片绿油油、黄橙橙的庄稼,寄托着父老乡亲的希望。盐碱度较高的地上种着大片的地瓜、花生和苜蓿,地瓜是我们赖以维持生命的作物,地瓜蔓子很长,可以爬到很远,有时把田间的小径都覆盖了,地瓜面做的饼子、窝头虽然难以下咽,可新鲜的地瓜又脆又甜,特别是红瓤的,味道更好,生吃、烤熟了吃、在玉米粥里煮着吃都很可口。河外的地里地瓜水份低,烤着吃太面,吃一口,得翻一次白眼才能咽下去。盐碱地里长出的花生最香,且具有弱碱性,对人体健康有利。花生秧子长得一大墩一大墩的,开着小黄花,待到中秋前后花落了就结果成熟了。大片的苜蓿呈浅绿色,开着黄的、白的小花,发出特殊的香味,是牛、羊、马等牲畜最爱吃的食料,这种作物非盐碱地不长,多年以后很多知名的乳业公司都来此高价收购苜蓿。盐碱度较低的地块(我们称之为好地)种植着玉米、高粱、谷子、大豆等,春棒子长到一人多高,进到里面仿佛进入了茂密的森林里。棒子穗很丰满,尖上挂着红丝绒,掰下一个来,批开层层的包皮,露出玉一样的颗粒,咬一口,香甜满腮。麦茬子要比春棒子晚成熟二十天。玉米和花生一样,煮着吃,或在灶火膛里用慢火烤熟了吃都是极品。谷子穗长的沉甸甸的,低着头象是羞涩的少女,据说是朝鲜品种,钻到里面密不透风,满身是汗。高粱比春棒子还高,乍一看形状相似,高粱穗子长在最顶部,红红的,象高举起的火炬。高粱杆是甜的,从根部折断,象吃甘蔗一样,甜水丰富,可高粱米、面不好吃,极难消化,是粗粮中的粗粮。黄豆、绿豆、红豆有丰富的营养,主要是煮粥喝,黑豆主要用来喂牛、马等牲畜,炒料豆是牲畜的美味佳肴。这些庄稼都长得半人多高,是野兔、黄鼠狼、地老鼠的乐园,老鼠洞里储存着大量的豆类,兔子窝里主要是干草、黄豆。德义一秋天就跟耗子似的,偷玉米、偷花生、偷桃,没少往家里划拉东西,不过德义有一个信条:偷公家的东西不能算偷,尽管偷,但绝不偷个人的,这也是他父母教他的。我是秋毫不犯的。德义后来成了企业家,听说现在要当市人大代表了,而我呢,连家庭代表都不是。秋收了,收割的庄稼在打谷场上堆成了山,我的父老乡亲们黝黑的、饱经风霜的脸上乐开了花,这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刻。
   秋冬之交的一段日子里,新月湾里笑语喧阗,人欢马叫,一年中的最后一次收鱼作业正在忙碌着,人们用大孔网眼的渔网收上来的都是一斤以上的草、鲢、鲤、鲫,收获可达上千斤,一斤以下的留在湖里继续繁衍生长,以为长久之计。鱼汛过后便采摘莲藕,莲蓬子早已采完了,到春节前几天,还要破开冰层,穿上特制的保暖防水服装,再次采摘一次莲藕,为过年用。用新鲜的莲藕切成片,中间加上肉馅,外面裹了鸡蛋、面糊,油炸了吃起来又脆又香,比水饺还好吃,我们管它叫“藕夹子”,还有一道菜叫“黄焖鸡”,这两样食品是我们那一带的春节特色菜。
   水面上结了冰能承受人的重量时,孩子们在冰面上滑冰、嬉戏,大人们便拿了平头铁锨,贴着冰面轻轻一铲,那芦苇、蒲草便纷纷倒地,然后一冬天,社员们就在生产队里编织苇薄,苇薄是房顶结构的主要材料,主要起到隔热保温作用,也可用作铺盖之物。一边打一边卖,到了年关,生产队能给社员们分点零花钱,每个家庭能分到二十到三十块钱不等,这就让别的村子羡慕不已了。
   就这样,朴实善良的人民在贫瘠的土地上用勤劳和智慧与饥饿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就象沙漠里的胡杨林一样顽强地活着。
  
   四
   著名作家鲍尔吉。原野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红宝书’取代了除课本外的一切印刷品,所以人们在使用字和词的时候,都超不出这些范围。一个人统治了字,也就统治了人的大脑甚至声音,更不必说其他了”。他所描述的年代是不言而喻的,我的初中以前的生涯就是在这样的年代度过的。
   初中两年,正处于“文革”后期,学校的主要活动是上街游行,写大字报,“斗私批修”,参加劳动,教学的时间连一半也不到。课本也简单乏味的不堪读习。有一天,我突然看到了秀梅姐姐“文革”前的语文和物理课本,内容太精彩了,插图太漂亮了。我用一天的时间读完了语文,用两天的时间读完了物理,我对着物理课本上牛顿的画象产生了疑虑,他披散着长发,蓄着小胡子,不知是男是女,还是小学校长荣江哥给了我确切的答案:牛顿是男的。
   娱乐形式极度贫乏,除了几出样板戏外,就是几部老掉牙的电影《地道战》、《地雷战》、《艳阳天》、《金光大道》等,看腻了,也听烦了。正所谓:“好话说三遍,狗也不喜欢”。人们的精神贫瘠到了极点。
   我要做精神上的突围,我要逃离这精神的贫瘠,去寻找精神的乐园。突然,我的眼前一片光明,啊!我的母亲河不正是一片诗意的王国吗?我找到了我的心灵天堂。
   我常常在俊俏的岸上流连,岸堤有五、六米高,坡度却缓和,平易近人,轻轻松松就能走上去,并无攀爬的感觉。站在岸顶俯瞰村庄、河流、田野,会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迈,我因此而志存高远。堤顶宽阔,中间是可容两辆车并行的马路,两边是十几米宽的树林带,杨、柳、榆、槐居多,都是参天大树,大树之间和堤坡上间杂着一些紫穗、荆条等灌木,春天一到,绿树婀娜,青草葳蕤,野花烂漫,燕语莺啼,香气馥郁。堤岸沿河而下,或直或弯,就象一条画的长廊通向望不到尽头的远方,引起我无限的遐思。
   我知道,画廊的尽头是我憧憬的大海,于是,在一个扬花飞雨,柳絮飘雪的日子,我约了同伴小立,骑了自行车朝着大海的方向前进了。堤岸的大路上,行人寥寥,偶尔有马车、牛车走着,那年月,乡村里可轻易见不到汽车的影子,我们无拘无束地骑行在马路上。我们都是有品位的人,懂得停下来欣赏景致,在一处槐树林里看养蜂人采蜜,目光追逐着蜂飞蝶舞,品尝养蜂人善意奉献的蜜汁;在一片桃林里观赏艳丽的桃花;看老汉驱赶着雪白的羊群悠闲地放牧。眺望河上,河流象一条银色的带子飘向远方,石桥、木桥间错地卧在河面上,沟通着两个省份。俯瞰大地,近旁村庄里街巷间、院落里的人清晰可见,我们望着他,他也望着我们,都笑了,彼此成为了对方眼里的风景。远处的村落在绿树掩映下若隐若现,象海市蜃楼。田野上绿色的麦浪,纵横的阡陌,都是绝美的风景;依稀可辨的一两声牛哞,隐约婉转的娘唤女儿的呼喊奏响了天籁之音。
   天过正午,询问路人,大海还很遥远,我们计算了路程,折返而回,将大海的梦留给了将来。
   我们村的对岸是山东省的李家庄,也是一个小村落,不通行大路,所以并未架设桥梁,只有一只渡船,可容六、七人,船上并无艄公,渡水者自渡。船上有一根竹篙,两条长长的缆绳,分别系在船头和船尾,绳子的另一头分别拴在两岸的两棵大柳树上。如果要渡河,恰好对岸有人的话,喊一声,那人拉着缆绳,船就过去了,不用撑篙。我有时将船撑过河去,在彼岸的堤岸上,村子里走一走。有时跟几个小伙伴淘气,从树上将缆绳解开,将船撑到水中央,顺流而下,舟行迅速,两岸的景色就象电影镜头一样扑面而来,于是就有了“一去二三里,瓜园四五家,桃李六七处,八九十树花”的意境。返回时则大费周折,使劲撑篙,船尽量傍着岸,这比在河中心省力,但离岸太近容易搁浅,还得下去连拉带推才能弄出来,这是玩过多次后总结的经验,正是:一上二三里,停船四五回,搁浅六七次,八九十人推。我有时独自将船撑到中流停下来,久久地望着泱泱的河水漫流而去,忘了自己,自己便化为了河水,最终不知河水是我,还是我是河水?
   有一天,我一个人躺在船上,任小船在河心摇荡,望着天空,听着波声,飘飘欲仙,忽然,一只白鹤降落在船头,对着我翩翩起舞,她时而站立,时而低翔在船的上方,她看着我,似乎要向我表达什么思想,我知道,她把我当成了可信赖的朋友,我也对她微笑示意。她袅袅娜娜地盘桓了约有一刻钟,才展翅飞去。我娘知道后说这预示我一生幸运。
   初夏时节,雨渐多渐大,水涨船高,万物蓬勃生长。新月湾里,蒹葭苍苍,新开的荷花清丽脱俗,淡香缥缈,碧绿的莲叶有的贴着水面,圆圆的、平平的,舒展成一轮碧月,有的挺拔而出,翩跹起万方仪态。游鱼如织,雀鸟翔集。几个穿花衣服的姑娘划着小船在水上劳作着,好一幅江南水乡图。
   一个雨后初晴的下午,我坐在新月湾的岸边看鸥飞鹭翔,久已不见的丽英姐姐提着篮子走了过来,她穿一件白粗布大襟褂子,黑裤子,黑布鞋,个头也高了许多,已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模样也更好看了。我问她为什么还穿大襟褂子,因为我们早已不穿中式衣裳好几年了,三十岁以下的人都改穿西式服装了,(我们称作洋式的)男的都穿军便服,颜色是蓝的、绿的、灰的、黑的,女的除了穿女式军便服外,还有一些更好看的款式,颜色更鲜艳,红的、绿的、花的都有。她说她娘去年冬天去世了,留下来的衣服扔了可惜,改款式就报废了,她自己就穿起来。她采了一篮子蘑菇,准备到集上卖了,换点零花钱贴补家用,娘没了,生计更加艰难,她是长女,要替父亲挑起家庭重担。她说河南那边已经采不到多少了,你们村林子大,好采。我很同情她的处境,于是对她说:“以后每到快下雨的时候,你就过来,我接着你,在我爸爸的小瓜屋里等着下完雨,赶快往林子里跑,肯定能采到又多又好的蘑菇。”她看着我,很感激的样子,突然问“你为什么对我这样好?”我不假思索地说:“因为你是我媳妇儿啊。”她羞得满脸通红,双手捂着脸。我倒没觉得难为情,只觉得她挺好笑的,至于这样吗?我突然发现她的手指头破了,流着血,我赶紧拽过她的手来看,她使劲往回抽,脸上还羞答答的,我攥得更紧了,急赤白脸地说:“你别往回抽,让我看看怎么弄的。”她这会儿不动了,脸红红的,低着头,我说:“你脸一红,更好看了。”她头低得更低了。我还想,她这是怎么了?为什么老是害羞呢?那时我对男女情感这些事一点也不懂,不象现在的小孩子们,能通过电视、网络、书籍得到大量的信息,什么都懂。她可是到了情窦初开的年龄了。之后我真的帮她采了不少的蘑菇、野菜,她也懂得回报,弄点好吃的给我带过来。直到我去县城读高中之后,才与她断了联系,直到今天,我也没有这位姐姐的任何信息。
   父亲的瓜园是村人休憩的好场所,人们干活累了,或是路过,都喜欢到瓜园里坐一坐,河南那边的人偶尔也来。在凉棚下抽一袋旱烟或是用纸临时卷的烟,到井边提一桶凉水,用瓢舀了咕咚咕咚喝下去,痛快!说几句不咸不淡的话,眼睛在西瓜、甜瓜、脆瓜、火瓜、黄瓜上转来转去,但没人敢开口要瓜吃。吃不上瓜,光是看看心情也好,尤其是那一大片绿油油圆滚滚的西瓜,真带劲!歇够了,拍屁股走人。
   晚上也有几个较固定的常客,小学校长荣江哥,土郎中荣堂哥,我四叔,还有几个半大小子。坐在瓜园的空地上,在皎洁的月光下,在一片蛙声、蛐蛐声中,荣江哥开始讲故事,他常讲《三国》、《水浒》、《平原枪声》等大书;荣堂哥好讲《西厢记》、《三言两拍》里的风流故事;我四叔爱说些鬼故事,吓得我们哇哇大叫,虽然害怕,但最愿意听鬼故事。“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孤坟鬼唱时”,多年以后我读《聊斋》,看到渔洋老人这首序诗时立刻联想到了这个场景。我有时吓得不敢回家,就在小瓜屋里和父亲一起睡了。
   我特别喜欢瓜园的夜雨,那雨淅淅沥沥地洒下来,打在玉米叶子上唰唰地响,落在棚顶上发出蓬蓬勃勃的声音,滴在屋檐下瓦盆上的“得儿”“得儿”的脆响很是显眼,落在西瓜上发出骏马奔跑的声音,还有雨水汇成小溪流向河里的淙淙声,只可惜我们北方没有芭蕉、棕榈,不然就能听到雨弹奏的琵琶曲了。我在雨声里,说不出的坦然,安适,我感到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安静,我愿意这雨一直下个不停。
   有时候,夜雨后会在清晨氤氲成漫天大雾。我醒来,走出瓜棚,发现世界消失了,我漫无目的地向前走,进入这神秘的梦幻,恐惧和好奇吸引着我一直走下去,忘了时间,忘了距离,有时眼前突然出现一个人,仔细辨认,并不认识,则怀疑那是从另外的世界来的人,恐惧感更强烈了。有时倏忽出现一株槐树或其它什么树,会感到一阵惊悚。有时摸索到一座小石桥上,河上的风大,雾是流动的,人站在桥上象是腾云驾雾,偶尔风将雾气吹开一条缝,那河水、板桥、小船、柳树露出来片刻,而雾瞬间又合上了,世界真虚伪!沿着河边向下游走是不会迷路的,这个时候只有河是可靠的,道路也不可靠。在这混沌的大气中漫步,我很小,很孤独,世界也只有三尺。在雾里,少年的我想象:如果晴空万里的日子,世界有多大呢?我目所及也只有二三里,如果站在高山顶上,譬如泰山,目所能及,几十里而已。在这个浓雾的清晨,在我的母亲河畔,不到十三岁的我忽然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的眼睛能看多远,世界就有多大。

共 11324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看过散文,没看过这么长的散文,看过长的散文,没看过写得这么细的散文。在《漳卫新河——我的母亲河》中,作者以对母亲河发自内心的热爱,向我们叙述了童年时在漳卫新河边所经历的那些事情,优美的语言,严谨的结构,动人的故事将我们带到了那个遥远的地方,让我们看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发生在那里的事情。作品中的我是一个还不懂得男女之事的小屁孩儿,从一个小孩子的眼里所看到的世界是优美的,充满了新奇,于是,“我”开始不断地探索眼前的世界,从满野地乱跑,到要骑着自行车去看海。洋洋万言的作品并没有让人感到冗长,相反,当我看完通篇后却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只有好文章才会让人有这种感觉的。散文的时间跨度涵盖了“我”的整个童年,从一个跟着哥哥后面到处玩的小屁孩,一直到有了自己对周围世界看法的大儿童。其中所萌生出的,带着朦胧爱情的片断也让人感到心动。当那个被孩子们起哄,说是“我媳妇”的女孩子过早地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四处采蘑菇时,“我”让她到我们这边来,“以后每到快下雨的时候,你就过来,我接着你,在我爸爸的小瓜屋里等着下完雨,赶快往林子里跑,肯定能采到又多又好的蘑菇。”她看着我,很感激的样子,突然问“你为什么对我这样好?”我不假思索地说:“因为你是我媳妇儿啊。”她羞得满脸通红,双手捂着脸。多么温情的文字,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和一个还不谙世事的小毛孩儿的形象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作品的语言流畅、优美,作者是讲故事的高手,将这些平常的故事讲述得娓娓动听。看过散文,没看过这么长这么长的散文,看过长的散文,没看过写这么生动有趣的散文。倾情推荐阅读!【编辑:透明秋语】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307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5-03-05 21:00:03
  欣赏大作,很好的作品,为你点赞!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1 楼        文友:西海岸        2015-03-06 07:18:53
  感谢秋语老师的评价。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5-03-05 21:00:49
  感谢赐稿墨海,墨海有你更精彩!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5-03-05 21:01:25
  恭祝2015创作丰收!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4 楼        文友:如风姐姐        2015-03-06 06:17:59
  欣赏海岸老师大作!佩服!相当滴佩服!祝福你2015开心如意!笔更健!敬茶!
回复4 楼        文友:西海岸        2015-03-06 06:52:14
  感谢如风姐姐的赞誉,这对我是很好的激励,我会更加努力。
5 楼        文友:西海岸        2015-03-06 06:47:54
  感谢秋语老师的评价,也感谢如风姐姐的赞誉,这些都对我是好的激励。
6 楼        文友:竹林子        2015-03-19 18:43:39
  一样的故乡河流,一样的思乡情结。
骨子里流淌着农民的血液,虽久居城市,却念念不忘生于斯长于斯的黄土地。
回复6 楼        文友:西海岸        2015-03-20 06:26:16
  感谢竹林子老师回顾。我的家乡的漳卫新河即是我的物质的河,也是我精神的河。河以前太美了,可是让当前的经济社会给毁了。
回复6 楼        文友:西海岸        2015-03-20 06:27:04
  希望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