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山水】南太行消失的虎啸(小说)

编辑推荐 【山水】南太行消失的虎啸(小说)


作者:太行风 举人,3262.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56发表时间:2015-03-19 11:08:48


   庞炳勋的心情之所以突然变得轻松,还有一个更重要原因,这就是他的儿子庞庆振。本来,在陵川山洞里的时候,他便安排儿子离开,找到部队,撤到黄河南岸去。儿子是庞家血脉,他得给庞家留下这缕香火。至于他本人,都一把年纪的人了,还在乎个啥?拼了这把老命,赚个“民族英雄”的名节,也值了。可这小子不听话,非要留在他身边照顾、保护他,反成为他最大的顾忌与软肋。现在,有老蒋这样的授意,他心里的一块石头扑通一声落了地。
   第二天,庞炳勋便与孙殿英联名通电投敌。随他同时投敌的,有24集团军官兵被俘的7.4万人。高级军官中,除孙殿英本人及部下外,还有他老部下40军106师刚升任师长不久的李震汾。还有一位师长是27军预8师的陈孝强。这小子仗打得狠,这次更玩了命,部队基本拼光了,他自己也负了伤,才做了俘虏。现在,这些人不管愿意不愿意,只能跟着他走这步烂棋了。他悄悄对几个军官转达了“夫人”的意思,吩咐他们说,先保住小命,再图将来。
  
   谋叛
   降日后的庞炳勋,出任汪伪晋冀鲁豫“剿匪”总司令兼和平救国军第24集团军总司令等职。这样的职务,与他原来的地位相对等。他是高级将领,日军不光想利用他增加军事力量,还想利用他给中国军人的将领们树立样板,最少可瓦解他们的意志。庞炳勋也非常清楚,越在这时候,部队才是最重要的筹码。于是,除随他降日的旧部之外,他四下收编地方部队,组成了四个军的伪军。
   可在做这一切的时候,有两组尖锐对立的词汇像两对巨大的磨盘,磨动挤搓着他的心。一组名词是“抗日名将”与“汉奸”,一组名词是“光荣”与“耻辱”。尤其当他得知,他藏在山洞中时,为了找到他并把他抢回去,马法五、李振清率部队多日滞留于险境,许多官兵为此丢了性命,他更心生愧意。他还得知,27军继任军长的刘进,也一度被俘,却又侥幸逃脱,撇下部队逃往河南,遭到上峰严厉斥责并被免职。可他的部下却不是孬种。27军驻扎于黄围山溶洞的战地医院,一个加强营的警卫部队和医务人员、伤病员1800余人,仗险抗击日军整整一个礼拜,最后弹尽粮绝阵地失守,所有人员无一投降,全部战死,或被攻上来的鬼子用刺刀捅死。该军46、47师残部,在无后续供给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一直在陵川的大山中苦撑了好几个月,45师副师长凌冬青,被活活饿死,该师最后拼得只剩280人。听到这些,庞炳勋的心颤抖了。参加抗战之初,他曾有名言传世:“我年将六十,一腿尚瘸,能参加保家卫国战争,是生而有幸。即使捐此残躯,可在中国复兴史上留下光辉一笔,也不枉此生,对得起祖宗了!”没想到,现在的他,却成了“汉奸”!他不甘心就此沦为秦桧、汪精卫之流,决计择机而反。如果成功,尽管他庞炳勋成了现在这副烂摊子,依然是“抗日名将”、“民族英雄”,仍然被国人刮目相看。抗战以来,国军中高、中级将领和成建制降日的部队,实在太多了。他如果反正成功,无论对蒋,对国民政府,还是对全国舆论,都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光亮点和兴奋点。
   通过军统安插在日军中的间谍,他终于与黄河南岸的国军取得了联系,并密议好,他以举行军事演习为名,南渡黄河,脱离日军。
   可就在约定时间临近之时,他的南返计划却被日伪特务侦知,大队荷枪实弹的日军咵咵咵咵跑步而来,把他的总部包围了个铁桶一般。日军指挥官抄着半生不熟的中国话下令,强制性取消军事演习。
   一场反正计划,就这样泡了汤。河这边,是庞炳勋遗憾十足、余恨绵绵的无奈眼神。河对岸,是马法五、李振清等老部下急得喷火的目光。
   此后,日军对庞炳勋严加防范,并将他的旧部远远调开。庞炳勋只得退而求其次,守住他最后的底线:以后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与国军开战。日军为了利用他这块牌子,痛快地满足了他这个要求。
   于是,庞炳勋暗地里还与蒋保留着一腿,成了周旋于日、汪、蒋三者间的一个怪物。
  
   尾声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庞炳勋急忙致电蒋介石,表示愿意以戴罪之身听候发落。蒋介石没有食言,立刻委任他为先遣军司令,阻止八路军进城接受日军受降。
   庞炳勋手持电报,哈哈哈哈大笑了几声。与之同时,一行老泪,不知不觉间从他皱纹纵横、表情复杂的脸上滑落。
   他觉得,这样的命运变化太滑稽了。他也知道,他的前面远非一片光明,而是会更加惨淡。
   这次,不幸又被他这块“老姜”料中。
   1948年10月,他的老部下马法五率重组建的40军进攻华北解放区,于邯郸一战被解放军歼灭,军长马法五被俘,共军用他走马换将,交换回叶挺、廖承志。
   1949年1月,他已升任团长的儿子庞庆振宣布战场起义,带领本团并动员另两个团加入了解放军。
   至于他自己,早在1947年,受中山陵“哭陵事件”的牵连,被削职为平民,走完了从杂牌将军到抗日名将、降将、哀将的军旅生涯。再后,蒋军兵败后,他随老部下李振清到了台湾,与孙连仲在台北市合开了一家餐馆,聊以度日,直至终老。
   在他耄耋老年时,他经常想起属于他重大命运转折点的太行山三年抗战,想起陵川那个好心帮了他们却被他们冤杀的打柴老头……
  

共 7182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南太行消失的虎啸》作品小说通过“兵败”、“杀樵”、“救帅”、“投敌”“谋叛”这几个环节,讲述了庞炳勋这个人,从杂牌将军到抗日名将、降将、哀将的军旅生涯,折射出抗日战争的惨烈环境。小说在“杀樵”这一节里,既写出庞炳勋的惨无人道,又写出对自己不义之举的懊悔和自责;“救帅”当中,写出一些人冒死救帅,写出了这些人的勇敢和赤诚之心。小说通过一系列的故事的描写,塑造了庞炳勋这个民族英雄形象,特别是被俘后痛斥汉奸孙殿英的那句话:他一拍桌子指着孙殿英吼道:“给我滚出去!”大义凛然的形象自然溢出,突显出对汉奸的痛恨,表现出无畏的民族气节。小说结构稳健,语言朴实,人物塑造鲜明,主题突出。感谢作者赐稿,推荐阅读。【山水神韵编辑:九井居士】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九井居士        2015-03-19 11:12:05
  小说让我们重温了抗日战争的壮烈,表达出对于那些投敌叛变者和滥杀无辜,背信弃义者的憎恨,表象出不烦的民族气节。
走进柳湖,走进生活,沉浸在梦境之中。恬淡安静,关注民生,品味社会,让灵感插上翅膀。
2 楼        文友:太行风        2015-03-19 20:44:06
  谢谢九井居士老师深透的评语。庞炳勋是个复杂的历史人物,身上的确有悲剧性。因他兵败太行就发生在我这个县,我从方方面面零零碎碎收集了他的这段历史,并极力想参透这个复杂的人物。他出身旧军阀军队,以前一直在为争地盘而打仗,抗日战争转为为民族而战,但政治的原因又使得他不能纯粹地为这个目标效国,只能夹在国共之间小心翼翼行事。他的24集团军内部,派系不同,不好驾驭;国民党军队与八路军闹摩擦,与老百姓也搞不好关系,是他兵败太行重要原因之一,枪杀“樵夫”是事实,也是我特意安排的一个暗示。加上杂牌军的物质供给不继,孤军作战,以及孙殿英出卖,兵败成为一种必须。他的降日,是气节问题,但竟然是“领旨”降日,就不完全是他个人的问题了,又回到了政治的不可理喻上。庞炳勋很难说是个好人或者坏人,任大家解读吧,或许他身上可以揭示某种历史的必然性与规律性!
独抒性灵,拒绝合唱。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