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雀巢】我读张中行(随笔)

精品 【雀巢】我读张中行(随笔)


作者: 白丁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759发表时间:2015-04-02 14:47:02

【雀巢】我读张中行(随笔)
  
   四
  
   中行先生一生经历了好几个时代的更替,从晚清,到名国;从北伐战争,到日寇侵华;从抗战,到解放;从三反五反,到文化大革命。在不断的战乱、换代之中,他眼见着友朋零落的零落的,自杀的自杀,自己也接二连三的被怀疑、被审问、被下放,一直处在清贫与动荡之中。就是有了这样的厚实不凡的人生经历,再加上先生的博学广闻,经过年久的反刍,最后酝酿成了一部哲学大书——《顺生论》。
   《顺生论》一书,被誉为当代中国的《论语》,内容涉及天地、人心、社会、己身等好多的方面。然,剖解叙述的却是条分缕析、丝丝环扣。虽说的是哲学命题,可读起来却不甚艰涩,倒像是散文的味道。不过,尽管如此,内有很多的东西,人一下子还是看不懂的,需要慢慢地、细细地、天长日久地去看、去捉摸、去领悟,大约才能参得透其中的奥妙。我在粗粗读过两遍后,大概有两点过目不忘的,一是生,二是死。
   关于第一点,中行先生认为,人是乐生的,也该是乐生的。他讲,生是一种偶然,由父母至祖父母、高祖父母,你想,有多少偶然才能落到你头上成为人。上天既然偶然生了你,所以要善待生,也就是要善待人。关于衰老及死亡,先生说:“我个人的看法,由老而来的苦,可分为物和心的两类,如衣食不足,精力日下等物的;孤独,难消永日等情怀是心的。物的方面的问题,未必容易解决却不难讲,这里只好说心的方面的。最好能够‘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意思也就是少思寡欲、安之若命。听着似乎有些颓废,可细细想想,人在面对死亡的问题上,还真的是这么想最好了。
   除了《顺生论》这样极富哲思的著作外,中行先生还写了部佛学书——《禅外说禅》。此一书,可以说是本佛学入门书,其里谈经论典,皆细而不乱,碎而不赘,深入浅出,舒缓有致,逻辑性特别强,好像用的是化骨绵掌,把人一步一步地带进,又带出。这样的书,深携佛性之人读了不知是个什么感受,反正依我这凡夫俗子读来,对于知见与心性,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就像文中先生对禅道的综述那样:“我们站在禅外,应该用公平的眼光,把它看作对付人生中某种病的一种方剂,如果真就得了这种病,那就无妨用它一试试。这是说,它是人生哲学方面的一种祖传遗产,保存以备用总是应该的。”
   除了如上几种著述外,中行先生还编著有《文言和白话》、《文言津逮》、《诗词读写丛书》等著作,这些书我都没有,想着有一日都补购来读读。
  
   五
  
   中行先生的文字朴实、静谥,更不乏厚重,那么他的人又是怎样的呢?
   记得最初知道中行先生,是通过白岩松《痛并快乐着》一书。此书中有幅白岩松与中行先生的黑白小照。照中先生穿的很朴素,外着一件黑蓝布褂,里面穿件白衬衫,衬衫外罩着件开领灰毛衣。面相则长的一副低眉顺眼样儿,像个乡下老头儿。鼻宽,眼小,耳大,高高的颧骨似微笑挤起的山峰,花白头发理的短而服帖,越显得精神矍铄。书中有一段白岩松采访先生的问答,我至今记忆深刻。问:您曾经有个朋友生活比较困难,每到年节的时候,您都邮钱给他,可他在这一辈子都没对您说过一个“谢”字,但您仍把他当成生平最好的朋友?答:能交到两个永远不说谢的朋友很不容易,人生能够交这样的朋友最好,你得到人家的关照不说谢,人家得到你的关照也不说谢,心里边想就应该是这样子。
   中行先生曾有个忘年交,叫靳飞。在九十年代北京的文化界,这一老一少结伴来往的身影,概是无人不知的。所以,要说对先生的了解,怕最清楚莫过于此人了。在《张中行往事》一书里,靳飞就讲:“为了说明他的故乡的好处,行翁(中行先生)常约我到北海后门对面一家小饭铺去吃他家乡的京东肉饼。那家小铺仅有三四张方桌,且不洁净。行翁却像献宝似的,逢人就向人推荐。他每次去,固定是三两肉饼,一碗小米粥,一两二锅头。有次我大概是饿了,竟然吃了八两肉饼,把行翁高兴坏了!此后他再介绍小铺,广告词就是:‘靳飞吃了八两肉饼,再努努力,我看一斤没问题’。”
   还有位叫孙郁的人,对先生也较了解。孙郁写了本《张中行别传》,其内说,有次先生与某友在某家店铺用餐,偶遇一小青年向他们讨教,说自己为了恋爱,花了许多钱,可现在妻子背叛了自己,和别人乱搞,经常夜不归宿,自己不知怎么办好,很想痛打她一通解气。听了这些诉苦之语,先生竟拉着那青年的手,请其渐渐平静下来,说:“万万不能打人。这是非常愚蠢的。我告诉你两个办法。一是采取不闻不问的办法,慢慢女人就憋不住了。如果她回心转意,那就原谅她;二是两人摊牌,实在过不到一起就分手。但千万不可打人。”
   真挚、朴厚、有趣、对家乡地物有情、对大小人物有情……总之,中行先生这个人,我是很敬仰的。先生的文字,我更是百读不烦。想来,大约是一辈子奉行“顺生”、“中行”信念之故,先生得了高寿之福,二零零六年春天仙逝,享年九十八岁。据说,为先生送葬的那一天,来的都是他的读者,几乎没有官员。
  

共 6996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因了中行老先生做人、做文的真挚、朴素、宽厚,作者的整篇文字中流露的也是一番真性情,绝无华丽辞藻,更无半点煽情——的确,怎敢用华丽和煽情亵渎了老先生的人品和文品。对先生的生平和作品都不甚了解,从作者娓娓道来的文字里,读着就有了几分感动,感动于这样一位世纪老人所具有的深刻的内涵,感动于作者对老人的敬仰与懂得。老先生的一生,何不就是一部内容深厚的传统文化?浮躁的当下,我们都该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品读先生的真性情,品读先生的真著作。推荐阅读。编辑:天海蓝蓝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405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月落窗台        2015-04-02 17:01:32
  我来学习,慢慢领会。
2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5-04-03 01:30:51
  不久前巢里少了杨蓉的身影,心里很有些郁闷,就怕你再也不来了,岂不让月楼多了一份惦念,少了一份拜读你大作的愉悦?今日看到了杨蓉的名字赫然在巢中,还没点开先就乐了。我是喜欢读书评的,也试着写过,总是不能让自己满意。杨蓉的书评真是好看啊,不温不火,提纲挈领,句句精到,恰到好处,且信息量很大,读来十分过瘾!这本书我也要买的,虽然感觉你已经解读得很深刻也很全面了,就是为了收藏吧,也希望一观再观,让自己有所精进。谢谢蓉!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