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最忆“关中民谣”(散文)

精品 【荷塘】最忆“关中民谣”(散文)


作者:赵亚亚 秀才,2514.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965发表时间:2015-04-08 16:28:05
摘要:关中民谣如一株摇曳在山间见的马兰花,曾经广泛地流传在千家万户的炕头,流传在农人劳作的田间地头,流传在看护孩子的老奶奶的口头,回荡在无数个稚童的耳畔。这些曲儿曾伴随着一代代孩子,快乐地长大。

元宵节到了,街上三原老段家的元宵开始走俏,突然间想起了儿时熟悉的民谣:“高楼高,高楼高,高楼底下卖元宵。”陕北信天游,随着一代代民歌大王而红遍大江南北,八百里秦川吼起的秦腔,迎着西北风在原野上回荡。关中民谣,如一株摇曳在山间见的马兰花,曾经广泛流传在千家万户的炕头,流传在农人劳作的田间地头,流传在看护孩子的老奶奶的口头,回荡在无数个稚童的耳畔。这些曲儿,曾伴随着一代代孩子快乐地长大......
  
   【一】一曲曲民谣,一段段质朴的乡音乡情
   民谣,最大的特点是即景编说,语言朴素真切、贴近生活、节奏鲜明、朗朗上口。过去生产队的人一起劳作时,能编会说的人号称“链子嘴”。看见吃饭时间到了,队长不收工,民谣马上出口:“太阳偏了西,人人肚子饥;队长不开口,社员不敢走。”队长一听,赶紧打铃放人,皆大欢喜。
   关中婆姨手擀面做得好,男人们边吃边夸:“手洗净,面和硬。和硬揉软,擀薄切宽,凉醋调酸。葱花花,油点点,上顶两个荷包蛋。”白面片、绿葱花、金色的荷包蛋,说得人垂涎三尺呢。
   当然,最有名气的是“biángbiáng面”的“biáng”写法”:“一点点上天,黄河两头弯,八字张开口,言字往里走,你一扭,我一扭;你一长,我一长;中间夹个马大(dai)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钩钩挂麻糖,推个车车逛咸阳。”唱曲的过程字也会写了。
   民谣口口相传,所以遣词造句口语化,叠词运用频繁,易于记诵,过耳不忘。“箩箩面面,油馍串串,猪肉扇扇,蜂蜜罐罐,我娃是个福蛋蛋,读诗书,写文章,一考考上状元郎,喜报送到你门上,你看排场不排场。”吃穿有样,上学读书,就是“耕读传家”这一家训的口语化阐释。
   无论你身在何方,只要这些民谣一出口,我们就是地地道道的陕西乡党。“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乡音乡情,是那么的质朴而亲切!
  
   【二】一首首民谣,一幅幅色彩艳丽的民俗画
   乡间民谣的创作者大多是小脚奶奶,在家带孩子,民谣的内容不外乎是哄孩子睡觉,或者止住孙儿的哭闹。
   小时候,我最喜欢听奶奶一边耐心地拍弟弟,一边有节奏地点着头,小声说唱:“嗷嗷,娃娃乖,娃娃吃奶不发歪。娃娃乖,穿花鞋(鞋在淳化话里念孩hai),娃娃不乖穿烂鞋。”这首曲儿长短句结合,节奏和谐,言辞押韵,听着听着,孩子就甜甜地进入了梦乡。奶奶点着一双小脚,抓紧孩子睡觉的空档给一家人做饭。
   男孩爱摆弄,搬砖拾土疙瘩,结果人小,砖头把脚砸了,鼻涕眼泪一起流,哭着找奶奶寻求安慰。能说会道的奶奶就哄孙子:“猴娃猴娃搬砖头,砸了猴娃脚趾头。猴娃猴娃你不哭,给你娶个花媳妇。娶下媳妇阿达睡?牛槽里睡。铺啥呀?铺簸箕。盖啥呀?盖筛子。枕啥呀?枕棒槌。棒槌滚得骨碌碌,猴娃媳妇睡得呼噜噜。”句子简短,一问一答,诙谐幽默,小孩遂破涕而笑。
   看见狸狸猫自由自在出东家入西家地满世界逛门子,抱娃的人被孩子绊住不能出去耍,就唱着曲儿诅咒猫:“咪咪猫,上高窑。金蹄蹄,银爪爪。上树去,逮嘎娃(喜鹊)。嘎飞了,把咪咪猫给气死啦。”一幅生机盎然、妙趣横生的喜鹊戏猫图,色彩分明,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晚上,皎洁的月光映照大地,奶奶顺口一诌,就是一首民谣:“月亮爷,丈丈高。骑白马,带腰刀。腰刀长,杀个羊。羊有血,杀个鳖。鳖有油,炸个麻花呲喽喽。”南方人讲究鹊桥相会,月亮里有嫦娥、桂花树和玉兔,陕西人直接把月亮叫爷哩,而且是个威威武武、骑马跨刀的大英雄,多神气啊!
   心灵手巧的奶奶会一边剪纸,一边说唱:“正月里,三月中,我到菜园去壅葱。菜园有棵空空树,空空树,树空空,空空树内一窝蜂。蜂螫我,我遮蜂,蜂把我螫哩虚腾腾。”短短的一曲民谣,有大树有蜜蜂,有绿格莹莹葱,有妙趣横生的故事,有手忙脚乱的人,多美啊!和剪花娘子库淑兰一样,她们在说唱中,一幅色彩缤纷、意象繁复的剪纸,就华丽丽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小孩子想象丰富,民谣也伴随着小孩子们的游戏应运而生。他们手脚蹦跶,嘴里唱呱:“扯,扯,扯锯锯,舅舅门前唱大戏。接姑娘,唤女婿。小外孙儿,你也去。扯红布,扯绿布,给宝宝做件新衣服。”穿新衣,去舅家,看大戏,凑热闹,多么朴素而又美好的愿望啊!
   小孩喜欢去外婆家,外婆也爱来女子家,女子要好好招待娘家妈。小孩嘴里就道出了这样的歌谣:“箩,箩,箩面面,外婆来了做啥饭?打鸡蛋,下挂面。杀公鸡,公鸡叫鸣哩。杀母鸡,母鸡下蛋哩。杀鸭子,鸭子蹦到后院里。把你气得胡蹩哩。”你看,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指望不上,给他妈啥都舍不得吃,自己家里的样样东西都有用呢。民谣里,透露着乡村人待人接物的人情世故。
   小孩们最喜欢集体唱的童谣是:“嗷嗷,娃娃睡,猫打喂(喂在淳化方言指粮食)狗烧锅,老鼠上岸捏窝窝,你一个我一个”分工明确,想象力丰富,具有极强的童话色彩。
   二月二,龙抬头,燕子飞回来在房檐下做窝,家家户户要炒豆豆,炒黄亮酥脆的蝎子馍块。小孩盼着吃豆豆,拍手唱:“燕爪啦,排溜溜,你妈给你炒豆豆。你一碗,我一碗,把你吃地憋死我不管!”比兴的手法运用,贴近生活。炒黄豆飘来的爨味,能把人吃得憋死,夸张而不脱离实际。
   小脚的剪花奶奶,扯大锯的唱歌谣孩子,穿新衣看大戏的热闹日子,晃着小弟弟小妹妹哄他们睡觉的岁月,因为一首首民谣,永远镌刻在我们记忆的深处,如同一幅幅色彩明丽的剪纸,永不褪色。
  
   【三】一段段民谣,一个个实实在在的的做人道理
   民谣寓教于乐,结合百姓生活,将孝敬父母、勤俭持家的道理通过口口传唱。“男人是个耙耙儿,女人是个匣匣儿。不怕耙耙没齿儿,只怕匣匣没底儿。”女人持家过日子的道理,通过人们熟知的农具,说得一清二楚。
   “乖娃娃,倩娃娃,我娃要听妈的话。吃馍不可掉花花,吃饭莫要剩巴巴,走路不要踏庄稼,玩耍不要打和骂,墙上莫要胡乱画,对人莫要说谎话。倩娃娃,乖娃娃,这样娃娃人人夸。”爱惜粮食和庄稼,做个诚信的人,大道理就以这样通俗易懂的语言、活泼欢快的形式传递给了孩子。
   当然,还有一些民谣是讽刺一些不合乎人伦礼仪的行为。“软枣树,毛毛根,吃娘奶,跟娘亲。娶下媳妇昧良心,把娘哄到沟儿畔,踢一脚,咕噜当。打破鸡蛋流了黄,再不得见我那亲娘。”比兴手法,寓情于景,讽喻一针见血。
   我最喜欢的是张艺谋导演在电影《三枪拍案惊奇》中所用的民谣:“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看似白话,含义深刻,人和人本质上都是平等的,千万别狗眼看人低。
   自古以来,艰苦的生活从没有磨灭关中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民谣中不乏诙谐幽默的段子。“木匠住的格杈房,大夫守的病婆娘。裁缝家人没衣裳,卖盐老婆喝淡汤。种田的,吃米糠;炒菜的,光闻香;编席的,睡光炕;做棺材的死路上。”贫富不均,劳动者没有享受到劳动创造的财富,他们的怨恨通过民谣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高高山上一堆灰,姊妹三个坐一堆。大姐放了个屁,溅得二姐一脸灰。不是三妹跑得快,差点儿吃了屁的亏。”三个女人一台戏,估计是妯娌几个拿小姑子寻开心呢。
   全国人民最熟知的民谣是关中八大怪:“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关中独有的民俗,通过一首民谣生动形象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改革开放以来,关中人丰衣足食,那首“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万万人民齐吼秦腔。端一碗燃面喜气洋洋,没有调辣子嘟嘟囔囔”早已风靡全国。这些民谣,不知不觉就成为了陕西旅游的最佳宣传语。
   熟悉吗?喜欢吗?网络俘获了年轻一代,那些伴随我们成长的民谣,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听,实在可惜。随着传统农耕文化的消失,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消失的不仅有架子车、黄牛拉铁犁这些小农时代的农具和“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知足常乐的农家生活,还有许多曾经伴随着关中人无忧无虑成长的民谣。偶尔回荡在耳畔的这些关中民谣,让我久久回味那些唱曲儿的快乐岁月!
   ......

共 323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陕西关中平原,因其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历来被称为“八百里秦川”,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民风淳朴,勤劳善良,幽默风趣,聪明活泼。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作出了大量脍炙人口,形象生动的民谣,这些民谣不仅形象的反映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比如::“手洗净,面和硬。和硬揉软,擀薄切宽,凉醋调酸。葱花花,油点点,上顶两个荷包蛋。”一顿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就生动的呈现在人们眼前,令人禁不住垂涎欲滴!不仅如此,民谣更像一幅幅色彩艳丽的民俗画:“:“箩,箩,箩面面,外婆来了做啥饭?打鸡蛋,下挂面。杀公鸡,公鸡叫鸣哩。杀母鸡,母鸡下蛋哩。杀鸭子,鸭子蹦到后院里。把你气得胡蹩哩。”关中人的淳朴善良,是从小就在一首首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民谣中,一天天慢慢灌输的:“乖娃娃,倩娃娃,我娃要听妈的话。吃馍不可掉花花,吃饭莫要剩巴巴,走路不要踏庄稼,玩耍不要打和骂,墙上莫要胡乱画,对人莫要说谎话。倩娃娃,乖娃娃,这样娃娃人人夸。”一篇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具有极强地方特色的精彩散文,值得细品慢读,倾情推荐共赏!!【编辑:蔺忙珠】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410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蔺忙珠        2015-04-08 16:29:27
  感谢亚亚赐稿【荷塘】,【荷塘】因你的参与而更加精彩!
2 楼        文友:蔺忙珠        2015-04-08 16:31:10
  编辑亚亚的美文,感觉无比的亲切,仿佛跟随着你的妙笔回到了快乐无忧的童年时代,回到了过去淳朴的乡村!
3 楼        文友:蔺忙珠        2015-04-08 16:31:41
  问好亚亚,开心快乐,美丽常在!
回复3 楼        文友:赵亚亚        2015-04-08 17:20:45
  春天乍暖还轻冷,保重身体!谢谢你的辛苦编辑!
4 楼        文友:陕西派        2015-04-08 21:53:42
  介绍了关中一大特色,非常好。
5 楼        文友:蔺忙珠        2015-04-10 12:26:01
  恭贺亚亚美文成精品,期待更多精彩!
6 楼        文友:边关草民        2015-04-10 15:21:20
  看了赵老师的文章,心中甚是激动。想必老师一定是三原人了,你我相距很近,希望喜欢学习。
阎保成,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能源化工作协会员。2017年出版散文集《小街》(团结出版社)。散文《父亲的鸽子》选入《大地上的灯盏——2018年散文精品选》(作家出版社)。
回复6 楼        文友:赵亚亚        2015-04-10 16:09:03
  淳化人,有缘分。谢谢你的来访。看过你的文章,学习了!
7 楼        文友:揽月        2015-04-10 16:34:57
  看你文章,八百里秦川走了一趟,那粗犷、博大、睿智都在你讲给我们的民谣中。
回复7 楼        文友:赵亚亚        2015-04-10 17:06:05
  谢谢你来访!走一遭,更美!
8 楼        文友:鸽子        2015-04-10 17:54:49
  老师的大作秀色可餐!大赞!祈多赐教!
流逝的是时光,弥坚的是友情
9 楼        文友:天龙        2015-04-10 23:37:42
  祝贺佳作斩获精品,期待更多精彩哦!!
10 楼        文友:罗婷        2015-04-18 16:18:59
  这些民谣,似乎就在身边,似乎就是才听过,只有她,细心地整理出来了,亲切!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