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龟背之城(散文)

精品 【流年】龟背之城(散文)


作者:郑骁锋 童生,966.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39发表时间:2015-04-29 20:26:21


   任你城再高池再深,天下可有一座永远不破的城?
   更可怕的还在于,很多时候,相比普通城池,过于艰难的破城,反而会加倍激起攻击者的兽性。刘伯温钉龟传说的背后,其实有着一段令人不寒而栗的史实:赣州出降后,恼怒之极的常遇春下令屠城泄愤,不过却发现已无多少平民可杀(赣州民间流传一则故事,说常遇春发誓要杀赣民百万,后来杀了一个姓黄名百万的人了事)——针对这座城池的屠杀实在太密集了,短短六年前,陈友谅因久攻赣州不下,怒及无辜,破城后已然将城内百姓薅草般剿了一遍!
   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类似的惨剧反复上演。比如杨延麟败后,满清报复性的“赣州之屠”,死难人数超过了二十万……就连岳飞,镇压赣南农民起义后,也接到过高宗“血洗虔城”的密令。
   心怀天下者,不计较一城一池之得失。顾祖禹替江西谋划的出路只有一条:“以江西守,不如以江西战;战于江西之境内,不如战于江西之境外。”(从井冈山到瑞金,到长征,最终夺取政权,三百年后,共产党部分验证了顾祖禹的观点)按照这样的战略,赣州所谓的重要性实际上只是虚掩一枪的假相,它存在的真正价值,就是用这“城高池深”的假相尽可能拖住敌军、守住后方;当然,实在守不住也不打紧,反正它“攻人亦难”:“赣州有变,固守南昌以拒之可也。”
   这只铭刻着福寿符箓、本想与世无争的疲倦老龟,就这样硬生生被绑上了战车,却又随时准备着被屠戮和抛弃——
   逆转身躯,大概就是这座满腹委屈的城池,能够做到的惟一抗议方式。
   8
   郁孤者,山势高阜、郁然孤峙也,登临可见古城全景。
   郁孤台上,我展开了地图。对照着实景,我将自己想象成一个谙熟古老文字的卜者,通过龟甲上福寿沟外层的第二重纹理——那些纵横交织的道路——来参悟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于是,我看到了濂溪路。实际上,从建春门到八境台的途中,我已经走完了这段并不算长的江滨之路。
   濂溪,是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的号。北宋嘉祐年间,周敦颐曾在此任通判时,曾开坛讲学,受业弟子包括程颢、程颐。赣人认为,是他将理学的种子埋入了自己的家乡。
   由周敦颐,我想起了王阳明。比起不苟言笑的周夫子,赣州人更熟悉这位上马治兵下马安民的余姚大儒。明正德十一年,王阳明被朝廷派遣,来赣南平定民乱。不可讳言,阳明此行本质是军事镇压,然而,与其说是一位戴盔披甲的将军,王阳明留给赣人的印象,却更像一位语重心长的教父:
   在赣南,军务之余,王阳明制乡规、定民约、办书院、兴社学,刻印儒经,传道授徒,几乎给人以本末倒置的感觉。
   王阳明治赣的方针和政绩在赣州下辖的崇义县得到了集中的展示。崇义本是一块分属南康、大庾、南安、上犹等县的山地,王阳明平乱之后,以“崇尚礼义”之意,奏请朝廷设县。他认为,赣南地处偏远,“大山长谷”,武力只能收一时之效,必须对他们“训以儒理”才好统治:“变盗贼强梁之区,为礼义冠裳之地,久安长治,无出于此。”
   就是在赣南,王阳明发出了那句“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著名感慨。
   从周敦颐到王阳明,赣南的开化有目共睹。但同样出自《庄子》的另一则寓言,却令我的心情矛盾不已,甚至于再也无法压制这样一个不无荒唐的念头:
   假如杨筠松规划赣州城时果真基于道家思维,那么对于这样一只老龟,周敦颐和王阳明所带来的骚扰,某种程度上,或许并不亚于一场真刀真枪的战争。
   9
   传说中南海的君王叫做“倏”,北海的君王叫做“忽”,中央的帝王叫做“浑沌”。倏和忽常常在浑沌的居地相遇,浑沌待他们很好。倏与忽商量着报答浑沌的恩德,说:“人都有七窍,用来视听食息,唯独浑沌没有七窍,让我们给他凿出七窍吧。”于是倏和忽每天替浑沌开一窍,到了第七天,浑沌死了。
   ——《庄子·应帝王》
   我去过崇义,这个王阳明亲手设置的赣州属县。四百多年后,森林覆盖率还是高达85%,尤其是境内的阳岭(阳岭沟谷雨林区的植物,长得可以用凶猛来形容),4800亩原始森林,被吉尼斯授予全球“空气负离子最高的风景区”。
   我还知道,赣州地区的黑钨储量世界第一,离子型稀土资源也在国内外同类矿种中首屈一指。
   浑沌之死的寓言和森林,矿藏,令我想起了辛弃疾的朋友,我的乡贤陈亮的一个观点。他认为,每块土地的元气都是有限的,如若开发太过,自然“山川之气盖亦发泄而无余矣。故谷粟、桑麻、丝枲之利,岁耗于一岁,禽兽、鱼鳖、草木之生,日微于一日。”
   我还想起了江西进入历史的过程。从司马迁笔下,长江流域“地广人稀,饭稻羹鱼”,蛮荒原始的面貌;到魏晋以来中原朝廷对包括江西在内的整个南方的歧视:直到北宋,宋太祖还明言不用南人为相,并亲书“南人不得坐吾此堂”于政事堂上;到明代江西流传的两句诗:“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有人统计过,洪武朝所录881名进士,江西占147席;建文至天顺年间的22科中,江西占5090名进士中的1001名,几近五分之一;永乐二年,江西士子甚至包揽了前七名;嘉靖朝时,首辅、少师、太宰、少傅、尚书等极位之臣,一度全是赣人)……
   从耻辱到辉煌的背后,江西究竟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一将功成万骨枯。我记起了一个数据。赣州属县兴国,建国后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将军56名,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而这个只有23万人口的小县城,苏区时期共有9.3万人参加了红军,其中5万多人做了烈士。
   当然,兴国成为“将军县”的牺牲,不能代表整个江西,更不能概括整段江西历史。但我又想起了另一个词,豫章,这个江西拥有的第一个行政区域名,本意是两种古木,为构建宫殿的最佳材料——
   豫章郡的范围,本来涵盖江西全省,但后汉三国之后逐渐缩小,最终只做了南昌一城的别称。
   “西北望长安”,当赣江联通长江、联通文明的同时,是否也会变成一根粗壮的吸管,吸吮着两岸广袤土地的脂膏精血,源源不断地输向法相庄严、却已日渐贫瘠的北方:
   滔滔水声里,从九江开始,从北到南,城廓日渐庞大,村庄日渐密集,曾经剽悍的“山中贼”一个个修养成彬彬学子,而象征着土地元气的绿色则一年年逐渐黯淡……
   文明的脚步一米米向南推进。终于,到了赣州——
   巨龟背江南向,是否还可以理解为它对那根功能复杂的吸管,本能的逃避?
   可它已是江西最南、也是最后一个据点,还能逃到哪里?
   更何况,它的四肢已被钉死。
   俯瞰着郁孤台下蜿蜒如长蛇的古城墙,我猛地意识到,与刘伯温的铁柱性质相同的,还有一样东西。墙砖上的铭文。(赣州城墙有数以万计的铭文城砖,铭刻着每次修缮的年号,已发现最早的一块是“熙宁二年”)
   “熙宁”、“嘉定”、“洪武”、“康熙”、“乾隆”……这一个个年号,不正像佛祖张贴于五行山顶的金字真言,以千里之外、九天之上的正统与皇权,重重镇压着这座城池吗?
   赣江边上的这只巨龟,一千多年来,就这样被铭文砖砌成的粗大绳索一圈圈禁锢,动弹不得地承受着自己的宿命。
   然而,如今城墙已然断裂,铁柱也已被挖出……
   我突然感觉脚底的郁孤台似乎颤了一颤。

共 7871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精美的游记散文,一字一句地读完,盈绕心头的唯有四个字“大气磅礴”,作者学识之丰富,文字运用之熟稔由此可见一斑。文章虽然介绍的只是一城一地,但包含的内容广博,涉及到历史风情,地理风水,战争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语言精炼,层次分明,起承转合间挥洒自如,给人一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恢弘之感。通过作者的介绍,赣州城这座传说中存在于龟背之上的神奇城市全方位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是一座神奇的城市,有着千年不涝的传说;这也是一座不幸的城市,自古以来,一次次战争让它身心俱疲,痛楚万分。虽说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易守难攻,但终究不存在久攻不下的神话,神龟被刘伯温以铁柱镇压的悲剧也成了这座城市的梦魇,而由攻城艰难所带来的怨念又自然带来了城中百姓的噩梦。赣州是一座讲究风水的城市,也是一个文化的传承之地。历化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不朽的篇章。它建城伊始是以道家文化来规范的,但从周敦颐王阳明始,却是将儒经理学植入这座古朴的城市,开了一代教化之风。无论从哪个角度说,赣州这座龟背之城都是历尽沧桑的,也许是基于此,作者的写作笔调也是压抑而深沉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痛惜和悲悯。读之,心情也随着沉重,数度沉入对这座遭受苦难的城市的回味中难以自拔。而这,也充分说明了作者的写作手法之高妙。佳作,荐阅。【编辑:素心如玉】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5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素心如玉        2015-04-29 20:27:14
  拜读郑老师美文,受益颇多。
   问好郑老师,祝创作愉快。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2 楼        文友:山泉        2015-04-30 09:08:51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处山”。沧海桑田,岁月变迁,在大浪淘沙中留下几许弥足珍贵的精品,引发我们无限感慨,这不仅仅是一座狭义的城。读史以明智,借古而思今。朋友的文章,文风沉着老辣,用渊博的学识,大气的抒发,支撑起耐人寻味的主题。
   很喜欢这样毫不做作直抒胸臆的文章。
我来自大山深处,来自心灵彼岸……
3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5-05-01 21:22:05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