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轻舞飞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轻舞】我和诗歌的“半生缘”(散文)

精品 【轻舞】我和诗歌的“半生缘”(散文)


作者:失落的草帽 进士,7588.3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25发表时间:2015-05-09 14:53:22
摘要:从童年到现在,诗歌一直在我身边扮演着亦师亦友的角色,时强时弱地影响着我的人生选择和生活态度。诗歌于我,有时像磁铁之于铁屑,让你不由自主地顺着磁力的方向站立并靠近;有时像冥冥当中的第三只眼,不时地关注那些隐藏在暗处、隐藏在心灵的角落,别人不去注意的生活中的诗意。回顾自己和诗歌的“缘分”,就从童年开始吧。


   五、再赏《离骚》
   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我和另两名同学进入了沈阳市第五中学。上高中后,我开始出现文理偏科现象,物力、化学成绩下滑很快。我们的语文老师李德清五十多岁,很有风度,板书也特别漂亮。在高一下学期,为了增加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李老师组织十几个爱好文学的学生成立了高一年部的文学活动兴趣小组,每月最后一个周五下午,组织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上一次指定的文学作品进行欣赏,交流学习心得。很快就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在节前,李老师通知大家在端午节欣赏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离骚》。小时候,在我家那本没皮儿的《中国诗歌史》中,看过屈原的诗歌,但那时根本看不懂,只是记得部分诗歌的大概意思。
   为了搞好这次活动,李老师亲自刻钢板,介绍了端午节的来源、楚辞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屈原的生平、爱国主义情操及对楚辞的巨大贡献,并全文油印了屈原的《离骚》。为了为这次活动助兴,我也特意作了一首怀念屈原的诗,由李老师进行了指导和修改。活动当天,李老师邀请了高一年级语文老师和语文教学组组长一起参加活动。二十多个人来到学校不远处的一个河边的草地上,大家席地而坐,李老师介绍了《离骚》产生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色,一名女同学用低沉的女声朗诵了《离骚》全文,高一年部的另一位女老师对《离骚》进行了全文翻译,我和另两名同学朗读了自己创作的赞颂和怀念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操的诗歌和散文,最后由学校语文教学组组长作总结发言。活动结束前,老师们还以语文组的名义,给每名参加活动的同学发一本诗歌方面的书以资鼓励,由李德清老师亲自用隶属体写上“高一年部诗歌朗诵一等奖、二等奖”等,记得当时我得到的书是《千家诗》。
   这次活动后,大家学习文学知识热情高涨,又有十几名同学参加了活动小组。李老师先后组织过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艾青等诗词作品的欣赏和交流。
   八十年代中期,文学开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当时辽宁省作家协会组织了大规模的文学讲座,邀请全国知名作家谈自己的经历和创作体会,我们学校得到两个珍贵的学员名额,语文老师把这个机会给了我和我们班另一名女同学。记得邀请的作家有丁玲、姚雪垠、李国文、刘心武、冯骥才、张洁、张抗抗等,还有朦胧诗理论的奠基者谢冕和著名诗人舒婷等。当时,朦胧诗正处于艰难突围时期,在讲座上新老两派诗歌爱好者和写作者经常各抒己见,弄得我们这些不甚了解的文学爱好者也莫衷一是。记得很清楚的是一位老作家对朦胧诗嗤之以鼻,并举出了一首比较极端的朦胧诗为例。诗歌的题目是“时间”,诗歌内容只有一个字:“喵”。据说是用一声猫叫证明时间疾驰而过,还没等你对一声猫叫反应过来,时间已经过去了。老作家情绪激动地说:“这就叫朦胧诗吗?全国人民都可以做诗人了!”引得场下所有人都哈哈大笑。但到朦胧诗的写作者和爱好者演讲的时候,朦胧诗又成了打破传统诗歌理论,摒弃赤裸裸的政治口号和直白表达的最优美、最高级的艺术形式。大家不得不兼收并蓄,自己回家去慢慢消化。
   六、偶遇朦胧诗爱好者
   1984年,我高中毕业考入了辽西沿海的一所商业学校,当时教我们大学语文的老师叫徐志远,是著名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铁杆粉丝和狂热爱好者。仿佛他和徐志摩是亲兄弟一般。在他眼里,天下除了徐志摩便再也没有令他敬佩的诗人了。只一首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他便教了整整一周,让我们实实在在地领会到了诗中的美。当读课文的时候,他是一直抑扬顿挫、沉醉其中的,特别是读到“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甘心做一条水草”时,望着窗外的大树,微闭着眼睛,就好像他真的泛舟月下,沉醉于徐志摩的诗意中。读到最后,“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声音低沉,婉转缠绵,就像真的把一颗心留在了英国,留在了剑桥的夜晚。你可以看到,他的眼角,有晶莹的泪光。这样真心投入的语文课,虽然稍有做作之嫌,但当时真的把我们一个班级的同学感动了,特别是女生,掀起了一股看徐志摩诗歌、看戴望舒诗歌的热潮。每天的自习课,大家往往是在交流着对两这个人诗歌的看法。班里的几个女生,一下子变成了诗歌迷,经常找徐老师请教诗歌的基础知识,拿出自己写的还不算成熟的诗歌请老师指导。
   在同学们喜欢诗歌的高涨热情之中,辅导员组织了部分同学成立了诗歌学习小组,请徐老师做指导,办讲座,出板报,油印诗歌作品。当然,我也成了其中的一员。在研究徐志摩、戴望舒之外,大家还开始了解朦胧诗。但当时苦于只能在报纸、杂志上偶尔看到几首舒婷、顾城的诗,感觉不过瘾。
   1985年寒假,有一次到市内看一名同学,在沈阳太原街附近,对面一个身材高挑、穿着红色呢子大衣、围着白头巾的女同学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点一看,她手中还拿着一本书《朦胧诗选》,这正是我一直想找而找不到的东西。我赶紧问她这本书是在哪里买到的,她说这本书是她们学校中文系的几个同学收集的诗歌,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在中华路的古旧书店就有卖的。怕我找不到,她还热心地带我往书店走。走在路上,看到了她胸前辽宁大学的校徽,知道了她是中文系的,我就问她我的一个也在中文系的同学是否认识,正好她们是一个班的,这样感觉我们的关系就拉近了许多。到书店买完书后,当得知我也很喜欢朦胧诗后,她还告诉我周五在辽大的阶梯教室有一个朦胧诗的讲座,由这本书的几位收集者介绍她们对朦胧诗的艺术特色的理解和看法,邀请我也去这个讲座听一听。
   周五下午,我早早去了辽大,找到了我在中文系的同学,也再一次见到了那天路遇的那个女生。那一次讲座,我一边翻着刚买的书,一边听着台上的介绍,才开始真正走进和了解了朦胧诗,对以前看不懂的一些地方,在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手法后,也能欣赏到朦胧诗的绝妙之处了。讲座结束后,我们几个人还在一起谈了半天对朦胧诗的理解,一直到天黑才分开。
   寒假结束回到大学后,因为其他地方很少有卖的,所以这本书成了大家争相借阅的宝贝,有的同学还把自己喜欢的朦胧诗超在笔记本上。这一年的五四青年节,我们班同学由诗歌学习小组挑头,到医巫闾山踏青,并在山上组织了诗歌朗诵会,最出彩的就是男女同学共同朗诵的舒婷的《致橡树》和《双桅船》。也就是这次诗歌朗诵,让这两名互有好感的金童玉女在互致爱慕之情过程中挑明了关系,促成了一对美好佳缘。
   七、对后朦胧诗的无奈
   1987年大学毕业,我被分配到了沈阳附近的一个城市抚顺,从事税务工作。上班后,喜欢朦胧诗的劲头丝毫没有减弱,闲暇的时候,也写一些说不上是朦胧诗的朦胧诗投稿。自己挣工资了,也订了当时最为有名的《诗歌报》、《星星诗刊》,买了一些朦胧诗方面的书,像《后朦胧诗选》、《中国当代试验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顾城的《英儿》、杨炼、友友的《人景·鬼话》、杨炼的《太阳与人》、江河的《太阳和他的反光》、《中国现代朦胧诗赏析》,还有叶文福的《雄性的太阳》等。对朦胧诗,我一直以来比较喜欢的诗人是舒婷,有生活味儿、有强烈的思想感情而又通俗易懂,不很喜欢顾城和北岛。在朦胧诗之外,喜欢叶文福的诗,是生命激情的直接流泻,是内心深处奔突的岩浆的喷发,对丑恶的无情抨击和对光明的执著追求,这激情显示的是一种人格。从诗歌的审美风格看,它给诗坛带来的是一种阳刚之气,一种壮骨雄风。
   但到八十年代末的时候,朦胧诗走到了后朦胧诗和实验诗阶段,无论是《诗歌报》,还是诗人的作品集,明显感觉看不懂了。诗人绝大部分不再关心社会生活,而是沉浸在小我的自我陶醉、自我情感发泄之中,同时形成了各种流派,派系纷杂,各执一理,互相攻击。这让我一下子失去了读诗和写诗的热情和耐心。
   1987年3月,蝌蚪在寓所用一把精致而锋利的手术刀割断了大腿上的静脉自杀,时年33岁;1989年3月,第三代诗人中的怪杰海子怀揣《圣经》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死时胃中只存几瓣橘子;1989年5月,骆一禾为海子的丧事四处奔波,为海子诗集的出版奔走呼号,终于积劳成疾,在海子死后两个月,患脑溢血逝于北京天坛医院,时年28岁;1991年1月24日,戈麦留下一纸遗书和二百多首诗稿后,在一个安静的晚上,他自沉于当年国学大师王国维溺死的北京西郊万泉河中,时年24岁;1993年10月,顾城在新西兰寓所因婚变,用斧头砍伤妻子谢烨后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谢烨随后不治身亡。
   这一连串的诗人非正常死亡记录,相信喜欢诗歌的人都不陌生,当时的文学爱好者都会被震惊。诗人怎么了?诗歌要向哪里发展?这是当时相当流行的话。这时,看不懂的后朦胧诗,随着这些非正常死亡的诗人让我一下子陷入了困境,感觉每一首诗都是冰冷的。加上这时我又喜欢上了书法,所以像当年的鲁迅一样,选择了逃避。从对诗歌的喜欢中抽身而出,每天以练习草书自娱自乐。接着,孩子出生了,又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孩子的身上。
   八、沉寂之后的回归
   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了2011年,期间只是有时间看一看从前的朦胧诗,一直不敢深入进去。期间,单位一名老领导多年来一直坚持写作,笔耕不辍。临退休前,想把自己多年来的作品整理成书,出版一本散文集、一本诗歌集。由于了解到我有一定的文学基础,计算机操作又很熟练,所以要我帮忙整理书稿。
   这位老领导是一位传统诗人,诗歌从生活出发,以田园和乡情为主,具有强烈的情感。在帮他整理书稿过程中,十多年后,我对诗歌的喜好又一次被激发出来。这是,正赶上本市先后组织了两次诗歌征文,一次是缅怀先烈丰功伟绩的“红诗抚顺”诗歌征文,紧接着是“纪念抗战胜利67周年暨平顶山惨案80周年征文”。在红诗抚顺征文中,我以一首“蝶舞辽东”获得了优秀奖,在平顶山惨案征文中,我以一首“生命的重量”获得三等奖。这两次征文获奖,让我重拾了对诗歌的信心和激情,闲暇时间,又写了一些诗歌。在这位老领导的介绍下,注册了“红袖添香”和“中国诗赋网”两个文学网站,将这些个作品发在了网站上。
   在这两个网站发作品一段时间后,出现了两个方面不足,“红袖添香”只是把你的作品通过的发出来,没有编按,没有跟评,你不知道自己的作品到底怎么样,差在哪里,向那方面努力。“中国诗赋网”虽然有简单的编按,但编辑速度慢,读者群比较小,提出的意见不是很中肯。一直到2013年底,才在朋友的介绍下,走进了江山,成为江山文学网的一名成员,陆续将自己的作品搬到江山来。
   九、重新学习诗歌写作
   刚到江山的时候,没人介绍,直接按照每天3—5篇的速度,把文章投到系统诗歌和散文栏目。当时想要攒出一本《一花一世界》的诗集出来,所以诗歌题材和题材特别单一,主要是借大自然中的花草植物抒发人生感悟,全部是单首诗歌投稿。由于是新人,没有社团的氛围,也就不可能引起别人的关注,效果也不好,没有几首加精的。
   这样投稿一段时间后,当时笔尖为暖的领导看到我的散文后,邀我加入笔尖。这时,我的兴趣主要在诗歌上,所以加入后,先后投稿了十几首诗歌,而散文并不多。当时不了解,笔尖比较青睐散文和小说,对诗歌不很重视,笔尖的领导也一直强调诗歌作品在系统加精特别困难,所以十几首诗歌只有最后一首得以加精。再后来,看到新诗部落招聘诗歌编辑,于是给部落留言,成为了新诗的诗歌编辑。
   加入新诗部落后,通过编辑别人的诗歌,我逐渐明白了自己诗歌的差距和不足。在语言上过于直白,缺乏含蓄性;在意象使用上过于陈旧,缺乏新鲜感;在诗歌主题上过于单一,缺乏厚重感;在诗歌表达上过于浅显,语言张力不强。针对这些薄弱之处,自己一边编辑和写作,一边学习别人的精品诗歌和绝品诗歌。当时阅读了大量的小人鱼在天堂老师、戚寞社长、古剑老师、蠖蛇之度老师、十五岚老师、非斐老师等的精品诗歌,也知道了组诗投稿和诗歌精炼性的要求。这一段的学习和锻炼,特别是对于看不懂的诗歌的反复揣摩和阅读,让我重新认识了诗歌,提高了自身的欣赏水平和写作的艺术性,所投的诗歌也开始有了起色。再往后,又先后到系统诗歌和轻舞社团当编辑。
   现在,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分分合合,诗歌和我已经走到了和平共处、相互依赖的阶段,每天即使时间再紧,也要写几句诗歌,至少要看一看别人的诗歌。我知道,在江山,高手如云,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爱好者。相信也会有很多爱好者,走着和我一样的路,怀揣着和我一样的对诗歌的梦想。但愿我的这些经历,能引起一些人的共鸣,起到一点借鉴作用吧。

共 10334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一篇《我和诗歌的“半生缘”》,写了洋洋洒洒一万多字,可见作者对诗歌的由衷热爱,和对江山诗歌爱好者的期望和祝福有多深厚。通过阅读这篇文字,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的含义。是啊,滴水石穿,绝非一日之功。若只是一味的看着别人取得的成就而心生羡慕,却全然不知道别人在荣誉之后付出的泪水和汗水。如果这样的话,做一次“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又何乐而不为呢?希望读者都可以从这篇文字中悟到些许道理,在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上坚持再坚持,假以时日,相信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文中既有对逝去往事的追忆和这些年的心路历程总结,更有作者对今日网站文学爱好者的期许和祝福,希望更如作者所说:但愿我的这些经历,能引起一些人的共鸣,起到一点借鉴作用吧。一篇情理交融,条理分明却又让读者受益无穷的好文章,极力推荐加精阅读。【轻舞编辑:梦婷】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510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婷        2015-05-09 14:54:17
  感谢老师在百忙之中带来的精彩美文,祝周末快乐,精彩不断。
梦婷
2 楼        文友:卫斯理        2015-05-09 15:40:40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怪不得草帽老师的诗歌这么棒呢。好羡慕草帽老师的起萌爷爷,以及公交车上遇到的老师,当然这也跟草帽老师自己的努力有关。老弟就不行了,俺只有初中文化,爸爸妈妈是文盲,更没有在课外遇到过老师。知道现在,我写点东西文章也是凭感觉写的。祝草帽老师以后出更多好作品。
卫斯理
回复2 楼        文友:失落的草帽        2015-05-09 22:57:22
  感谢卫兄,祝创作愉快,佳作不断。问春安。
3 楼        文友:阿吉        2015-05-09 16:24:20
  精品美文,读之受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怪不得草帽老师的诗歌这么棒!”
走自己的路,让他人说去。
回复3 楼        文友:失落的草帽        2015-05-09 22:58:08
  感谢阿吉,过奖了。祝创作愉快,精彩不断。
4 楼        文友:鸽子        2015-05-09 17:44:10
  老师的作品,深刻而又富有哲理。很令人感动。祈盼老师多出佳作,以飨文友。
流逝的是时光,弥坚的是友情
回复4 楼        文友:失落的草帽        2015-05-09 22:58:38
  感谢鸽子,祝创作愉快,精彩不断。
5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5-05-09 21:30:23
  俗话说:门里出身,强似三分。像我这般没文化的人,以后可不敢班门弄斧了,呵,,,问好草帽老师!
梦锁孤音
回复5 楼        文友:失落的草帽        2015-05-09 23:00:38
  不要这样说,都是爱诗歌和学诗歌的人,同道为朋,其乐融融,只有交流才能提高。祝创作愉快,佳作连连。
6 楼        文友:失落的草帽        2015-05-09 22:56:39
  写过社长的编按和肯定,辛苦了。祝快乐。
诗歌要有趣、有品、有爱。
7 楼        文友:山村野叟        2015-05-10 06:05:01
  期待老弟作品多多,为了自己的爱好,奋力向前!
回复7 楼        文友:失落的草帽        2015-05-10 07:31:36
  谢过老哥,一定努力。
8 楼        文友:风中的云儿        2015-05-10 09:33:47
  老师诗歌理论基础厚实,对诗的喜欢与执着,令人慨叹!学习了!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回复8 楼        文友:失落的草帽        2015-05-10 10:03:19
  谢谢云儿,祝创作快乐。
9 楼        文友:蓝天蓝        2015-05-11 19:14:10
  向草帽老师好好学习,脚踢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无论是文字还是人生。
不要让他人的噪音,淹没了你内心的声音。
回复9 楼        文友:失落的草帽        2015-05-11 20:58:45
  谢谢蓝天,祝创作愉快,开心。
10 楼        文友:枫林晚        2015-06-15 17:54:57
  很朴实、厚重的回望和总结。
枫林晚
回复10 楼        文友:失落的草帽        2015-06-15 20:14:10
  谢谢枫林晚老师的肯定和鼓励。问好。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