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赫灵千年(散文)

精品 【流年】赫灵千年(散文)


作者:郑骁锋 童生,966.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30发表时间:2015-05-26 21:26:01


   应该就是这份仁心、智慧,和勇于担当,为胡则身后被神化深深埋下了基石。
   那次有关胡则的谈话,毛泽东这样结了尾:“我们共产党的干部也应该多做好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很重要啊!”
   主席熟读历史,如此评价,正是对胡则一生最好的总结。
   或者,对胡则来说,“无廉名”也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好,身后的褒贬无关紧要,他只知道自己的一生过得坦坦荡荡,这就够了。
   从范仲淹的铭文上可以看出,胡则的晚年很逍遥:“退居西湖,乘画船,击清波,深樽雅弦,左子右孙,与交亲笑歌于岁时之间,浩如也。”
   字里行间,隐隐可以看出这位当时正苦苦肩负着天下重担的江苏人,心底对胡则这种耗竭精力后问心无愧的安逸,竟也有着那么几分疲惫的向往:
   “进以功,退以寿,义可书,石不朽,百年之为兮千载后。”
   6
   当史书上那几块碍眼的石头慢慢碎成齑粉之后,重新看去,泛黄的纸面上竟出现了一个隐约的人影,大袖挥舞之际,居然很有些熟悉;但努力想辨认时,却又忽近忽远模糊不清。
   于是我再次一遍遍读着那几篇胡则的史料,慢慢的,有几件事引起了我新的思索。
   胡则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经济工作(与银子打交道太多,少不了请托应酬,容易遭人猜测,这或许也是被攻击为“无廉名”的原因之一吧),且随处得心应手处置裕如。
   代理三司使时,胡则上书言通商五利,建议改革盐法,放宽商禁,变官营为商销。
   在福州时,胡则的前任曾邀请一位四川学者龙昌期前来讲学,并给了他十万贯的酬劳,但后来他因事获罪,株连到了那位学者,也被从成都械送过来。胡则得知立刻释放了他,用自己的俸禄替他偿还了款项,并待为上宾,临别又赠了一笔钱。这原本符合胡则“尚风义”的性格,不足为奇,但要害在于,那位龙某治学以离经叛道出名,“其说诡诞穿凿,至诋斥周公”,被欧阳修斥为“异端害道”。
   联系史书中“果敢有材气”的评价,猛然间若有所悟;回头再看范仲淹对胡则的总体印象,心中不由一震。他说:“公富宇量,笃风义,往往临事得文法外意,人或讥之,公亦无悔矣。”
   这几句话反复读去,忽然觉得纸面上的影子开始渐渐清晰,恍惚间看到这行文字剧烈扭动起来,笔划错位移动……终于,烟消云散,重新组合的铁笔银钩在眼前勾勒出了一个目光炯炯的清癯汉子——
   陈亮!
   原来,这位在胡则逝世104年后出生的永康同乡,事功学派的代表人物,被辛弃疾比做陶渊明诸葛亮的学者,其行事思想,竟然在胡则身上便早有伏笔。
   陈亮性格最大的特点,便是不为成说拘束,即使儒经圣典,他也要重新审视,在很多人看来更是一个异端。他连《论语》都视作普通的学问,对孟子的性善论也有异议;甚至扬言:“学者所以学为人也,而岂必其儒哉”;他还一脚踩入了千百年来少有人涉的禁区,为饱受儒家压迫歧视的商业平反:“亮以为:农商一事也!商借农而立,农借商而行,求以互补而非求以相隔!”
   陈亮思想的核心是“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事到济处,便是有理”,他辛辣地讽刺那些只讲动机不干实事的腐儒,自以为得了圣人正心诚意之学,实际不过尽是些风痹不知痛痒的蠢材,一棍子几乎打倒了天下所有儒人。
   可以说,这一整套震惊朝野影响深远的学说,其源头都滥觞于胡则那种“临事得文法外意”的独立精神;他的重商思想,更是与胡则倡开商禁直接呼应。
   “音骇则难听;问骇则难答。”
   陈亮死后,其好友叶适在悼文中悲愤地写下了这两句话。
   与胡则的“无廉名”类似,《宋史》也给陈亮记下了一条刺目的记载:“由是在廷交怒,以为狂怪。”
   而光大胡则“人或讥之,公亦无悔矣”傲气的,则是陈亮豪气干云的自赞:
   “且说当今之世,孰是人中之龙,文中之虎?”
   7
   从胡则到陈亮,尽管功业不同,但似乎都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
   方岩山北有五峰环列,之一石壁下离地十余米处有天生石洞,其间风景清幽秀丽,建有一书院。陈亮曾于此读书讲学,离胡则当年读书处,不过数里。
   为什么与其他地方的士子读着同样的儒典经书,胡则往往“得文法外意”、陈亮则成为惊世骇俗的“狂怪”,或多或少最终都偏离了一般人的轨道呢?
   是方岩,或者说永康的水土独特,方才蕴育出如此自开心眼,不为俗世束缚的人物吗?
   仅仅是因为永康山多田少,逼着人做生意养家糊口,从而慢慢衍生重商思想,一步步从儒家肚里打将出来吗?
   我无法解释永康为什么会成为这种开放思潮的重要中心,我只知道,南方人容易离经叛道是很好理解的。我以为,这应该是由于相比北土中原,南方毕竟开化得晚很多(唐时有一些南方省份因中举人少,偶尔中了一个便被视作“破天荒”,到了宋初还有南人不可为相的说法,有人说胡则受到祭祀还有一个原因是其“开八婺科举之先”,是本地出的第一个大员),没有经历与儒学一起成长壮大的过程,故未能彻底渗入精神深处。打个比方,中原人从小跟随严师研读,白纸上描图,对教诲自然深信不疑;而南方学子却像一位已近成人的少年,多少有了自己的想法,此时得书再读,便是再下苦功也很难为自己完全洗脑。
   儒政时代,不能洗尽脑中那些与正统学说龃龉甚至相反的想法是很危险的,尤其是当陈亮最大的论敌朱熹被捧为卫道的新圣人之后。
   此后八百来年,陈亮始终被挤到角落里,除了作为朱子等圣贤的反对面出现,很少有人系统地钻研他的事功学说,倒是他倜傥豪放的诗词与翻新出奇的史论还时时能引起后世英雄涔涔汗出拍案称叹。
   永康有种出名的特产“松石”,形如松木而质为岩石,传说乃千年老松化龙不成,被风雷击化成石,其实是硅化的原始林木。发扬胡则“文法外意”而成的陈亮学说,正如那株化不了龙的巨松,根须被大地牢牢攫住,再咆哮挣扎也无力夭矫腾空,在时光的侵蚀下只能一寸寸化为石头。
   在心脏凝固的最后一刻,陈亮金石般铿锵的声音在久久回荡: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
   漫长的暗夜,五峰书院始终书声朗朗;无论何时,只要仰头,劳瘁的学子就能想见岩顶胡公殿中的烛光,于是精神一振,便会心生无限暖意。
   无边黑暗里,香火不灭,薪火也在代代传承……
   冻土深处,那只倔犟的笋尖在默默等待着,等待破石而出、抖尽残冰怒刺九天的那一天。
   8
   “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
   终于,神州上空炸起了一声霹雳般的春雷,沉睡多年的石松猛地一颤,伴着脆响,冰冷坚硬的表皮开始龟裂,粉尘石屑簌簌而下。
   千年石松竟然发出了嫩绿的芽来。
   不用多久,永康城乡便苍松成林,触目尽是郁郁葱葱。
   改革开放后,继承了陈亮“解放思想,大气务实”精神的永康人如鱼得水,遍地工商,经济飞速发展,只用三十年时间就进入了全国百强县的前五十名,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国五金之都。
   永康人是感恩的,富庶之余,想起了为他们引路的先贤。他们花了很大力气整理了方岩风景区,修缮了五峰书院,立了陈亮塑像;当然,他们更忘不了胡则,在胡公祠前树起了毛泽东手书“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石碑,还每年开展以“打罗汉”等民间文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胡公庙会。
   方岩山脚,也立了一块巨大的照壁,上刻南宋高宗所赐御笔“赫灵”二字。日光下,金字楷书熠熠生辉。
   千年后,此“灵”终于大放异彩。
   站在照壁前仰望方岩,山体平地突兀拔起,四面如削,绝壁丹霞,异常庄重而雄伟,酷似大柱擎天,又如天降一方巨印,披着氤氲的赤焰——重重印在八婺大地之上。

共 8178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赫灵千年》描写一方水土,一方人。后人如何评价胡公胡则,对于胡公来说,无从知晓。相隔千年时光,作者顺着文字的脉络,一点点地还原胡公的人生。为何“则无廉名”,为何“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何“赫灵千年”。作者的条分缕析间,胡则栩栩如生地出现,是非曲直无需明说,公道自在人心。方岩山,灵山。永康人,永世感恩。 作者此文,还原胡公胡则。具有重要的史学意义。以史为镜,以史为鉴,读来,受益匪浅。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平淡是真】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527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5-05-26 21:27:08
  写人的文字,往往会流于俗套。但作者此文,真的独具特色,读来,从胡公领悟人生。真的受益匪浅。
   感谢作者的分享,祝福。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5-05-27 12:18:28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3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5-05-28 22:12:11
  写一段历史,对一个人评说。
   一句“则无廉名”是人对胡公的品行产生了质疑。那么,胡公到底是个什么人呢?本文追朔到一千多年前,查阅历史,考证后人陈亮的评说。仔细分析,加以论证,娓娓道来,终于还胡公了一个公道。于是,永康人沸腾了,为此,在方岩山胡公少年读书的地方,盖庙宇,以此颂扬胡公功德,令其后人敬仰,供其后人缅怀,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语言精炼,知识丰厚,文字优美,令人敬佩。欣赏学习了。感谢作者,问候作者。
五十玫瑰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