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围炉夜话 >> 短篇 >> 传奇小说 >> 【围炉】将门有将,英雄不败(小说)

编辑推荐 【围炉】将门有将,英雄不败(小说)


作者:小捷 布衣,252.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29发表时间:2015-06-19 17:03:52
摘要:春来杀气心犹壮,此去妖氛骨已寒。谈笑敢言非胜算,梦中常忆跨征鞍。


   六
   万历二十一年九月,万历皇帝颁旨下令东征御倭援朝,任命宋应昌为经略,总领抗倭事宜;调陕西总兵李如松入辽,为东征提督,总领军事。
   大军集结东北,李如松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帐外传来走动声,侦查使来报:日军已经攻陷平壤。李如松吹吹指甲,轻声道:我知道了。李如松慢慢的在帐内渡步,喃喃道:该来了。子时,李如松还没有睡,突然内侍来报:贵州总兵李如柏、都指挥佥事李如梅到。李如松微笑了:终于来了。李如柏与李如梅先行国礼再行家礼,两人紧紧抱住自己的这个大哥,因为万历二十一年宁夏叛乱的时候,前方传来战报,说李如松与李如樟战死,此刻谣言不攻自破,李如柏与李如梅自然很高兴。随后的十天内,各地增援部队陆陆续续的赶到了集结地,但是李如松一直却没有动手。
   半个月后,大帐之内,李如松问道:二弟,你可还记得二十年前?李如柏点点头:我一直不曾忘记。那么,现在我们开始吧。李如松摇摇头:不,我还要等一个人,三天前,你们的前军来报,你们快到了,我自然很高兴,但是,今天,他应该会来。李如柏浑身战栗了一下,他想起自己父亲的家丁祖承训、查大受因为迟到而被自己的大哥鞭打的情节。哥哥一向嚣张跋扈,弹劾奏章多如飘雪,李如柏轻声叹了一声。李如松正襟危坐道:如柏,何事长叹?李如柏道:大哥,您应该多听下属意见,我听说弹劾奏章关于您的已经……李如松点点头:我知道。但是我更知道,这些奏章皇上都看过。李如柏不说话了:大哥,此次征战,胜负未卜,望大哥对他手下留情。李如松笑了:二弟,你可知来人是谁?李如柏摇头,“你可还记得二十年前,老师说过,天下之大,名将者,仅有三人为尊。”李如柏惊喜道:难道是他的军队?李如松点点头。
   他们的老师就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他兵法超群,跟随胡宗宪征战东南,在他看来,天下之大,名将三人。谭伦、李成梁、戚继光。而李如柏惊喜的是,谭伦不会把部队给自己的,而自己的父亲也不可能来,原因很简单,如果李成梁来,这个总督轮不到李如松来当,其次,这次的“辽东铁骑”大部分都被带来了,那么,只剩下“戚家军”了,而“戚家军”是专打倭寇的军队,如此一来,此战胜算大大增加。
   午时,李如松率众武将军营之外迎接最后到来的这一支军队。当吴惟忠率领自己的四千兵马赶到大营的时候,李如松轻轻地叹口气:终于可以开始了。
   我一直以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因为无论怎么说都有理,比如说作战的时候,即可以说两国相争仁义带兵,又可以说是兵不厌诈。所以,李如松很无奈地选择了第二种。其实他也是愿意的。入夜了,鸭绿江边的江水已经开始结冰,李如松坐在军帐中,这个时候,他喜欢自己一个人静静地思考,明天就要开始进攻了,他已经提前让人把信交给了日本指挥官小西行长。明天,小西行长就会开门迎接自己,而自己需要考虑的还有很多。
   小西行长其实并不是很喜欢征战,对于日本那群人来说,小西行长比丰臣秀吉要聪明得多,他知道大明不是想象中的废物,所以议和是他想要得到的最好结果。
   七
   夜,李如松第一次召集全部将领开始宣布作战命令,嚣张跋扈的他第一次温和的对众将领道:此次出征,关乎大明江山命运,望众位来日富贵相见。查大受上奏:望提督不要冲锋在前,勿忘皇上重托。他这句话说完,李如柏和李如梅还有祖承训都轻叹了一口气。这次真的事出有因,李如松虽然是军事天才,但是那脾气和李成梁一样一样的,身为将首,直接就是冲锋在前。这话别人不敢说,敢说的人有两个,其中一个人就是之前进朝鲜作战失败的祖承训,但是祖承训是不敢说了,自己作战失败又怎敢去说?剩下的就只有查大受敢了,李如松自幼就是他看着长大的,此次李如松真有个三长两短,他也没有脸面去见李成梁。这事儿李如松自然知道,含糊的答应了一声。
   小西行长和李如松一样忧愁,为了明天的封赏,小西行长命令手下带出百名军士组成仪仗队欢迎,另外还忧愁自己明天该派多少人去领赏。这注定是一个难眠之夜。
   天亮了,李如松揉揉红肿的眼睛,发起了进攻令。小西行长睁大了自己的眼睛,看着门口的仪仗队被李如松的骑兵一一砍倒,他开始慌了,紧闭城门开始反击。小西行长一个劲儿的走,听着城门外的炮声滚滚,小西行长叫来了自己的亲信,朝鲜平壤的城门异常坚固,自己的兵力大于明军,无论如何,守势还是没问题的。
   李如松也陷入了困境,远处,辽东铁骑还在拼杀,李如松皱了皱眉毛,挥手上马,火炮打了过来,身边的李如柏看到远处火炮直接打中哥哥的马头,心中一惊。不料,李如松从地上爬起来:换马再战。
   凌晨的时候,小西行长终于放弃抵抗,缩进平壤城内。李如松冷哼一声,转身走进自己的军帐。没有特殊的事情一般他不会召开军事会议。这次也一样,当将领们进入他的军帐的时候,发现里面传来了舞女的歌声,所有将领会心一笑。纷纷走进去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慢慢喝酒。
   李如松什么也不说,半个时辰后,李如松吩咐手下将纸条一一分发给各将领。这是李如松的高明之处,因为你只知道自己的任务而不知道别人的任务,即使需要支援,也不会告诉你将领是谁,这是明显不信任将领的表现,但大家都习惯了,只是这一次,李如松给所有人的任务只有一个:找木头。
   平壤临近东北,那天是三月初一,木头很好找,都是油性极大的松树。李如松自己骑马绕城转了两圈,把东面的李如柏部一部分撤防去支援吴惟忠部。李如松坏笑了一下,烧。神机营在外等着只要是出来人,就开枪。三月九日,小西行长发现东边敌人火势虽猛,但是枪声稀疏,决定出关突围。很快,小西行长组织兵力打出东关,发现了一条河,一条很宽的河,三月初九冰尚未化,但李如松已经人为把冰弄破。小西行长无奈的跳河逃生。平壤之役后,小西行长部减员11300余名,仅余6600人,减员近三分之二,完全丧失了战斗力。
  
   八
   当所有人在为庆功而高兴的时候,李如松喜欢静静地看着手下的将士们,李如松并不是那种喜欢喝醉酒的人,他看了看天,轻笑一下,在心里暗暗的下了一个决定。
   凌晨寅时,李如松召集群臣。因为昨夜查大受率领三千铁骑势如破竹,李如松的经验告诉自己,这绝不是一个正常行为。于是,决定自己率一千轻骑前去援助,杨元率一千轻骑随后赶到。这是一个天才的决定,但是也是一个最大胆的决定。
   李如松一向这样,他自己一定要冲在最前面,而前面的那个地点叫——碧蹄馆。当李如松赶到碧蹄馆的时候,忽然发现,查大受带人已经冲出包围圈,离他很远了。寂静,这场大战前的宁静使李如松不安,正常人的思维是速速退出,只不过李如松不是那种人。
   日军倾巢出动,只不过这一次他们吞下的不是一块肥肉,而是一块烧红的烙铁。
   李如梅道:大哥,我们被包围了。李如松轻笑:哪里人多往哪里杀。看着李如梅疑惑的眼神,李如松道:你不用管了,照我说的做就是了。
   事实证明李如松是对的,当一千铁骑来回横冲直撞的时候,日军以数十倍的人马居然开始出现溃退,李如松更是首当其冲,战场上来回杀敌,终于被人瞄上了,日军金甲战将小野成幸直冲过来,明军节节败退。李如松看了一眼手中的残刀,无奈的苦笑,关键时刻,李如梅并没有在哥哥身边,恍惚中感觉一股心痛,习惯性的看向兄长,李如松看向他的那一刻,李如梅惯性思维的引弓射箭,射死。从后来的李如梅的武功上看,李如梅并不是那种优秀的战将,至于射中移动靶在他一生中只有这一次,或许,那一刻,亲情的力量是最重要的。
   日军虽然出现溃败之势,但稍后发现,只是一千人而已,武士道精神骤起,李如松渐渐出现颓势,关键时刻,查大受率三千轻骑赶来。很简单,查大受消灭小股引诱日军后,打算找李如松报功,此时加入战场完全是侥幸,三千轻骑加入进来。日军真的受不了了。因为这三千人和之前的一千人一样,用的是枪,并且是连发三眼枪。查大受赶到李如松身边道:主公,属下来迟。李如松毫不客气:你早干吗去了?抓紧杀。日军已成溃败之势,这时开始退却。李如松的脾气上来了:想跑?我李如松纵横沙场数十年,没吃过亏,你打完我你想跑?他抓过身边的李如梅:你率八百轻骑,给我拦过去。李如梅惊异:大哥,我们兵力少啊。李如松道:拖住半个时辰,会有援军到来。看着李如松坚定的眼神,李如梅转身而去。
   杨元不是一个优秀的将领,但是他是一个听话的将领。他没有让李如松等太久,李如梅刚带兵出发没有半刻钟,杨元带兵赶到。战场变成了屠杀。日军溃逃,此役明军伤亡2500余人,日军伤亡超过8000人。
   李如松自己独自在大帐里,所有人都被骂了出来。李如柏和李如梅都不敢进去,查大受仅仅是看了大帐一眼,叹息了一声。半响,李如松推帐而出:查大受、李如梅进来。
   李如松指着地图上的一处地方,对二人道:今夜,你们率七百轻骑。李如松欲言又止,邪笑了一下,慢慢地吐出那个字:烧!他指的地方是龙山,日军的粮食储存地。
   九
   抗日援朝一战,可以当之无愧的把李如松归于名将一列。
   万历二十一年十二月李如松回国述职,万历皇帝大喜。朝廷论功,加太子太保,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四年后,李如松升任辽东总兵官。次年四月,鞑靼土蛮犯辽东,李如松率轻骑追击,与数万鞑靼骑兵遭遇,李如松率所部三千余人浴血奋战,阵亡于抚顺浑河一带,卒年五十岁。一代名将,血染沙场,马革裹尸。
  
   朝堂之上的噩耗,使万历皇帝踉跄着奔回乾清宫,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打扰他。但申时行不一样。他跪拜在万历皇帝面前道:臣得前线送来一副遗书,是李总兵藏在身旁的,写给皇上的遗书。万历皇帝轻声道:拿来我看。万历皇帝读完之后,不禁泪流,文中有一首诗,诠释了李如松的一生。
   春来杀气心犹壮,此去妖氛骨已寒。
   谈笑敢言非胜算,梦中常忆跨征鞍。
  

共 8962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本篇小说以基本史实为骨架展开叙述,灵活地将历史原型与故事情节相结合,既体现了历史的冷静又不乏小说的热情。小说中的人物在历史中都获得了自己鲜明的个性,以细致的考证,精妙的文笔给读者再现了李如松的桀骜不驯的人物性格,以及他在用兵打仗呈现出来的智勇双全、顽强无谓的精神,其中万历皇帝对李如松超越君臣的情感描写更是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李如松这个人物塑造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小说兼顾文笔流畅和历史考证,使整个文章显示出超越时间的魅力。难得的佳作,推荐共赏!【编辑:素色清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靇羽        2015-06-19 20:53:40
  感谢作者赐稿围炉夜话,祝您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潮仙        2015-06-20 09:11:56
  他跪拜在万历皇帝面前道:臣得前线送来一副遗书,是李总兵藏在身旁的,写给皇上的遗书。万历皇帝轻声道:拿来我看。万历皇帝读完之后,不禁泪流,文中有一首诗,诠释了李如松的一生。欣赏佳作。问好学习!
3 楼        文友:露桥闻笛        2015-06-20 12:28:19
  将帅甲兵亮,当年明月圆。拜读。
4 楼        文友:露桥闻笛        2015-06-20 12:28:55
  将帅甲兵亮,当年明月圆。拜读。
5 楼        文友:露桥闻笛        2015-06-20 12:29:08
  将帅甲兵亮,当年明月圆。拜读。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