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春秋】纠(小说)

编辑推荐 【春秋】纠(小说)


作者:永铭家珍 举人,3373.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490发表时间:2015-07-09 12:07:50
摘要:随着社会人口的老年化,空巢老人的问题是家庭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他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健康,也给年轻或中年的下一代套上无形的枷锁。子女们怎样关爱老人?社会怎样关爱老人,使他们安享晚年,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大问题。作者由衷地发出心中的呼吁:社会该是把目光投向敬老院的时候了。作为盈利型的慈善场所,社会应该怎样督促其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使其真正为老年人的子女们卸下身心重负的慈善型的场所?使老年人能真正的得到颐养天年而快乐地走完生命的道路。


   回来的路上,她说不想干了,太累了。我说,我成天都在这里,你应该能干下来。再说你孤身一人,现在不挣点钱,光阴如箭,等将来不能干事了你怎么办?再说,你身子这么重,到哪里人家都不如意,你没得选择,不干这事你能去干什么呢?我诚恳的话语让她暂时答应继续干着。说心里话,我是找不到人搭手,不然她干事我是无论如何都看不中的。回过头来想,她也怪可怜的,丈夫嫌弃并抛弃了她,儿子也自顾不暇。唉,我想,她是无路可走,不然她也不会出来干保姆的。我在想,像她这样一点经济来源都没有,几年后靠什么生活?
   嗨,瞧我,自己身边的事都管不好,怎么管到别人身上去了?
  
   2013年三月四号
   又是一年,自从请了莲以后,渐渐地,每天早上我去爸爸那里,十天有九天,我摸着爸爸的裤子总是湿漉漉的,也就是说每天夜里父亲都在身上尿的,莲基本自顾睡觉没有管父亲。保姆不好请,我只有忍气吞声,半个字也不敢说,只好亲自给爸爸换衣服。最可气的是我发现了几次,莲竟然不顾父亲的喊叫,她自顾一人坐在院子里嗑瓜子,见我来了,头两次还慌忙起身,后来竟然习以为常。大概她也看出我因为请保姆困难而不敢说重话得罪她吧。此时我只好婉转地说:“我爸喊喝水你没听见吧?”
   “听见啦。你不知道你爸多烦人,我是故意不理他的,不然他没事也喊。”
   莲公然与我叫板。哪怕你撒个慌顺着我的话说没听见,我的气还要小一些,我气不打一处来:“多烦人我知道,但请你来,最起码你不能不理睬他吧?连喝水的喊声你也不理睬,这也太讲不过去了吧?”下来一句“这叫积德行善吗?”我没好意思说出口。
   “我不好,夜里你自己来伺候呀。辛苦的事情自己不干,换了别人谁伺候都这样。”这回她反客为主地以教训的口吻反唇相讥。我气得直哆嗦。我想说,我是身体不好,但我没说,我总是站在她的角度替她着想,同情她,可怜他,体谅她,只要我在,我尽量去多做一点。可她却不知感恩,得寸进尺。跟她这样嘴上一套做的一套的人解释,会浪费我口中的毒气。我实在忍无可忍,冷冷地对莲说:“明天上午结账走人吧。”
   去中介已经没希望了,人家都说你给再高的工资,我们干不下来没办法。我们姊妹几个聚在一起,三弟青提出:“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送养老院……”大家面面相觑,我敢说,他们跟我一样,心里纠结得很。从良心上讲,养儿防老,可是爸爸养了五个子女,最后却要将他往养老院送。不送养老院,可每个家庭生活的担子又太重,谁都不可能丢了工作去专门伺候老人;可人言可畏,吐沫能淹死人,背后人们会怎样骂我们几个子女?姊妹几个,就是我能脱身,因为我有退休工资,可心脏有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只好将爸爸送养老院了。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巴掌大的县城谁家有点什么事情像一阵风一样能一日千里。被我们辞退的那三个保姆常常干了东家又窜西家。经过他们的嘴,本来就有点磨人的父亲被他们说得比疯子还要可怕。弟弟他们走了好几家正规一点的养老院都不收我爸爸。有的当我弟弟的面就说“你父亲太难伺候了”的话。公立的养老院像爸爸这样不能自理的要自带保姆,还要一定的关系,不然他们会以没有床位等等理由拒绝入院。没办法,只好送进离市区五公里以外的一个山洼子养老院。
   第二天清晨五点不到,我就来到父亲的住处,父亲刚刚起来,看他拄着拐棍被莲拉着出房门,我不敢和父亲说话,叫了一声爸爸就径直往房间去捡衣服去了。我怕话未出口眼泪会先流。因为他再怎么样也是我们的生身父亲,尽管之前左邻右舍都伸出拇指,说你们几个子女做得真没话说。天晓得,父亲一旦出了这个门被送去养老院,他们又会怎样翻江倒海弄起一阵风浪一样的非议?
   说心里话,我们真的不想送他去敬老院,因为那里再好也没有请专人在家伺候得好,弟弟们还可以每天起早摸晚的过来看看他,这马上把他送养老院离家十几里的地方让他一个人远离家人子女,不说我们的心情,单说他老人家的心里会怎样的孤单寂寞?我强忍着眼泪不让它流下来,喊过莲,将工钱结给她。
   不一会俊驾驶着他们老板的面包车来了,我们将爸爸抬上车,爸爸问:“你们带我去哪里?”
   我们骗他说,“居委会免费提供一个服务场所,带你去那里。”爸爸首先对我看了一眼,那眼神就像一道箭一样,刺痛我的心脏,我辜负了父亲一贯对我的信任和溺爱,我为我对一个老人而且是病中的老人撒谎而愧疚难当。我不敢看爸爸那已经深陷的眼眸。此刻,爸爸的心情肯定是猜忌中参杂着绝望,因为他的眼光略过我们几个子女后,就再也没吭声了,我相信这时他的头脑是清醒的,看得出这时他有意不想戳穿我们的谎言。他肯定觉得说想不去也是徒劳的,因为自己已经瘫痪,已经身不由己。我听到爸爸轻轻地嘘了一口气,我猜想,他心里一定在绝望地说:一切听天由命吧。
   俊载着我们一行,驶过几公里的宽敞马路,一个90度转弯车子开进蜿蜒不平的泥石子小路,一路晃悠颠簸,进入亭山一不知名的区域,向着红松岭敬老院驶去。一路上我们几个人无一人开口说话,心情都很沉重。我的心里更是波涛翻滚,此起彼伏。一路的青葱绿油刷刷地掠过车窗,扑面清新的山风拼命地挤进车内,好像在一个劲地劝慰着一车的人。
   曲径通幽处,行过几里路的林间小道,一直漫坡向上行驶的道路陡然出现下坡路,眼前出现一块低洼处,红松岭敬老院到了,这块洼地四面环山,树木葱郁,要不是有一条狗见生人来到发出狂吠之声,再多的人来这里也会被四面的林涛淹没殆尽。
   环境还好,空气适合老年人养老。
   这个养老院规模不大,老板的丈夫原来是开私人诊所的。老板盛和她的姑姐既是院长副院长,又是服务员。他们租的房子是原来驻扎在这里的解放军某部营房。一座两层楼,三排平房。不知经历过多少风雨的侵蚀,房子外面的砖墙已有大小不匀的块状脱落,两层楼的上下住了十几个卧床不起的老人,后面平房住着几个能走动的老人。
   车子停稳了,我们扶着父亲下了车子。此时,围上来几个能走动的老人。一个个子大大的,听老板盛喊他镇长,老板盛说,他是一个乡镇的镇长,有严重的健忘症,膝下有几个子女,据说都是镇上的干部;一个独眼老人,他,是个弱智,是被他家兄弟送来养老院的,只见他推着一个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向我们走来。还有两位老奶奶,其中一个看起来脑子不太好,嘴里不住地在骂人,据说她是常熟人,在银行工作。一辈子没结过婚。本地有她三个侄儿女。老人退休后,几个侄儿女们把她接到这里来,老人很感动,把她几十年积蓄的四十多万拿出来给几个侄儿女们分了。谁知不久摔了一跤,将一只腿摔断了,侄儿女们就将她送到这养老院里来了,也不常来看她。从此老人头脑渐渐痴呆,成天总是骂人,大概她是想骂她的侄儿女们吧。还有一个老太太,眉目清秀,是个教师,老伴早年去世,一个女儿,自顾不暇,只好将母亲送到这养老院来了。不知道为什么,见到这些老人,我的心里有种疼痛感掠过。人老了都是这个样子吗?都要来这里吗?他们的家人也一定有着不为人知的难以启口的困难吧?
   看着佝偻着腰蹒跚着脚步的父亲,我心如刀绞,说不清道不明的万千思绪纠结着。这还是照片上那个英俊潇洒的父亲吗?苍老的面容没能掩盖住一直延续下来性格的偏执,眼眸中还深深地透出一股在这个家中一贯来的霸气。
   父亲和母亲的结合,纯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几十年来他们无一日不争不吵,我们几乎是在他们的吵闹声中长大。
   不知为什么,也许是将父亲送养老院内心的不安而找心理平衡的理由吧,此刻我的脑海里尽想着父母之间的争吵和父亲对母亲的“刻薄”;但另一个声音在责骂自己,每个人都会老的,恶有恶报,我们老了以后的处境会更难堪的。
   我内心的纠葛宛如吞下一片尖利的刀片倍速受着刀剜一样的煎熬,此刻我真的愿意替代父亲的病痛,因为肉体上的磨难远不如心灵受折磨来的剧烈难受。
   来到老板盛为我们安排在楼上的房间。首先我们将院里原来的床高度降低了,以防父亲万一跌下来。要了一个破沙发椅子将他安顿在房门口坐着。一切安排妥帖,我们即将离开,我看见父亲的眼里含着泪水,我心酸得真想嚎啕大哭一场。我平生最见不得离别时的那种恋恋不舍的眼神。我哽咽着让弟弟们先回去,我留下先陪着爸爸,平常爸爸上午都会冲瞌睡,今天上午精神格外好,我看得出,他像孩子一样,是怕我离开他而控制着自己不睡觉。直到下午五点多,我给他洗脸洗脚过了,可能他太疲劳了,斜靠在被子上慢慢地睡着了,我趁此机会离开了爸爸。回到家后林木的一句问话:“老爷子送到养老院啦?”我忍不住呜咽,泪水汩汩地像卸了闸的洪水汹涌着。
   人到了这个时候,还有什么争与斗?对与错?一切都是过眼烟云,人的一生很短,不是吗?曾经玉树临风的父亲,如今已到垂暮之际,那蜷缩在床上的样子任谁看了都会心酸,更何况我们做子女的。我们虽然都心知肚明,爸爸对于妈妈的所作所为,我们姊妹五个没有一个不在心里怨恨着父亲。但看父亲现在这样,还计较什么对与错呢?人人都会老去的,他的今天不就是我们的将来吗?趁他在世,尽我们最大的努力照顾好他吧。这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可是明知这些,却照顾不好他,让他去养老院,远离子女,远离家,可这又能怨谁呢?他身体受痛苦,我心灵受折磨,也许这就是我们的宿命吧。
  
   2013年八月五日
   爸爸被送到养老院的当天晚上,我彻夜未眠。第二天天还未怎么亮,我就买了十个包子,还有两个鸡蛋骑着自行车来到养老院。昨天的几个老人见我来了都跟着我上了二楼。我走进爸爸的房间,独眼老头口齿不清地讲着什么。开头我没听清楚,老人又复述了一遍,我才听清楚。原来他说,他就住在爸爸的隔别房间,爸爸昨晚老是喊来人,上半夜喊肚子饿了,还没睡一会又喊要起来,说天亮了。我告诉他那是月亮照的,不是天亮了,他就用拐棍敲打床边的坐便凳,吵死人了……我还起来拉他大便来着。
   镇长老人见我跟独眼老人说话,也凑近前来:“姑娘,你是来看你爸爸还是看你妈妈的?”
   我说:“来看我爸爸,我爸爸昨天才送来的,你不是也看见的吗?”
   “哦,是看你爸爸,你爸爸不能动啊?你是个孝顺的姑娘哦。”我听着镇长老人东一句西一句的,心下思量:为什么老了会得这么严重的健忘症呢?看他们,弱智、健忘、神经,这就是人在终点站吗?
   我一边对独眼老人说些感谢的话,并递了一个包子给他,一边回应着镇长老人的话……我分别给了他们每人一个包子,我看见他们根本就没有推辞的迹象,反而好像都是冲着我手里的包子来的。他们接过包子,三下五除二就咽下去了,活像几天没吃饭饿急了的样子。正在这时,老板盛来了,对他们大声喝道:“你们一起呆在这里干嘛?快回到自己的房间去。”独眼老头对老板盛伸了一下舌头,像个调皮的孩子。
   然后老板盛对我笑了笑说:“别给东西给他们吃,你跟他们‘哄不尺’(玩不起的意思)。”接着老板盛说着和独眼老人一个意思的话,说我爸爸好吵人。我打着圆弧说,刚来可能不习惯,你多包涵和辛苦了
  
   爸爸住进养老院的消息传到老家。我小舅舅得知我们的情况从江北赶了过来,我们又将爸爸从养老院里接回了家。自此我彻底地松了一口气,同时一种对舅舅的愧疚感也搅扰着我的内心而不得安宁。毕竟,舅舅年纪也大了。
   然好景不长,我厚着脸皮安享了一个多月的“福”,舅舅由于突发性肺炎而被检查出得了肺癌,真是雪上加霜。舅舅被表弟们接回家乡的医院去治疗,也算帮了我一个大忙。
   我们又将爸爸送到养老院。
   不出三个月,舅舅溘然离世。唉,想想心里难过至极,舅舅临终前竟然还想着帮助我们,我想,他来之前身体一定有不舒服了,加上他的姐夫、我的父亲被送养老院,他的心情也一定是很悲凉凄切的,只是他没吭声罢了。我亲爱的舅舅,你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爸爸听说舅舅死了,竟然嚎啕大哭了一场,并反复说着:“我怎么不死?你们买点老鼠药给我吃了吧,我活着这样受罪,这样害人,不如死了的好。玲子,你们做点好事,买点老鼠药给我吃了算了。”见爸爸这样绝望,我极力哄着爸爸:“没事的,医生说会好的,这又不是癌症,没什么可怕的。再说了人老了,哪有吃五谷不生灾的。对于疾病,你要做榜样给我们看,你不能这么悲观失望。”爸爸只是一味地摇头。
  
   2013年八月十日
   爸爸没生病前每天两包五元的香烟。来到养老院我们照例给他抽香烟,只是每天给他一包。由于敬老院有一个半痴呆老人老是把他的香烟拿走,我们只好把香烟放在养老院老板跟前,由老板每天发给爸爸抽。结果很多时候老板由于忙碌而忘了拿给父亲抽。最后只好我每天带一包给爸爸。

共 27264 字 6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
转到
【编者按】当社会老龄化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摆在面前时,无论是社会各界还是个人,都显得手足无措。每个人都会老的,而祖辈流传下来的养儿防老的家庭性养老方式,已经越来越不现实了。独生子女,社会生存压力日益加大,都使得家庭养老难以实现。养老院,或许是老人们最适合的选择,一来有专业人员陪护,二来又不会牵扯子女们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有时间到养老院看看老人、陪陪老人……然而,一些不尽如人愿的现象的出现,又让养老院陷入了另一种“是非之地”,这是谁之过呢?!读完小说后,作者内心的沉痛,呼吁全社会关爱老年人,关注养问题的强烈愿望,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读者。作者以一个“特定”的家庭的“特定”而又“极端”的“养老事件”,引发值得反思和广泛讨论的话题:养老。推荐欣赏。【编辑:三微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永铭家珍        2015-07-09 12:15:01
  谢谢社长辛苦的编辑,更谢谢你精致的点评编按。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养老不仅是家庭的小事,更是社会的大事。问好社长!
永铭家珍
2 楼        文友:三微花        2015-07-09 17:05:27
  读完家珍姐的这篇小说,心里很痛,久久无法平静。养老问题,其实不应该是人到了老年个人和家庭就得独自承受的无奈和痛苦,这里有社会的因素,也有自身修养的积累,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教育——家庭教育。
   试想,如果我们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健全的话,还会出现养老院虐待老人的事件发生吗?!如果小说中的“爸爸”注意个人品行的修养,不那么嗜酒如命、脾气暴躁,怎么能致使妻子早逝、儿女记恨,最终自己因饮酒过度诱发脑梗,到最后自己和家人都倍受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折磨?!如果每一个儿女都象“孝顺的女儿”那样,尽全力照顾老人,老人的最后时日,就不会再那般凄惨的境况下度过……将人心比自心,大道理都懂,但事情落在哪个头上,都会有这样或是那样的“不得已”……
   天下没有不是的老人,如果我们每一个做儿女的都能如父母把我们从小养到大那般用心用情,老人们走向生命终点的最近一段路程,就会少很多的艰难与苦痛……
   罢罢罢,养老的话题,太沉重了,怎么说,也说不清这个理了,这是个情感问题,很现实,也很真实。
三微花
回复2 楼        文友:永铭家珍        2015-07-10 10:51:48
  谢谢花社精心细致的点评,辛苦你了。问好花社!
3 楼        文友:刘恋        2015-07-09 21:37:17
  一囗气读完后累得够呛,,心中也被纠结得乱糟糟的。养老问题是一个紧迫的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该关注啊
刘恋
回复3 楼        文友:永铭家珍        2015-07-10 10:43:07
  辛苦刘恋老师了,谢谢您一路关注。问好刘老师!
4 楼        文友:青叶        2015-07-10 08:19:35
  哪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养老问题已经不是家庭个人的问题,已经是全社会关注的大事!年轻人自己工作要干,小家要管,孩子要教育,老人跟要关心,已经是折腾得疲惫不堪。老人们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想帮儿女,想自理,不想给孩子们添麻烦。可是,随着年岁大了,力不从心呐。所以,发生了各种纠结,理顺不清。引人深思的小说,发人深省的问题,读后心如乱麻,纠结、郁闷透不过气来,只觉的沉甸甸的。养老,国家该提到议事日程了,该见行动了!问好家珍老师!
青叶
回复4 楼        文友:永铭家珍        2015-07-10 10:50:52
  谢谢青叶大姐的垂读,这么多文字让您受累了。谢谢您精彩的点评!问好青叶姐姐!
5 楼        文友:三微花        2015-07-12 13:18:18
  已报精品复审!
  
   复审理由:
   小说的选材,很现实,也是值得人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养老。当老龄化社会来到眼前,我们都没有准备好,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转型之际,养老院似乎成了一棵救命的稻草。然而,诸多的养老问题的不断暴露,让养老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小说选用一个“特定”的家庭的“特定”而又“极端”的“养老事件”为线,随着故事的发生发展,直到悲剧的发生,旨在向社会各界呼吁:关爱老人,关注养老问题。
   小说用倒叙的手法,以日记的形式来展开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令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推荐复审加精。
三微花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