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浅行六日(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浅行六日(散文) ——满洲里边防检查站体验生活日记


作者:峻毅 秀才,1538.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75发表时间:2015-08-23 16:50:38


   像一中队指导员王磊和中队长李毅,王磊原先是李毅的班长,俩人同年双双考入广州边防指挥学院,毕业后又双双回到一中队任职。李毅憨厚实在,话语不多,带兵训练没得说;王磊心细睿智,善观察发现,善做思想工作,善挖掘战士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这对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最佳搭档,带领一群有文化有思想有胆识的“霓虹灯下新哨兵”,驻扎在满洲里闹市区,监护国际列车出入境和站机关大院。
   王磊说,体会最深的是,在新时期城市里固防守边,警营文化建设非同小可;基层官兵的主体是年轻人,思想活跃、个性十足、信息丰富、知识面广,用文化和人性化带兵显得更为重要。从安心、怡情、塑形和提神聚力入手,浓郁警营文化氛围,对激活官兵工作热情、抵制腐朽文化侵蚀、把软实力转化为硬实力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全面提升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和整体形象。
   走进监护一中队,从一楼到五楼,每一楼梯窗台上都有一盆景,每盆都有一句话,层层递进——以队为家,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不言苦累,崇尚荣誉;每层楼梯休息平台两侧贴着榜样人物,每层走廊的墙上都有感染力很强的宣传张贴,甚至不同的屋里有不一样的墙文化。电子阅览室有梦想墙,写有战士们的各种梦想;会议室有荣誉墙,集体荣誉一目了然;电话室有亲情墙,贴有官兵亲属的照片和留言,打电话时看着照片,就像亲人在跟前,十分温馨……。总之,监护一中队的墙文化,做得很细很实,与众不同;尤其是活动室的墙,真是别有洞天,一是活动器具墙,用活动器具挂出各种图案;另一是五线谱照片墙,做得既有艺术性,又非常实用,处处呈现“以武坚身,以文铸魂”的精神,可见官兵们是费了心思的。一位战士说,指导员带着大家像给家里装饰新房一样用心设计呗。
   部队有句话,出门看队列,进门看内务。我没有看到一中队的队列,但看到了他们的内务整理,从寝室到洗脸室、储藏室、晾衣房、水杯、对讲机等等,一切的一切都讲究“一条线”,整齐划一,里里外外“木见本色,铁发光”。
   走进餐厅,刚撩开防寒门帘,正聊着什么的战士们刷一下齐身站立,很自然地齐手行礼,很爽朗地齐声问候:首长好!我猛然一惊,首长?哪里的首长啊!看身边的刘广雄上校举手回礼,方才明白。可不,上校军官下连当然是首长了。
   上校说,经常下部队,战士见首长都会起身行礼,但只是起身行礼,像一中队战士这样自觉又自然地展示集体问候真是少见,可见他们的整体质素。
   最触动我的是无人售货服务社,基本生活用品很齐全,都是进货价,需要什么自己拿,照货单价目把钱放在边上的盒子里就行;缺少需要的留言就会补上。小小的无人售货服务社就是诚信驿站,蕴藏着诚信文化的魅力,培养了官兵的意志力和承受力,展示出高屋建瓴的思想方式。
  
   4
   走进警营,融在战士中间,最想听听士兵之说。
   A、战士黄廷明(河北邢台清河县人):
   当兵两年,面临退伍。以前到了机关就不愿回中队,现在都争着回中队,因为中队更像家,中队领导就像自家的兄长。我们一中队的伙食很不错,比机关食堂丰富可口;正餐六菜一汤,顿顿不同,花色多样;吃什么很民主,每周都有民主会,想吃什么都可以说,大家商量制定每周的食谱,炊事班按食谱做饭菜,不会随意变动。
   最温暖人心的是中队集体给战士过生日,自己忘了中队领导却记着,一般不提前告知,当战友们集中到了餐厅,突然燃亮了生日蜡烛,方知道谁的生日,把我们激动的啊,泪光和着烛光一起闪。
   最让我感动的,有一天,俩战友工作到凌晨才回队,一身疲惫,又冷又饿。那天是我们指导员值班,看见了,没有过多的语言,亲自跑到炊事班做了两碗面,把我们感动的不知说什么,心里老温度老温了,眼泪都出来了。之前一直认为部队只有铁一样硬的纪律,除了纪律还是纪律,命令你干什么就干什么。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让我们感受到了部队不但有铁一样的纪律,更有柔情似水、温暖无比的亲情。
   在我们中队有一句谁都知道的话:一个人好不算好,所有人好才是真正的好。现在不是正值复退吗?将退伍的老兵在一起,谁也不会谈怎么玩什么的,总说就要离开中队了,能为中队再做些什么。我们老兵有三句话,不了解我们的人听了会说是大话,其实真不是什么大话,真是我们的心里话,我们就是想说:我们身为边防军人感到光荣,我们身为满洲里检查站的兵感到骄傲,我们身为一中的战士感到幸运。
   B、战士丁斌(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人):
   我是师范大学毕业的,入伍才一年。从小梦想当兵,大学毕业工作了一年,都24岁了,还想当兵。我是独生子,父亲卧病在床多年,母亲有严重关节炎,在家照顾父亲。曾是军人的父亲和同是大学毕业的女友都理解我,支持我圆当兵梦。我想义务兵两年时间也快,有困难咬牙挺挺就过了,便义无反顾地报名应征,成了边防义务兵里年龄最大的兵。
   谁知,我入伍才半年,父亲被误诊腺癌晚期,弄得我心情异常沉重,总觉得对不住父母。开始,我并不想把家的困难说出来,现在大多家庭是独生子,谁家都有困难;我也清楚,义务兵没有探假期,说了反而给中队领导平添麻烦。细心的指导员感觉我状态不对,找我谈心,我被真诚打动,说了实情。指导员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拍拍我的肩宽慰我,让我别太担心,有困难应说出来,大家一起想法办。没想到,事后他和中队长悄悄地从自己的工资里省下2000元寄往我家里。这事谁都不知道,我是回家后才知道的。
   在部队一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温暖,无论是队干部、班长,还是战友们,都让我感到老温暖。指导员得知我家情况后,费了老大的劲,硬是给我争取了几天假,我到家方知指导员和队长给家里寄了钱。我即要归队时,父亲又被送进了医院。指导员来电话问候我父亲,并嘱咐我要安排好家里的事,我支支吾吾,实在不好意思启唇提续假。指导员感到我很为难,又想方设法帮我争取了几天假,我和我的家人心里老温暖了,父母亲和女友再三叮嘱我安心在部队好好干。
   我们班长傅成森得知了我家实情后,从工作和生活上给予我更多的关心,并找战友们商量怎么帮我。战友们说,战友就是可以过命的兄弟,兄弟有困难不能袖手旁观。大家瞒着我,筹划为我父亲捐款。那天是周四,我记得很清楚,因为我正准备去火车站执勤从莫斯科到北京的K20国际列车的监护。班长留下我,叫我到五楼学习室去。我心里一怔,什么事比执勤监护还重要?我忐忑不安地跑到五楼,那个场面,真的让我老激动老感动,见弟兄们正用自己仅有的生活津贴为我父亲捐款,泪水控制不住,泊泊地往外涌,不知该说些什么好,这是我生命里永远不可能抹去的记忆。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我们的中队建设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弟兄们都平平安安;父母亲能健健康康。
   C、代理排长傅成森(呼和浩特市民族学院三年级大学生):
   我是在读大学生应征入伍的,原想到部队考军校,到了部队方知超龄了。既来之,则安之;考军校无缘了,但既然当了兵就得像个兵。当兵两年,从大学生到军人,从战士到班长、代理排长,一名懵懵懂懂、没有什么生活目标的大学生,到让战友们信任的带兵人,部队给我最大的感慨是做好传帮带,我的老班长、指导员、中队长,都是这样毫无保留地带我们教我们的。部队给我最大的帮助就是让我明白了什么都应从小做起,从我做起,要重视细节;让我学会了耐心和仔细,遇事会三思而后行;懂得了工作和生活都要有目标,要有自信和执着,要富有远见,要勤于实践……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常出差的人,老买不上有座位的火车票,但他总能如愿坐下,不管车有多么挤。他的办法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地找。这个办法听起来没有什么新招,做起来也老麻烦的,但很管用,他每次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找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每次用不了找到最后就用空座位了,因为像他这样有耐心找座位的人实在不多。从这个故事看,要做成一件事,耐心、自信、执着、坚持老重要了。
   D、战士杨浩:
   我们中队的故事很多,也不知从何说起。就说说我们警营生活的变化吧。
   我们驻守在童话般美丽的满洲里市区,与现代城市生活很贴近,但我们并没有齐身在花里胡哨的大街小巷闲逛,并没有让霓虹灯迷失方向。我们学会自己动手提高生活趣味,从警营文化入手,将这个广义概念分解成具体的细节。我们中队设了很多兴趣小组,有花样倒功、摄影、舞蹈、健身、焊接等,战友们凭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好多官兵报了好几个兴趣小组,业余时间练得火热朝天,乐此不疲。
   我们的花样倒功小组,结合军训动作,成绩显著,在去年“迎八一”文艺汇演中一鸣惊人,并参加了市政法系统的文艺汇演,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余业生活,还提高了我们在驻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我们的舞蹈小组,请来了街舞工作室的舞蹈老师,学得有模有样,跳得很潇洒很威武。我们的炊事班也值得一说。“民以食为天”,中队为了给大家改善伙食,派炊事员外出学习,不但学了正宗的“奥尔良烤翅”等烤制品,还学了西点蛋糕等。现在吧,我们中队的伙食比机关伙食还丰富。
   我最想说的还是我们的焊接小组。我们队有位战友入伍前就是个有技术级别的电焊工,队里请他来教大家,把大家收集的废旧钢材焊接成结实耐用又漂亮的三角大衣架。这个过程,挖掘了战士的特长和极积性,让我们学到了技术,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又为队里节省了经费开支,更重要的是让所有参与者感觉到“咱是为咱家做事”,咱是中队的主人……
   E、战士温嘉龙(山西大同人,考上大学二本后弃学从军):
   我想当兵,想考军校,所以放弃了二本,应征入伍了。
   到了部队,生活与在家时完全不一样了;高中三年,什么都不用做,特别是高考前,全家人都为我服务,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新兵连的训练生活很紧张,开始还新鲜,后来就想家了,好在只有三个月。
   到中队后,还是每天队列一小时,军姿45分钟,但并没有想象中“白天兵看兵,晚上看星得”那么单调无味,中队文化生活很丰富,有很多书,有很多兴趣小组,每周还可以上互联网,可以跟家里打电话,伙食也对胃口。在班长、老兵的传帮带中,我渐渐地觉得中队不只是个单位,它就像家,战友们个个像兄长,指导员、中队长就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家长,有想法可以直接跟他们说。
   这里的冬季很长很冷,我们山西老家也是北方,但远没有这里冷;这里的冷,不管你穿什么衣服,外面站上半小时试试,都能冻得说不上话来。我们很多老兵在寒冬中执勤站岗落下了职业病,像静脉曲胀、老寒腿、腰椎盘突出什么的,但我不后悔弃学从军当名边防兵。
   当兵才一年,学到了很多在学校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体验了很多社会上体验不到的生活,真正明白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含意。我现在是中队通信员,学习的机会更多了,要学的东西也更多了,过得特别充实……
  
   5
   满洲里边防检查站的兵个个很能讲,尤其是监护一中队的兵,不得不让我刮目相看,惊喜有加。我由衷地跟站长厚柏刚上校坦言:站长,您真够厉害的啊,您的兵个个那么能说,个个那么彬彬有礼,个个那么纯真开朗、阳光灿烂,想让人不敬佩都不行啊!
   厚站长爱笑,豪爽,开怀乐道:哈!我平时就要求我们的兵,我们满洲里检查站是模范检查站,事事要有模范样;工作要模范,学习要模范,我们的生活同样也要模范,个人的仪容仪表、言行举止也要模范啊!带兵可不能管死了,要往机智活跃里带……
   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什么样的领导带出什么样的兵。
  
   11月11日
   涉猎:跟三中队巡逻,到“托老所”慰问
   1
   监护三中队驻守在公路口岸,担负公路口岸十二个现场监护,其中有七个现场是24小时执勤,监护任务很重。
   到三中队时,指导员和倒班的战士正在补觉,我们轻手轻脚,甚怕吵醒他们。
   中队长马新君带着我们前前后后走了一圈。三中队的生活条件比其他中队艰苦,营房硬件设施远不如其他中队,但训练场地很大,设施先进,战士们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就如他们队歌里唱的——头顶金色的盾牌,界碑树在心上,国门伫立肩上,忠诚镶嵌在骨髓里,黄河长江黄山长城的孩子,到三中队来站一排,如虹的青春燃在这里,如火的年华写在这里,优秀的战士凝聚在这里,钢铁的连队建在这里……
   北风呼呼,体感温度-15℃。我们跟着战士去巡逻。战士们走得并不快,我却需一路小跑,跟得气喘吁吁;没一会,开始出汗,冷风一吹,顿觉起鸡皮。阿弥陀佛,千万千万别感冒了,可不能给部队添麻烦。
   战士们对有旅客滞留的地方检查很仔细,连小卖部冰柜里的饮料都瓶瓶查看。

共 18906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记录满洲里边防检查站官兵日常生活的散文。提起边防生活,脑子里马上想到茫茫的雪原,想到艰苦、单调、枯燥这些名词。在这篇散文中,作者结合自己在边防检查站六天的生活体验,将边防官兵的生活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这里的生活是艰苦的,但让人感受最多的却是浓浓的温馨和温情。在战士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责任,看到了坚毅,感受到了彼此关爱的温暖。作为边防检查站,他们的工作是繁琐的,但他们却没有怨言,尽职尽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同时把自己的关心和爱心送给出入边境的百姓,送给了孤单的老人。文章最动人的就是对战士们采访的部分。从战士们的言谈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们作为边防战士的自豪,也能感受到他们对边防生活的喜爱和满意,也了解到连首长对战士的关心。六天的生活,六天的经历,作者从动身写起,写了沿途的见闻,以温度的变化昭示了边防环境的恶劣。身处国门的自豪感,边检工作的细致,警营文化的丰富多彩,车队的故事等等,作者都用细腻的笔触一一详加描述,让人感同身受,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佳作,荐阅。【编辑:素心如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素心如玉        2015-08-23 16:52:11
  拜读美文。
   问好作者,祝创作愉快。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