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墨海放牧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墨海】贵人(小说)

精品 【墨海】贵人(小说)


作者:阿钝 秀才,2468.8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18发表时间:2015-09-10 13:06:58
摘要:这个地方的风水可不得了,这样来回盘曲如风车摇手似的路,路边有这样古老结实的大树,后面还有小山做依靠,这种难得的风水可是上了书的,这户人家占着了这么好的地方,日后必定要出一个贵人!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之间又是四年过去了,时间已经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在这四年当中,伟章和菊琴这个小小家庭的光阴都在“滋……滋……”的马达声中如细水一样波澜不惊地度过了,虽然略显平淡和古板,但同时也平安、顺利,并且每年都小有积蓄,这对于一般乡村人家来说,似乎也可以算得上是好日子了。
   伟章家东面那间原本用石头堆起来的小屋,早在三年以前就翻建成二层的楼房了。这间屋子相比原先的平房,井深要大一点,因为前面的地方多了一个楼梯的位置,楼梯的下面还隔了一个小小空间作卫生间。新屋的楼上做了一家三口的卧室,楼下虽说原是作客厅来安排的,但平常家中来客很少,于是这里就成了菊琴缝袜的“车间”。其余的三间平房,依旧保持着原来的样子,最东面与新屋相邻的一间是厨房和饭堂,中间一间放农具杂物和地里的收成,西面那间本来是卧室,搬到二楼以后这一间就空出来了,但里面依旧铺着一张床,有时候强强来了就睡在这里。
   欢欢已经八岁了,过完夏天后就在村里小学上了一年级。这小东西由于爸爸宠他,所以很有些皮,没有上学以前,他几乎天天都骑着哥哥给他买的那辆小脚踏车满村跑,不到吃饭的时候不见人影。菊琴因为整天忙于缝袜,也难以分出精力来管他,好在上学以后倒不需要怎么去记挂他了,只是不知道这小子是不是块读书的料。
   强强依旧在那个县里做机床工,人比以前结实了一点,工资也比以前更多了一点。他在那边的服装厂里谈了一个同乡的姑娘作对象,谈了一年多了,也带到上阳村来给妈妈和叔叔看过,已经定下新年的正月初五要结婚了。日子是小俩口自己定的,说是要在情人节的那一天办婚礼。
   此时离菊琴当初离开江西已经过了整整八年时间,中间她只回去过两趟,一趟是去牵户口,另一趟是公公生病去探望。自那以后,算起来她已经有四年没有回江西了。据强强说,公公和婆婆都还算硬朗,特别是强强定下婚事后,两位老人更是精神百倍,内心里都对生活充满了新的向往和希望,他们向村里人夸口说能把强强的儿子带到十八岁哩!真是托天的福。
   当强强把结婚的日子告诉给妈妈后,菊琴就跟伟章商量,打算再给江西老家准备三万块钱。这三万块钱当中,两万给强强结婚用,五千留着日后给儿媳妇做产,连带着孙子的见面礼,另外的五千算是最后一次给两位公婆的孝顺钱。
   “好。”伟章答应得很干脆。
   在当时,三万块钱对于上阳村某些人家来说,实在不算什么,但对于伟章,却也并不是很小的数目,一下子拿出三万块钱来,这一年的收成也就所剩无几了。只是此时的伟章的心里始终牢牢记着一句话,这句话是他的大姐伟朵教给他的,那就是菊琴拼了命所赚到的钱,在伟章来说都是额外的。是啊,倘若不是菊琴,这个家不要说不可能有现在的面貌,更恐怕到自己手上就要完结了。如今,家中境况真可以说是蒸蒸日上,不但新屋造起来了,更要紧的是欢欢正在一天一天地长大,这是一切希望的所在。所以,只要这个家在,并且为了使菊琴能尽到做母亲的责任而让她安心,哪怕再多出一些钱,伟章也是心甘情愿的。
   菊琴又说:“这一次去了以后,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再去了。哥哥与嫂嫂不知道这一次会不会来吃喜酒,但不管他们来与不来,我都想去看看他们,这么些年,也不知他们怎么样了,所以要带去的东西有点多,欢欢当然也要跟我去的,所以你要送我们去。至于吃不吃喜酒,我已经跟强强商量过了,不一定勉强你,完全随你自己的愿,如果你愿意,不光可以一起吃喜酒,到时还可以陪我到哥哥家里去看看。”
   “等送到了再说吧。”伟章对于吃喜酒仿佛有点顾虑和为难,一时之间也不知道如何决定,于是说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
   这一年的年关时分,伟章和菊琴比往年显得忙碌了一些,因为除出采办自家的年货以外,还要做去江西的准备,各种各样零零碎碎的东西收拾起来,装了满满的三个大袋子。欢欢知道过了年后就要去江西吃哥哥的喜酒,一张小嘴天天不停地念叨:“哥哥要讨新娘子了,我们要去吃喜酒去。”这小东西似乎很有自己的打算,因为他很自觉地赶在过年以前就把寒假作业全部做完了。
   到了新年,菊琴事先向附近邻居分别托咐了一声,请求帮忙留意一下家门。到初四那一天的早晨,就由伟章挑着两只袋子,菊琴一手拎着另外的一只袋子,一手牵着欢欢去乘火车上江西去了。
   这一年正月的天气很好,天天都是风和日丽,那棵大樟树的底下除出有了新年刚点过的香烛痕迹之外,自然日日都有一帮女人在那里晒太阳,吃瓜籽,聊闲话。而正月初四的那一天,人们所聊的话题很自然地就落到伟章和菊琴的头上来了。
   一个说:“这菊琴倒好,这边儿子才这么一点点,那边却好做奶奶了。”
   第二个说:“她是去做奶奶了,可伟章这回去却是个什么身份呢?”
   第三个说:“伟章也可怜,这呆子脑瓜子不灵,不知道辛辛苦苦地却给别人做人家。”
   第四个说:“你这话也不对,怎么给别人做人家,菊琴不也给他生了儿子了么?”
   第三个个又说:“自己儿子还这么小,那边却不知花去多少钱了,这还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哩,真真挑雪填井!”
   “这都是命,谁叫他找个有儿子的女人做老婆呢?”第一个接口道。
   第三个又说:“就是,这样的女人伟章对她好些还好,要是对她不好,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回去了呢。”
   第四个说:“新年新岁的,可不要说这样的话,我看菊琴这人挺好的,不是你说的那种人,何况这里也还生着儿子呢。”
   第二个说:“这种事也难说,后半村培伦的老婆不也是这样么,也是外地人,女儿都十一岁了,不也跑掉了?”
   第一个说:“我看不会,菊琴与培伦老婆不一样,别的不说,她这次能叫伟章一起去就说明她心里很坦白。培伦的老婆你们什么时候见她回过老家?”
   另外一个年纪比较大的一直没说话,这时却说:“我看也不一样,菊琴是个好女人,她说过‘举头三尺有神明’的话,何况她也有五十上下的年纪了,培伦老婆逃走的时候才几岁啊。再说,你们记不记得,当初不是有个看风水的先生说过,这户人家要出一个贵人的,我看啊,菊琴就象是那个贵人。”
   “噢——”
   “噢——”
   “噢——”
   ……
   众人恍然大悟似地应道。
   那个年纪稍长的女人所说的话,仿佛对刚才所议论的话题下了最后的结论,于是争论也到此为止。但天气实在太好了一点,由于过年前五天就已立过春,所以在晴好无风的日子里就很是显出一点初春晴和的气象来了。暖洋洋的太阳照在头上,就象一把用熟了的牛角梳子在轻轻地梳着头皮,使人感觉麻酥酥地,舒服得很。一帮女人因为贪恋日光,不管是要出去做客的还是要在家待客的,都觉得略微还有点早,一个个都不愿立刻散去,于是话题又扯到伟章吃不吃喜酒上来了。
   关于这个问题,大树底下的女人们有两种猜测,一种说伟章只把菊琴母子俩送到江西,他不会留在那里吃喜酒,所以他明天必定回来了。另一种则认为伟章明天不会回来,他要与菊琴一起吃过喜酒才回来。

共 18074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一篇散发着浓郁生活气息的小说,一篇让人不得不一口气读完的作品。小说围绕着田伟章的家事和婚事展开,描写一个屋子前面有着一棵有灵性的大香樟树的中年汉子田伟章,怎么从一个干啥事都爱叫个真儿,得理不饶人,无理还得闹三分的人,成为了一个踏实肯干,安心过日子的人的。这一切都因为他的家里来了位贵人——中年妇女方菊琴。方菊琴的身世其实很惨的,嫁了个不知疼人的丈夫,不光不知道疼人,还嗜赌成性。方菊琴的身上总是带着被丈夫打出的伤痕。就连自己的婆婆和公公,都不忍心了,支持她离了婚。离婚后的方菊琴到了外面打工,她要用自己辛勤工作挣来的钱,养活公婆和自己的幼小的儿子。与田伟章结婚后,她辛苦劳作,从自己挣下的钱中挤出一些来,寄回到以前的婆家。那里有她的儿子。还有对待很好的、年老的公婆……小说可贵的地方,不止是这个离了婚的媳妇还想着家里,更在于那个和自己老婆以前的那个家八竿子都打不着的田伟章,虽然他也有想法,但在自己的姐姐的开导下,也默默地认可了这件事,并负担起了那边的日常用度,把自己妻子以前的儿子养大成人。从整个故事看,方菊琴无疑是田伟章的贵人,是她改变了他的人生,然而,田伟章也同样是方菊琴的贵人,如果不是这一次婚姻,方菊琴的生活一定会更困难,更痛苦的。小说语言朴实,流畅,情节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可读性强。作者用自己灵动的笔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现代的爱情故事,让我们沉浸了一个美好氛围中。感谢赐稿,期待精彩继续。【编辑:透明秋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911003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5-09-10 13:07:56
  拜读大作,为你击节叫好!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5-09-10 13:08:32
  感谢赐稿,期待精彩继续!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5-09-10 13:09:13
  恭祝创作丰收,恭祝万事如意!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4 楼        文友:软浪细沙        2015-09-10 17:11:32
  感谢赐稿墨海!祝你创作愉快、精彩纷呈!
5 楼        文友:雨春        2015-09-10 17:13:30
   感谢赐稿墨海!期待更多精彩再现,展示你的风采!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6 楼        文友:汾阳王裔        2015-09-15 18:57:55
  这小说,是真正的小说,叙述颇得沈从文精髓,沉而不虚,从容老辣,已臻于化境。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