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江南】“书记”轶事(小说)

精品 【江南】“书记”轶事(小说)


作者:老船还行 进士,6811.2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615发表时间:2015-09-12 08:03:05
摘要:书记淡然一笑,又回复了退隐好久的书记腔模式:“天地间原本无人,因冥冥中滋生了需要,便有了人;人际间原本无涉更遑论友情,因人字之形状实乃相互支撑,便有了友情,便有了《智取威虎山》里座山雕都能道出的台词‘友情为重友情为重’。友情何为者?无乃乎能共患难,能相互整蛊,方能于开怀大笑中坐拥同一口大铁,饕餮锅内芳香氤氲之大米饭者乎?友情者,情义无价也!"


  
  
   三整蛊
   书记是抬起来了,可他那招牌式书记腔楞是让我和一干新知青给生生踩进了爪哇国。我说我们承认你是孔夫子的忠实信徒,文绉绉又夹杂些俚语方言,特不贫下中农化了。按说不在精神上混同于一个普通贫下中农,这也不是太大问题。可问题是连我们这些打上知识烙印的青年有时也听你之乎者也老半天找不着北,这就失去语言交流的基本功用了。再说以后你要钓个妹陀,用这口“书记腔”为钓饵,甭说美人鱼不会上钩,即便是一般的母鱼也不会好这口的。
   我一起头,上十个知青你方唱罢我登场众炮齐轰,俨然一场文革后期的斗争会,口诛笔伐加冷嘲热讽,让书记的“吾以为”、“阁下赏光”之类露不了头,露头必打,集中火力打了十来天,书记腔再也不敢露头,而且因失去阮式习惯的支持连露头的欲求也没有了。后来我一回顾自己同书记的交往的经历,发觉这样修改书记不同凡响的个性,非但算不了什么功德,甚至还是对独特性灵的一种很俗气的棒杀呢。时过境迁,是好是歹,我也不想细究了。
   可问题是金培纯粹寻开心的一句流氓腔,倒让书记细究起来。被人抬起来好几天了,可一经金培调侃似的问书记开不开苞,书记居然兴味盎然地反问开苞是什么意思。金培坏坏的一笑,见书记没有察觉,立马做出一本正经的模样,说这可是一种助人为乐的美德哦,看你愿不愿意弘扬了。书记继续刨根问底,金培用上了毛主席关于“实践出真知”、“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之类最高指示,道貌岸然地教育他这个前来接受改造的知青,改造思想就得从这类小事上深入实践哟。
   “实践”的结果是队上男男女女在以后近个把月的时间有了百吃不厌的精神美餐——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有些近视、走夜路颇不利索的书记紧随金培到一片蚕豆地里“实践”,在半人高的豆苗下走着、摸着,不免有些跌跌撞撞,好在金培不时伸伸援手,终于深入到了这片庄稼的腹地。金培要撒尿了,松开书记的手,让他自己走几步,仅仅只是几步,书记寻寻觅觅、抖抖索索的脚就拌上了一个软绵绵厚墩墩很有肉感有弹性的物体,一个狗吃屎,直接扑倒在那物体上。即刻,一种滑腻腻、缠绵绵的怪异而超爽的感觉攥紧了书记的每一个触觉细胞,口中连呼糟了糟了,而手足和身子紧抱不放,没成想这当儿身下那物居然爆发出超级女声了,“抓流氓啊!”
   金培雪藏的手电筒迅速出击,刷亮了地头无比羞惭的一幕——书记扑倒并抱住的就是那个叫于葵花的小媳妇,虽说是人家媳妇了,可还真是小,比书记还小5岁。
   众人传播的版本各有不同,但大致上指向一个娱乐兴奋点——金培好心成全这两个原本毫不搭界的男女,一是让葵花不再做虚有其名的已婚女人,二是试图让二十七八岁的老光棍书记尝尝女人的味道,凭一次野战即成名,成就开苞师傅的美名。据说葵花的老公枉做了男人,那银样镴枪头的家什始终开不了葵花的苞(破不了处)。队上不少男人争先恐后申请开苞,而最有可能胜出的好像非金培莫属。对此,无能老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葵花始终坚持要把开苞权交给一个有文化的人,这以后金培要怎样就随他怎样好了。金培无可奈何,只得先便宜了书记这小子。于是就同于葵花联合策划、主演了蚕豆地里这场“实践”。
   “实践”的细节让热衷于此类娱乐的农人翻炒得色态百出,可又大相径庭,我也不愿一一罗列此类少儿不宜的过程,直说结果罢:书记一经暴露在电筒光下,立马蔫下去了,无论金培怎样口授手指,先前的触电般感觉、坚挺的力度彻彻底底退潮再也涨不上来了。倒是葵花的感觉给勾上来了,怎么也按捺不下去了。不管不顾违背自己的誓言,一脚蹬开书记,扯住金培的手,双双在各自敏感部位上做艺术性探索,很快就把束缚身子的粗布衬衫一丝一缕连拉带扯剥落尽净,俩身子合二为一在地里翻滚起来,蚕豆苗碾倒了好大一片,青涩的淡绿汁液濡染了两具炽热的肉体。
   不知什么时候手电筒到了书记手里,书记傻呆呆地看着这场激情的野战,电筒里可是三节新电池啊。所有的细节依次奔入书记的眼底,就连几颗豆苗上染上的嫣红血迹,也没逃过眼神的捕捉。这时候如梦方醒的书记终于无师自通地大喝了一声,开苞呀,这就是开苞呀!无耻,太无耻,无耻之尤啊!然后把炫目的手电朝那粘合的人体组合狠狠掷去,“组合”正在翻滚,侥幸避过了书记这一“神投”。失了准头的“神投手”仰天长啸一声,跌跌撞撞地向夜幕里蹒跚而去,心里那个悔恨呀:我这人怎么这么作践呀,好端端地跟这无赖金培打听个啥呀。羊肉没吃着,倒惹了一身膻味。
   羊肉没吃着,说明书记还是好吃一口羊肉的。看他可怜见的,我们后来给他送上一份狗肉,满以为可以填补一下他的遗憾。不料他竟然像躲瘟疫一样躲开老远。
   那是不久后的一桩小事:我那间茅屋的一名衡阳知青办病退回城了,空出一个床位,书记就上门补缺了。
   同这位年长我们好几岁的老出糗的书记同居一室,我们寝室的梁鳖、邓鳖一开始还老大不情愿,可我抱着日后尽可寻开心的心理热情地接待了他。帮他铺垫被褥,展开行囊,拾掇妥帖后,还从食堂打来四个人的饭菜,还把自个儿前些天打的一斤红薯酒贡献出来,算是为这位新来的老鳖接风吧。
   没有饭桌,没有凳子,四个人四个床,都在紧紧相邻的床头,各自端着融饭菜盛于一体的搪瓷缸子,只是那酒瓶子做接力棒,一人一口地传递着,边吃边喝边胡侃,倒也逍遥自在。随着酒瓶子在四人手中轮流转圈,书记的"金湘潭”、我们的“银江阳”,不知不觉较上了劲交上了火,我觉得不宜激怒新室友,便“反水”打出真正的天牌——“湘潭好,全国最好的宝地,出了个毛主席,红太阳光辉照遍全世界”,于是很快又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和,咸与维新了。
   唯有江阳、湘潭名优食品和小吃也空穴来风地轮番轰炸着我们手中的饭碗,精神牙祭打得我们好不心痒难熬。于是同旁边几个寝室的知青一撺掇,傍晚时分潜入邻队,悄然铺下“搜狗”网(可不是现如今的著名网站哟),开展打狗行动,一番“望闻问切”,搜到一条活狗,切下一个狗头,背回一条无头死狗,夜晚翻窗入室,在食堂一顿干柴烈火狂热的伺候下,很快就飘香出一锅“热狗”。端来香喷喷的狗肉给咱们的书记大哥。谁知大哥居然是摆摆手,皱皱眉,然后顾头不顾腚地钻进那臭烘烘的被窝,那架势,好像与狗肉有不共戴天之仇似的。
   入乡不随俗的直接后果就是江阳知青(几路知青大军中年龄最小人数最多实力最庞大的一族)对这位老大哥的集体不感冒,不睬不休,就连以往调笑挖苦打趣他的那种亲昵方式也很少复出了。
   阮书记几乎成了一个孤家寡人,幸好还有我不时同他聊聊天,摆一摆书上的龙门阵。我读书有限,侃的大都是鲁迅笔下的几个人物:阿Q啦、王胡啦、吴妈啦、孔乙己啦、祥林嫂啦、爱姑啦、子君啦、涓生啦、七爷啦,等等等等,书记则是把一些诸如巴尔扎克、福楼拜、果戈理、契科夫、哈代、德莱赛、惠特曼等西方作家的生平及其名著如数家珍地灌输给我这还不曾接纳过洋文豪的大脑。刚刚激起一阵要看看那些名著的冲动,可无情的现实立马就把这冲动给压抑下去——当时那文化沙漠,哪里能找到这些禁书?还是阮书记善解人意,从枕头内胆中摸索出一本污渍斑斑的旧书给我:“这是那次焚书时漏网的鱼,后来一看就把它特赦了吧。这不,还能为它找到你这个读者。”
   我接过来,打开扉页才看到书名《卡斯特桥市长》,英国作家哈代写的长篇小说。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英国,不,所有西方国家的文学作品。我被这本书害苦了,视觉效果太不好了——纸张原本就发黄,字迹芝麻点点般小,好多书页的空白处还爬着劣质蓝墨水的钢笔字,书记说这是他像脂砚斋批阅《红楼梦》一样,为“市长”留下的墨宝。我说你倒是能耐不小,西方名著都敢妄下批语!书记说要不我怎么敢堂而皇之担上“书记”这个头衔呢?书记书记,在书上做笔记呗。我说你是“书记”了一把,甚至有可能“书记”出一世英名,可你这书上记的这些鸡爪子可大大影响了我的阅读哦。
   再大的影响,对当时的我也有挡不住的诱惑。好几个夜晚,点着煤油灯在蚊帐里一看几乎就是一个通宵,雪白的蚊帐给熏得乌黑一片犹自小可,鼻孔里好一向都是黑乎乎的,口里苦苦的,吃什么都没胃口,眼睛也红红的,不光是熬夜所致,应该说主要是主人公亨察尔那沉浮荣辱的坎坷命运深深感染了我,左右着我那从不落泪的泪腺,这也是我第一次发觉原来长篇小说也可以这样写,竟然写得出这样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可以说,当日后文坛大解放,“禁书”大开禁,我从市图书馆隔三差五地借阅几百册小说类名著,如饥似渴地汲取其精神营养的劲头,就是肇始于这本“市长”。后来才发现,这本“市长”在汗牛充栋的世界名著中,其文学价值还算不上有多重分量的,即便只是在哈代本人的作品中,也算不上最好的,至少是无法与《德伯家的苔丝》比肩的。
   书还有几十页没读完,寝室里的恶作剧就上演了。梁鳖、邓鳖看到书记鳖没有被完全孤立,颇不甘心,又不想同我这个最仗义的哥们(我的饭菜票从来都是放在枕头边的,他们随便用,我的衣服他们随便穿,要喝点红薯酒,也总是我埋单,当然,越是这样,他们越不放肆乱来)撕破脸,对我搭理书记实在是无可奈何,就想拿他开开涮,好让一潭死水搅出点波浪。于是在连我都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
   那是双抢刚刚搞完的一个傍晚,梁鳖、拖我去邻队玩一玩,说是看顺便能不能一人钓个“满姨”(可以“好”上一阵子的姑娘、女朋友的代称)。邓鳖在后头说你们先走,我关好门就赶上来,我们慢慢走着,好半天这邓鳖还没来,停了一会儿,才气喘吁吁赶来。
   我问邓鳖,干嘛去了,像刚踩了半天打稻机一样的?邓鳖说关门时,隔壁的秋妹子问我们去哪里。同她调了会儿情,搞了一把“立式人工呼吸”激动得迷失了呼吸。要不,你来闻闻,她那兰花一样的的口舌芳香还没散尽呢。我不理这个茬,说就你这水平,秋妹子会送你香吻?骗三岁小孩去吧。一个寝室的,干嘛不叫上书记呢?
   两人都说由他去吧,他都二十八了,衣服烂了都没人补,还不是钓满姨(湖乡知青当年找女朋友的代称,下文中的“钓妹陀”也是)去了?自从上次开苞不成,出尽洋相后,书记可是春心荡漾了呢。时不时缠着毕大姐软磨硬缠,牛皮糖一样的。毕大姐是美人胚子,出身不好,高不成低不就,虽说仍是单身,可人家在湘潭还是有未婚夫的。怎么会看上书记这酸不溜丢的角色?不过还是看在他也是湘潭知青又比她小一岁的份上,没有给他难堪,可也没给他任何机会呀。情迷了双眼的书记仍然穷追不舍,不过又胆小如鼠,一点出格的调情话也不敢说,只会傻乎乎在她“闺房”外恭候,有一回好晚了,邓鳖我吊满姨回来,踩着朦胧的月光,看到毕大姐门前蹲着一只狼狗模样的黑影。近前两步,借着月色总算看清了不是狼狗,而是咱们的阮书记,单膝下跪,手里攥着一支油菜花,额头轻轻靠在闺门上。唉,这怪人,就别再提了。
   这俩小子转换话题,胡侃乱吹自己钓妹陀是如何如何手到擒来。我对这俩家伙的本事不说那么门儿清,但至少晓得那三招俩式根本挑不动一丝芳心。事实证明邻队的几个女知青压根儿不搭他们茬儿,梁鳖还被一个凤辣子似的胖乎乎的妹子很很抢白了一顿。还是我出来当和事佬,说这家伙感冒发烧还没好利索,脑壳有点烧坏了的迹象,就知道胡言乱语,别跟他计较云云,才匆匆撤兵。不欢而散,哥儿仨就这样打道回府了。
   还没进门,就看见门口湿淋淋的一片,一根小树枝支愣着几片发黄的叶子,叶子的指向是一个底朝天搪瓷脸盆,坑坑洼洼的,眼见得磕掉了不少搪瓷,似乎在默默地诉说着什么。我想坏了,保不准是书记大人倒霉了,因为我认得这个脸盆是他的。进屋一看,书记坐在床头,左裤腿膝盖处一块圆溜溜的泥土印章(看来邓鳖演绎的那个书记跪着求爱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啦)。不过眼下我已无暇推论这个细节,而是打量他近乎呆滞的目光和抓狂的神情和动态:只见他用一块早已看不出原色的毛巾,擦着头发和全身,一头雾水的呆望着我们,继而像一头暴怒的狮子,把毛巾凶猛地向我们几个挥舞着,三人均不同程度地“中彩”。我“中彩”的同时,眼角里还搜寻到了书记朝我投来的怨恨的一瞥。
   显然,我被书记误会了,我成了这起恶作剧的合谋人,甚至是主谋(因为在书记眼中,我是比他们两个文化高,心计自然也多一些)!我一时百口难辨。我明知是他二人背着我要整蛊书记,也无法向他澄清。这两小子设好套,让我和他们在一起,而邓鳖的磨蹭,实际上就是在那张有窑头的门上做手脚,把门开它个三十度左右,再搁上树枝来支撑书记那个装满洗脸水的脸盆,外面看上去,门只是虚掩的,只要一推开,脸盆坠落,就立马“落汤鸡的干活”。这套法术在当年的知青群体中其屡试不爽,已经算不上什么新奇的高招了,可书记一是没见识过,二是压根儿没想过有谁会如此算计他整蛊他,而且施恶者之中还包括同他颇有文学交情的船鳖老弟。在他看来,我船鳖是那么的虚伪,虚伪得居心叵测了。

共 18475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小说讲的是文革时期以及知识青年下乡时的故事。阮文化,一个看似不合时宜的书呆子,却有着他纯真质朴善良的一面。他出身贫寒,父母目不识丁,寄一切厚望于他一身,希望有朝一日荣耀门楣。他三岁赶上湖南和平解放,8岁进了学堂。他幸不辱父母希望,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到中专,都是一步一个脚印。为此父母大摆筵席招待亲朋。说是大摆筵席,那也不过是倾其所有弄一桌猪头肉、羊杂碎和包谷烧而已。但父母还是很开心的。阮文化在中专学习很努力,政治上也要求进步。不久就当上了植保系的团支部副书记。他利用职务之便,常常泡在学校图书馆里,看专业书,和大量的古今中外名著,充实了自己。人也变得有些酸腐气。不是那么讨人喜欢。文革来时,因为他家有一个父母赖以生活供他上学的小铁匠铺,被当做资本主义尾巴给砸了。父亲被当成走资派去游街。阮文化不服,和人去理论,人家说他公然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小业主辩护,还当着什么书记,岂有此理!于是“书记”不成了,很快便被橹下来,勒令关几天禁闭,写一份触及灵魂的深刻检讨,接受红卫兵小将的批判。年轻气盛的文化一怒之下,自己炒了学校的鱿鱼,投入到上山下乡的队伍当中。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农村改造了他的外貌,依然改造不了他的本性。所以在很多知青返城时,他还没有回去。很好的一个故事。谋篇布局秩序井然。语言生动幽默。人物形象鲜明。倾情推荐共赏。【编辑:杨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913002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杨花        2015-09-12 08:07:46
  又一篇雅俗共赏的好文章。故事性强,语言诙谐幽默。向老师学习。
杨花
回复1 楼        文友:老船还行        2015-09-12 17:10:09
  谢谢杨花认真阅读这篇故事,给予佳评。是的,你解读“书记”这个人物形象为个性倔强、人格高尚的书呆子,很准确。这个人受时代的局限和时代的熏陶同样深重,理想之远大与现实的渺小形成他思想体系无法理喻的迷茫和绝大的反差,所以就遭遇了一连串的事件,才通过这个人物形象观照了一个已经进入历史的时代。
   不多说了,顺致秋安!
2 楼        文友:杨花        2015-09-12 08:14:34
  问好老船老师。感谢赐稿江南,期待您更多精彩呈现。编按不到之处尚请海涵。
杨花
回复2 楼        文友:老船还行        2015-09-12 17:10:45
  一起努力,为了江南,为了江山。(握手)
3 楼        文友:月下琼花        2015-09-12 10:34:17
  老船长啊,你的语言咋这么幽默诙谐呢?我都差点儿把你当做那个“书记”看了,有着骨子里正义的执着,一步一个脚印往上爬的信念,却不屈服于谁,好啊好啊!
不争、不妒、不悔,随心寄梦,行于途中,做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浅浅女子!
回复3 楼        文友:老船还行        2015-09-12 17:12:00
  也许,我这人骨子里也有点“书记”式执着和搞笑吧。呵呵。谢谢琼花深入小说内核的精心解读。问好,祝福!
4 楼        文友:秋静人        2015-09-12 12:09:16
  只有经历过那样的时代 ,才有那样的生活感受,才会有那样的精彩故事。
秋静人
回复4 楼        文友:老船还行        2015-09-12 17:12:31
  谢谢静人兄弟打赏本文。问好,祝福!
5 楼        文友:月逸竹影        2015-09-12 23:13:52
  老船老师这次带来的“书记”轶事,可谓精彩之至!老师特有的幽默风趣的语言,把人物形象塑造得鲜明、生动、传神,嬉笑开怀之中,又不免滋生出对主人公的叹惜之情。拜读佳作,叹服老师的才华!
回复5 楼        文友:老船还行        2015-09-13 21:24:55
  竹影过奖了!有人说写作是一桩骨鲠在喉、块垒在心不吐不快的事,我承认在很大范围很大程度上的确是这样。写作最忌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非要有什么东西在冲击在迫使乃至在折磨你的大脑神经,撞击你的心理闸门,你才用文字为刀剑,劈开闸门,释放那些东东。所谓一吐为快,还必须得让写作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我就是觉得要用生活化的语言文学化的手段辅之以幽默而生动的笔调,让自己心中的人物活起来,把一个意念中的人物写成一个活生生人物的过程,我认为,这就是写作的快乐,写作者的享受。不问作品杀青后,其结局如何,能享受这一快乐过程,我心足矣!
   谢谢竹影对老船作品的支持和鼓励!问好,祝福!
6 楼        文友:月逸竹影        2015-09-12 23:16:12
  非常感谢老师又一次给我们带来了精彩无限!您辛苦了,遥祝老师秋安!
7 楼        文友:过尽千帆        2015-09-13 12:45:08
  先生您好,很久没来看先看的文了。近两万字的小说,讲的又是在湖乡当知青的经历。那段岁月对于先生来说定是一段十分难忘的记忆。今日的生活已今非昔比,可那段特殊岁月留下的影响是深远的。一起下乡的书记,出身微,寒,酷爱读书,有着骨子里的清高,我行我素。在任何环境下都按自己的意愿生活着,无论得失。而文中先生面对生活的乐观,豁达,对文学的求知若渴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先生出众的文笔,丰富的创作源泉吧。任何经历都是一笔财富。
回复7 楼        文友:老船还行        2015-09-13 21:34:13
  是啊,好久不见千帆留下墨宝了。想念得紧呢!
   很感动于千帆对老船这篇小说如此认真阅读、深入解读,并对拙作中“书记”这一人物形象进行综合分析,甚为精到。还对“我”这一配角也联系作者本人进行了微观比照,顺带把作者夸了一把,让老船真有点受宠若惊。若惊之余,觉得知不足然后能自强也,以后当继续努力,拿出点过硬些的文字,为江南的进一步繁荣一尽绵薄之力吧。
   问好千帆,祝福千帆!
8 楼        文友:韶山之光        2015-09-14 21:03:22
  一个年代的形象写照,一个正直善良而又书呆子气十足的人物形象。好有现实主义的深刻笔法。学习了,欣赏了。
回复8 楼        文友:老船还行        2015-09-15 21:11:54
  谢谢韶山之光对拙作的佳评,并折服于您对拙作中人物形象的精准解读。问好,祝福!
9 楼        文友:樱水寒        2015-09-15 16:43:16
  这篇小说本来我拿了编辑了一半的,后来实在因为不舒服,又怕耽搁了先生的文,就退出了!发现先生笔下的故事、人物真多。文字在于积累,先生的阅历是我等小辈不足的,学习了!今天身体好了,满血复活,所以来先生的地方留下脚印,祝先生创作愉快!
樱水寒
回复9 楼        文友:老船还行        2015-09-15 21:13:56
  很感动水寒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仍然认真阅读我的文字,也欣喜地看到水寒在身体康复之后继续浏览者篇拙作,并写下中肯的点评。非常感谢,诚挚祝福!
回复9 楼        文友:老船还行        2015-09-15 21:17:18
  哦,对了,水寒佩服我阅历丰富,我倒不以为然。阅历丰富的同时,文笔就老迈接近枯竭了。还是你们年轻才是财富,才能在文学的海洋里击水中流,创造更多佳绩。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