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江南家】乡愁过年(小说)

编辑推荐 【江南家】乡愁过年(小说)


作者:老船还行 进士,6811.2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50发表时间:2015-10-05 22:48:38
摘要:不管沐浴了多少雨露阳光,不管饮尽了多少孤独心酸,也不管收获了多少荣辱兴衰,莘莘学子也好,飘萍游子也罢,在外风光的成功人士也成,咱中国人就认这个理儿,候鸟要归巢,“候人”要回家,乡愁要过年,要团聚,要天伦……


   百灵跟着弟媳到了河边,老远就看到了一个略显佝偻的身影,在一长溜窄窄的大白菜地里忙活着。近前一看,不是老妈还是谁?一声“妈妈”堪断肠,母亲一看是日夜思念的女儿回来了,脸上的沟沟壑壑立即盛满了笑,忙不迭地扔下了手中的菜刀,脚步略有些踉跄地近前几步。百灵赶忙跑上前来,张开双臂,同老妈紧紧地拥抱。松开时,感觉衣襟上湿漉漉的,分明是沾上了老妈的热泪。
   泪光闪烁的老妈妈再次深情地凝望着站在眼前的人到中年的女儿,湿漉漉的笑挂上眼角眉梢,笑着且惊叹着:“百灵,百灵呀!不是说今年回不来了,被改作留鸟了吗?”
   “哈哈哈……改不了的,改不了的,故乡有您在,怎么也改不了的。”百灵在妈妈面前,越发像个百灵鸟,绽开格格格格的笑,再次拥抱了老人。
   弟媳也呵呵笑着围拢来,三个女人把菜地搅出了一个笑的旋涡。
   啪啦一声脆响,打断了百灵头脑中的欢笑。循声一看,靠近对面的床边地上,一只磁化保温杯粉身碎骨,还有几块残片半兜着亮闪闪热乎乎的茶水颇为得意地晃悠着。目光向上,看到对面床上呆坐着一位须发斑白体态健硕还带几分书卷气的老先生。绝不昏花的老眼痴痴地盯着一地碎片。显然在为刚才的失手而自责,而沮丧。
   百灵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一跃而起,一边安慰老人:“您老别心疼,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过年了,打发打发,不打不发呗。”一边顺手抄起一张用于旅途解闷的小报,覆盖碎片包着拾捡起来,倒入垃圾桶。然后从旅行包里翻出一叠一次性纸杯,递给老人。
   老人连连推辞:“不用不用,谢谢啦。我还有一个。”说着从包里掏出一个不锈钢茶缸,“我不是很心疼这磁化杯,而是感觉自己真的老了,不中用了。”
   百灵接过这杯子去车厢头,好好洗了洗,烫了烫,然后连同自己的杯子一道满上了开水,小心翼翼端回来,搁在茶几上,有一搭没一搭地同老人攀谈起来。
   攀谈中,百灵获悉老人的确很老了,都七十有六了,比自己老妈还年长。不过看上去红光满面,精神矍铄,说六十有七,人们还以为报了些虚岁。他是从新疆乌鲁木齐上的车,目的地恰好也同晓灵一个城市。大过年的,老人只身往返边陲内陆,这样的旅途有点不可思议。可百灵好奇归好奇,也不愿触及人家的隐私,同老人寒暄了两句,就揿着手机听起了音乐。
   老人也跟着欣赏起来:音乐自然是很美的,但听上去并不那么专业,甚至连业余演奏演唱的套路也说不上,伴奏的乐器也很单一,好像是什么管乐吧。使老人饶有兴致的是那些歌,都是些经典老歌,耳熟能详的。其中有一首声音略显苍老,但字正腔圆且饱蘸感情渲染一种情致十分到位,开唱之前还有几句独白。这些,让老人几乎为之喝彩。虽然歌词不熟,但曲调很是耳熟,是当年儿女们成日间哼来哼去,都快让自己耳朵起茧子了的。哦记起来了,是《三百六十五里路》吧。不过词儿基本被改了,在老人的要求下,百灵把这首歌连播了三遍,老人也看到,百灵自己的眼角还不时沁出泪珠,刷刷地流过脸颊。老人细细聆听着:
   今天太高兴了,奶奶仿佛又回到当姑娘的时候,浑身充满了青春活力。那这样吧,不唱老一辈的歌,不照现成的唱词,就唱被我擅改了歌词的《三百六十五里路》吧,听好了啊——
   睡意朦胧的百灵
   晨星眨眼就启程
   多年漂泊日夜在异乡拼搏
   为了理想她不惜咀嚼寂寞
   挥洒那份执著
  
   抖落都市的浮华
   踏上遥远的路途
   满怀乡愁挤上爆棚的春运
   三百六十五日的思念铺上这一路
   就为给母亲祝福
  
   当年揽月的豪情
   从没化作过烟云
   即使韶华渐去她还是百灵
   蹦跳三百六十五里路青春不歇脚
   一程又一程
  
   三百六十五里路呀
   越过四季乡愁
   三百六十五里路哟
   岂会一无所有
   老人被歌声迷倒了,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字词,包括开场白都听得真真切切,以致手中一杯开水没端平,偏洒一些到地上也茫然不知,直至百灵为他扶正,并接过来放到茶几上,才从沉醉中醒过来。
   老人身体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不少,而那心理年龄却更为年轻。萍水相逢,居然像个孩子似的要做手机里这位歌者的“粉丝”。对这份赤子之心,百灵钦佩不已,一向快人快语的她索性同老人聊起了这次回家,视听感官带给她的一个全新的老妈。
   菜地里的笑声给老先生复制了一下,百灵继续聊了下去——
   其实,退休前老妈从没种过菜,她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年轻时候,教学之余,也爱唱爱跳,还爱读读写写,写点诗歌散文什么的,也没想过投稿发表之类,就是在几个闺蜜中传阅,百灵长大后,也一度加入过欣赏者的队伍,可后来忙于自己的事业,就放弃做老妈的拥趸了。再加上那些闺蜜们热情随着年月递减,弄得孤家寡人一个,老妈继续孤芳自赏了几首诗之后,终于兴味索然,便很少问津了。退休后的精神生活以看电视为主,偶尔看看小说或剧本,很少染指年轻时为之狂热过的文学创作了。
   如何打发这落寞的时光?老人先是养花,后来迷上了种菜,不论寒暑,耕耘在菜地里,累是累点,可心里挺轻松的,觉身手还不笨拙,特别是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喜悦,把多余的菜发送给亲友邻居时读到大家眼角眉梢的笑,更让老人有一种老有所为的充实感。
   可充实基本上只是属于白天,一到夜晚,想念女儿女婿外孙一家子的心绪就占据了老人的精神空间。白天的劳累固然可以让老人早早进入梦乡,但一觉醒来夜未央,久久难以重返梦境,于是乎一些思念亲人的老歌新歌鱼贯着浮上脑际,你方唱罢我登场。一般情况下,那些个无声的歌儿吟着唱着,似乎渐渐乏了、困了,终于让老人睡了个回笼觉。可也有些时候,越唱越兴奋,精气神儿越足,那架势似乎要一直这样无声唱到大天光。
   在这样的氛围里,老人残存的一点再创作欲望就这样悄然来袭了,多年的文学素养让她养成反弹琵琶的写作风格,她像杜甫一样不是歌吟自己如何思念女儿一家,而是反过来悬想女儿一家是怎么在外拼搏,同时又是如何想家想自己的。别看老人年过古稀,思想非但不落伍,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还挺强的呢。一些新潮一点的词汇就像年轻人一样使用起来驾轻就熟。至于题材嘛,还是歌,连曲谱也不改分毫,只是改了改唱词。
   年夜饭吃过之后,百灵一家、弟弟一家都陪着老妈欣赏着央视春晚这道精神大餐。看着看着,老妈忽然调小音量,然后起身,默默走到自己的卧室,百灵和儿子连忙跟进,准备给老人开开电热毯,伺候她好好睡下。没想到她压根儿不是要睡觉,只见她从枕头边拿起一叠稿纸,上面密密麻麻爬满了方块字。百灵母子俩接过来看了好一会儿,才整明白是老人再创作的歌词。
   这个晚上,客厅里飘出了一阵又一阵由单一的萨克斯伴奏的歌声,即便读秒跨年时响彻周遭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也不能完全淹没。至于电视里的欢笑早被调到最小音量了。有了这家庭“春晚party”,还用看那电视春晚吗?
   老妈就这样破天荒地主持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家庭新年音乐会,一家老小齐动员,温馨快乐的氛围在不经意间弥漫开来。弟弟吹奏着萨克斯管,祖孙三代尽情歌唱。
   百灵用歌声炫亮《烛光里的妈妈》,而妈妈的腰身被“挺拔”起来了;儿子乘着《故乡的云》来到《外婆的澎湖湾》,搂着外婆的肩膀,“脚印”不是“两对半”,而是完整的“两对”;老公献上《夕阳红》,祝福岳母绚烂多彩的晚景;弟媳用《那就是我》来诠释对婆婆的敬重,侄女竟然一改往日劲歌摇滚路数,无师自通地唱起了京剧,一曲《红灯记》里铁梅的《听奶奶讲革命》,听得奶奶热血沸腾,心花怒放。激情似乎填平了老人脸上的沟壑,再一次挺直了略带佝偻的身躯,清了清嗓子,要开唱了。
   开场前她老先来了几句开场白:今天太高兴了,奶奶仿佛又回到当姑娘的时候,浑身充满了青春活力……
   老妈妈唱得声情并茂,无法想象是出自一个古稀老人(而且并非曾经的专业歌手)之口。余音袅袅,百灵的心头却无由地浮上一丝惆怅:好不容易才卸下眉头的乡愁,又被老妈给高高兴兴拾起,唱出喉头,难不成这么快又要袭上心头?
   “是啊,乡愁这东西,就是近一千年前李清照反复吟咏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玩意啊!”老先生由衷地叹息道,“我之所以对这首歌听得如此入迷,就是因为它点燃了我的乡愁。不过,我的乡愁和你们通常所见所感的还是略有区别。”
   以下就轮到百灵当听众了。老先生则干咳了两声,然后要言不烦地说开了——
   我是卢沟桥事变那年出生的,五八年从北方一所大学农林系毕业。当时响应党的号召,到边疆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去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6师,师部驻在五家渠,离乌鲁木齐也就50多公里路吧。
   我的青春,我的事业,我的希望,我的新家,我的大家,就搁在这块荒凉而丰饶的戈壁滩了。几十年下来,沙漠变绿洲,垦区的自然经济飞速发展,小麦棉花均列新疆农产品产量前三甲。夏秋季节,花木葱茏,瓜果飘香,我师103团的哈密瓜驰名全国,以香甜可口、产量最高而著称。这不,我这包里还有贮存在大自然冰窖里的一个瓜呢。女儿在那边给切成一片片的了。给,你尝尝。
   好,好,好啊!看到你吃得这么甜蜜,这么开心,我为这宝贝儿能有列车上邂逅的乘客分享,感到太幸运了。哈哈。如今开发大西北给垦区带来的工业化、信息化也初见成效,现已建成一个集纺织、食品、塑化、旅游开发于一体的新型工业园区,已成为乌鲁木齐七城市经济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好了,我不说这些了,免得你以为我是为咱垦区做广告。说说我自己吧,这些年奋斗的历程,只恨接下来的车程太短了,要不,坐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那就免了吧。简单说说我的家庭,跟乡愁有关。六十年代中期一次回内地探亲,释放乡愁的同时,几乎是闪电般地收获一份爱情,旋即成婚。一年后喜获一个大胖小子。一家三口虽聚多离少,但每年那探亲假几十天还是给足了爱的甜蜜、家的温馨,我想人生天地间,总有这样那样的遗憾,能有如此温馨小家,此生夫复何求?
   孰料天有不测之风云,儿子小学毕业那年,一场车祸夺去了爱妻的生命,从此阴阳相隔,半夜泪沾被褥。把儿子带往垦区,终因教学质量不敢恭维,而托管给内地我妹妹妹夫,幸亏这孩子还够争气,初中、高中一路下来均名列前茅,考上广州一重点大学,毕业后供职于电业部门,立业成家,不说特有出息,也算差强人意了。
   在垦区,我拗不过领导和诸多同事的美意,非要给我张罗组建新的家庭,就在新疆,就在垦区。三年后吧,我又有了新的妻,不久又生了个千金。我让儿子把事业做到新疆,好时时团聚。可儿子大了,自有主张,他情愿每年跑一趟,也不愿跟我们这“新家”厮守在一块。就这样年复一年,正如你妈妈歌词里说的三百六十五里路,铺上连年的思念,碾压着揪心的乡愁。
   你读过陈忠实的《白鹿原》吗?我想在某种程度上,我就类似于那个白嘉轩,老婆死了一个又一个,由于艺术典型化的关系,白嘉轩一连死了六个老婆,而我呢?前妻后妻都在同我结合不久就因意外撒手人寰,离我而去了。
   退休后,我就不让儿子做候鸟了。我来。一边是内地都市,有儿子孙子;一边是边陲垦区,有女儿外孙女。我两边飞来飞去,一处住半年,至于过年,也是轮流坐庄。这不,兔年春节在女儿家,龙年就在儿子家过了。只是今年票太紧,只买到一张大年初四的。
   这样两者兼顾的好处自然不用多说,坏处嘛,也就是一个愁,剪不断、载不走的乡愁,这边厢好不容易放下了眉头,那边厢又给压到了心头。
   对了,前天儿子给我打电话说,他今天要为我接站。还告诉我,这回过年,他都是在火车上过的,在别人的城市里过的大年夜。唉,工作性质的关系吧,代表组织给单位职工吊孝亡父呢。好多年不用亲历这份乡愁的他,又给体验了一次。
   百灵听此一说,不禁心里一咯噔。怎么有这么巧?老先生的儿子不会是……是……是除夕那天在一节硬座车厢邂逅的犟牛吧?哦哦,犟牛,我还欠你一个小马扎呢。
  

共 14878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乡愁过年,诠释了游子对家的思念情怀,也让人随着文字感受到游子在外,回家的辛酸和不容易。远离家的百灵,在过年的前夕,空间噼里啪啦的打出一串文字,说是做了留鸟,可是丈夫和儿子可以回家,这份乡愁有着远方亲人的殷切呼唤和期盼。消息一发出,就有人点赞和留评,其中给人印象深刻的是“犟牛”。接下来的网购买票,也不是太顺利,总是“占座失败”,从文字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百灵的心情,关键时刻电脑死机瘫痪,只好求助网友,那个“犟牛”答应帮助百灵购票。几番努力下来,还是失败告终,在百灵失去信心和希望的时候,“犟牛”却给百灵一份惊喜,两张票得来是那样的不容易,乡愁,怎么是一个愁字了得!就在这个节骨眼,百灵的领导宣布不用加班了,七天假期可以休息了,于是又开始了购票,网上彻底失望之后,买票窗口排队等候,买到一张无座票,勉强把百灵带回了家,车上的一路拥挤,还有巧遇“犟牛”都让人感到回家不容易。而回家之后,返回和老人的一番交谈,让我们知道百灵妈妈的故事,和老人的故事,更巧的是“犟牛”居然是老人的儿子。结尾处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乡愁过年,寓意深刻,而在中国,过年回家团聚是每一个人的心愿,是家人的期盼,更是游子对家的眷恋和想念,能回家团圆是每一个在外漂泊的人的心愿,不管路途多远,不管回家多么艰难,都要回家过年,都要让乡愁回家过年。小说人物形象鲜明,贴近生活,反映的是社会的现实问题,让人深思,耐人寻味的小说,欣赏阅读,倾情推荐【责编:河南雪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河南雪儿        2015-10-05 22:54:19
  小说很精彩,乡愁过年,也不是那么容易,回家的路也许不远,回家的车票却很难求,尤其是过年回家,一车一车的人,一车一车的乡愁眷恋,欣赏阅读,问好老船,编按不当之处,望海涵
河南雪儿
回复1 楼        文友:老船还行        2015-10-06 18:02:20
  家,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亿万游子常常眷顾的依恋的倚靠的港湾。我选择春节回家探亲这一中国特有的道路拥堵现象,来诠释乡愁上路的艰难,来凸显家、凸显亲情的无价这样一个主题,来作为自己参与江南家这一主题征文活动的动力所在吧。
   谢谢雪儿悉心阅读、精当点评,写出这么有深度的编者按。
   奉茶,问好!
2 楼        文友:杨花        2015-10-06 05:51:17
  老船真是高手,文章结尾的神来之笔让人拍案叫绝。
杨花
回复2 楼        文友:老船还行        2015-10-06 18:03:28
  谢谢杨花鉴赏,能让杨花赞赏这篇拙作的结尾,甚感欣慰。问好,祝福!
3 楼        文友:秋静人        2015-10-06 10:47:09
  我们这一层人,真不知是悲哀还是可喜,平常的日子只有两老伴,盼着孩子们回家过年,真不知是长辈的愁,还是下辈人的愁。拜读哥的文字前,先发一气感概。哥的文字带有时代的烙印,带有现实生活的味道,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秋静人
回复3 楼        文友:老船还行        2015-10-06 18:04:40
  感动于静人兄弟发出的肺腑之言。谢谢惠顾和打赏。问好,祝福!
4 楼        文友:梦海晴空        2015-10-06 11:53:44
  揣着乡愁过年,没有经历过抢票,回不了家的困境,自然也品尝不出这无法过年的愁味。王先生的这篇小说让我们形象地看到了百灵一族的打工者是如何艰难地过年团结了。小说极其生动,人物形象,细节描写生动,令人如身临其境。欣赏了,问好。
回复4 楼        文友:老船还行        2015-10-06 18:07:44
  谢谢梦海认真阅读我的这篇小说,并发出深沉的感概。谢谢夸赞,当继续努力,写出好的文字为江南的进一步辉煌以尽绵薄之力。问好,祝福!
5 楼        文友:梦海晴空        2015-10-06 11:55:34
  欣赏老船的精彩小说,期待你的更多精彩。不好意思,看错名字了,还望不要见怪。顺祝老船先生国庆快乐,写作愉快!
回复5 楼        文友:老船还行        2015-10-06 18:08:58
  没事。祝梦海才女心情舒畅,创作丰收,万事胜意!
6 楼        文友:樱水寒        2015-10-06 18:07:05
  一票难求,这其中的艰辛想来许多打工的许多游子都深远有体会。朴实无华的文字,满满的一份乡愁。问好先生,祝创作愉快!
樱水寒
回复6 楼        文友:老船还行        2015-10-06 21:15:40
  很高兴,水寒能对氤氲在本文字里行间的乡愁引起共鸣。谢谢临帖点评。问好,祝福!
7 楼        文友:海域听风        2015-10-07 17:08:16
  如此浩大的“乡愁工程”也只有老船先生能够驾驭了。小说一开始我就纳闷“犟牛”这个伏笔,在这篇乡愁里如何展开呢?但这个犟牛还真贯穿了始终,合情合理,无愧于最佳配角奖。先生刀笔醇厚,武功绝妙,堪称一派大师!拜读学习了。
回复7 楼        文友:老船还行        2015-10-07 20:45:32
  呵呵,既然是在抢票“战役”中一起并肩作战过的“犟牛”,就不能让这个人物有头无尾,昙花一现咯。
   谢谢海域朋友对拙作的悉心阅读和别致点评。细微处见功夫,由此可见海域先生深谙为文之道,小说等叙述性文字一定写得很棒的啦!
   问好,祝福!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