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墨海放牧 >> 短篇 >> 传奇小说 >> 【墨海】兵工轶事(小说)

精品 【墨海】兵工轶事(小说)


作者:透明秋语 举人,5854.7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96发表时间:2015-10-07 11:58:05


   他看着无缝钢管,把手指伸到里面试着它的光洁度,感觉很粗糙。看来直接利用是不行。这种武器和枪榴弹还不同,枪榴弹的弹体是插在发射筒里的,靠空包弹的冲力发射,对发射管本身的要求并不高,但新开发的武器却要求无缝钢管的内壁必须要光滑,虽然这个可以用那台简易的镗床进行加工,但由畜力带动的机床转速却不够,难以保证内壁的光洁度。这种武器虽不需要膛线的,但对光洁度的要求却很高。如果光洁度达不到要求,炮弹就有可能在里面卡住,从而发生炸膛的事故,而这种炸膛,是一颗装填了四两甚至更多高性能炸药的爆炸,将会出现严重的后果。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有一台五十马力以上的发动机,这个问题才是难以解决的。
   他站了起来,掏出怀表来看了一下,对大家说:“都下半夜一点多了,都休息了吧。”
   在车床上干得正欢的张科建说:“师父,再让我干会儿吧,我不困。”
   “不行,你不困,你看那些骡马都累成啥样了?再干下去,饲养员该找我要说法了!”
   小张看了下那边走得无精打采的骡马,这才不舍地停下了手里的活儿。等在那儿的饲养员赶紧将骡马解开,牵着它们朝马厩去了。
  
   五
   夏日的正午,太阳正毒,蜿蜒的公路上,没有一个人影,就连平日里叽叽喳喳叫着的山鹊这会儿也躲了起来。周遭很静,只有吸饱了树汁的蝉们,在那些远远近近的树上啼着,不知是不是在感叹这多事的夏天。
   昨天,兵工厂得到了上级发来的电报,有两辆装满了物资的日军卡车要打离兵工厂不远处的公路上经过,前往百多公里外的黄家口据点给那里的鬼子送给养。上级的本意是要他们注意这一情况,并没有要求他们去伏击敌人,然而崔劲宏和王应高连长一商量,却决定打一场伏击。一来可以得到两车物资,二来,可以得到汽车上的发动机,稍加改装,就能用来带动机床,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于是,他们联系地方武装,请他们准备好运输队伍,得手后好尽快把物资转到根据地去。他们还与地方武装的负责人一起,制订了周密的计划,选定了伏击的地点。
   这是一条狭长的山谷,两边都是高高的悬崖,公路两旁都有着一道深沟,上面长满了密密的灌木,的确是一个打伏击的好地方。
   前方传来了汽车的引擎声,两辆鬼子的载重汽车驶了过来,快到山谷的时候,车突然停了,一个鬼子军官抽出指挥刀朝着前面一挥,架在车头上的机关枪就响了起来。尽管这里并没有八路军的大部队出没,但出于本能,敌人还是进行了一番火力侦察,见确实没有埋伏后,才放心地将车开了进去。
   然而,他们还是失算了,车辆开进去没有多久,埋在公路上的地雷就炸响了,鬼子的汽车立即趴了窝,不能动弹了。车上的鬼子并不多,只有十多个人,一轮齐射之后,就报销得差不多了,战士们又一番冲锋,解决了残余的鬼子。余下的事情,就是查看车上的物资了。两辆汽车,一辆装着粮食,一辆装着弹药。都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还有汽车发动机,一台炸坏了,另一台完好无损。地方武装当即将这些物资装上大车,往根据地去了。
   拆卸这台汽车发动机,花了一个钟头的时间。当把发动机运到兵工厂后,天都已经黑了。
   崔劲宏是个说干就干的人,他和助手当晚就动手,对汽车的发动机进行重新组装,到天这的时候,终于与以前的那个转轮连接起来,一发动,机床的转速果然提高了好多倍。崔劲宏当即将一根无缝钢管装在机床上,试着加工了一根,光洁度完全合格。他的助手小赵把操纵杆合上,将另一台机床也带动了起来,把制作枪榴弹的钢管加工了一根,速度提高了两倍,质量还很好。
  
   六
   一支二十余人的小队伍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几辆小车,两匹骡马运载这几个月来的成果,小心地行走着。
   夏季已经过去,几场秋雨催黄了树叶。让山上的树木都呈现出了金黄或淡红的色彩。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一种新式的武器终于生产了出来。这是一种从后膛装弹,可以抵肩瞄准,如步枪一样扣去扳机发射的武器。长度在十二公分的炮弹,分为推动部和战斗部,战斗部装填着足有四两的黄色炸药。经过试射,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他们按照总部首长的要求,赶制了几具,让部队试用。在一次拔除敌人炮楼的战斗中,这种可以单兵携带的武器初战告捷,一发炮弹不偏不倚,直接从敌人的枪眼里钻了进去,爆炸的气浪掀翻了半截炮楼,接着一个冲锋,就把残余的鬼子和伪军全俘虏了过来,而我八路军无一伤亡。
   事隔不久,敌人的一支特种部队偷袭我部首脑机关,这支训练有素的鬼子擅长山地作战,从总部所在地后山的悬崖上爬了上来,密集的火力压得守卫的部队抬不起头来。在这危急的时刻,一名战士带着刚装备不久的武器从侧面迂回了上去,在距敌五十来米的地方突然出击,两发炮弹就将鬼子的那支小分队消灭过半,趁着敌人慌乱的时候,守卫部队冲了出去,将敌人一举歼灭。那次前后不到二十分钟的战斗却注定要写入我军工的发展历史。新式武器成了八路军作战部队的挚爱,所有的部队都想拥有。总部首长给这种武器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攻坚炮”,要求他们加大生产量,以满足部队的急需。
   然而,就是倾其所有,他们也只生产出了二十余具。崔劲宏心里最清楚,“攻坚炮”之所以有这样大的威力,除了它简单的结构和可靠的性能外,最根本的原因是采用了从那些没有爆炸的航弹中取出的炸药。这种被称为苦味酸的黄色炸药,威力要比黑火药高出好多倍,是黑火药的换代产品。然而,以我们兵工厂的现有条件,是生产不出这种炸药的。从运输队送来的未爆弹中取出的炸药已经用完。因此,这批攻坚炮每具只配了三发高性能的炮弹。其余的就是用一般的黑火药装填的。这种用黑火药装填的炮弹的威力和一般的手榴弹差不多。这不是弹壳的问题,也不是制造能力的问题,而是没有高性能的炸药。看来,要开发出新的炸药,还得另辟蹊径。为此,崔劲宏他们费尽了心思,最后决定以黑火药为基础,增添新的物资,以达到提高威力的目的。而这种新物资,他们只找到很少的一点,全用在了试验上。他们此行的目的除了要把包括二十具“攻坚炮”交到总部外,就是想在总部机关寻一些制造新型炸药材料。
   忽然一声唿哨,前方的道路上,猛地跳出几个人来,黑洞洞的枪口直对着他们。
   其中一个高个子用手里的枪管将扣在额头上的帽子往上一挑,念叨着:“停下停下,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么?”
   兵工厂警卫连的战士们早就拔出了枪来,连长王应高朝前走了一步,说道:“接下来是不是该说:‘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从此地过,留下买路财’了?也不看看你们拦住的是什么人!”王应高当过好几年的侦察员,见识过土匪,对他们的黑话也知道一二,不过刚才那一句,是土匪打劫里常说的话,还不能归结到黑话的范畴。
   “哟,还是‘溜子’?不知道这是黑三爷的地盘么?”
   这一个“溜子”就是黑话了,简单说来就是自己人的意思。
   “谁告诉你我们是溜子了?告诉你吧,我们姓‘共’,是‘八爷’的人!”
   “‘八爷’的人?你们是八路?”
   一名战士走上前来,手里的冲锋枪已经上了膛,对王应高说:“厂长,别和他费口舌了,还是打发他们上西天吧。”
   “别急,再看看这位朋友还有什么话说。”厂长崔劲宏说。
   “哦,这么说来,你们还真的是‘八爷’的人?”
   王应高正色道:“听说你们黑老三是个有骨气的人,坚决不给日本人当走狗,杀富济贫,专门和日本鬼子作对,这是怎么啦?受不了了,要给日本人当狗了?要和八路军作对了?”
   “谁说我们要给日本人当狗了?老子黑老三就是饿死,也不做让千人恨万人骂的事!今天看你清一色的壮小伙儿,又没有穿八路的军服,我们还怀疑是你们是鬼子化装的呢!这才叫弟兄们来打探一下。”随着一声喊,一个脸黑如墨的壮汉从山林中走了出来,朝着崔劲宏一拱手,说道:“你说你们是老八的人,总得有个凭证吧?”
   “知道‘白大侠’这个名么?他是我们八路军一名首长的别称,他给我说过,这个名号还你黑老三给他起的呢!”
   王应高的一席话让黑老三吃惊不小,“白大侠”这个名称的确是他给一名八路军高级指挥员起的,那一次,鬼子的一个中队外加一个团的伪军前来围剿他的山头,是那个有着一张白净脸膛的八路军高官带领部队解了他的围。临走,还送给他一把崭新的勃朗宁手枪。
   “你们真的是八爷‘白大侠’的人?”
   “当然是,我们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冒充八路军。”
   黑老三双手作揖,报歉地说:“对不起大军了,兄弟来报告,说路上来了一个车队,一看就是‘空子’,弄不好还是些鬼子,我这才命兄弟们来劫的。白大侠说得好,现在国难当头,我们虽然是胡子,但也绝不能做祸害老百姓的事!我们还等着和八路一起抗日呢!”
   崔劲宏说道:“那好,抗日不分先后,抗日就是一家。黑三爷今天的义举,我们一定向白大侠报告。让他给你们记一功。”
   “这位是——”
   “他呀,是我的领导!”警卫连长说道。
  
   七
   将新制作出的“攻坚炮”交到总部装备处后,崔劲宏就径直来到总部,将研制开发新炸药的计划向首长进行了汇报。
   “说吧,你研制新式炸药需要什么材料,只要总部有的,你都可以拿去。”首长听了崔劲宏的报告后,痛快地说。
   崔劲宏说:“真的?拿什么都行?”
   “当然是真的。只要你把这种炸药给研制出来,就是要我的头发我都马上剃给你!”
   “头发倒不用,听说上次总部攻打县城,端了鬼子一个仓库,缴获了一批胶卷……”
   “哦,你的鼻子倒是很灵的。连这个都知道了。但那胶片是拍电影的,和你的炸药八竿子沾不上呀!”
   “不,首长,我的新型炸药,别的都好说,就这个东西难以找到,缺的就是它了。当然,要是有其他胶木的东西,像那些唱片呀,胶木盒子都行!把它们弄碎,加在那些黑火药里,性能可以提高好多倍……特别是那些胶片!”
   首长把警卫员叫了进来,吩咐道:“你马上到后勤处去问一下,看那批胶片还有没有,要是有,就全给我拿过来!”
   “是!”警卫员敬了礼,转身跑了出去。不大工夫,警卫员就返回了,报告道:“首长,后勤部长说,那些胶片质量不行,在库房就受了潮,不能用了。电影队的领回去又给退了回来。”
   “受潮了,还能用不?”首长转身问崔劲宏。
   “受了潮不怕,晾干了就行,电影队用不着,那太好了,我们能用呀!”崔劲宏高兴得都不知说什么好了。
   “瞧把你美的。那就去领吧,顺便翻翻库房,只要是能用于新型炸药的材料,都拿去。不过,你的大话可是放出来了,下面就看你的了。”
   “放心吧,首长,我给您立军令状!”
  
   八
   兵工厂后山的一块坡地里,修起了一个秀珍版的碉堡,在离碉堡不到二十米的地方,还挺插着一个胸环靶。一块长满杂草的地块也清除了出来,并进行了平整和压实。这些都是为了试验这种新型的炸药而修建的。
   离碉堡一百米的地方,垒起了一个石台,上面摆着一只用来试验的“攻坚炮”和几发炮弹。两颗用新型炸药装填的地雷也准备就绪。只等着厂长一声令下就进行试验。
   崔劲宏再次检查了一遍今天试验课目和物品,下达了开始试验的命令。
   首先是地雷试验。参试人员一丝不苟,将地雷埋在了指定的位置,为了验证试验效果,分别在离地雷十米、二十米和三十米的地方都插上了草人。等大家都隐蔽好了,崔劲宏一挥手,试验员拉动了手里的绳子,随着一声沉闷的声响,地雷爆炸了。腾起了一股巨大的烟尘。用肉眼就能看出,这种新炸药的威力超过了苦味酸炸药。还没有等烟雾散去,崔劲宏就带着试验人员跑了过去,仔细一检查,爆炸的有效半径居然达到了三十米。三十米处的那些草人身上平均中了两块弹片。十米处的草人全都炸碎了。清理好的现场,重新插上了草人,又试了一次,数据与第一次差不多。三十米处的一个草人身上,还多了一个碎片。
   地雷的试验成功了,下面该进行“攻坚弹”的试验了。警卫连长与崔劲宏发生了争执,警卫连长说:“你是兵工厂的最高领导,这种事情不能由你来做。”
   “正因为我是最高领导,还是这个项目的总设计师,所以这试验得由我来做。从老厂长——我的老师起,这种试验都是由领导亲自来做的。你就不要和我争了。”
   崔劲宏谢绝了由别人来试验的提议,炮弹的装药和地雷是一样的,一旦发生炸膛,在场的人都会牺牲,在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进行试验的情况下,他,一个共产党员,又怎么能让别人来犯险呢。
   当然,他是不会蛮干的,他将“攻坚炮”固定好,在搬机上拴了根细绳,人躲在掩体里。只见他手上使劲儿,随着一声轰鸣,炮弹发射了出去,在二百米开外落地,发出了沉闷的爆炸声。
   他从掩体里爬起,抓起那个发射器检查起来,没有发现异常。就和上次发射黄色炸药装填的炮弹一样。按照试验要求,他又装上了一发,像普通步枪射击一样,抵肩瞄准,对着那个胸环靶打去。炮弹飞了出去,准确地命中目标。崔劲宏的脸上露出了笑来,看来这第三发可以由别人来发射了。他朝着后边的警卫连长招了下手。“你不是一直想亲自体验一下这‘攻坚炮’么?来吧,下面该你这神枪手来打精度了。目标,前一百五十米碉堡上的枪眼,打吧!”
   警卫连长高兴地接过了“攻坚炮”来,将炮弹装填好,瞄准一百五十米外的那个碉堡的枪眼,扣动了扳机。随着一声轰鸣,弹头从枪眼中准确地穿了进去,炮弹炸响了,那个用来试验的碉堡倾刻间就成了一堆乱石。
   人们欢呼着围了上来,争相与两人握手,技术员小张早就把那宝贝炮拿了过去,小心地擦拭起来。经过总部批准,这门“攻坚炮”已经作为厂里试验用炮留下了,而厂里又把保管任务交给了他。他可得小心地保管着,说不准那一天,他就会用这门攻坚炮消灭前来袭扰的敌人。

共 10512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反映我军兵工战线英雄事迹的小说,小说用灵动的语言,精彩的情节,生动的故事,描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的一个兵工厂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从修理枪械开始,到自制刺刀、大刀、地雷和手榴弹,还开发出了更具杀伤力的武器。为了解决畜力拉动机床动力不足的问题,他们主动出击,伏击日寇的汽车,以汽车的引擎来带动机床,终于开发出了具有较大威力的攻坚炮,为了解决地雷和自制炮弹的威力的问题,他们改进配方,在黑火药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其它物资,开发出了新型的炸药,这些都在对敌战斗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小说以朴实的语言,塑造了兵工厂厂长崔劲宏、警卫连长王应高、技术员张科建等典型形象。小说情节生动,跌宕起伏,体现出了作者对语言的驾驭能力,的确是一篇值得一读的小说。力荐阅读。【编辑:雨春】【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1008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雨春        2015-10-07 12:00:13
  一篇描写老兵工艰苦创业英雄故事的作品,值得一读。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回复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5-10-07 14:44:35
  感谢雨春老师的编按及点评。
2 楼        文友:雨春        2015-10-07 12:00:54
  感谢赐稿,期待下一篇佳作。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3 楼        文友:雨春        2015-10-07 12:02:34
  问候作者,期待更多精彩再现,展现你的风采!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4 楼        文友:雨中太阳        2015-10-07 13:21:28
  无比滴欣赏秋语老师的小说写作能力,羡慕啊,严重滴点赞,一百个,够不够哟。老师写这么长的文一定辛苦了,丫头给你泡上等的好茶 ,切新鲜上市的水果。
女人不仅要丽质更要励志!
回复4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5-10-07 14:46:41
  谢谢丫头驻足留墨。你的点评是对我的最大鼓励哟!
5 楼        文友:软浪细沙        2015-10-07 17:35:19
  感谢赐稿墨海!祝你创作愉快、精彩纷呈!
回复5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5-10-07 19:42:06
  感谢软社留墨鼓励!
6 楼        文友:刘柳琴        2015-10-07 18:22:56
  欣赏秋语老师佳作,佩服老师深厚的生活底蕴,和丰富的想象力,娴熟稳健的笔力,学习了!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6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5-10-07 19:46:40
  谢谢柳琴老师驻足留墨。这篇作品早就想写了。一直没有构思成熟。我在一家兵工企业工作了三十多年,是一个地道的兵工人。
7 楼        文友:漂泊的云        2015-10-08 07:10:03
  老师的小说值得我们学习!
喜欢文字,喜欢音乐,文字和音乐都是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
回复7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5-10-08 14:00:19
  谢谢漂泊老师的鼓励!祝你教学顺利,创作丰收!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