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天涯】又走上海山阴路〔散文〕

精品 【天涯】又走上海山阴路〔散文〕


作者:沁香一瓣 探花,21565.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74发表时间:2015-11-17 21:40:25

【天涯】又走上海山阴路〔散文〕
   1949年后,内山完造被选为日中友好协会理事长,三次代表友协访华。1959年9月内山完造应邀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十周年庆典来华,20日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去世,他与前妻美喜子同葬于上海万国公墓。所以现在的千爱里3号和山阴路口工商银行的大门边,分别挂着“内山完造故居”和“内山书店原址”的标牌。看到这些牌子,就会想起“内山书店”和他的积极向上的友好为人,是他用行动架起了一条中日人民间的友好桥梁。
   山阴路145弄2号,是一排灰色拉毛墙的三层建筑。这里曾居住过另一位著名日本友人尾崎秀实。尾崎秀实1901年生于台湾,由于其父的汉学功力颇深,尾崎从小喜欢上了中文。他在尾崎大学毕业后,成为东京《朝日新闻》社的一名记者,1928年至1932年任该报驻上海的特派员。他在上海结识了许多中国左翼文化人士,特别是在山阴路居住时,与左翼作家鲁迅经常晤面。1931年,尾崎秀实将日本左翼记者山上正义翻译的日文版鲁迅《阿Q正传》一书从日本带来上海赠予鲁迅。1934年,他把自己翻译的史沫特莱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大地的女儿》赠予鲁迅。主人公史沫特莱1890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北部一个贫苦家庭。小时候学业时断时续。先后肄业于亚利桑那州的坦佩师范学校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当过侍女、烟厂工人和报刊推销员。她曾为《呼声》等杂志写稿。后来成为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她是一位杰出的与众不同的女性。史沫特莱是1928年底来华,这期间完成了她的自传体大作《大地的女儿》,之后在中国居住12年。抗战初、中期,她亲眼目睹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写出了许多正义之作,向世界发出了正义的声音,被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最佳战地报告文学著作者之一。所以尾崎翻译她的书也是一种友谊见证,他也是山阴路上传播正义声音的日本友人。
   当年,鲁迅先生非常重视版画。特别是鲁迅在从北京到达上海后,曾一度收集世界各国的版画作品,从而力推国内木刻艺术的发展。在内山完造建议下,两人一起合作举办了“世界版画展览会”。1933年10月14至15日,鲁迅和内山完造一起举办了第二次“现代作家木刻画展览会”,会场就设在山阴路的千爱里。展览会上展出了德国、苏联、捷克、阿拉伯、荷兰、匈牙利等国木刻作品64幅,这对推动我国当时的版画发展是功不可没的。
   山阴路165弄17号二楼是大道剧社的旧址。剧社1931年成立于上海。大道剧社是左翼戏剧家联盟直接领导的剧团,参加人员有田汉、辛汉文、周伯勋、郑君里、安娥等。当时演出田汉编写的反映抗日战争的有《乱钟》、《解放》等剧。骨干社员遍及上海各学校,后来又先后演出了《洪水》、《梁上君子》、《街头人》等,在上海反响很大。“九一八”期间,剧团以活报剧等形式,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剧社还参加对前线战士、医院伤兵的慰问演出。直到1938年才停止活动,在中国剧团史上留下了闪光一页。
   山阴路216弄2号陶晶孙旧居。三十年代中期定居在山阴路,他是中国木偶戏创始人之一。陶晶孙是江苏无锡市人。 1906年随父亲去日本,在日本读完小学、中学和大学,1919年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学。1921年7月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在《创造季刊》等刊物上发表小说、戏剧和译文,大力提倡“木人戏”。
   1925年,他创作的《音乐会小曲》就是他最著名的小说,被选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其作品语言异国风味很浓,有艺术至上倾向,1927年从日本回中国,一度主编《大众文艺》和《学艺》杂志。说起来也很有意思,陶晶孙的妻子就是郭沫若妻子佐藤富子的妹妹佐藤操,后来佐藤操改名为陶弥丽。他们一到上海就落脚在虹口。1930年3月2日加入“左联”。在此期间,他一面进行医学研究,一面从事文学活动,并积极投身于新兴文学革命的洪流。这一时期他与鲁迅、茅盾常有会晤交往。他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在小说、戏剧、音乐、美术和戏剧的导演、照明、效果等方面都有一定造诣,对医学、天文、建筑均有很深研究,精通日文和德文……
   山阴路192弄53号是著名编辑家、作家,翻译家、出版家赵家璧曾居住的地方。赵家璧,1908年10月27日生於上海松江。曾在光华大学附中时主编《晨曦》季刊。大学时期,为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主编《中国学生》。1932年在光华大学英国文学系毕业后,进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任编辑、主任。其间结识鲁迅、郑伯奇等左翼作家,陆续主编《一角丛书》、《良友文学丛书》等,以装帧讲究而闻名。1936年赵家璧在不满30岁时,就已向鲁迅、胡适等名家开始约稿,邀请他们为良友图书公司编辑十卷本的《中国新文学大系》,蔡元培、胡适、鲁迅、茅盾、郑伯奇、郁达夫、周作人、朱自清、洪深、郑振铎和阿英,新文学初期最重要的作家几乎全都在列,赵家璧当年所做的几乎可以说是知识分子对“五四”新文学传统的第一次有意识的集体整合,他对文学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
   山阴路132弄9号鲁迅家隔壁的8号,住着号称“红色小开”谢旦如。谢旦如1904年3月出生,上海市人。其父谢敏甫是清代举人,家中世代经商,在上海拥有福源、福德、福康钱庄,家资万贯,是钱庄老板。谢旦如15岁那年进福源钱庄当学徒实习。他与钱庄里爱好新文学的进步青年应修人、许元启、徐耕阡等创办“上海通信图书馆”,推荐进步书籍、传播新思想,免费借给各地读者。早年先后就读于惠灵英文专科学校,后来加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湖畔诗社”,积极参与诗社活动,写成《苜蓿花》。共同的理想信念,谢旦如还和应修人、冯雪峰等成为亲密朋友。1923年考入南方大学,1925年转入国民大学,获学士学位。出版进步诗集和刊物;参加“自由运动大同盟”和“左联”活动;在白色恐怖十分严重的情况下,谢旦如利用有利身份出版“左联”刊物,他与鲁迅、瞿秋白等都常有交往,非常熟悉。他曾经让瞿秋白夫妇隐居在他的住处,敌人做梦也想不到,他们通缉的瞿秋白,竟然藏身于上海滩有名的“小开”家中。瞿秋白隐居谢家期间,与鲁迅、冯雪峰等人共同领导了“左联”和革命文学运动,为“左联”刊物写了许多文章,翻译了不少介绍苏联革命的文学作品。瞿秋白搬入亭子间时,他曾送给瞿秋白一张特殊的书桌。后来瞿秋白离开上海时,将这张书桌转送给了鲁迅,这张书桌成为了鲁迅故居珍贵的展品。
   谢旦如还保存了方志敏、瞿秋白的许多文稿,为地下党和进步文艺界人士做联络等,他后来又协助许广平编辑鲁迅翻译的《译丛补》及《鲁迅全集》的出版;被赞誉为 “红色小开”——谢旦如。1957年5月,谢旦如担任鲁迅纪念馆副馆长直到1962年9月逝世。
   靠近山阴路内山书店原来有个牙科诊所,是日本友人奥田杏花开设的,他也是鲁迅先生当年的好友。现存鲁迅纪念馆的鲁迅石膏面模,就是鲁迅逝世的当天,由奥田杏花先生翻制的,由于翻制技术精湛,面模上皮肤纹理清晰,汗毛、胡须、眉毛历历在现,上面粘有20根胡子,2根眉毛,这是鲁迅先生留下的惟一活体资料。可惜,由于后来牙科诊所几经变迁,现只存地址无室可览。
   山阴路花园里6号,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曾联松的故居;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七君子”领头人沈钧儒曾居住在山阴路恒盛里12号;山阴路四达里曾住过当年的左翼文学青年沙汀;兴业坊曾居住过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盛中华。他的哥哥盛中国被世界音乐界权威人士誉为“中国梅纽因斯”的小提琴家;山阴路的青庄里是刘良模的旧居,他在全国第一届政协会上和几位委员向大会联合提出: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的建议获得通过;山阴路208弄的大陆新村最后一排弄堂和曙光村中间进几十米就是文华别墅。这里的18号曾是黄炎培次子黄竞武烈士的故居……
   山阴路是个历史文化名人和精英会聚的地方,同时也是城市建筑形态最丰富、最多的一个区域。现在,经过修饰后的山阴路是清水红砖,红瓦屋顶的楼房鳞次栉比,细数建筑类型有22种,包括新、老式里弄,单体、连体别墅,公寓、排楼等,尤其是一排十多幢百年历史的仿英式红砖建筑,在上海已不多见。名人别墅前的花园绿草如茵,秋花盛开,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看到这些,又会浮想联翩。
   下午,山阴路的秋色显得有点浓重,树丛里响着最后的蝉鸣,秋风摇曳的梧桐,偶有金黄的落叶飘飞,就像金色的大蝴蝶,充满着诗情画意。据一位坐在太阳下晒背的老者介绍:山阴路的住户,老一辈的几乎大多作古,年轻一代则大多随着工作迁居,如今留守在山阴路能够了解的,大多是退休了和年事已高的老人,他们在时代的变化中依然固守着山阴路的住宅,并且把他当作自己的荣耀。
   可不是吗?一座城市拥有一处文化宝地,就是一种深沉的文化底蕴和骄傲。历史的悠久催生人生浓烈的回味。山阴路上的中外名人故居,和鲁迅先生的人脉和缘份紧密相连,浸染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灵气,展现了鲁迅精神的伟大和左翼新文化的风采,他们连接得紧密,是怎么也割不断的。我看到山阴路上各式各样的楼,虽然已经几易主人,但那些用水泥拉毛的墙上,无数的绉纹凝结成历史的记印,印证了山阴路在历史风雨中曾经演绎的坚强,它告诉我们:建筑物也是有感情的,它们用特殊的语言和方式在追忆曾经居住过的主人,特别是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一代历史文化名人!
   啊!山阴路,一条飘扬着左翼文化旗帜的路!一条闪耀着历史文化名人风范的路!
  
   2010年10月初稿,2015年10月修改

共 8987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又走上海山阴路》,静静地阅读这篇文章,仿佛在面前打开了一幅卷轴的文学历史的画卷,其中定格了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一系列左翼作家和日本友人的一些感人事迹的画面。这篇文章以鲁迅故居为中轴,辐射了左翼文化圈大家们的故居图谱。静静地翻阅这些历史文化名人,让我们重温了他们勤奋书写和对敌斗争的一些情形和章节。我们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如鲁迅、许广平、茅盾、瞿秋白、郭沫若、内山完造先生、尾崎秀实、田汉、辛汉文、周伯勋、郑君里、安娥等人的音容笑貌和他们对时代、对社会以及为文化所做的贡献,让人无限缅怀和崇敬。每次读老师的作品总会有这样的感慨:老师的秀笔所记之散文是宏观,是博闻,是大爱。让人无限喜欢和敬慕,从心里赞叹没有白读,堪称叹为观止。很是赞佩老师的笔力和对文学的执着追求以及笔耕不辍地传播和弘扬。相信老师的学识和品格一如您所记载的这些文学大家一样,是值得我们仰慕和学习的。感谢老师再次让这些已经作古的前辈文学家又复活在了我们的眼前,让我们从心里铭记他们,爱戴他们。我想,文学是永恒的,并且是会开花的!让我们继续秉承为文学而书写,为人生,为社会而书写的高尚情操,让我们永远汲取文学艺术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去践行一位文人的品德和修养。感谢老师再次分享了这样厚重的作品,让我们深思,让我们感悟。祝老师笔墨丰健,冬安吉祥。亲爱的文友们,还等什么呢,赶紧赶赴一场丰盛的文学之盛宴吧,也许循着前辈作家们辉煌的笔力我们也会写作更多优秀的作品呢,加油吧!倾情推荐文友们阅读欣赏这条飘扬着左翼文化旗帜的路!这条闪耀着历史文化名人风范的路——山阴路!【编辑:馨儿】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1119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5-11-17 21:56:41
  老师的秀笔所记之散文是宏观,是博闻,是大爱。欣赏赞叹老师广博的学识和厚重的文化修养,祝老师文采翩翩!
馨语馨愿
回复1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5-11-18 07:28:18
  辛苦了上茶!
2 楼        文友:袁梦雪        2015-11-17 21:58:35
  欣赏老师大手笔的美文,厚重的文字,记载着历史,记载着文人墨客的足迹,让我感知文化底蕴的丰厚,感知山阴路的别样魅力。行走在文字中,行走在历史的回忆里,让人深思。问好!祝福老师幸福快乐!精彩连连!!
回复2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5-11-18 07:28:58
  谢谢梦雪美评。问好!
3 楼        文友:怡语        2015-11-17 22:17:27
  深秋,老师又去上海山阴路,回忆了往事,父母经商的坚辛,母亲很坚强,有个性的人,穿旗袍,坐黄包车,给鲁迅先生送货,很多历史名人,佛在眼前,老师笔端行云,文字流畅,祝老师晚年幸福,身体健康,每天都开心快乐!!
回复3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5-11-18 07:29:57
  谢谢怡语美评。问好!
4 楼        文友:薇梦儿        2015-11-18 06:47:10
  喜欢一座城是因为城里有记忆,喜欢一条路,也是因为路上有太多的故事,让人难以忘怀。欣赏老师的佳作,有历史的厚重,有亲情的温暖。
回复4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5-11-18 07:30:52
  谢谢薇儿归纳美评。问好!
5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5-11-18 07:27:45
  谢谢馨儿精美编按,系统导读引人入胜。问好!
热爱文学的人永远年轻,热爱文学的人永远是奔放的,激情的、灵气的、智慧的、执着的,永远是生活的探索者……
6 楼        文友:栀子芬芳        2015-11-18 09:55:51
  读老师的文章,就是让人耳目一新,给人全新的视觉盛宴。对于这些文学前辈,毕竟了解他们的人不多,老师分享这样的文章,确实让一般读者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不够的风景。问候沁香老师,祝您精彩不断。
栀子芬芳
回复6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5-11-18 11:43:27
  谢谢桅子芬芳美评。问好!
7 楼        文友:怡语        2015-11-18 09:57:13
  很早就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是鲁迅的【一件小事】;读“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就去读是鲁迅的【故乡】,很早就读鲁迅的文章,很早就接触到了鲁迅先生的文章,后来就自己学习到了鲁迅先生的文章,先生的文章都是文学的课程,散文【野草】【朝花夕拾】,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还有杂文 杂文集:太多了,比如《坟》《热风》《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集外集》《花边文学》等先生以前是医生,医学拯救不了中国,就弃医从文,用文字来鼓舞中国人的斗志,让人们知道中国那时候的悲哀,让这文学的力量让人们懂得只有自己抵抗就会生存下来,那就是抗争,就是反抗日本人对我们的欺压,我们中国人们要站起来,因为我们的领土永远属于我们,日本人永远都是败类,恶魔。因为鲁迅先生的神情是严肃的,文章是严肃的,笑也是严肃的,同时也充满着慈详。从鲁迅先生的“笑”和“文字”中读出一份执着、固执和严谨,每一个文字都含着深刻的含义,耐人琢磨;同他本人一样需要细细品味。这些文字蕴含了深刻的道理,而鲁迅先生是不明说的,只有仔细品味,才能有所体会。 我觉得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有时会比较乏味,因为大多数文章都有着一样的写作风格,我知道是因为当时年代的原因,所以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悲凉及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有时读了,让人一筹莫展。老师的文章很精彩,文章有蕴意,文化底蕴丰厚,让人读着增长了知识,视野开阔,天涯有老师真都精彩,敬佩老师,欣赏老师的文采,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真的。
回复7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5-11-18 11:44:16
  谢谢怡语点评。问好!
8 楼        文友:妙琴        2015-11-18 10:31:17
  品读沁香一瓣老师的“又走上海山阴路”这篇散文,好像走近了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中国近代左翼文学史。作者从名人别墅的建筑物构造写起,展示予世人面前的是一个时代的不灭精神,三十年代的上海就是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领先中心!先进政治文化思想理念的传播从这里辐射到全中国!感谢沁香老师给我们带来这么厚重的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作品!祝君安好,灵气满溢!
热爱文字是我一生的嗜好!
回复8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5-11-18 11:44:56
  谢谢妙琴美评。问好!
9 楼        文友:落晚逸        2015-11-19 06:39:16
  欣赏老师的文章,文章带我们重温历史,荡气回肠。鲁迅等那一代的作家如今虽然早已离去,但是读着老师文章里对他们生活故居和琐事的描写,又让我们更深的了解历史上的文人品格和精神。问候老师,遥祝快乐!
落晚逸
回复9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5-11-19 07:13:26
  谢谢晚逸美评。问好!
10 楼        文友:伊若云        2015-11-19 10:39:59
  读完老师的这篇散文,仿佛自己亲眼看到了那些时隔已久的历史。鲁迅、茅盾、郭沫若等历史文化名人都是我所敬仰的人物,在老师的笔下,他们高贵的品格再一次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欣赏老师蕴含浓厚文化底蕴的作品,祝福老师幸福安康!
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
回复10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5-11-19 11:40:00
  谢谢若云美评。问好!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