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轻舞飞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轻舞.遇见】熊坤和他的枣红马(散文)

精品 【轻舞.遇见】熊坤和他的枣红马(散文)


作者:鸽子 举人,3277.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96发表时间:2015-11-23 15:04:17

【轻舞.遇见】熊坤和他的枣红马(散文)
   熊坤回到家里,妻子看到他一脸疲惫,心情沉郁的样子,问道:“今天怎么了熊坤?”见熊坤不吱声,妻子着急地说,“你倒是说啊熊坤,怎么了?!”这时儿子也趴到他的肩上,直摇他的胳膊,“爸,你今天咋没给我买糖回来啊?”熊坤突然嚎啕大哭起来:“他们,他们把大米都没收了!”娘一听,脸陡地沉了下来。“他们把你没怎么样吧?”娘摇摇头,一下子眼里滚落下泪珠子来。“坤儿啊。你受苦了,听娘的,以后,就别到平阳去了,咱在家打打零工,过过日子就行了。”熊坤望着娘和妻儿,含着泪眼,点了点头。
   五、
   为了不惹娘和妻儿们担惊受怕,熊坤真的没有再走村串户去收购粮食了。他也不再拖着轳辘车,赶着那匹枣红马去镇上的煤场贩运蜂窝煤了。
   他们组的土地被轮窑厂站挖空后,那块地成了一个偌大的深水塘,镇上的干们将那个大水塘承包给了一个外地人,养鱼养鸭子。小组的村民们除了每户房前屋后的几分自留地外,经济来源几乎都靠打零工,到集镇做搬运,到建筑工地做小工挣点钱来维持,乡亲们的日子过得颇为艰难。
   熊坤时时把那匹枣红马牵到水塘四周的草丛中去吃草。草儿虽然已经枯萎,但马儿照常吃得有滋有味。马儿经过一段时间的歇息,休养,毛色泛着油光,膘肥体壮。马儿自在地甩着尾巴,时时抬眼深情地望熊坤几眼。时而用它那热乎乎的脸颊蹭几下熊坤的腿部,像有话要对他说一般。枣红马到熊坤家已经五年了,经历了爹和自己两代人的打造和磨炼,已经跟自己是一家人了。他熟稔马的脾性,马的喜怒哀乐。而这匹马儿,也深知他的秉性。如果一刻不与他的枣红马见面,熊坤的心里就堵得慌。这匹枣红马啊,可以说是自己家的命根子。他深深地理解了,爹在死的时候,为何那样放不下这匹枣红马,为何要一再叮嘱自己照料好这匹枣红马。原来这匹马儿也是通人性的啊。
   熊坤常常叹息,自己的一生就要这样,在无所事事的磋砣和艾怨中度过了吗?爹的遗愿就这样未遂了吗?娘和妻儿的日子,也要这样在无为的煎熬中打发了吗?不能啊!熊坤流着泪对自己说。我要振作啊!怎能因为一次的打击和挫折就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呢?
   冬天,是农村里最热闹的时候,结婚嫁女,孩子过周岁十岁生日,是请客送礼的高峰期,也是乡下蜂窝煤销售的旺季。熊坤决定重操旧业,再到煤场去拉蜂窝煤块去卖。
   熊坤的生意照常好得不得了,乡亲们对他依旧热情有加。这天,当他来到李村李老汉的家门口时,李老汉一下子把他拦在禾场上,又是倒茶又是递烟。李老汉有些疑惑地问他:“侄儿啊,你咋这么久不来了呢?我和老婆子惦挂你呀!”老汉说完,把熊坤拉到屋里,指着堂屋墙边的一个大圆木粮仓,对熊坤说:“侄呀!这里有两千斤谷子,厚实着呢!你到平阳的事,湾里人都听说了。不管你有没有本钱,叔这两千斤谷子,都给你囤在这里,你啥时需要,你随时拉去。叔不卖给任何人,就给你攒着!”李老汉说完,掀开粮仓盖子,抓起一把黄灿灿的谷子,递到熊坤面前。熊坤伸出双手,将谷子捧在手心。一股热泪,无声地滚落下来。熊坤的心里有一股暖流涌过。
   李老汉又让老伴从屋里拿过来一瓶香油,放在熊坤轳辘车前面的一个布包里。“这是我今年的芝麻榨的一点香油,你带回去尝尝。”“谢了,李叔,我不能要,你老这样大把年纪了,我哪能要您的东西呢?”熊坤推辞着。“佳子,莫推辞!我真的得感谢你才是呢!”李老汉说,“我几个儿子听乡亲们讲了你们父子的事,很感动。现在对我们两老好多了。”“那,太好了!”熊坤高兴地说,“真希望您们一家人能够好好地过日子!”
   过年的时候,各家各户热热闹闹,鞭炮齐鸣。村子里,耍龙灯的,舞狮子的,划彩莲船的,来了一拨又一拨。空气中到处飘着油货和八角五香的香味。熊坤和妻子给儿子和老娘都买来了新衣,这个年,他想过得开心些。因为,他在电视新闻中,看到了一条令他兴奋不已的大好消息:中央已决定取消粮食统购统销政策,集体、个人可以进入粮食流通领域,自由购销了。
   他当然也没有忘记那匹为他们家立过赫赫战功的枣红马。熊坤把调和好的麸皮和米糠,用适量的盐拌好,放在马槽里,让枣红马咀嚼,随后,又舀来几瓢温水,让马儿慢慢饮用。晒好的草把,他也扯过来一撂,放在马厩里,让马儿慢呑细嚼。他要让马儿吃好喝足,养好精气,来年大显身手。
   六、
   常言道:细伢盼过年,大人盼种田。过完了年,村村寨寨的乡亲们开始下地忙活了。经过一个春节的折腾,这时候,人们手头又开始紧张了,有孩子上学的,要筹报名费了;没孩子报名的,也要筹种子、农药、肥料钱了。人们的经济来源,就是出售自家储存的粮食了。这时候,当然也是熊坤做粮食生意的绝好时机了。
   熊坤起了个大早床,把枣红马赶到大水塘边吃了个够,这是他新年后第一次出门做生意,他希望能一帆风顺,马到成功。早春的风,虽然有些寒冷,但熊坤心里却暖洋洋的。他坐在轳辘车上,吆喝着枣红马儿。马儿在公路上乐巅乐巅地小跑着,公路两边鹅黄色的小草小花儿在春风中抖动着身子。田野里,大片大片绿油油的麦苗和油菜花儿也忽闪着,如一幅美丽的田园山水画,惹人怜爱。熊坤口里哼着小曲,想象着今天又有一个好收获,心里不禁有些窃喜。
   今天,他没有到李村,而是到了另一个离李村不远的村子王村。王村有一个他在卖煤时结识的同庚兄弟王振武,王振武的哥哥在平阳县城做生意,熊坤想向王振武打探一下平阳最近的大米行情。
   熊坤来到王村的时候,已经八九点钟了。当他来到王振武家门口时,远远地就望到村子东头有一大拨人围在一起。王振武从家里走出来。他满脸春风,对熊坤招呼说:“老庚啊,你好啊!今天咋没拉煤了呢?”他瞅着熊坤的轳辘车空空的,一脸疑惑,连声问:“你不拉煤了?来拖什么?”“我来收稻子啊!做粮食生意了。”熊坤接过王振武妻子递过来的一杯茶,说道:“谢谢弟媳了。”“来,先进屋吃点麻叶子啊!”王振武妻子笑着对熊坤说。“不客气,谢过弟媳了。”熊坤一边道谢,一边问王振武,“老庚啊,村头那么多人,做啥的?”“收稻子的啊!前两天就有人来了!”王振武说完,拉着熊坤的手说,“走,咱看看去。”一边走着,熊坤一边问王振武,“你大哥在平阳,不知最近那里的大米价格怎么样?”“大哥前几天打电话来说,今年做大米生意的人多了,那边的大米比家里的价格高几分钱,他不让我送过去了。”王振武以前每次到平阳办事,都要帮大哥从家里带几包大米过去,现在两边价格基本持平了,所以大哥也不让他带过去了,省得他花力气。听王振武这样一说,本来对今年大米生意充满信心的熊坤,心里有些打退堂鼓了。
   不一会儿,熊坤就随王振武来到了村子东头,只见那家主户的门口,停着一辆手扶拖拉机,一个瘦高个子,满脸雀斑的青年人正在过称,主人和收稻子的另一个中年人,用木棒抬着钩着装满谷子的麻袋。雀斑青年左手扶着称杆,右手左一下右一下地移动着称砣。“一百零九斤。”雀斑青年看过称后,对主人报着数量。主人的老婆则拿着一张纸和笔,在记着数量。“多少钱一斤卖的?少雄!”王振武问主人。“三毛二,便宜得要死。”少雄回答道,“去年卖了就好了。本以为今年卖价格会贵些,哪想到还不如去年了。”少雄叹息一声,“没办法啊。”那个雀斑青年无奈地说,“今年粮食政策放宽了,收粮的人多了,都拖到县城去卖,价格卖不上去,所以收购价也长不起来。”帮助抬称的另一个收购贩子也说:“我们收的谷子也都卖给了镇米厂的老板。因为是熟人,一斤谷子才赚个五六分钱。他们的米也拖到外地了。”听到这里,熊坤心里打了一个寒噤。但他转念一想,别人都说做生意的是奸商。他们哪像自己?有几个肯说实话的呢?
   告别了王振武,熊坤决定再到李村李叔那边去探个究竟。李村和王村都是湖区,土地肥沃,粮丰鱼美,是真正的鱼米之乡。半个小时后,熊坤来到了李村。果不出人所料,李村也有几个收购贩子在收购谷子了。看来王振武提供的信息和几个收购贩子说得一点没有错。
   熊坤感到自己今天虽然是白跑了一趟,但觉得收获不小。毕竟,他了解到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重要信息。他没有到李老汉的家,而是吆喝着枣红马儿,一溜烟儿小跑,来到了镇上的米厂。
   他向米厂的厂长打听了谷子收购的确切价格。第二天一大早,他又骑着自行车,来到年前他曾卖过大米的那个粮食交易市场,了解大米的销售情况。
   经过一番对比,盘算,熊坤觉得,做粮食贩销生意还是有利可图的。他想,这种生意,涉及的是千家万户,货源广,销路也不愁,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多中取利,也不失为一个经营良方。
   晚上,熊坤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能入睡。他想了许多,想到了爹娘,想到了自己经历的一些人和事。过去,身上的枷锁和束缚太多,自己只能独自叹息。现在,政策好了,机会来了,就看自己有没有头脑和胆量了。他这样想着时,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他忽然看到爹向他走来。爹手里执着一根策马的长鞭,递给他,神色严峻地对他说:“坤儿啊!这是爹给你织的一条好鞭子。你要执好这道鞭子啊。要快马加鞭,策马前行啊……”恍恍惚惚中,他接过爹递过的鞭子,当他伸出双臂去拥抱爹的时候,爹却一下子飘逝了。熊坤从梦境中醒来。他努力地回味着梦境的含义,咀嚼着爹的每一句话。
   他的思绪在游走着。他忽然想到了刘友才,那个麻脸的轧米师傅。对刘友才,他再熟悉不过了。刘友才不但满脸麻子,而且一只眼睛斜视,乡亲们私下都称他“瞟眼豁子”。他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十五岁时,就在大队轧米房当学徒轧米,三十岁还没娶到老婆。分田到户后,刘友才回到家里,在他大哥的帮助下,自己买回了一台轧米机,在村头开了一家轧米厂。仅一两年的时间,家里的楼房起了,手扶拖拉机也买了,还从要星村娶回来了一个年轻媳妇儿。自己那天到刘友才的轧米房轧米的时候,他的轧米房堆满了别人拖来加工的谷子。生意一天到晚就没有停下过。想到这儿,熊坤忽然觉得自己眼前一亮,看到了一丝希望。
   七、
   不错,熊坤觉得开轧米房就是一个稳赚不亏的行当。风不吹,雨不淋,有来的就加工;没来的,自已收购谷子加工。而且,自已加工好的大米,可以包装好了,随行就市,上街销售也好,客户自行上门购买也行,比自己单一加工到县城去销售要便捷灵活得多。
   这一回熊坤没有打退堂鼓。他说干就干,向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借遍了,加上自已几年下来积累下来的几千块钱,熊坤到省城买回来了一台功率适中的柴油发动机和轧米机,在靠近汉沙公路的一块棉花地头,办起了自已的轧米厂。
   轧米厂办得非常成功。妻子帮助打下手,娘有空就把那匹枣红马牵到公路两边的坡地上去吃草。
   熊坤的叔爷爷熊二爷对熊坤说:“看你忙得,孩子,一天到晚饭都顾不上吃一口,还要照看着一头牲口,把它卖了,一心一意做你的轧米生意吧!”“咱不舍得卖它。”熊坤抚着枣红马的鬃毛,对二爷说:“不是它,您侄孙子不说开轧米厂,就连吃顿饱饭说不定都成问题呢!”
   轧米厂的生意蒸蒸日上,远近六七个村组的乡亲们都把谷子拖来,让熊坤加工。如果客人家里事多来不及等,熊坤就笑着对客人说:“您先回去忙自已的吧。这里就交给我了,您放心,轧好了,我打电话通知您来拖就是了。”客人们便感激不尽地走了。
   轧米的时候,熊坤尽量帮客人把米轧好,让米尽量轧得精细一些,避免有带壳的谷粒出现。如果因为机器故障造成谷粒太多,他就和妻子帮助客户把谷粒直到挑干净方才罢休。有时候,客人等久了熊坤就让妻子弄好饭菜和茶水,免费招待客人。他对客人的热情和气,他的这种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客户们的一致好评,有口皆碑。平阳县城、潜江市区的许多粮油经销商也慕名前来,向他订购大米。
   眼看轧米厂的生意日渐红火,前来轧米买米的客人越来越多,熊坤觉得自已有些力不从心了。他已不再满足于现状,他决定加大投入,更新设备,拓宽销售渠道,把自己的轧米厂,办成一个年加工销售大米二百万公斤的粮食加工厂。
   熊坤的计划得到了镇委的大力支持。镇领导在镇工业园区,专门为熊坤的粮食加工厂腾出了三十亩土地,还主动为熊坤联系贷款,帮他在广州、浙江等地联系销路。
   熊坤不负众望,他的米厂很快就建成投产了,并取名为“蓝田米厂”。如今,在广东的许多大型超市,工厂,人们都可以吃上熊坤的“蓝田米厂”生产加工出来的质优价廉的大米。当人们咀嚼着那一粒粒香喷喷的大米饭时,可否想过它背后曾经发生过的那些或喜或悲,亦真亦幻的故事?
   而那匹陪伴过熊坤父子两代人的枣红马,也被熊坤“请”到了米厂,过着悠闲自在的日子。
   每天早晨,熊坤照例要到拴马的草坪上,帮枣红马拍拍蝇子,挠挠虱子,用毛刷帮它理顺鬃毛,然后,抚摸一下枣红马的脸颊,对它说几句柔情的话。

共 10650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熊坤爹死的时候,留给熊坤一匹身高体大,毛色泛光,活蹦乱跳的枣红马。爹爹唯一的遗言是:“你,你要好好,待这,这匹马儿……”故事从爹爹十八岁打开,历史背景是抗日胜利,国共战争时期,爹爹因为枪法准,而得到团长女儿的青睐,娶到有权有势的国民党团长的女儿,在他的家乡,成为一个轰动性的新闻。历史转折,半年后,熊八枪所在的国民党某团,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打得溃不成军,他的岳父李团长被活捉,他也做了一名俘虏。熊八枪和妻子李小艾被遣返回了老家做了农民。在出身决定一切的年代,熊坤的爹娘被人批斗、戴高帽子游行,受尽了白眼,吃尽了苦头。在一家人的苦苦煎熬中,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二十多年。在爹五十六岁那一年,爹头上的帽子终于被摘掉了。爹从牛马行买回来一匹刚刚长好牙口的枣红马,到镇上的蜂窝煤场,干起了贩运蜂窝煤的营生。可好日子才刚开头,爹却又因为肺癌撒手人寰了。熊坤接过了轱辘车和枣红马也干起了贩卖蜂窝煤的行当。熊坤帮村民们送蜂窝煤的时候,经常碰到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赶着骡子,拖着一辆轳辘车,走村串户收购稻谷。熊坤凭着自己卖蜂窝煤时与老乡们结下的情谊,顺顺当当地收购贩卖起粮食。出师大捷,第一次就赚到了两百三十七块钱。就在熊坤为自己寻到了一个大好商机而喜不自禁时,因偷税漏税,扰乱粮食经营市场被工商局没收了大米,并差一点没收了车马。从此,熊坤不再贩卖粮食。赶着枣红马又一次贩卖蜂窝煤。在与枣红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熊坤熟稔马的脾性,马的喜怒哀乐。而这匹马儿,也深知他的秉性。他深深地理解了,爹在死的时候,为何那样放不下这匹枣红马,为何要一再叮嘱自己照料好这匹枣红马。历史背景的转换,故事又一个转折:中央已决定取消粮食统购统销政策,集体、个人可以进入粮食流通领域,自由购销了。熊坤又鼓起了斗志。看到粮食市场因为贩卖的人过多,利润薄弱时,熊坤另觅商机,办起了自己的轧米厂。轧米厂的生意蒸蒸日上,枣红马闲下来了,被熊坤“请”到了米厂,过着悠闲自在的日子。 每天早晨,熊坤照例要到拴马的草坪上,帮枣红马拍拍蝇子,挠挠虱子,用毛刷帮它理顺鬃毛,然后,抚摸一下枣红马的脸颊,对它说几句柔情的话。作者用一匹枣红马做主线,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讲述俩代人的奋斗经过。从战争年代到混乱的文革时代,到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用一匹马儿在一个家庭中的故事,讴歌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给百姓带来的福祉,以小见大,讲述了老百姓历尽千难万苦终于熬到当今的好政策而发家致富的故事。主人公熊坤为人厚道,积极上进,不为磨难所压倒的精神深深激励着读者。小说主线明确,故事框架完整,接地气的民生故事深入人心。感谢作者赐稿轻舞,问好作者,期待更多佳作!好文推荐加精赏阅!【轻舞编辑 宁心】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112300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鸽子        2015-11-24 00:05:19
  谢谢老师的来访和鼓励。祝开心快乐每一天,遥致冬琪。握手。
流逝的是时光,弥坚的是友情
12 楼        文友:卫斯理        2015-11-24 00:05:42
  拜读哥哥佳作,哥哥写的好棒,精品实至名归。恭喜哥哥又得一篇精品。哥哥是精品高手,是老弟学习的榜样。
卫斯理
回复12 楼        文友:鸽子        2015-11-24 06:49:13
  谢谢弟的来访和鼓励。弟的作品,每一篇都构思独特,精彩纷呈。让人爱不释手。祝弟笔健。遥致冬琪。
13 楼        文友:不变的是飘        2015-11-24 00:26:13
  熊坤他爹留给他最贵重的遗产是优秀的品格:吃苦耐劳,为人厚道,诚信无欺,助人为乐心眼好,做事果断 ,坚强又有韧性,思想成熟动大脑,而且对发家致富有强烈的想法,具备了这几样,想不发家都难。
14 楼        文友:鸽子        2015-11-24 06:51:42
  谢谢不变的是飘老师的多次来访和热情鼓励。老师的赐教是我创作的动力。祝老师开心快乐每一天。遥致冬琪,万事如意。
流逝的是时光,弥坚的是友情
15 楼        文友:玉美人        2015-11-24 16:36:25
  一匹枣红马,牵扯出一个特殊年代的故事,有点有面,鸽子哥哥的文笔老道,向您学习!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如此安好!
16 楼        文友:鸽子        2015-11-24 17:44:43
  谢谢玉儿妹妹的来访和鼓励。向妹妹学习。遥祝妹妹万事如意,编创愉快,事业更上一层楼。
流逝的是时光,弥坚的是友情
17 楼        文友:云飘碧天        2015-11-24 18:00:43
  这两天老进不了网站,好在在空间已拜读了鸽子哥这满满正能量的好文章。恭喜鸽子哥佳作获精,不愧为轻舞的精品专业户,每一篇用心写的好文章,总能引起大家的共鸣。遥致冬祺!
云飘碧天
回复17 楼        文友:鸽子        2015-11-24 22:17:52
  谢谢云飘妹妹的来访和热情留评。冬天来了,希望妹妹在异国他乡多多保重,一切皆好。祝创作愉快,万事如意。
18 楼        文友:心如月        2015-11-24 20:33:47
  拜读大哥佳作,接地气的故事,紧跟时代的脉博,一匹马见证两代人的奋斗历程,满满的正能量!欣赏学习了。
19 楼        文友:鸽子        2015-11-24 22:19:59
  谢谢如月妹妹的来访和留评。请妹妹多多赐教,向妹妹学习,祝妹妹创作愉快,万事如意,事业更上一层楼。遥致冬琪。
流逝的是时光,弥坚的是友情
20 楼        文友:鸽子        2016-05-07 21:04:26
  鸽子,实名罗银湖,湖北仙桃人。曾用名罗平、吟歌。曾任教师、民警、报刊电台特约记者等。发表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并多次获奖。现为轻舞飞扬社团写手。
流逝的是时光,弥坚的是友情
共 20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