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采飞扬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文采】泣血残阳【小说】

精品 【文采】泣血残阳【小说】


作者:纪昀清 秀才,1538.1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635发表时间:2015-12-01 20:29:40
摘要:一场百年难遇的大雪,纷纷扬扬,下了整整三天三夜。外面早已变成银装素裹的世界!整个甘泉镇南崖头村也被刺眼的皑皑白雪所笼罩。屋顶的积雪足有一尺厚,屋檐的冰冷碴子粗如手指,一排排垂下,长短不一,晶莹剔透;人们大都窝在家里,关起门,坐在热炕上,盖着厚棉被取暖。外面鸦雀无声,死寂沉沉,静得可怕。 街坊四邻听到崔福娃的拍门呼喊,像是十万火急,不得不出门,喘一口气,仿佛白雾,脚下的积雪被踩得咯吱咯吱作响,都心急火燎、陆陆续续到前任胡村长家齐聚。 原来,崔铁炮的死犹如春雷滚滚,瞬间打破了这片沉寂,也霎时成了甘泉镇南崖头村极为罕见的聚焦热点和人们茶余饭后饶有兴趣的谈资。


   崔福娃面呈怯色畏畏缩缩紧挨他大就坐,崔铁炮则凛然不惧一手护着儿子,一手捉住旱烟锅,吧嗒吧嗒抽起来,烟雾此起彼伏,瞬间飘过头顶,呛得周围的人连连用手扇打!全然不顾群众直勾勾的眼睛齐刷刷地扫射。
   被告胡永正则大模大样,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不等传唤就提前坐在椅子上,翘着二郎腿,挑着牙缝,满不在意!
   全场七嘴八舌,指指点点!
   刘法官用手弹了弹话筒大声说:“肃静!”
   声如雷电,震慑力极大,全场瞬间鸦雀无声。
   刘法官开门见山地问崔铁炮:“请问原告,你有啥证据能证明那3.3米的庄基地是你家的?”
   崔铁炮将旱烟锅在鞋帮子上磕了磕,掸掉烟灰说:“我没有啥证据!你看一看俺家邻居那一摆子的后院墙不就知道了?俺家的后院墙咋能平白无故比别人缩短三米三呢?这可是老支书在任的时候早都划定好的!那个时候又没发什么本本,我咋证明呢?”
   刘法官摆了一下头,使了个眼色,示意记录员做好翔实记录。记录员点点头,在摊开的
   记录本上,只见一支钢笔窸窸窣窣龙飞凤舞。回过头正襟危坐,就又问胡疤脸:“请问被告,你凭啥证明那3.3米的庄基地是你家的?”
   胡疤脸趾高气昂地说:“我有红本本证明!”
   说完,就从外套内兜中掏出了一个像荣誉证书般大小的红皮本本,并恭恭敬敬地递给了刘法官。
   刘法官打开略作浏览,只见上面从前院到后院的面积登记得清清楚楚,按照上面的数字来看,若以崔铁炮的证词,胡疤脸家的后院的确缩短了3.3米,并当众宣读了上面的内容。
   当时,崔铁炮乍一听,都瞪大了眼坐了起来。崔铁炮和儿子崔福娃不识字,自然不知道上面写的是真是假。然而刘法官却让老支书亲自验证,并使了个眼色问他:“这张证书可曾有假?”
   老支书哀叹了一声说:“确真无疑,那个本本的确是如假包换的宅基证。”
   刘法官就又示意记录员做好记录。待记录员匆匆做完记录,同时又让各自在记录本证词上按了红手印。随后,就做总结陈词,当庭宣判说:“法律面前是要讲证据的,原告无凭无据,言语不足以采信,被告证据充分,事实清楚,足以断定那3.3米庄基地归被告所有。由此可见,那棵老槐树既然在被告的庄基地长着,自然是被告的!原告未经被告允许,就私自砍伐被告生长了几十年的老槐树,特判原告按价支付被告损失费700元。判决从即日起生效!”
   这一判决结果,令众人一片哗然,整个社区广场像炸开来了锅。
   刘法官等人在胡疤脸的笑脸相迎和连连道谢下,徐徐起身,同时也在众人的指指戳戳和一片怒骂声中悻悻离开。崔铁炮像软泥一样摊在地上,气得脸上的肉疙瘩瑟瑟发抖,嘴歪眼斜,口水直冒,一撮山羊胡子,被浸染的湿湿的粘粘的!崔福娃抱着他大吓得哇哇直哭,泪水横流!看得群众眼圈红红的,同时也对胡疤脸恨得咬牙切齿。
   之后,崔铁炮元气大伤,身子颤颤巍巍,崔福娃想息事宁人,便替他大赔了钱,本想吃个哑巴亏算了!可是他大得知后,不答应!说,他是活天天的人,本就时日无多,非跟胡疤脸较量到底不可!儿子劝都劝不住,硬是夹着铺盖卷住在了胡疤脸家里,说天下没有白受冤枉的道理。
   面对一个81岁的老汉,胡疤脸怕一着不慎,老汉有个好歹,拉不离手,就既不敢碰,也不敢推。只好睁只眼闭只眼说:“你要住就住,反正屋里空空荡荡,要啥没啥,再说,俺家人常年不在家,就权当俺家养了条看门狗!不过丑话说在前头,不准你家任何人给你送饭。俺家门口装有监控,谁要送饭,一旦让我发现,我就报警让警察以私闯民宅罪逮捕了他!要知道甘泉镇派出所的胡远法队长可是我的老熟人,只要我一声招呼,他会随叫随到!”
   他本想将崔铁炮逼吓走,好将门锁死,回城里和家人团聚。没曾想,一连数日,崔铁炮都寸步不离。他恼羞成怒,自言自语地说:“那就甭怪我翻脸无情!”
   一天晚上,他回家特意调监控查看,果然发现崔铁炮的孙子崔高强在给他爷送饭!于是就给在甘泉镇派出所担任民警队长的胡远法拨打了电话。胡远法就带着两个民警不分青红皂白将崔高强抓上了警车。当时家人没敢告诉崔铁炮!
   翌日,崔铁炮得知后,就赶紧催儿子崔福娃去派出所询问,并让他告知派出所说崔高强还是个娃娃,不过15岁,胆小不经吓,还有羊角风,他又没犯国家王法,求他们将儿子放了吧!
   崔福娃求爷爷告奶奶,哭得跟泪人一样,跪在胡远法面前,按照他大的话,乞求警察大发慈悲,放了儿子,不然,他大一旦吓出个好歹来,那他家的天可就真的要塌了!说他愿意替儿子受罚。
   可是胡远法却说:“你儿子私闯民宅还能说他没犯法?国家明文规定,谁犯法谁受过,这就是法律!不是谁想替就能顶替的!”
   崔福娃无言以对,失魂落魄回了家,不敢实言相告,只说警察让在家坐等消息。
   当日晚,胡远法果然传出了消息说:“你家崔高强犯病了,在县医院住了院,赶快去县医院缴医疗费。”
   崔铁炮坐卧不宁,就将嫁入外村的两个女儿托人叫了来,说:“赶快去县医院看看,高强咋样了?莫不是羊角风又犯了?”
   两个女儿心急火燎地去了医院,匆匆缴了三千元医疗费,两个警察在门口把守着,死活不让探视。大女儿留了个心眼,让二妹缠住警察,自己却趁机推开门溜进了病房。只见平躺在病床上的崔高强挂着吊瓶,鼻青脸肿,身上还有淤青,明显是遭了虐打。她连叫数声,可是崔高强却像不认识她姑姑一样,两眼呆滞,神志不清。其中一个警察回过神来,赶紧关了房门,将她拖出病房。
   两个女儿不敢告知父亲实情,只支支吾吾地说,住两天院咱高强就安然无恙地回来了。
   可是饱经沧桑地崔铁炮哪能轻易相信她们的话。
   当晚就从胡疤脸家后门出来,悄悄趴在自家后门一窗子底下,偷听俩女儿悲泣言语。
   当得知崔高强被警察无故折磨得不成了人样时,他的希望瞬间破灭了。他原本想挣死把活将新房盖起,再缓上几年,攒些钱,把房子一装修好给孙子娶上一房媳妇,到那时他就可以闭眼了!没想到,他原本期望的这一切都让胡疤脸这个狗日的给毁了。于是他在自家后门口寻了条手指粗的细麻绳就心如死灰地挂在了胡疤脸家小洋楼屋中央的电风扇上,还在胡疤脸家后院搬了几块砖垫在脚下,挺直了身子站了上去,握住绳子,挽了个套环,将头往里一套,脚一蹬,身子只仅仅挣扎了几下……
   县公安局的司警官听到这里,唏嘘不已,就又问:“那你家和胡永正以前有过过节没有?”
   崔福娃挠挠头,想了想说,有过几次争执,司警官又让他说说细节。
   崔福娃就又不厌其烦地满含泪水地诉说起来……
   故事起因是多年前在崔铁炮的长子崔杰娃上小学的时候,崔铁炮就早早为长子向老村长要了三间新庄基。由于日子窘困,多年来无钱盖房。胡疤脸接任村长后,却颁布了处罚土政策:凡自庄基批准之日起,超过十年没盖的,按年限罚款,多耽搁一年,罚款200元,逾期不交者,庄基予以没收!而他家竟多耽搁了15年,按照新规,他要么交3000元罚款,要么三间庄基被予以没收!崔铁炮觉得这个新规明显是有意针对他,因为全村超过10年未盖的只有他这一户。显而易见,这是胡疤脸因其女儿胡凤蝶婚姻不幸的事怀恨在心——因为崔铁炮是其媒人,于是胡疤脸就借机对崔铁炮打击报复,一向脾性耿直的崔铁炮,心有不甘,就将绰号为胡疤脸的胡永正告发到了甘泉镇政府。
   镇长马东明就将胡永正叫到当面严厉批评了一顿,并如实相告,崔耕牛不仅是镇上要帮扶的贫困户,更是他的救命恩人。还说,他刚当上甘泉镇镇长独自一人在南崖头村视察时,因天降大雨,路面泥泞不堪,小车不小心翻进了河沟。等他醒来时,已经躺在镇卫生院的病床上了。他问是谁将他送来的?护士说,是一个高大个,黑脸,半边脸上还长有肉瘤的老人。还说要不是这个老人将他及时送往医院搭救,说不定他早都因失血过多而丢了性命呢!当然,那个时候,崔铁炮并不知道他镇长的身份,还以为他就是个走亲访友的外乡人呢!随后,他找到了他的恩人带着全家千恩万谢,崔铁炮只嘿嘿一笑说,那天他也是碰巧路过,就赶紧叫来乡亲施以援手,还将刚卖了一窝猪娃的钱垫交了住院费!
   马镇长心里寻思,事隔十年,也许崔耕牛早就不认得他了!可他还清晰记得崔耕牛那副黑黝黝的脸庞上靠左脸鼻梁处长的那块凸出惹眼的肉瘤!
   也正因如此,他常听胡永正在他面前将崔耕牛叫作老倔瘤!为此他还批评过好几次呢!
   胡疤脸压根就没想到崔铁炮背后竟有贵人相助。于是只好忍气吞声作罢,从此再也不敢为难崔铁炮一家。
   然而好景不长,当得知马镇长远远调离时,胡疤脸睚眦必报的本性就又显露出来了,多次刁难崔铁炮一家。就连每到年关,镇上按照国家政策下发给崔铁炮全家的米面油等救济粮或慰问品,时任村长的胡疤脸就全都克扣或私吞掉了。气得崔铁炮“吹胡子干瞪眼”,食不下咽,寝不安席而又无可奈何。这次因“砌墙伐树”而引发的侵夺崔家庄基地事件,不就是胡疤脸蓄意而为、仗势欺人、打击报复的有力佐证吗?
   这事还得从崔铁炮为翻盖老屋说起。长子崔杰娃结婚不到两年,崔杰娃媳妇李秀勤就提出了分家。崔铁炮觉得兄弟俩在一个锅搅勺把吃饭,的确不利于家庭团结。于是就将那闲置了多年的三间新庄基分给了崔杰娃夫妻,让他们自力更生,好好攒钱自建新房。他则将破烂的老屋留给了次子崔福娃,还按人口均分,将土地进行了公平分配。
   如此分家,兄弟俩毫无意见,崔杰娃还经常背着媳妇偷偷塞钱给弟弟或侄子。
   眼看崔高强年少老成,而又家徒四壁,崔铁炮于心不忍,于是就向亲戚朋友东借西凑,一鼓作气盖起了三间平房,并趁热打铁,欲将多年来一直用玉米秆围成的后院墙一并砌成砖墙,这样后院养猪养牛会更加安全,不料一棵野长的碗口粗的槐树恰巧长在了两家院墙的分界处,于是崔铁炮和次子崔福娃就背着常年在外居住的胡疤脸一家将野长的槐树砍伐掉了。原本是芝麻绿豆大点事,谁也预料不到,竟因此大动干戈,星火燎原,闹出了人命……
   本来祥和安宁的一个家却在一夜之间竟因“新仇旧恨”而分崩离析。
   这让县公安局司警官接连长吁短叹,颇为同情!于是,司警官找来了老支书,问他:“为何撒谎说那个红本本宅基证是真的呢?”
   老支书说:“那个本本本来就是真的,只不过是近几年刚给新划拨的庄基用户新发的。新庄基面积确实是如本本上所写。只不过这个本本不是他胡永正的,而是胡永正借别人冒充自家小洋楼的,目的是便于打官司掩人耳目,糊弄群众!”
   司警官又问:“那你为何要助纣为虐呢?”
   老支书懊悔地说:“我也是被逼无奈呀!如果我不答应,他就要把我担任会计的儿子前几年因我住院而挪用村上修路款的事,全给抖了出来。因此,他说只要我不揭穿这个红本本是借别人的就行!他说那个镇上的刘法官他早都打点好了,关键是要配合他演好这场戏,他非要让老倔瘤崔铁炮心服口服不行。谁要他崔铁炮老叫嚷着说一切听从法院裁决呢!他说他最看不惯崔铁炮那一副誓不低头的草贱命硬气劲!”
   崔杰娃说:“俺大已死,我和兄弟可以少要赔偿,但有个条件:就是在俺大过三天时,胡蛮牛必须当着众人的面,给俺大磕头认罪,并且全力以赴救治好我侄子。否则,我也绝不是好惹的!”
   可是崔杰娃的妻子李秀勤却不同意,说:“赔偿才是最主要的!人都死了,怎能便宜了胡蛮牛那个畜生!没有20万,免谈!”
   司警官就说:“事实已调查清楚,胡永正胡作非为,是事件主谋,终归难逃法律制裁。我们会将你们的意见代为转达。不过,我有个请求,就是不要再追究我的下属胡远法的刑事责任,胡远法说他愿意赔偿一切医疗费用!”
   崔杰娃一想,目前只有花钱看好崔高强的病才是硬道理!于是就满口应诺!
   “现在该让你大入棺为安了吧!”司警官说!
   崔杰娃就和众人一起将他大从绳子上轻轻取下来,放在门板上,含泪告慰说:“大呀,你可以瞑目了,县公安局的司警官都说了,这次胡蛮牛难逃法网了。你九泉之下可以瞑目了!”
   于是就用手去抹他大的眼睑,眼睑硬硬的就是合不上。殊不知,在零下气温的深冬,整个尸身早已被冻得硬如冰块!
   崔杰娃的小妹疑惑地说:“该不会是咱大没见着胡疤脸的道歉,不肯闭眼吧?”……
   六
   三天成殓时,哀乐与鞭炮齐鸣。兄弟俩披麻戴孝分别面对面跪守在灵前左右两侧,来一个客人,就在瓦盆里烧张纸片,并跟着客人打躬作揖叩首一起为亡灵连连磕头。客人来完,入殓已毕,灵柩背后两个女儿的啼哭还时断时续,哭得人肝肠寸断,泪腺奔涌。
   直到曲终人散,也不见胡疤脸的踪影!只是托人捎来一封鼓鼓囊囊的信,打开一看,除了一沓纸币外,还另附一页短信:
   你家的赔树钱我一分未动,愿将树钱和3.3米庄基一并归还,崔高强的禁锢现已解除!只是崔高强的医疗费我觉得应找甘泉镇派出所,又不是我将你家崔高强伤成了这个样子!怪就怪崔高强当时太倔强,不服软,还连连顶撞民警胡远法,这才有此一劫!至于赔偿,还是你大生前那句话,一切服从法院判决!现在法院从未宣判我有罪,也从未让我做出相关赔偿!其实,我也是受害者,那座洋楼我家人也不想住了,归根结底是我让儿子和准儿媳妇丢了人,才使原本两个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我儿子现在成天烂醉如泥,早不成人样!我也天天做噩梦,经常梦见你大睁着眼叫我的名字,掐我的脖子!对你们造成的伤害纯属意外!

共 21771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部乡村题裁的短篇小说。小说讲述的是崔家和胡家两个家庭因砌墙伐树、胡家强占崔家3.3米庄基并使崔家输了官司所致,愚昧的村民,遇上黑暗的基层官场,致使几人丧命。其中揭露的两任村长的恶行以及一些社会黑暗面,是当前社会一些基层干部的缩影。矛盾由此不断升级,与主人翁相关的人物的爱情、事业、家庭都同时受到了莫大牵连,人物悲剧命运由此奠定!小说文笔老练,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情节曲折,环环相扣,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耐读耐品,伏笔运用娴熟,手法多样,倒叙、插叙并用,人物语言也颇具地方特色,以众多配角烘托主角,同时也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相结合,不仅使人物性格鲜明,也使小说充满浓郁的悲剧色彩,既引发人们对农村法治的思考,又蕴含着因果报应的佛理。小说关于支线故事的描写也颇具特色,使作品的内容更加丰满,可读性更强。读完这篇小说以后给人的启迪是深远的。不禁想到农村城镇化过程中,法律观念普及的必要性。着实是一部耐人寻味、颇有思想深度、现实主义特色鲜明的短篇佳作!【编辑:灯之芯】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1202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纪昀清        2015-12-02 11:42:52
  谢谢社长灯之芯的耐心阅览和精准点评!你的辛苦不言而喻,你的为文态度,令我钦佩有加!让我们一同为文采荣誉飞扬而共同努力!祝好!
以语开悟智慧,以文砥砺人生。
2 楼        文友:灯之芯        2015-12-03 16:23:59
  纪老师客气了,应该的。人物比较多,如果能够仔细的读、认真的读,越读越有味道的。
3 楼        文友:芳华        2017-04-13 16:45:06
  在中国很多村庄,要么是逃难的人一起开垦拓荒定居形成,要么是同姓人群的集居,很多时候,农村的人情味比城市要浓。西家和东家为了一根葱、一头牛吵了架,找个名望高的老人说和说和就解决了。其实3.3米的庄基不是很大的事,崔家和胡家的吵架,如果是私底下的说和,如果没有政府的介入,事情也不会闹得如此凶。人与人之间,很多时候为了小事吵了起来,但往往事件的恶化,都是因为情绪激化和过多不安因素的搅局。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