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秋

精品


作者:辽宁阜新史庆有 举人,3372.0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58发表时间:2015-12-12 09:38:01
摘要:山村的秋是美的,美的醉人;山村的秋一首诗,诗意浓浓;山村的秋是一首歌,甜蜜无比。生活在大山深处的笔者,是诗的作者,歌的演唱之人,醉在大山深处秋的感觉真好!

秋
  
   五、深秋的叶
   我生活在东北大平原与太行山脉交界的丘陵浅山地带,是辽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交界处,距科尔沁沙漠边缘几十公里,是三北护保林的源发地,林业是我们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一位作家曾这样描写我们地区:山坡果树成片,农田林网镶边,河边杨柳成行,山上青松戴帽,沙地白杨参天”,森林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深秋时节,森林是最美的去处。傍晚散步于林中,真正溶于大自然之中,感受到了秋叶的美丽,
   秋天真美。叶是秋天美的灵魂。
   深秋时节,深红色的枫叶,淡黄色的杨树叶,黄橙橙的柳叶,墨绿色的松柏,漫山遍野的树木都在千方百计地渲染着自己的色彩,展示着自己的成熟,参差错落的颜色透视着秋的美丽,秋的绚丽。
   傍晚的山区云淡风轻,天边一朵朵白云瞬间变成了火红色,火烧云是这个时节的常客。一抹抺阳光披上了紫色外衣,染红了山川、河流、树木。霞光斜挂在摇摆中的叶间,随落叶撒向大地。不知是秋叶染红了斜阳,还是斜阳染红了秋叶,落地的叶片红得灿烂,红得鲜亮,红得明澄艳丽。树上是一串串洁净的金黄,树下是一层层鲜艳的翠黄,斜阳照射过的叶片,仿佛涂上一层油彩,闪闪发亮。放眼深秋的落叶,谁说是枯枝败叶?谁说是稀疏萧条?深沉的澄黄,轻浅的翠黄,微绿中丝线般的淡黄,把深秋妆扮成一位浓艳的少妇,脉脉含情、落落大方地在你身边诉说季节的变化。秋叶美艳而不落俗,从容落地而不凄惶哀叹,没有大红大紫但不失其色泽的光彩。层层叠叠飞飞舞舞的叶片,在秋风里,尽展成熟的韵味。
   我喜欢叶,喜欢它纵横交错的叶脉,让你觉得那是叶走过四季的沧桑,让你觉得有一份踏实,有一份成熟,有一份畅想。叶脉里记录了一个叶的历史,一个很遥远的传说,或是一个很优美的故事。我喜欢叶的丰富,喜欢叶成熟的灿烂。
   我已步入中年,步入了人生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虽然没有秋叶的绚丽、迷人,但我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有了自己的所爱,找到了写作这方热土,精神有了依托,人生的秋更多彩。
   《红楼梦》中有黛玉葬花的千古绝唱,诗词中又有多少文人吟花赋朵?风花雪月皆能入文赞颂,谁会在意满世界飘零的叶子呢?因为它普通,因为它随处都是,因为它群体广大,因为它从春到夏,从夏到秋都在装饰着花朵的美丽,没有谁在意它的存在,仿佛它的存在微不足道,仅仅是花朵的陪衬而已。叶子衬托了花儿的美丽,但叶子并不是仅仅为陪衬花儿而生存的。他从春天的第一缕春风吹拂,就开始萌芽生长,努力生长一个春天,疯狂地生长一个夏天,花儿凋谢了,绿叶犹在。只是到了深秋,叶子才开始显示出它成熟的颜色,把金黄的线条,贴满深秋的每一个角落,走完它自己的完整历程。叶子是在季节转换中生长最长的部分,只有经历最长远的历程,才会有最动人的色彩,看着它在瑟瑟秋寒中闪烁,在绵绵秋雨中潇洒,在群生群聚的一致中回归大地,让人感动。
   叶子渺小有其独特的性格,叶子广阔有其在季节中的位置。花朵凋谢不会感到失去多少空间,叶子落尽方觉世界少了许多。叶子是季节遮体的衣服,包裹着浓郁的春夏不觉其珍贵,遮挡了炙热的骄阳使之清凉,只有叶子一片片辞离枝梢,才倍觉盛夏遮凉的叶子多么亲切,初春渐绿的叶子多么可爱,深秋黄遍每一寸土地的叶子多么金贵。
   世上纵有花千种,但不及叶的普遍,红花需要绿叶扶。花虽尊贵,但不及叶的凝聚。一朵花能招蜂引蝶,一树叶能创造一个季节。由此看来,世界不是一个人的,世界是一个群体的。
   我爱秋叶,更爱人生的秋天。
  
   六、秋的思索
   今年是一个真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年份,国庆长假期间到农田采风,一幅幅丰收的场景,火热的劳动场面让我这位工作在农村几十年的农业干部也无语了:是我的认识太慢,还是社会发展速度太快,还是两者兼有?昔日想也想不到的收割机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我曾参加过生产队的收花生,一人一天也就收半亩地,而今天,二弟开拖拉机一天就收了40亩地,二弟告诉我:如今玉米,花生从种到收全部机械化,更让人激动的是收玉米机械已经直接将秸秆还田,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农业机械已经真正将农民兄弟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了!是党的政策好,更展示出了社会主义农村在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我为农民兄弟的幸福生活而自豪。
   岁月像是一条永流不息的长河,冲碎多少人的回忆,淹没了多少人走过的痕迹。不管在什么季节,都能看到岁月在无情地流逝,晚风吹过寂静的庭院,留下的是满地凌乱的枯叶和一地的月光。而在一两个月之前,夏天还在这里停留,时光像一位多才的画师,为周围的景物添上鲜艳的色彩。秋来了,是时光在流逝。
   如果说,人生是一次旅程,要翻过高山,跨越河流,回忆就成了彼岸中仰望的烟火,虽然近在咫尺,却又无法靠近。或者说,我们都是流年孤独的旅行者,而回忆像是一座古城,用一把沉重而古老的枷锁,锁住了多少人的曾经往事。我们路过很多的地方,却带不走一处风景。风景只属于沿途,回忆,只属于过去。
   如果说,人生只是一个人的旅程,多少出现在生命中的人,都是这场旅程的过客,也许能陪我们走一段路,却走不到永远?走到永远的只有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感叹的是人生的无常。
   秋天的夜,思念犹如一杯浓茶,喝下去是苦涩的,苦后回甘,懂得品尝就是享受,不懂品尝的却是煎熬。
   曾经单纯地喜欢文字,以文字记录生活的琐事,记录生活的感动。如今,文字像是回忆的载体,任意的一段文字,都将构成一组回忆的片段,将往事重现于脑海中。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如果没有冬天的孕育、春天的播种、夏天的浇灌,秋天就不会有好的收成。这是我对季节的排序,也是我对人生的看法。凡事有果必有因,你的付出永远和你的收获成正比,如果你觉得不是,那是因为你要求自己的少而要求别人的太多……
   不过,值得说明的是,一个人付出和收获不一定会在同期出现。比如你付出了努力,不见得马上就会成功,但它肯定是你今后某个时期成功的铺垫。也许你觉得有些人非常幸运,平步青云,薪水涨得多、职位升得快……其实,你不了解,他们背后所付出的远比你想象的要多,而且有些付出是你所做不到,甚至是想都不敢想的。所以说,不要去羡慕别人头上的花环,更没必要感伤自己脚下的泥泞。生活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不可能让哪个人兼得兼失。燕窝与熊掌不能兼得的。
   由于年龄的原因3个月前退出了工作岗位,对于好多人来说,退出工作岗位需要一个很长的适应过程,国家干部与家庭妇男有很大的差距,其实我认为,那一天都有日落日出,在岗与退出工作岗位并没有多大的出入,退出工作岗位会有更多的时间从事自己所喜欢的业余文化生活,写作、摄影会让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有付出就有回报。只是在行进的过程中做法的大相径庭。有的人不会去计较甚至还要感谢那些曾经绊倒过自己的石子,拍拍裤子上的尘土,继续赶路;而有的人却要在那里喋喋不休地大骂阻挡过自己的荆棘恨不得全把它们踩趴下,才肯上路,而这样往往错失了许多成功的机会……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听到的总是失败者的牢骚和怨言。
   说了这么多,好像跑题了。其实,我所认知和感知的正是我对自己这么多年来的一个正确的评价。我所有的付出,换来了我今天所有的一切。成功的地方,说明我的努力有了回报;不足的地方,说明我还要努力;失败的地方,说明我原来的付出不够或者根本就没有付出。所以,对于现在的一切我都无怨无悔,唯有感激、感恩、感谢!
   这些就是我的收获,是在经历了五十七个冬、春、夏的耕耘和五十七个秋的积累后的收获。再过十年、二十年、乃至五十年后,等我到了人生的秋季,我想我会收获得更多!
   人生就是一首四季歌,不同的季节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而只有秋的酌味最香甜,还是让我们好好品位一下秋天吧!
  
   七、浓浓的中秋情
   季节在不停地变换着颜色,不知不觉又一个中秋如期而至。中秋之夜,风清云淡,一轮明月,高悬碧空,华光如水,让人感到妩媚而不失婉约,清新而透出高雅。那诗情画意般的中秋月,一片皎洁、一抹清冷、一缕相思浸润着我的岁月,感染我的心灵,拂去我心中的失落与惆怅。是她,见证了我甜蜜的回忆,述说着我不尽的相思,传递了我深切的眷恋,带给了我温馨的祝福!想起童年时的中秋节,剪不断的乡愁又开始在心里升起。
   记得小时候的中秋夜,晚饭后,妈妈会将一张桌子放在院子的中央,一家人要开始祭月。要在桌子上放三双筷子,三个碗,三个酒盅,一壶酒,一个香炉。三个放满月饼与水果的盘子;酒盅里倒满酒,烧上三烛香。一家人围坐在桌子边聊天,这时候妈妈还会对姐姐及我们哥仨说:谁有心事,赶快给月亮烧烛香,许各愿,月亮会保佑愿望实现的。那个时候别人一般无动于衷,我往往要跪在地上烧香,双手合十许愿,但多年来我的愿望也没实现。其实我的愿望很简单,就是让我的个儿长高点。在那个年代,我是我们班儿最小的男生,至今还是二等残废,个儿一直也没长起来。看来对月许愿也不一定什么事都能实现。当一烛香燃过之后,月儿也明亮了,祭月结束。将酒撒在地上,水果及月饼要分给一家人吃。这真应合了一句老话:心到佛知,上供人吃。这时候一家人有说有笑,好生热闹。爷爷还可能喝几盅酒,而好喝酒的我总会向爷爷讨一盅。爷爷会习惯地说我是“馋猫……”,将酒盅中少许的酒给我。我不管酒盅里多少,总会一饮而尽。爷爷看着我那样贪婪,总会说:将来一定是个好酒的家伙。真让爷爷言中了,如今的我喝酒已经成了嗜好。
   喝过爷爷的酒之后,我总会缠着妈妈,让妈妈讲月宫的故事;在妈妈的故事中,吴刚、嫦娥、桂树和玉兔构成了一个千年不老的故事。月儿是那样哀伤,那样凄迷,那样的动人,让我充满了神秘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萦绕耳际的是嫦娥奔月,渴望自己是那温顺可人的玉兔。这时我总是会双手托着下巴,眼睁睁的盼着月亮快快出来。后来才知道,人们仰望那轮遥不可及的神秘皓月,是寄托心中的美好向往,祈望家人的幸福安康。
   有的时候姐姐也讲些鬼怪狐仙故事。
   这时候月亮越来越明亮。我们的心也随着月亮飘到了远方。中秋的夜晚我们都是在妈妈多次催促下才睡觉。而今天,当中秋的月儿升起的时候,人们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再也听不到妈妈亲切的呼唤,心里增添许多的思念。此中秋非彼中秋了!
   天上的云彩在风中飘散,只有几颗星星陪伴在月亮身边。往事如烟匆匆而过,犹如那天边的流云,留下的只有对人生的深深感悟和眷恋。
   人的一生要经历百个中秋之夜,而在我的印象中最深的还是33年前的那个中秋。步入了真正的爱情之旅,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半。
   那是中秋的前夜,表叔的牵针引线下,我们结下了缘。从此,两颗年轻渴望爱的心,鸣奏出清脆爱的乐章,双双品尝起爱的甜蜜。
   鸿雁捎书,每日的思念,在笔尖中流淌,浓浓的眷恋从那个中秋开始,又一个中秋来临,爱在我们的生活中成为永恒。那是一个没有玫瑰花,只有两张纸的结婚证书的婚礼,有着秋的清凉,有着秋的美好,更有亲朋好友火一样的祝福及老人幸福的眼神,那是天下最含情的眼神。让我终生难忘。
   中秋,一个金色的季节!少了夏日激情,却得到了人间的真爱,悄悄孕育出许多爱的故事,有欢笑、有眼泪。然而有一路相伴的你我,幸福就在身边。
   而今,一晃32年过去,我们无数次的赏秋花雪月,一起排忧解难,为老人尽孝,抚育一双子女,老人都已入土为安,孩子们也都已走出校门,溶于社会。事业有成。回首往事,我们创业艰难,如今的我们虽然不是达官贵人,更不腰缠百万,但我们坚信:“夫妻同心,黄土生金”的古训,手挽手,肩并肩,从我们的住房经历就可以见证我们生活的不平凡。我们是从找房住开始。经历找房、过住简易房、砖石房、楼房;帮助女儿买楼房,给儿子买楼房,我们的住房大约每5年就要有一次大变化,是社会的进步,更是我们爱的升华。
   我们的爱,曾经的海誓山盟,32年后的今天我们也许忘却,而你博大的胸怀是如何包容我的小气,你勤劳的双手是如何捧我如月,你憨厚的笑容里多少的爱与无奈。32年改变了许多东西,甚至改变了我。但今生的缘,我会珍惜。如果有来世,我愿再次与你相遇相知,愿君如月我如星,夜夜流光相皎洁
   一起走过了32载,每年我都感慨万千,经历过的一切都是我们人生宝贵的财富,爱与乐、悲与喜交织在一起,只属于我们彼此的乐章。你如同我的臂膀,今生不能没有你。
   32年了,我在用一种原始而简单的,却是最和谐的方式来纪念我们的结婚纪念日,写了这篇拙文,就让它记录着我们的昨天、今天,让我们的明天更美好!让我们的秋天更殷实!

共 21305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秋景如画,秋色如诗。一年四季当中,最令人感动最惹人喜爱的就是秋。作者以不同的视角看秋,赏秋,读秋,吟秋。秋里有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有对妻子与家庭的热爱,有对工作的热爱,有对作家群的热爱,有秋收的喜悦,对果实的赞美,有儿时的中秋在父母和爷爷身边的回忆,有人生几十载的秋风秋雨秋实秋花。作者运用十四个章节,写出不同的秋韵、秋华,最后的凝聚都是对秋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写秋,却使整篇文章充满了盎然蓬勃的生机,唯美的画面,诗意的篇章,读罢,惬意且又温馨。佳作,推荐共赏!【编辑:秋天的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1213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5-12-12 09:43:06
  非常唯美的秋韵。沉浸在秋月微凉的诗意中,倍感惬意与温馨。欣赏佳作,祝写作愉快!也愿能赶上编辑老师的《冬》。非常喜欢老师的《春》、《夏》、《秋》。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回复1 楼        文友:辽宁阜新史庆有        2015-12-12 11:32:26
  非常感谢老师的编辑推荐,也许我是农民,生活在大山深处,每天见证了家乡的变化,喜欢用文字去记录,这才有了这篇变秋,如果老师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写出更优美的文章......
2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5-12-13 09:26:28
  恭喜获得精品!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回复2 楼        文友:辽宁阜新史庆有        2015-12-13 16:32:21
  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老师的一半。老师的点评、推荐更重要。
3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7-11-04 17:16:21
  秋景,秋收,秋韵,秋华,在作者的笔下,徐徐展开,美不胜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回复3 楼        文友:辽宁阜新史庆有        2017-11-04 21:10:01
  谢谢老师的关注,大山深处的秋天美景自有山里人才能感受到,欢迎老师来采风。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