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荒城(小说)

精品 【流年】荒城(小说)


作者:风逝 探花,18356.3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085发表时间:2015-12-22 11:44:24

【流年】荒城(小说)
   铃声再次响起,睡得朦朦胧胧的施文化有些厌烦地拿过手机,又是那个号码!他看了看时间,是中午1点,吃了午饭刚刚迷糊了一会儿就被惊醒,真烦人!他毫不客气地按下了拒接键。可是,已经被搅乱的梦境却再也回不去了。他揉揉眼睛,还记得梦里儿子丹磊在奔跑着向他报喜:“爸爸,爸爸,我考上了复旦大学啦,看,通知书!”就在那通知书即将递到他手中的那一瞬,刺耳的铃声惊醒了他。
   他索性坐起来,拿起一本林清玄的散文《你心柔软,却有力量》漫无目的地翻了起来,心却回到昨晚那个号码打来的情形。
   也是这个号码,是一个声音温和颇带磁性的男中音:“您好!请问您是施丹磊的家长吗?”一听问到家长二字,他立马清醒过来。刚刚,几个朋友非让他请客,因为他的儿子中考考了全市第四名,分数是801.5,比全市第一仅仅少7分。这是他想不到的好成绩,原来儿子在实验中学九年级三班,往往考班级第一,但是全校十二个班,他最好的一次才是全校第八名,全市排名九十多。别忘了,全市可有十几处中学六千多初四毕业生呢。这次中考,儿子放了颗卫星,让他意想不到。他想,不会是儿子的老师吧?不对,儿子各科老师的电话他都存着,是他同学的家长?也许有什么事需要打探?
   他思忖着,说:“我是,请问你是谁?找我什么事?”
   “我是滨海市一中的,听说贵公子今年中考成绩优异,盼来我校就读,三年后考个清华北大没问题。”
   他心里动了一下。早就听说,山城市的优秀学生每年流失一百多人,其中百分之八十去了滨海市一中——那是一所省属重点中学,花钱雇了很多探子到各个县级市的初级中学挖人,让各个县级市的高中苦不堪言,好学生流失,而上级部门下达的高考任务还在年年递升。滨海市一中已经连续多年囊括全省高考文理科状元,清华北大也一年可以考取近二十个,211、985的重本录取数量之大更不用说了。而这些优秀毕业生几乎很少是滨海本地户,多是从外县市挖去的尖子。滨海一中便藉此大力宣传,吸引了更多的优秀学生投奔那儿,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他在山城市教体局工作,也知道滨海市一中的师资力量其实也就那么回事,他以前的很多同事在山城市时就是骨干教师,因为山城工资低,想方设法调到了滨海市一中,在那儿成了教大奥班、小奥班的行家好手。
   “我和家人商议一下再说吧。”
   “好的,我等你的消息。”
   说实在,施文化自己内心深处并不想让孩子出去读高中,花销大不说,孩子正是说成熟不成熟的时候,守在身边,孩子有了啥心理问题当家长的可以及时知道,及时开导,并且生活上照顾起来也方便些。
   书还没有翻上几页,电话再次响起,是儿子的朋友王伟平的父亲王大可,他在山城开了一家装潢公司,两年前因为新居装修买装潢材料和他打交道熟悉起来。他的电话要接的,四万元的装潢材料人家听说是他儿子的好朋友家,居然省了四千元!怎么给也不要,说,怎能挣儿子好朋友家的钱呢?施文化深知,商人无利不起早,王大可肯定知道自己的身份,有事要自己办。果然,那个暑假,他来家拜访,说是为施科长搬迁新居来踩院子,拿了龙门渡水库的六条大鱼,有鲤鱼,有鲢鱼,每条足足十斤重,还给了一千元的红包。酒席间,他开口说了,乡下有个弟弟的孩子想去山城实验中学读书,而按照这孩子的户口只能去所在乡镇,乡下师资力量差,有点门路的就往城里调,而且教学设施也差,让他帮忙一下。施文化有些头大,在局里学籍科做科长,每年都有这样那样的关系要求他帮忙来实验中学,他和实验中学的文校长是高中同学,为此,老同学看见他就躲。但是,拿人家的手软,吃人家的嘴短,那省下的装潢材料费,压在他喉咙,他无法拒绝。
   终于给王大可的侄子办妥了入实验中学的手续,两人也成了常常来往的熟人。
   摁通接听键,王大可沙哑低沉的声音响起:“施科长,公子考了那么好的成绩,你是不是该请客啊?哈哈。祝贺哈!”
   “谢谢。你儿子考得咋样?知道了吗?”施文化一看无法继续看书,就合上了书页,问道。
   “还行吧,那次俺问你,你说是局长亲自把着成绩,不让大家看,俺又让俺舅舅找了他同学姚副局长帮着看的,全市154名,今年大奥班不是招五个班吗?上个大奥没问题。我今天打电话是想问一下,你没有接到滨海市一中让你家公子去读书的电话?也不知道他们从哪儿弄到我的电话,这几天,老打来,让去那儿读书,说照着我家儿子的成绩去了那儿最少可以去小奥班,给免学杂费,还可以争取奖学金——哦,奖金一学期最高可以得三千元呢。你家公子成绩好,去了拿这个数没问题。你准备让他去吗?”
   “我接到电话了,也在犹豫呢!咳,除了上学时间,我们做家长的和孩子在一起统共没有多少时间,现在就跑到二百多里远的地方读书,三年高中以后就是读大学,我们陪在孩子身边才有多少时间啊!”
   “这几年,咱这个县级市才考了多少名牌大学?我想你在教育局比我清楚,工资低,好教师大量跑到滨海市一中,二中,走不了在这儿的也没有干劲,所以好的学生也大量流失。你不担心三年后,孩子考得不理想?”
   “你说的,我都清楚。其实,我也知道教师队伍里现在都怨声载道,一个月辛辛苦苦才拿人家同样职称的工资的一半,都养家糊口的,哪个不想着走?咳,没办法,谁叫咱的孩子生在这个地方呢?我还是想着让孩子在本地念书,一中好多我的同学,关照指导孩子方便些,也便于了解孩子的状况。再说,我也做过教师,知道,当教师的和家长一样,不会藏着掖着,没有哪个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好的。”
   “那,随你吧。不过,我听说去年高考,咱这儿理综文综考得很不好。俺的一个哥们的孩子去了滨海市一中,听说人家理综满分240分考了226,而中考成绩和她差不多的一个同学,就在咱市一中,才考了192,这还是这儿的高分。光理综就差了34分,差这么远,高考志愿报时候就为难了。你不担心三年后孩子的成绩也不尽人意吗?”
   “我想想吧。”放下电话,施文化心里也纠结起来。一看还有十分钟两点,忙洗了一把脸去上班。
   差二分钟到两点,施文化已经坐到了办公室。今天下午各个初中发榜,吃过午饭施丹磊就去找同学了,他们要一起回母校拿毕业证和成绩单。
   “爸爸,你有时间来学校一趟吗?上午班主任打电话让去拿毕业证时交上高一的学杂费1800元,中午吃饭时我忘了和你说,现在就让交,要不不给毕业证。”
   施文化苦笑了一下,自己也忘记这回事了,今年局领导针对以往优秀学生流失较大的情况,在开各个高中初中校长会上,就三令五申要求大家想尽一切办法留住学生,这不,初中高中联手,初中在发榜时发毕业证,而且帮着高中收缴上高一的学杂费,让部分想走的学生家庭因着心疼这些钱走不了。
   “好,我一会儿给你送去。”施文化一边答应着儿子,一边想,这提早要交的1800,去哪儿去找呢?每个月12号发工资,他属于中教一级职称档的,扣去养老金,一个月也就是1917块多点,刚买房两年,所有的钱交了首付,买房后每月交上房贷843元,剩下的一家三口吃饭勉强撑到期。妻子在一家私人服装厂做衣服,计件,一个月比自己拿的多一点,两千元多,但是因为资金回笼不利,已经三个月未发工资了。家里倒是有点积蓄,有一个三千元的存单,一年存期,八月中旬到期,原打算孩子上高中前到期了取出来交学杂费正好,可现在才6月20号,取出来死期利息变成了活期的,太浪费啊,工资卡上的钱交了房贷后,又取了三百花了,还有七百多。只有借了。
   他想了想,对办公室的闫副科长、职员李宏欣、打字员小王说:“你们谁口袋有钱,借我1100,我八月底还,我那个小子说初中班主任让交高一的学杂费1800,我卡上只有七百多,还差1100块。”
   闫副科长两手一摊:“咳,咱这几个钱,哪有剩余的?我的工资交完房贷九百,剩下的打给我家那个丫头了,她在广州念这个大学比人家在河北一个月就多花三四百。”
   打字员小王红着脸:“不好意思施科长,我一个月一千二百多块工资,和女朋友看几次电影,出去吃两次饭,剩下的还不够生活费。”
   李宏欣正在翻找她的皮包,施文化把希望的目光投向她,这时,她已经把皮包里的钱包找出来了,打开钱包,掏出一叠钱点了一下,然后递给施文化:“施科长,我原准备下班去我妈家给她送点生活费,你急着用,就先借给你吧,我妈那儿我明天再去。喏,这是1800,你拿着给孩子交钱吧,不是说你家嫂子三个月没发工资了?你卡上的留着生活吧,我不等着用。”还是人家老公在滨海市港务局挣得多,家底子厚,施文化心里感叹着,感激地接过了钱,和大家说了一声,“我去给孩子送钱去。”就离开了办公室。
   教育局距离实验中学就七八百米远吧,施文化大步流星地走去,路过一中门口,看到老同学姜泽文在传达室门外接待一个家长,他打了个招呼,姜泽文疾步走过来,拍打着他的肩膀:“行哈,老施厉害,听说你们家丹磊考了全市第四?了不得,将来好好发展,说不定考个清华。”
   “你那丫头也不错啊,不是在中英文双语学校读初中吗?明年中考直接升滨海市一中。”
   “对了,你儿子走不走?”姜泽文看了不远处的家长一眼,压低了声音问。
   “想走吧,又舍不得。不走吧,眼看着咱市的高考一年比一年差,也焦心。再说,今年局长发话了,一个也不能放,因为高中重建学籍,掐不住,这不,让初中发毕业证时交高一的学杂费呢。”
   “哦,你先去吧,等晚上我去找你再聊。”
  
   二
   在实验中学大门口,挤着一堆家长,一个满脸胡子的壮汉粗声大气在咋咋呼呼的,他骂骂咧咧着:“他X的,咱的孩子花钱念了九年书,考了一顿,还不让我们知道分!问一问班主任,班主任只说考上了,学校只给了一张录取名单,说具体分数上面没告诉,不知道。去问校长,校长也这么一套,教育局就给了录取名单,不知道每个人的分数。真他娘的花花,想这么些穷招,不告诉分数就堵得住人家走了?”
   “可不,俺孩子的成绩也不知道。好容易找了个差好几杆子的亲戚,人家说教育局有规定,成绩全在局长手里,别人看不到。”
   有一个大约熟悉他们的闻声插话:“俺闺女的成绩倒是知道了,但是,是未考上的。才580多,以往考普通高中怎么也得640分,咳!”
   “高中没考上就没考上吧,咱山城现在这些穷教师能教出个屁!去年高考连一个清华北大也没考上,今年还不知啥样了。”
   “考不上也得念啊,抓着爹妈的钱撒气呗,现在这么小,下来能干什么?花钱也得让他混一张高中文凭,打个工也要认识几个字,或者去当个兵啥的,没个高中文凭也不行。”
   在家长纷纭的吵嚷声中,他走进了校园,心里,也一直在嘀咕:这个钱,交还是不交?交了,不在山城一中念,钱就白白瞎了。不交,要是让局里知道了,自己在教体局干,不支持本市的教育事业,以后还怎么在单位混?迟疑着,他还是去了儿子所在的九三班门口,儿子已经在教室里伸着头往外瞅,看见他上了四楼,就奔了过来。
   他悄声问:“你们同学都交了吗?”
   儿子看了一眼教室门口,也以极小的声音答道:“除了没考上高中的几个,也有十多个没交吧。他们和老师说忘了拿,等会让家长来交。不过——”儿子顿了一下,又说,“我觉得他们大部分不想交,因为,都是平日里班里的前十名的同学。我的好朋友刘文正说,他接到滨海一中让他去的电话,他爸爸妈妈正在犹豫着,他还问我去不去。”
   “你怎么想的?”施文化盯着儿子的眼睛,问。
   “我——”儿子顿了顿,说,“爸,要是滨海一中也要我的话,我就去。人往高处走嘛,况且,刘文正说,滨海一中说免学杂费,还有奖学金,听说还挺高的。我平时比刘文正还好一两个名次,去了再使点劲,可以给家里省不少钱呢。”
   儿子平时就懂事,施文化知道,可是牵扯到自己在教体局工作,要是自己也是平头百姓,肯定让儿子去,周围全是高手,这样的氛围会激励儿子更进步的。
   其实,教师的水平都差不多的,就是工作环境,奖励机制、福利待遇等种种因素不同导致的。试想,辛辛苦苦上班,当个班主任天蒙蒙亮查早操,半夜三更还在看晚睡,一个月至今仍是国家补助的十五块钱,再是学校给补贴了十二元,而同等劳动,人家滨海一中,班主任费是六百一个月,每年还有五千元的阳光福利,一年发13个月的工资不说,上晚自习都额外给补贴。而在山城市,晚自习白上不说,同年毕业同样职称领到手的工资才是人家的一半,更不用提那些加班补贴了。
   都一样住家过日子,吃喝拉撒、人情往份一样不少,工资捉襟见肘,叫教师怎能安心工作?大家都削尖脑袋找门路往滨海市调动,去不了省重点滨海一中,就去滨海市重点滨海二中,即使能去周边的开发区也行,工资福利和滨海市是同一个水准,只是考试奖、加班补贴有所差异。剩下没门路的,看到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都在滨海市站住脚,好些人心里也痒痒着,渐无干劲。

共 17712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这篇小说描写的是一座即将成为【荒城】的学校。小说的主人公施文化在山城市教体局负责学籍,他的儿子施丹磊中考获得了全市第四的好成绩,面临去哪儿的选择。是去硬软件都很好的滨海一中,还是留在日渐没落的山城一中呢?作为教育工作者,他有着更深一层的思考。作者设计的情节,将施文化的每一种思考都进行展开,展开的同时,曾经的辉煌是那样遥不可及,山城的教育现状令人担忧,更敦促施文化做离开的决定。教体局为求好生源好成绩的重压,也成为施文化痛心下决定的催化剂。 当大家都认为施文化,以及施文化所代表的一类人,决绝地离开,山城终将成为“荒城”之时,终于有了破冰之策,不仅仅是学校在努力,很多默默无闻的优秀老师同样在坚守,直至看到章卫霞,这个年仅三十多岁的女教师,为了不耽误学生高考,而延误病情,在学生皆获得优异的高考成绩之时,抱憾离世。带给她的家人永远无法平复的痛苦。 这深深地震撼了施文化的心,他将辞职信撕毁,重新端坐办公桌前。小说戛然而止。但看到此刻的所有读者心中,却依然在继续着。 小说取材当下热议的择校事件,“择校”二字,可以轻松地将原本生活平静的一家人,推至舍家撇业的风口浪尖。施文化最终选择留下,而更多人的选择或许真的不同。《荒城》是作者的隐忧,更是更多坚守老师的伤痛。此篇,根据时间推进式的流转情节,引人思索的同时,让人对这种无奈的、窒息般的疼痛铭刻于心。更深感《荒城》的急迫与临近。具有深厚社会意义的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平淡是真】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1223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5-12-23 09:07:54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回复11 楼        文友:风逝        2015-12-23 12:26:13
  流年安好,江山永固!
12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5-12-23 11:42:29
  这也是目前教育界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有愈演愈烈之势。每年的中考完毕,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毕业生家长与各个高中学校之间上演着。每个学生家长都经过这种纠结。我的侄子在我们系统初中毕业后,因考了年级前几名,结果交了五千块钱,才放人走。我儿子中考后,成绩可以去西工大附中,我先生,我公公都说为了西电的教育事业做点贡献吧!结果高考时,在初中与我儿子成绩不差上下的学生,比我儿子高考成绩多出五六十分。读罢此篇小说,内心也随着施文化的纠结,而纠结着,毕竟是关乎到孩子的前途命运的大事。孩子只有一个,成功百分之百,失败也是百分之百,不给家中做实验的机会。
   此篇小说整体大气,结构缜密,人物形象饱满,语句优美,是篇美文小说。每每读作者作品都令人神清气爽,赏心悦目,没有一点恭维的意思,是真实的感受。当然,小说还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都被楼上的点到了,我就不一一重复。
   问好风逝老师,期待你的新作!
五十玫瑰
回复12 楼        文友:风逝        2015-12-23 12:30:27
  姐姐费心耗力来读拙文,俺很是不安,谢谢姐姐仔细阅读,帮俺修改。
   更感谢姐姐的真诚鼓励。大约教育关乎到千家万户吧,所以楼上文友给予了热情的关注。
   谢谢姐姐引发的共鸣与给予的鼓励,感动于心却拙于表达。
   遥祝玫瑰姐姐安康幸福,佳作不断!
13 楼        文友:素心如玉        2015-12-23 16:17:40
  说到学校挖生,其实姑且不论挖得对不对,只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为什么会被挖,为什么一挖就走,有的不用挖也变着方法的走门路去?这很值得当局者深思。
   我们这儿的教体局也是,高考成绩藏着掖着,怕被挖生,有用吗?该走的早就联系好下家了。
   风姐姐这篇文章,写出了当代教育的现状,很深刻,读后让人深思。
   问好风姐姐,祝创作愉快。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回复13 楼        文友:风逝        2015-12-24 08:33:27
  如玉妹妹说的是,靠藏着掖着,没用,问题的症结在那里,不解决,优生依然会流失。
   觉得和妹妹有相同的经历,本来想劳动你呢,也知道你的工作很忙,属于自己的时间甚少,不忍心让你更辛苦,很遗憾。
   问好妹妹,冬日快乐!
14 楼        文友:石语        2015-12-23 20:34:27
  风丫头是教育通,堪称专家。这样的题材,给《荒城》以全新的解读。风丫头文笔的细腻令人叫绝,自始至终花都有一种听人叙家常的感觉,事件真实,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人物丰满,仿佛身边的你我他;情节设置,“纠结”二字,仿佛一团挣不开的迷雾。花套用风丫头的一个词哈:风大家。给你点赞。
回复14 楼        文友:风逝        2015-12-24 08:39:45
  亲爱的花,你说的那些鼓励的话俺读了后巨汗,不敢收,就留着“叙家常”数字,这倒是俺的特长,写文一直不具有文艺笔调,只会絮絮叨叨。俺一直在努力学习,只怕是邯郸学步,人家文学大师优雅美丽的步子没学会,到最后爬着回来了。嘿嘿,花大家,不准笑话俺。希望你老人家勤快些,继续享受你那格调高雅的文字!
   冬季快乐,花丫头!
15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5-12-23 23:26:35
  风逝老师深知某些县市教育的现状,以小说为载体,入骨何只七分、八分地揭露了目前任何人都无可奈何的现实,挑出了高中生择校这个难以回避的严竣话题,树立了施文化这个正面形象。但这是解决山城教育严重滑坡的可行方剂吗?这方剂到哪个药房能配齐?章卫霞的去世,唤醒了施文化的良知,放弃了让儿子去滨海一中的机会,精神可嘉!但三年后儿子的发展状况将会如何?尚在未知。可以肯定一点的是,如果现行的教育体制不变,山城教育领导部门和学校领导为挽救颓势所做所为决然提升不了教师的积极性,儿子去滨海一中出息到更高名校的把握肯定比留在山城要大!因为学校的校风和师资都不是一个档次。别忘了,所谓“师资”,除了教学水平还有发挥教学水平的综合环境。治标治本,那是本?这很值得思考。防川治水,鲧的办法为什么就不如他儿子禹,不值得深思吗?水向低处流,鸟儿向气候适宜的地方飞,人,都是喜欢向高处走的啊!
  
   风逝老师的忧虑,我理解。
回复15 楼        文友:风逝        2015-12-24 09:01:12
  先生深刻的分析让俺战战兢兢,汗不敢出。是的,那个解决山城教育严重滑坡的可行方剂是谁也开不出的,也抓不到药。仅靠我们写一篇文,可以说,啥价值也没有。但是,尽管发挥教学水平的综合环境很难拥有,山城依然有绝大多数的教师在凭着良心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知识和才华。这点,毋庸置疑。
   小说中,施文化儿子不走这一点,我的同事风过留痕也说过不真实,觉得在现实肯定走。实话说,这个安排,现实也有原型,今年中考,我的一个女同事的孩子中考是全市第一,她家是个女孩,被挖多次,不走,她妈妈说,在眼前照顾孩子方便些;一个男同事夫妻都是教师,家里是儿子,在实验中学多次全校第一,这次考了全市第四,被挖多次,也没走。不走的原因方方面面,去名校考好的有,考砸的也不乏其人。优厚的教学环境对整体来说,肯定是进名校的机会多,对个体来说则是喜忧参半。
   先生,感谢您来读拙文并给予如此透辟深入的剖析,辛苦了,给您上茶!
16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5-12-24 21:20:05
  一个好的题材,一个好的构思,再加上细腻、精准的语言,
   三个要素,缺一不可,使得这篇小说获得了很大成功。
   关于中国教育的现状,大家都有目共睹,也都忧心忡忡。
   能够将这种现状诉诸于活生生的场景,让人共鸣,让人深思,
   不仅体现了作者非凡的笔力,更凸显了作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喜欢这种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恭喜风的文字越来越老辣精湛!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回复16 楼        文友:风逝        2015-12-25 10:23:02
  春光姐姐,感谢你一直以来对风的鼓励。一篇絮叨乏味的文字被你如此肯定,俺很是惭愧,也很惶恐。
   《荒城》构思很早,但一直写不下去,因为,找不到让人看到生机与希望的方向,直到想起丫头的语文老师,才勉强结束了小说。
   再次感谢姐姐来读拙文!
   遥祝圣诞快乐,天天开心!
17 楼        文友:蓝月悠悠        2015-12-25 09:42:17
  教育事业中的荒城,比比皆是。教育体制有待完善,教育理念有待提高。很多在教育事业上默默无闻辛勤耕耘几十年的教师,思想犹如光芒照射,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着许多人。我们期待美好的年代带给教师更合理更具鼓励性的待遇和回报,激励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蓝月悠悠
回复17 楼        文友:风逝        2015-12-25 10:33:09
  谢谢蓝月妹妹来读拙文,辛苦了。是的,荒城中,依然许多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在耕耘着,期待着这些人为人推重与善待,期待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遥祝圣诞快乐,写作愉悦!
共 17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