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荒城(小说)

精品 【流年】荒城(小说)


作者:风逝 探花,18356.3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082发表时间:2015-12-22 11:44:24

【流年】荒城(小说)
   咳,山城没有大型企业,财政收入低得可怜,一到发工资领导们就要去产黄金的临县借钱。贫穷的经济,是教育停滞甚至倒退的根源。施文化想着,心里有些难受,不让儿子去滨海,对不起儿子,去吧,那1800元的钱就打了水漂不说,还会牵扯自己,在单位将无颜面对局领导。
   把1800元递给儿子,说:“丹磊,你去交钱吧,在山城一中大奥班,教师水平也挺好的,而且距离家近,你回家吃饭也可以省钱不少呢。爸爸还在上班,你拿到毕业证就回家哈。”施文化这样对儿子说,实际,也是在劝说着自己。
   “爸爸,我们的同学今天要一起去K歌,可能会回去晚些,你和妈妈做好饭就先吃吧。”施文化想了一下,从口袋掏出五十元钱塞到儿子手里,“饿了,自己买点吃的。”
   转身下楼,再次从校门口熙熙攘攘的家长群穿过,走出很远,家长们对山城市教育不满的指责谩骂声还在飘至耳鼓。
  
   三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施文化记得自己刚毕业时,分到了一所位于乡下的高中——山城县四中。那时现在的山城市还是山城县。这所中学尽管位于乡下,但是声名赫赫,好多县城里的学生都找关系递条子要求到四中来读书,甚至滨海市这个地级市的也有不少学生来此借读,高考时再回去考。
   那一年教师节,学校大门口小轿车一溜两行,是社会各界人士来此赞助学校的,他们有的赞助钱,有的赞助物。那时,学校连续放三天假,一波波接待这些社会人士,学校大小伙房的师傅们这三天忙得马不停蹄,热火朝天。山城四中升学率之高被社会广为传颂,谁家的孩子要来山城县四中,需要找着县政府领导签条子,就这样,校长还不一定给面子放进来,还得看看学生的学业基础怎样。
   记得刚刚接手一个高二的班级。班里有一个学生来自省城,他的父母都是省立医院的教授,治好了一个副县长多次发作的高位复杂性肛瘘,闲聊时听说了山城县四中的教育质量,恳请这个副县长帮忙把孩子弄到山城县四中借读。最后,从这儿考取了浙江大学,把那个教授乐得到处宣传,后来还引进了他两个同事的孩子来山城四中读书。
   当然,那时位于山城县东的山城县一中,得天独厚的条件,升学率更是全县中学没有能匹敌的,因为生源好的缘故——中考取生,先挑选四个县重点班,在一中,剩下的,一二三四中再按片取生,各校有四个片重点。即使如此,四中的四个片重点每班也能录取近四十个本科,并且每个片重点班还能被清华北大录取一两人呢。加上专科,片重点班学生几乎无一落榜。连普通班,每个班还录取本科十个左右呢。
   那时候,恢复高考也就是十年吧,社会越来越重视教育,为学校基建和教师福利投资。那时,过年每个教师发的福利让工厂的工人眼热,一套猪下货,一箱10斤的鲅鱼,一箱十斤的刀鱼,还有二斤牛肉。那时施文化刚与妻子谈恋爱,过年去准丈人家送年货,买了一箱酒,还把分的那箱鲅鱼送去了。他走后,丈母娘打开那箱鲅鱼,铮亮新鲜,禁不住对着老头子啧啧赞叹:“这鱼真大啊,比小华发的大多了。同样是十斤,人家文化拿的才六条,咱小华发的就十一条呢。文化这个小伙子挺舍得的,买这么大的鱼送来。”结婚后,施文化听妻子说起此事,笑着调侃:“你妈是看上俺送的鱼才把闺女给俺了呢。”
   不过,那时的教师也是真的兢兢业业啊,施文化回忆着。
   和自己教一个班级的牟老师,是个五十三四岁的老头了,但是工作却是相当认真,晚自习本来一晚上三节课,前两节安排任课教师上,第三节一般让学生自由自习,写一下当天的作业。就是这一节课,不是班主任的牟老师也自觉到班里去溜达,好方便辅导学生,学生见了,以为上他的化学自习,就不敢写其他科作业,学生们写完化学作业,看他还在班里溜达,只好再做练习册,或者复习他白天讲的课,所以,他教的两个班,在县里摸底考试时,一个班级是全县第一,一个是全县第三。别忘了,全县八个高中所有的班级有68个啊。可惜牟老师还未等到正式退休就走了,常年不及时吃饭让他得了胃癌,发现时已经是晚期。
   那时候,教师都抢着课上,唯恐教到后面丢人。课间操、晚自习辅导学生,蔚然成风。一个刚毕业的初中中专生分到了高中任教,因为知识储备不行,上课讲不明白,学生联名给校长写信要求换老师,这个十八九岁自己还是孩子的老师,被比自己少不了多少的高二学生赶走了,最后,调到了完小教课。在办公室备课批改到深夜的教师比比皆是。那时的奖金也不是很多,自己教第一批学生时,生怕知识讲不到位,天天提着个凳子去跟着老教师听课,晚自习后备课批改至深夜,高考时学生们很露脸,一下子考了应届生全县第二,他得了138元奖金。
   那时日子苦啊,冬天里在宿舍盖着两床棉被都会被冻醒,常常清早起来,会看见被子上有一层薄雪,是从房屋的瓦缝飘进来的。但是,不管老教师还是年轻的,大家都干劲冲天。让学生们走出山城,去更广阔的空间发展,教师和家长的心意是一致的。
   二十多年过去,家长却不愿学生再在本地读书,有的去了周围县市,有的去了地级市滨海市,前段时间回老家,听到堂弟说,村里好多孩子上一年级就去了周围的阳河县,怕在山城上了小学,以后转学时山城市掐着学籍,再找人办学籍麻烦。这么点的孩子就得背井离乡求学,为何山城市就留不住好学生了呢?为何山城市就连乡下的小学生也流失了呢?施文化心里嘀咕着。
  
   四
   “梆梆梆”,施文化刚刚把馒头放到锅里正要打开煤气灶的火,就听见敲门声。门铃坏了有段时间了,找人修也没修好,所以,一听楼道有敲门声,准是找自己的。施文化打开门,一看竟是姜泽文。他手里提着一塑料兜散啤,还有两样卤肉熟食笑呵呵进来了:“是不是还没吃饭?我掐着点过来的。”进得门,环视一下,说,“嫂子又加班了?丹磊怎么也不在家?”
   “是啊,你嫂子一年365天,有300天在加班,成天累个半死,也没看见多挣多少。咳!丹磊班里今晚摆谢师宴。都去苑心酒楼了。”
   施文化把老同学让进屋,接过他手里的东西,埋怨道:“上这儿来,还带着吃的,又破费干嘛!”
   “不是好久没一起喝酒了吗?也没花几个钱。你去切切,我们一起喝几杯。”
   施文化把塑料兜的啤酒倒进腾空了的凉水瓶,去做了个肉炒蒜黄,又切了盘西红柿加上了白糖,之后把姜泽文带来的卤鸡爪倒进盘子,烧肉切成薄片,捣了点蒜泥挖到小碗,倒进点味极鲜,一一端到饭桌前。伸头喊在客厅的姜泽文:“快去洗手,我们过来喝酒。”
   姜泽文看着桌上的菜,啧啧赞叹:“行哈,看不出老同学刀工这么好。”一人倒上一大杯散啤,咕嘟咕嘟的泡泡在杯子里冉冉升起,他们端起杯,狠狠喝了一大口,一股凉气沁入心脾。他们一边夹菜,一边闲聊。
   从以前在一个宿舍谈美女到半夜,到现在的小日本想觊觎我们的钓鱼岛;从汽油涨价房子涨价鸡蛋猪肉涨价到工资萎靡不振,两个天南地北国际国内,家庭小事国家大事,打开了话匣子。最后说到了孩子上学。姜泽文盯着施文化已经眼皮发红的眼睛:“你真的就让孩子去咱这儿一中念书?”
   “不去怎么办?我难道不知道咱这儿连续七八年高考成绩严重滑坡?还一年一个新台阶瞎报喜报,考取不了清华北大,吹呼什么北大清华上线的多少人,自己糊弄自己罢了。本科上线多少人多少人的,谁不知道把三本人数也加上了?咳,可是,你说,我能让孩子出去读吗?我自己在教体局干,而且你也知道,局党委又出来新政策防止优生流失,这不,今天去实验中学交了1800,1800块啊!咱一个月就这么几个工资。”对着老同学,施文化不再掩饰心里的真实想法。
   “老施,你说咱都四十多了,这辈子就是再使劲,还能混出个啥?孩子的前途更重要啊!”
   “我不知道孩子重要?我也倒不在乎这顶官帽子,芝麻粒大小。但是,一个月就挣这么几个,去滨海市一中,孩子这几年额外的生活费也不是小数目,还有白白浪费的这些学杂费。”
   “老兄要是你决心想去,老天爷饿不死瞎眼雀。”姜泽文看着施文化,倾过身子,把嘴巴对着施文化的耳朵嘀咕了几句。
   “真的?那样太好了!等今晚我老婆下班回家我和她商议一下。不过,她心里面肯定是舍不得孩子远离她的。”
   “行,行。我等你回话。”
   两个人把四斤散啤喝光了,又喝了施文化家原来的三瓶啤酒,眼看墙上的石英钟快九点了,姜泽文挡住还要去拿酒的施文化说:“我们结束吧,一会儿嫂子也该下班了。”
   这句话点醒了施文化,记得傍晚施文化下班回家时,丹磊在自己屋里玩电脑,看见他回来,就出来说:“爸,给我一百块钱吧,班干部说今晚要搞谢师宴,在城里考上高中的同学都去呢。让一个人交一百元。”接着又掏出兜里的零钱,“喏,这是下午你给我的五十还剩下的,去K歌一人花了二十,买吃的花了五块。”
   “零钱你自己拿着吧,今晚去参加聚会说不定会喝酒啥的,你自己有点数。”“我知道,你不用担心,有我们班的老师在眼前看着呢,我们不敢太疯狂的。”丹磊吐了吐舌头,对着爸爸扮了个鬼脸。
   送走姜泽文,施文化心想:九点多了,丹磊这孩子,怎么还不回来?
   正想着,听见楼下咚咚的脚步声,是丹磊,施文化已经熟悉了儿子的脚步声,他忙打开门,看到儿子脸红扑扑地出现在门口:“爸,我回来了!”
   爷俩谈论着儿子的这次聚会,不自觉地就跑到了去哪儿上高中的问题。
   “爸,俺班有三四个同学要去文科考得好的阳河县去,还有五六个要去滨海市一中或者二中去,都是学习好的同学呢。他们都问我去哪里上学呢。”
   这时听到钥匙开门的声音,是妻子回来了。施文化忙去给妻子端留在锅里的饭菜,和儿子的对话告一段落。
  
   五
   本来一知道成绩,施文化和妻子商议等到周末要请一下丹磊的老师们,感谢他们对儿子四年的辛苦教育,结果儿子去拿成绩单——哦,仅仅告诉考上了高中,就要交1800,接着他班里又举办谢师宴,施文化和妻子说,要不,咱就不请儿子的老师了吧,再说,今年局里把成绩保密这么紧,我是厚着脸皮找到局长,打着包票说不让儿子出去念书才问出成绩的,就不张扬了吧。妻子赞同。两口子为儿子是去还是留的问题在纠结着。
   妻子说,去滨海一中,对于儿子学业肯定会有所促进,但是,一个月生活费就得六百元,赶上人家读个大学了,俺厂子一个姐妹的女儿在东北读大学,一个月才花家里四百元呢。等读大学还得大笔花钱。而且这儿还交了1800元。
   施文化低着头抽闷烟。许久,闷声闷气说道:“那1800倒没什么,我的那个在一中的同学,你知道的,姜泽文,前两年他去滨海一中应聘,被聘上,结果咱市里不放档案。他不知咋的和滨海一中瓜葛上了,他打包票说,只要丹磊肯去,那儿会支付这笔钱,而且,那儿每学期还有奖学金,多达三千,丹磊能挣到,也够生活费的消耗了。就是——咳,我从普通教师做起,最后熬了十几年才当了局教研员,这个科长位子两年还没坐稳,要是丹磊去了,我丢了这个位子倒没啥,就是受个处分,以后在局里没脸面见人。”
   “咳,哪个当父母的不是在为儿女做牺牲?儿子能够考个好大学,走出这个穷地方,这比啥都强。我师妹的小叔子,是咱省唯一的一所211大学的毕业生,他爸爸妈妈舍不得他走远,又是党员,又是班干部,学业也好,最后成了选调生,倒是进了好单位,在咱这市委宣传部,有啥用?工资才一千一百多,在家整天埋怨他爸妈让他回来,说他的同学在江苏一个大公司一个月都挣四五千。后悔也没用,现在上不去下不来。咱儿子千万千万让他能读个好的学校,有本事能找个好的城市工作,千万别回来。”
   “是啊。我知道的。这几年,咱山城市好多学校已经十多年没有进一个新教师了。教师严重年龄老化。好不容易从去年开始考试招聘,共招了六十几个毕业生,全分到乡下的中学,而且实习一年,工资只给人家七百元。不到半年,家是外地的走了好几个。这点钱,吃喝用度,怎够用?咱这个小城市,工资低,但物价并不低。我也想让孩子去好的环境读书。不过,我知道,教师水平,我们这儿比滨海市一点也不差,就是让咱这儿的穷折腾的,教师也是人,也要吃喝穿用,也有伤病苦痛,当他们的生活没有良好的保障,外界的诱惑谁也抵挡不了。要不是这几年局里不放档案,我也想走出去,咱这儿,工资太低了。我已经听说全市有十多个教师宁愿不拿档案,去了私立学校,一个月怎么也有我的二倍工资。我就是胆小吧,怕去了私立学校,这儿不交养老,以后老了没保障,再是这么大岁数,也不想两地分居,那样你更辛苦,距离远对孩子教育也不好。”
   两口子躺在床上,为着儿子到底去哪念书的话题啦扯了很久,直到隔壁的钟敲了十二下,才困困睡去。走与不走,真的是个问题。

共 17712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这篇小说描写的是一座即将成为【荒城】的学校。小说的主人公施文化在山城市教体局负责学籍,他的儿子施丹磊中考获得了全市第四的好成绩,面临去哪儿的选择。是去硬软件都很好的滨海一中,还是留在日渐没落的山城一中呢?作为教育工作者,他有着更深一层的思考。作者设计的情节,将施文化的每一种思考都进行展开,展开的同时,曾经的辉煌是那样遥不可及,山城的教育现状令人担忧,更敦促施文化做离开的决定。教体局为求好生源好成绩的重压,也成为施文化痛心下决定的催化剂。 当大家都认为施文化,以及施文化所代表的一类人,决绝地离开,山城终将成为“荒城”之时,终于有了破冰之策,不仅仅是学校在努力,很多默默无闻的优秀老师同样在坚守,直至看到章卫霞,这个年仅三十多岁的女教师,为了不耽误学生高考,而延误病情,在学生皆获得优异的高考成绩之时,抱憾离世。带给她的家人永远无法平复的痛苦。 这深深地震撼了施文化的心,他将辞职信撕毁,重新端坐办公桌前。小说戛然而止。但看到此刻的所有读者心中,却依然在继续着。 小说取材当下热议的择校事件,“择校”二字,可以轻松地将原本生活平静的一家人,推至舍家撇业的风口浪尖。施文化最终选择留下,而更多人的选择或许真的不同。《荒城》是作者的隐忧,更是更多坚守老师的伤痛。此篇,根据时间推进式的流转情节,引人思索的同时,让人对这种无奈的、窒息般的疼痛铭刻于心。更深感《荒城》的急迫与临近。具有深厚社会意义的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平淡是真】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1223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5-12-23 09:07:54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回复11 楼        文友:风逝        2015-12-23 12:26:13
  流年安好,江山永固!
12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5-12-23 11:42:29
  这也是目前教育界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有愈演愈烈之势。每年的中考完毕,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毕业生家长与各个高中学校之间上演着。每个学生家长都经过这种纠结。我的侄子在我们系统初中毕业后,因考了年级前几名,结果交了五千块钱,才放人走。我儿子中考后,成绩可以去西工大附中,我先生,我公公都说为了西电的教育事业做点贡献吧!结果高考时,在初中与我儿子成绩不差上下的学生,比我儿子高考成绩多出五六十分。读罢此篇小说,内心也随着施文化的纠结,而纠结着,毕竟是关乎到孩子的前途命运的大事。孩子只有一个,成功百分之百,失败也是百分之百,不给家中做实验的机会。
   此篇小说整体大气,结构缜密,人物形象饱满,语句优美,是篇美文小说。每每读作者作品都令人神清气爽,赏心悦目,没有一点恭维的意思,是真实的感受。当然,小说还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都被楼上的点到了,我就不一一重复。
   问好风逝老师,期待你的新作!
五十玫瑰
回复12 楼        文友:风逝        2015-12-23 12:30:27
  姐姐费心耗力来读拙文,俺很是不安,谢谢姐姐仔细阅读,帮俺修改。
   更感谢姐姐的真诚鼓励。大约教育关乎到千家万户吧,所以楼上文友给予了热情的关注。
   谢谢姐姐引发的共鸣与给予的鼓励,感动于心却拙于表达。
   遥祝玫瑰姐姐安康幸福,佳作不断!
13 楼        文友:素心如玉        2015-12-23 16:17:40
  说到学校挖生,其实姑且不论挖得对不对,只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为什么会被挖,为什么一挖就走,有的不用挖也变着方法的走门路去?这很值得当局者深思。
   我们这儿的教体局也是,高考成绩藏着掖着,怕被挖生,有用吗?该走的早就联系好下家了。
   风姐姐这篇文章,写出了当代教育的现状,很深刻,读后让人深思。
   问好风姐姐,祝创作愉快。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回复13 楼        文友:风逝        2015-12-24 08:33:27
  如玉妹妹说的是,靠藏着掖着,没用,问题的症结在那里,不解决,优生依然会流失。
   觉得和妹妹有相同的经历,本来想劳动你呢,也知道你的工作很忙,属于自己的时间甚少,不忍心让你更辛苦,很遗憾。
   问好妹妹,冬日快乐!
14 楼        文友:石语        2015-12-23 20:34:27
  风丫头是教育通,堪称专家。这样的题材,给《荒城》以全新的解读。风丫头文笔的细腻令人叫绝,自始至终花都有一种听人叙家常的感觉,事件真实,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人物丰满,仿佛身边的你我他;情节设置,“纠结”二字,仿佛一团挣不开的迷雾。花套用风丫头的一个词哈:风大家。给你点赞。
回复14 楼        文友:风逝        2015-12-24 08:39:45
  亲爱的花,你说的那些鼓励的话俺读了后巨汗,不敢收,就留着“叙家常”数字,这倒是俺的特长,写文一直不具有文艺笔调,只会絮絮叨叨。俺一直在努力学习,只怕是邯郸学步,人家文学大师优雅美丽的步子没学会,到最后爬着回来了。嘿嘿,花大家,不准笑话俺。希望你老人家勤快些,继续享受你那格调高雅的文字!
   冬季快乐,花丫头!
15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5-12-23 23:26:35
  风逝老师深知某些县市教育的现状,以小说为载体,入骨何只七分、八分地揭露了目前任何人都无可奈何的现实,挑出了高中生择校这个难以回避的严竣话题,树立了施文化这个正面形象。但这是解决山城教育严重滑坡的可行方剂吗?这方剂到哪个药房能配齐?章卫霞的去世,唤醒了施文化的良知,放弃了让儿子去滨海一中的机会,精神可嘉!但三年后儿子的发展状况将会如何?尚在未知。可以肯定一点的是,如果现行的教育体制不变,山城教育领导部门和学校领导为挽救颓势所做所为决然提升不了教师的积极性,儿子去滨海一中出息到更高名校的把握肯定比留在山城要大!因为学校的校风和师资都不是一个档次。别忘了,所谓“师资”,除了教学水平还有发挥教学水平的综合环境。治标治本,那是本?这很值得思考。防川治水,鲧的办法为什么就不如他儿子禹,不值得深思吗?水向低处流,鸟儿向气候适宜的地方飞,人,都是喜欢向高处走的啊!
  
   风逝老师的忧虑,我理解。
回复15 楼        文友:风逝        2015-12-24 09:01:12
  先生深刻的分析让俺战战兢兢,汗不敢出。是的,那个解决山城教育严重滑坡的可行方剂是谁也开不出的,也抓不到药。仅靠我们写一篇文,可以说,啥价值也没有。但是,尽管发挥教学水平的综合环境很难拥有,山城依然有绝大多数的教师在凭着良心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知识和才华。这点,毋庸置疑。
   小说中,施文化儿子不走这一点,我的同事风过留痕也说过不真实,觉得在现实肯定走。实话说,这个安排,现实也有原型,今年中考,我的一个女同事的孩子中考是全市第一,她家是个女孩,被挖多次,不走,她妈妈说,在眼前照顾孩子方便些;一个男同事夫妻都是教师,家里是儿子,在实验中学多次全校第一,这次考了全市第四,被挖多次,也没走。不走的原因方方面面,去名校考好的有,考砸的也不乏其人。优厚的教学环境对整体来说,肯定是进名校的机会多,对个体来说则是喜忧参半。
   先生,感谢您来读拙文并给予如此透辟深入的剖析,辛苦了,给您上茶!
16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5-12-24 21:20:05
  一个好的题材,一个好的构思,再加上细腻、精准的语言,
   三个要素,缺一不可,使得这篇小说获得了很大成功。
   关于中国教育的现状,大家都有目共睹,也都忧心忡忡。
   能够将这种现状诉诸于活生生的场景,让人共鸣,让人深思,
   不仅体现了作者非凡的笔力,更凸显了作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喜欢这种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恭喜风的文字越来越老辣精湛!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回复16 楼        文友:风逝        2015-12-25 10:23:02
  春光姐姐,感谢你一直以来对风的鼓励。一篇絮叨乏味的文字被你如此肯定,俺很是惭愧,也很惶恐。
   《荒城》构思很早,但一直写不下去,因为,找不到让人看到生机与希望的方向,直到想起丫头的语文老师,才勉强结束了小说。
   再次感谢姐姐来读拙文!
   遥祝圣诞快乐,天天开心!
17 楼        文友:蓝月悠悠        2015-12-25 09:42:17
  教育事业中的荒城,比比皆是。教育体制有待完善,教育理念有待提高。很多在教育事业上默默无闻辛勤耕耘几十年的教师,思想犹如光芒照射,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着许多人。我们期待美好的年代带给教师更合理更具鼓励性的待遇和回报,激励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蓝月悠悠
回复17 楼        文友:风逝        2015-12-25 10:33:09
  谢谢蓝月妹妹来读拙文,辛苦了。是的,荒城中,依然许多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在耕耘着,期待着这些人为人推重与善待,期待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遥祝圣诞快乐,写作愉悦!
共 17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